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122億存款因銀行賬戶“資金歸集”功能餘額為零,被大股東違規使用,責任在誰?

財富公元


這波操作也是沒誰了,賬戶上顯示有大量的貨幣資金,審計所問詢銀行,回覆也有,但就是連15個億的債券都兌付不了,只能違約,這波操作是如何做到的?我一直道來!

1、歸集

歸集就是這波操作的核心!這個術語沒聽過吧,不僅股民沒聽過,恐怕銀行從業人員都不一定聽過,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北京銀行開設一個集團賬戶,然後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在這個集團賬戶下面開設子賬號,子帳號收到賬款後立馬就劃到集團賬戶去了,但是子公司賬戶上餘額還是顯示那麼多,所以你去查詢的時候,賬戶是有錢的,但就是你問他要錢的時候沒有!這個就是“歸集”,資金“歸集”,都歸到集團賬戶去了,但是這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賬號,不是上市公司的賬號,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也是操作出了新高度,這就是為什麼明明賬戶顯示有接近兩百億的貨幣資金,但是連15億的債券都兌付不了。

同時公司還有大量的有息債務,每年有鉅額的利息支出,誰TMD會傻蛋到做這種生意?一邊借錢支付大量利息,一邊自己的資金躺在銀行收活期利息?這就是“大存大貸”,這是很多上市公司常用的操作手法,發現這種企業立馬拋棄,拉入黑名單才是正確的操作!

2、都想不出名字了,因為很無恥

讓另外一家公司給自己代買設備,合同一簽訂,就把21個億支付完了,但是一年多過去了,一根毛都沒看到買回來,賬上就是預付賬款,這種操作手法也就是欺負不用披露財務明細,三張財務報表沒有一點財務專業知識真看不出來。

最後責任在誰?高管都集體在2月份辭職了,約好的一樣,銀行也在推卸責任,責任在誰?誰把錢拿走了找誰要啊,明顯的關聯交易,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資產!這TMD責任還在誰?

看到這種事情,看到康美藥業這種企業,心裡是很憤慨的,作為一個業餘小散,只能說:剖析一下他們的操作手法,有緣人能看懂了,以後對同類公司,遠離之!

我常說抱怨改變不了現實,憤怒也解決不了問題,從這些案例中多學點知識,以做防身之用,只要你沒有離開這個股市,總歸是有用的。

可憐無辜的是那15萬的小股民!


壹號股權


繼康美藥業299億財務造假,賬戶上現金不翼而飛之後,最近康得新也被爆出了財務地雷,康得新自己公告說有122億資金存在北京銀行,但是北京銀行卻回應康得新的賬戶餘額為零。錢究竟去哪裡了呢?

毫無疑問康得新的122億存款資金,通過抵押被大股東挪走了,但是大股東後續可能無法還款,因而存款被北京銀行給扣押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責任主要在大股東,當然銀行也負有一定的連帶責任,要知道商業銀行一般對於存款都非常缺乏,康得新的大股東之前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選擇了願意同自己配合的銀行,但是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錢,並沒有經過股東大會的同意,很明顯有搶錢的嫌疑。所以大股東負主要責任,北京銀行之前配合了大股東,也負有連帶責任。

而且此前瑞華事務所對於康得新2018年的年報審計意見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言下之意就是“這是假的,不用看”。

A股近期黑天鵝事件不斷,康得新和康美藥業這種連財務報表都無法令人相信的上市公司,真的太傷投資者的心了,尤其這兩支個股此前還被當做白馬股,想象真的太寒心了,如果連白馬股都不能讓人相信,那麼還有哪些上市公司值得股民信任呢?


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