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的年輕人還有多少能流利地說龍巖話?

大風吹社會


@大風吹社會 問題的流利的說,這個程度不好把握。大周作為一個80後,本地話半吊子水平人士,十分有興趣跟大家一起聊聊。



1.題外話方言分佈

龍巖作為山城,方言還是比較多的。有典籍有歷史,說的出分類的有:客家話、龍巖話、孔夫話、軍家話等。

客家話

客家話,不用多說了,全國人民都顯得的方言。客家族群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出類拔萃的。龍巖市,長汀縣、上杭縣、永定區、武平縣均以客家話為方言。雖然,口音有偏差,溝通交流沒得問題。龍巖使用人群最大的方言。客家話,可以說是族群語言,不是區域方言。

龍巖話

對於外來人,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新羅區人說的方言叫龍巖話。

這得科普一下,新羅區的行政改名的歷史。

現在的新羅區,舊時行政名為龍巖縣,因此,說的方言也就是龍巖話。後來行政區域改變,改名為新羅區。

所以,新羅區人,自稱方言,還是說龍巖人。

龍巖話,屬於閩南語系分支,所以,基本上新羅區人聽閩南話,學閩南話都比較容易。

孔夫話

以漳平市南洋鎮、永福鎮為歷史源頭,傳承下來的方言,也是閩南語系的一個分支。

軍家話

軍家話,主要的使用人群,武平縣中山鎮。

這是一個歷史戰爭人口遷移的活化石。

歷史上武平縣,屬於閩粵邊界,屬於軍事重鎮,加上匪患,駐紮大量北方過來的軍隊。歷史變換,他們的方言卻保留下來。

此外,龍巖還有許多方言,主要集中在連城縣和其他縣與縣交界的村落。

2.龍巖年輕一代龍巖話的熟悉程度分析


大周以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的感受,大致說說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的龍巖水平。

非以龍巖話為母語的鄉鎮,70後、80後用龍巖話交流的人,還是佔大比例的。90後、00後,會講的很少。例如,適中鎮、江山鎮、萬安鎮。

以龍巖話為母語的鄉鎮,東方片區的鐵山、巖山、雁石、白沙;西方片區的東肖、紅坊、龍門、小池、大池;城區四街道加曹溪、西陂。

70後比80後強,80後比90後好,00後都不跟你說本地話,不知道說得水平如何。

70後,說古話,講諺語;

80後,流利交流;

90後,正常說話溝通;

00後,~~~~~

區域上說,70後城區鄉鎮,龍巖話水平差不多。

80後、90後,鄉鎮的龍巖話水平比城區的強。

大週上高中那會,城區的孩子,已經不怎麼說龍巖話。

新羅TV的龍巖話主持人,與作為嘉賓老師的龍巖話水平差距,還是很直觀的。不過女主持美女的龍巖話口音,還是比大周純正。

流利說龍巖話,每個人的感光都不同,非龍巖話母語鄉鎮和龍巖話母語鄉鎮這就沒有可以比。

大周雖說是母語鄉鎮,可是從小在非母語鄉鎮長大,龍巖話就口音雜,跟老一輩聊天,許多老話,不過腦子想一下,反應不過來。

各鄉鎮口音偏差,具體事物,稱呼也有差。

大周覺得,能用龍巖話開心聊天就好。

說多了,都不是事。

3.00後龍巖話能力凋敝


家庭語言環境很重。

以大周自己家為例,父母兄妹,龍巖話、萬安話並用,嫂子說龍巖話。生活日常,父母兄妹說萬安話,跟嫂子說龍巖話。然後,問題來了,跟小孩說啥話。

為了避免影響小孩學習語言,對小孩統一說普通話。而同齡5歲小孩,家裡都說龍巖話的小孩,家裡說龍巖話,學校說普通話。

這也是城區龍巖話水平,年輕一代下降的最大原因。

如果,對龍巖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買《龍巖話詞典》,新羅TV,幾個老師編著的很不錯的。


閒人周知


福建客家話是福建語言的一種,在中國也有多個省份的人講客家話,跟龍巖一樣是客家話的。比如湖南省就有五百多萬人講客家話。在廣東有八千多萬人使用客家話。在香港有三百多萬當地人講客家話。在四川和重慶差不多一千萬人講客家話。在江西差不多二千多萬人講客家話。在廣西就有八百多萬人使用客家話。在臺灣就有八百萬臺灣的客家語言人。在福建也有二千多萬客家語言人。在浙江就有四百多萬人使用。

你講的標準龍巖客家話,這是很難定的。因為客家話的口音,各地有不同音,但能互相交流的。在福建的龍巖市有好幾個縣,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連城縣、樟平區等,都講著標準的福建客家話。如果進入福建客家人地區是個非常容幸的事,他們會用當地的客家話和你交流,用最好的食物來招待你們,不管是年輕和老人都非常的熱情。涯當年去那邊旅遊時,去到了他們那裡,他們老嫩小都十標準的客家話來對我們打招呼和熱情的客家話來招待我們,讓我們感覺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今年我們廣州的十幾個同伴又準備去福建客家語言地區,到時又能像家一樣的感覺了。他們的客家話真的聽起來很舒服,很有人情感。不像我們廣州的語言,沒有人情味,我也希望在廣州的和珠三角的人要像福建龍巖市的客家人一樣,熱情、好客、尊客、這樣才好。

福建的客家人我們為你們驕傲。祝你們世代相傳,萬無一失。


皇帝保佑吳氏


新羅本地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少講方言了,有的甚至只侷限於聽,而不會說。這裡頭固然有語文學習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對於本地鄉土文化的忽視。五時有做藥,六時當柴燒。這個更需要從小加以引導,不是說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化有多優越,去排斥其他地方的文化。而是你以後無論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無論何時,都可以去聆聽自己述說的鄉音,去感受這份鄉情。


手機用戶52368294499


非我族類、必存異心。👯👻


老煉104931556


龍巖呆了二十年,盡然不會說龍巖話。你說氣人不


跟豬組隊



饕餮島主


沒有多少了,小孩子都不會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