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兒觀念跟老人不同,日常生活會起各種衝突,該怎麼辦?

愛與自由小雪


我孩子還小,這個問題在所難免,我給大家分享下我是如何處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寶寶出生之前,我和婆婆相處還算融洽,出門在外,很多人以為我們是母女,我呢,也沒感覺婆媳關係緊張,先說下我個人性格,通俗點,刀子嘴豆腐心,做事情說話不考慮後果,脾氣比較急,事後喜歡後悔,但是我心好,不是自誇,對我婆婆蠻好的。

寶寶出生之後,問題來了,婆婆畢竟和我不同,首先尿不溼,婆婆覺得尿不溼對孩子不好,不能用,而我呢覺得有什麼不好,現在都用,尿布需要天天換洗,太麻煩,即使用尿布,也買純棉的,而婆婆用舊衣服,我覺得不衛生。就這點剛開以我性格直接說不行,沒說原因,婆婆不高興,後來老公起關鍵作用,在中間教我怎麼處理,我就給婆婆說用尿不溼的好處和尿布的好處,肯定了她,再慢慢說我用尿不溼原因。有時候我們年輕人不能一味排斥老人,講清楚原因,不能全盤否定對方,這樣這件事情愉快解決了。

再比如寶寶前三個月最好不要豎著抱,影響脊椎發育,可是老人們哪裡懂得這個,他們覺得抱抱沒關係,剛開始我也很不樂意,插一句,我有一個特別明事理的老公,他總是開導我,不然以我的性格絕對吵架。每次看見婆婆那樣抱著寶寶,我很揪心,然後又一次我看新聞頭條有這麼一段視頻,醫生說的話,我門家電視機可以聯網搜索,我就故意打開這個,婆婆以後抱孩子就可小心。

婆媳關係確實需要恰當的處理,處理好了,自己順心,婆婆也不埋怨,孩子更健康,我覺得老公必須會說話辦事,處理中間關係,自己也不能一味認為自己對的,沒有錯,老人們和孩子一樣,需要讚賞,有一種滿足的自信,晚輩們不要去強硬打破,轉個彎去破,大家都舒心。


共享寶寶教育知識


關於問主的這個問題我有一點點想法不知道是否合問主之意。

隔代育兒 ,目前是很多家庭不得以而為之的育兒方式。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和家庭矛盾。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我有幾個小方法,問主不妨小試一下。

1.不要在孩子面前挑戰老人的“權威” 。

老人是年齡大了,是孩子的姥姥、奶奶或者爺爺姥爺,但同時也是我們的父母。對於協助我們帶孩子的長輩,更多的,我們應該感恩和尊重。

如果你不想以後你的孩子也跟你大吵大鬧,說你這不對那不對,那就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數落老人帶孩子的各種不是。

2.嘗試與老人溝通、交流新式的育兒理念和教育方法

請注意,這裡是溝通和交流,千萬不要嘗試去教她們。我們都是她們教大的,憑什麼你有了孩子,就可以回頭去教父母長輩了呢?

但是面對老人的一些陳舊或者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時候。我們要採取的是積極的和善的溝通和交流方式,與父母共同學習。相信每位老人都是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的。佛家講,凡事看發心麼。我們只要發心相同 ,就有共同的目標,就會有溝通的方法。

3.暗中協助,不動聲色的把你所希望的育兒方式傳遞給老人。

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育兒理念和方式都是不同的。你不可能要求幫你帶孩子的老人和你有完全一致的育兒觀念。還不能教,那怎麼辦?

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把你認同的 育兒的書籍、資料都放在家裡隨手可得的地方,隨意放那就好。經常在你的朋友圈,你配偶的朋友圈發一些相關的內容。不用擔心,只要老人在帶孩子,她們就一定會看。看完了 哪天高興了,還會對你講,給你普及上課。

當他們興致勃勃準備給你普及上課的時候,千萬別說,你知道你瞭解之類的。你一定要假裝很受教,很認真的和她們討論。

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 你讓一個“老小孩”帶著一個小孩,那自然要有很多的問題產生,有問題沒關係,有合適的好方法,同樣可以家庭和睦,老少同堂,還是一件很幸福的生活狀態。


貓爸海明


估計大家都有同感,就我而言,在沒讓公婆帶孩子之前,大家還能相敬如賓,相安無事。但是一讓老人帶孩子,問題就來了,很多觀念不同,你喜歡科學養娃,娃的衣食住行,都儘量要高質量,比如奶粉儘量要最好的,買衣服、鞋帽都分季節、面料、品質,此外,你還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商、智商、社交等等,一樣都不想落下。


但按照公婆的傳統,他們喜歡把孩子當豬養,娃的吃食住行,他們覺得餵飽、不生病就好,時間長了,難免引起分歧。剛開始,我們也是經常因為分歧有衝突。


但到最後,我想明白了,其實,衝突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家裡老是鬧矛盾,還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

經過對公婆性格的瞭解,我慢慢摸索出了自己與公婆溝通的原則:

1、抓大放小,原則問題不讓步,小問題忽略。有些原則性的問題,比如對孩子的人身安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性格發展有害的,比如,1歲前儘量加輔食儘量不加鹽和糖、孩子不能過早把尿、不能過早豎著抱等,堅決不要讓步,把這些不能讓步的寫下來,引用專家的說法,貼在顯眼的地方。如果,有些無傷大雅的小問題,還是睜隻眼閉者吧,因為如果想要十全十美,只能自己帶了。


2、先說好話,再說正事。溝通時採取迂迴戰術,我開始說之前,會加很多前提,再說正事,比如舉例子,“哎呀,我今天看到某個新聞上,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我不是針對你哈,……”“我知道你們那時候是那樣的,但是現在時代不同……”“我知道你們已經帶得很好了……”等等,先說有這樣的前提。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樣很累,但是他們開心了,才會接受建議,而你是想解決問題不對嗎?


3、逐個擊破,先讓老公和公公支持自己。在育兒問題上,老公當然是最好溝通的,也是最有可能與自己站在統一陣線上的。所以先把爸爸爭取過來。然後,一般情況下,公公相對比較好溝通,先把自己的想法跟公公說,然後再讓公公跟婆婆溝通,這樣就容易多了。


4、找一些時尚的育兒電視節目和書籍介紹給公婆看。有條件的,還可以找些好的育兒書,隨手放在餐桌上,書桌上,有意無意暗示公婆看。公婆會用微信的,你可以時不時轉寫育兒文章到家人群、朋友圈,對他們有意無意灌輸。

最後,與長輩之間的育兒理念攻堅戰,真的是持久且累人的,需要堅持。所以,有條件的,自己帶孩子到他上幼兒園也許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艾羊育兒,與你一起探討科學育兒。育兒之路不孤單,關注我,我們攜手同行吧。


艾羊育兒


自己帶!都這樣,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