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中常委:郭臺銘與韓國瑜是完美組合 朱、王不會脫黨參選

藍中常委:郭臺銘與韓國瑜是完美組合 朱、王不會脫黨參選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臺北市議員徐弘庭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今年泛藍選民的焦慮感已達沸騰點,求的是2020“一定要贏”,認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在選舉上可能較佔優勢,要一個強勢的候選人,因此在政治經驗、歷練上較完整的前黨主席朱立倫、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就受到擠壓,坦白講這是國民黨的大問題,我們讓選民沒有信心,要用超出體制的方式產生提名人。

徐弘庭認為,朱、王在如此逆勢下仍參與初選,代表有自己的理念、對黨有感情,他不認為兩人會在最後關頭分裂。現在“大部分”的國民黨支持者在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高雄市長韓國瑜間陷入選擇困難,但已決定的粉絲,是韓大於郭。

據中評社報道,1982年生的徐弘庭畢業於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曾任前“立委”周守訓特助,2008年連勝文出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時,徐弘庭被聘為特助,是連的重要幕僚。徐弘庭曾任國民黨第一屆青年團副總團長,現為國民黨中常委,並在2018年成功連任第二屆市議員。

徐弘庭接受中評社專訪時分析,今年國民黨出現比較極端的狀況,就是過去我們認為黨內較資深、歷練較完整的前輩們,遇到泛藍選民的焦慮感已達到沸騰點、臨界點,這個焦慮感就是“一定要贏”,從2018臺北市長選舉、高雄市長選舉來看,泛藍選民在思維上有個偏差,認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在選舉上可能較佔優勢,傳統典型的政治人物沒辦法因應,因此民眾在2020把政治人物的經驗、能不能打選戰,這兩件事情拆開來看。

徐弘庭指出,為什麼泛藍選民這麼期待一個強勢的候選人?原因就在退休軍公教認為臺當局在解決公眾政策能力上,是在做政治操作,但藍營的要角們沒有協助處理,所以認為藍營必須要有強勢的候選人,這也是在馬英九執政後,普遍藍營選民的傾向。

徐弘庭說,朱立倫、王金平在政治經驗、治理能力、政治內的運作上都是很嫻熟的角色,政治上的經驗朱、王可以說都大於可能勝選的郭臺銘、韓國瑜,朱可以說是國民黨的安全牌,但在泛藍民眾焦慮地渴望贏2020情況下,當民調做出來三足鼎立時,朱還不一定能贏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時,民眾就會覺得不能這樣,因此就去支持一定會贏的人,朱便受到擠壓。

徐弘庭坦言,國民黨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代表國民黨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讓我們的支持者、選民沒有信心,因此要用超出體制、慣例的方式選出最有可能會贏的人選,所以才出現所謂的徵召的動作,“泛藍民眾認為經過這幾年下來,臺灣政治亂到一個極致了,我們先選一個會贏的,再來考慮這個人怎麼把團隊組好,建設臺灣。”

至於怎麼看朱立倫、王金平對這種態勢的反應,最後會不會有分裂或脫黨參選的情況?徐弘庭認為,以目前整個媒體聲量,這些人不清楚態勢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對朱、王抱持著比較尊重的態度來看,朱、王不會脫黨參選,以王金平來講,很多深藍選民、大概20%的黨員對王不是很諒解,但王還願意參加國民黨的初選,這表示王對國民黨是有感情的。

徐弘庭說,朱立倫在今年這種極端情況下,這張安全牌不被選民放在優先名單中,以朱的個性,應該會盡全力表現到最後、把理念告訴大家,去建構自己的未來可能性,畢竟朱還是比較年輕,雖然結果可能不如預期,但至少想表達的都表達了。朱、王在這樣的逆勢下,仍然參與初選,代表他們具有一定的理念,不然以機會主義者來說早就退了。

徐弘庭指出,韓國瑜的優勢在於聲量非常高,也有很多很強烈能以一擋百的粉絲,因此韓在宣傳能力上是很強的,而韓在認定問題、善用庶民語言也是大家有目共睹,雖然劣勢是隻擔任高雄市長5個月,但民眾也慢慢地看到韓招商、貿易、路平等成績;郭臺銘則是以鴻海集團董事長的身份展現其人格特質、強勢領導、執行力、管理能力等優勢,但弱項就在民眾不清楚郭對許多公共政策的態度是什麼,這些有待郭去經營。

徐弘庭笑說,坦白講郭臺銘與韓國瑜是兩個非常完美的組合,你看一個人有很強的執行力、管理能力、執行政策的意志力,若再搭配一個有強大渲染力、政治影響力、認定問題能力強、又能使用庶民語言的人,這兩個人結合在一起是很完美的,但很可惜在初選這一局彼此是對手。

近期韓國瑜遭質疑的新聞頻傳,包括在高雄自由經濟貿易區等議題,挺韓的風向有改變嗎?

徐弘庭認為,臺灣媒體環境兩極化非常嚴重,我們可以觀察到,偏綠營的民眾看到的是議員翻白眼、韓一直說發大財,但偏藍營的民眾則是看完整段10多分鐘的質詢認為看起來不是那個樣子,對韓有沒有傷?他只能說至少在鐵粉裡是無傷的,關鍵在中間選民的態度還要觀察,因為中間選民對黨內初選比較沒有態度,在初選階段差異應不大。

至於黨內對支持郭臺銘、韓國瑜的比例,徐弘庭指出,大部分的泛藍支持者可能有所喜好,但並不太談,“整個黨都還滿安靜的”,除了特定的韓粉情緒比較浮動聲量比較高外,泛藍民眾應該都還在思考中,“大部分的支持者還沒決定挺郭還是挺韓,但已經決定的部分,很明顯韓大於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