你家有多少藏書?你認為現代人還有買紙質書的必要嗎?

沙粒和螞蟻


原來家裡倒是有不少藏書,但大多是當年開書店時留下來了,後來特別選了一部分去捐給學校。現在留下來的大部分是自己覺得值得看的,只可惜認真看的書還是太少了。特別是現在都看手機、電子書習慣了,偶爾要查資料,或者心血來潮才有認真去翻紙質書。

不過始終認為買紙質書是有必要的。所謂書香,證明書不只有看的功能,還有欣賞、玩味、聞香的作用。有時拿一本書在手,那種與書相伴的感覺,從紙質、設計、文字、裝飾等等更能發現一種沉靜的美和安寧,讓人置身於喧囂以外的世界。這是非紙質書不能代替的。

當然,我們處在一個好的時代,各種書刊、雜誌、名著應有盡有,電子書、紙質書,手機閱讀、電腦閱讀都很方便,所以我認為沒看過的書,最好先找電子版的來看,如果看完覺得還值得看才買紙質的書,這樣更不會盲目。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建議,讀書應該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這樣才是讀得更有興致。


木簡有聲


我要點贊那些家裡有藏書的人,點贊那些收藏書籍的行為!不管你是真的愛讀書的人,還是隻是為了收藏而收藏,我都要點贊?

對那些只是為了收藏而收藏的人為什麼還要點贊呢?就算他讀不了多少,裝裝門面,但是,它的這種行為會影響自己的家人和孩子,特別是孩子,如果孩子讀了你的藏書,就算只有一本,那也是莫大的欣慰!

就我而言,其實我家裡的藏書只有二百多本,大家心裡可能會說,切~~~就這點藏書也好意思說~~~,買書,是一種行為,是一種對待知識和文化的行為,有的人家裡書房很大,藏書上萬,擺的整整齊齊的,試問一下,他能讀多少?有的人書房不大,藏書不多,擺的也不整齊,可是所有的書他都讀過。

我就屬於後者,雖然只有僅僅的二百多本,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這些書我全讀過,是那種從頭到尾的通讀過,有的書甚至不下三五遍。只有我喜歡的書我才會買,才會收藏,不喜歡的我壓根也不買,有位老哥說,他經常去集市書攤去逛,我也是,遇到有擺地攤賣書的,必是留足,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遇到喜歡的必然買下,遺憾的是,至今也沒買到幾本,大部分是失望,也可能是我運氣不好吧!

電子書這幾年發展的比較快,這也是一種潮流和趨勢。電子書有自己的有點,像價格便宜,閱讀方便,收藏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地方,更不需要定時打掃衛生等等,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有相當大的比例,所讀的書籍是電子書,我所接觸的都是讀完就讀完了,談不上收藏。

紙質書是我必須要買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喜歡讀書的時候,手裡拿著筆,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寫上自己的批註和隨想,遇到生僻字就查字典,註上拼音和註解,這是我多年養成的一個習慣,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樣讀書的?

總之,我是衷心的勸告大家,如果有機會有能力收藏書籍的話,還是儘量去收藏,書是收藏不完,更是讀不完的!不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可以!


盛世竹簡


我自己原有約4000冊圖書,經淘汰,現有藏書約1000冊。

關於購買紙質書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了閱讀學習,沒必要全部買實體紙質書,畢竟價格高,而電子書不僅價格低廉,且獲得容易,快捷方便,但電子書好像算不得藏書吧,所以,對於既想閱讀又想收藏的人來說,肯定是買紙質書嘍。中國的藏書文化歷史悠久,哲人先賢的思想正是有賴於浩瀚的古籍才得以永久流傳,雖然現在電子書為我們的閱讀和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然而,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紙質書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消亡。藏書家們的這些精神財富也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無名A5245


沒數過,幾百本吧。紙質書很有必要。首先是便於做筆記,可以直接標記和旁註,因為人讀書是很容易忘的。電子書雖然也可以標記,可是看電子書就容易犯懶,有時候不想動手。而且我記的電子筆記自己都懶得翻,不方便。其次讀書的過程不同,也可能和個人習慣有關。電子書只是在那看,不會忘往前或後面翻,主要是麻煩,沒有紙質那麼方便,那麼自由。

第三就是感官了,紙質更讓人專注,比在電腦或者手機上要好的多。用kindle會好一點,但是一是拿久了很累,二是眼睛吃不消,因為沒有翻書的過程。

當然電子書很多可以找到免費的,而且要看原版的,大多隻能看電子版,國內出版業根本跟不上。這又是紙質所不能比的了


龍臥於野


自從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以後,人類擺脫了書寫笨重的竹簡和造價高昂的絲帛紙,用上了經濟實用的“蔡侯紙”!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的改進與發展。紙質書作為傳播、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對工農業及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舉足重輕的貢獻!

二十世紀中葉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問世,到現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演變和革新,電子書、電子工具文件的出現,紙質書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應用的頻率也日漸減少。

電子工具書雖然具有應用方便、查找快捷、佔用空間小等諸多優點,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之處,比如過分追求閱讀速度而囫圇吞棗、重點內容也會一閃即過,另外細統故障和操作失誤等造成的文件損壞或丟失也是電子書的缺點。

現代人如果為了工作和學習去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去購買紙質書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閱讀紙質書畢竟能加深我們對所學文化知識的印象、同時也能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和思考分晰能力。倘若在我們的住所內打造一間別樣的書齋,周邊擺放幾盆鮮花,牆壁上懸掛幾幅山水風景畫,會讓人感到濃濃的藝術氣息和愜意舒適的文化氛圍,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大腦、開闊了眼界,同時也陶冶了情操,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呢?所以,建議大家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自己喜愛的書籍,是大有必要的!


音痴李小金


買書是對寫書人的尊敬,對知識的尊重,讀書是對知識的渴望與作者的交流!


沈沉OSMAN東華大學


關於藏書的話題,我的看法如下:在我居住的地方,逢週三有一集市,常常有兩三個書販子出售收來的書刊,新舊皆有,價格僅為一兩折,我每集必到,堅持了有十幾年了。我從小喜書,堅持讀書,買書近六十年了,現家中存書達數千冊。至於網絡上的電子書,我從未讀過。每當手裡捧著沉甸甸的紙質書,心裡感覺非常踏實。這一習慣還會持續下去,直到買不動的那一天。


楊玉貴841


我家沒什麼藏書,就我自己買了八本書,還是去年我自己想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時買的,我都是買一本看一本,看完再買,還有在圖書館借了一套林語堂名著全集共28本,還有兩本京華煙雲估計是遺失了,它全套是30本的。

我是喜歡看紙質書籍,第一我時間比較多,第二是看了眼睛不會不舒服,第三是我覺得它可以更好的傳承。







九品閱史官


我家的2米寬書櫃已經滿滿,其他角落也是合理碼放,這些書都是在書店精挑細選,除了享受讀書樂趣,還喜歡買厚度適合的牛皮紙小心包好,在書脊上寫上宋體書名,整個書櫃裡的書只有一種牛皮紙的顏色和外觀,我沒有朋友,這些書是我最好的朋友,它使我的生活充滿樂趣和陪伴,我喜歡中外歷史、名人傳記、工具類書籍,我現在仍流連書店,看到喜歡的書仍控制不住購買,經典書籍可不急於購買,因為這樣的書會重複再版,有些好書不買就會錯失良機,今後買書會更加理性,因為家中已經沒有地方收納了。


用戶97821750611


把中國好的傳統想丟掉嗎?不能,就是因為一些人淡忘,不重視,讓很多實用的東西進入了西方受重用,而反過來後人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