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開設億元基金推動自動駕駛,豐田戰略風投兼顧短期效益!

豐田AI風投公司開設第二次1億美元基金投資,更多的關注點在於初創公司可觀的投資回報率。但另一方面,豐田將以此彌補在自動駕駛等技術上的不足,同時積累各方面的技術人才。


二次開設億元基金推動自動駕駛,豐田戰略風投兼顧短期效益!


5月2日,豐田正式對外宣佈豐田研究院風險投資部門豐田AI Ventures將開設第二次1億美元基金投資。對於該資金,未來主要用於有關人工智能、移動產業的初創公司發展投資。據瞭解,在此之前,豐田AI Ventures的第一次基金仍有剩餘資金,第二次基金尚未進行任何投資。

隨著自動駕駛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汽車製造商越來越重視與初創公司的合作,通過投資初創公司獲得技術支持,這是很多車企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必經之路。在此形勢下,豐田AI風投公司持續進行基金投入也是豐田獲得各項科技發展的措施之一。

在外界看來,豐田AI風投公司的持續投資,不但可以幫助豐田彌補在自動駕駛等技術上的不足,同時也方便豐田在技術人才方面的積累。即便如此,豐田AI風投公司為何持續進行基金投資?這對豐田未來在汽車方面的發展有何意義?

豐田AI Ventures將初創公司作為重點選擇對象

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7月,豐田正式宣佈成立豐田AI風投公司,初期資金達1億美元。在那時,豐田AI風投公司的主要投資對象為擁有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及自動駕駛等技術的初創公司。

在首支基金投資中,豐田AI風投公司共向自動駕駛航天飛機公司May Mobility、海上自動船隻軟件和系統供應商Sea Machines、激光雷達開發商Blackmore等15家初創公司提供資金。目前,這些獲得初創資金的公司多數已經籌集了大量後續資金,進行平穩的發展。

汽車預言家發現,在豐田AI風投公司的投資過程中,其較多的選擇了初創企業。對此,豐田研究院方面認為當下許多顛覆性的科技都是源自於初創公司,相對而言,豐田AI Ventures投資此類企業將更有價值。與此同時,豐田研究所CEO吉爾·普拉特表示,目前豐田研究所正在快速發展,通過與初創公司合作將更快速度的擴大豐田與人才的合作。

另外,對於獲得豐田AI風投公司的企業來說,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除了得到一定的資金外,還將獲得更為豐富的其他資源,包括其公司聯絡團隊的指導及與其35萬名員工,附屬機構和合作夥伴的全球網絡建立聯繫的機會。

傳統車企為何爭相成立風投基金?

從豐田正式成立豐田AI風投公司至今,在近兩年的時間中,通用、寶馬、福特和豐田、沃爾沃等老牌車企也在該領域進行了相同的舉動,設立風投基金,以此對新興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投資“爭奪”。

全球代表車企風投基金投資動向

據瞭解,風險投資基金也叫創業基金,是近幾年廣泛流行的一種新型投資機構。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自風投機構或個人的增資持股已經成為支持初創企業成長髮展的關鍵力量。在此形勢下,車企也藉此尋求新的機會和空間發展相關技術。

汽車企業紛紛成立風投基金並進行投資不是個案,這已經成為汽車企業在未來研發過程中的大勢所趨。在這些傳統車企看來,成立風險投資基金或設立專屬投資部門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未來面臨的挑戰。

在車企投資初創公司的過程中,其一方面將通過能源和技術變革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另一方面,針對汽車相關技術發展,車企可以此縮短未來研發週期,提高效率,從而使科技與汽車製造業形成緊密配合。

跨國企業通過投資初創科技公司,在其不擅長的領域內,獲得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車企自身的技術逐漸積累,最終可形成獨立研發的技術系統。這或許就是包括豐田在內設立風投基金並進行持續投資的主要目的。

豐田開設第二次基金投資目的是什麼?

在豐田AI風投公司的第一次基金投資中,將近二十個項目得到資金支持。據瞭解,目前該基金項目的第一筆投資並未完全消耗,但為保證整個投資過程持續進行,豐田AI風投公司開設了第二次基金投資。

隨著移動領域和智能出行的快速發展,豐田AI風投公司看到了潛在的巨大機遇。而此次,豐田的重點投資企業也將集中在移動、智能駕駛等領域。據瞭解,在今年4月份,豐田還承諾在未來三年將為優步進軍無人駕駛汽車再投入3億美元。

對於豐田的自動駕駛而言,雖然其今年剛剛在CES展會上發佈了豐田AI護衛汽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有望幫助駕駛員預防車禍。但目前,豐田仍需要較多的科技公司進行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核心技術上的發展。通過投資初創科技公司,豐田可以彌補在信息化和數據化方面的技術不足,從而增強未來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豐田AI風投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支基金的定位更多的是關注投資回報率,最終仍將以營利為目的。相關數據統計顯示,隨著商業模式的發展和分化,美國的初創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公司的數量正在減少,早期和後期階段的投資比例有所上升。

在此形勢下,豐田的第二次基金的投資項目將不僅限於與汽車技術相關的初創企業項目,未來將擴展至硬件、服務、移動等多個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