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些媽媽一輩子生了好幾個孩子,上了年紀還要按月輪著吃飯,這樣做是不是很不對?

大城小農工


根據《今日頭條》的規定,我的確不能"跨行業經營",回答問題的領域應該在歷史的範圍,但是題主這個問題卻關糸重大,因為農村的老人曰漸增多,子女們很少守在老人身邊種地。

所以贍養老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家庭,尤其是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村老人。如果老人養了幾個子女,採取輪流供養老人,老人去世後,共同協商辦好後事,這種方法我認為很好,而且皆大歡喜。

我認為,孝悌是儒家思想的中心,今天的教育內容仍然鼓勵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品德。

但是,輪流供養父母,兒、女、媳婦、女婿都應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媳婦的角色十分重要,可以說決定這個方法的關鍵。現在農村經濟發展了,兒子們供養老人日常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八十年代,為此卻引發一些糾紛,其結果令人唏噓不已!

比如,那時沒有獨立分開建房,雖然一家人都是一門關盡,卻是各小家自己煮飯,老父也是輪流在三個兒子家裡住上四個月,平時倒也相安無事,但是,大年三十晚上老

父親該在哪裡吃這送舊迎新的年夜飯呢?"輪值的么兒女媳開始不安逸了,把老人往另外兩個兒子家中推,意思是年夜飯應該大家分攤,她不想一人承擔,這兩個兒子都是看媳婦臉色行事,於是埋頭抽葉子菸不表態。

三個兒媳婦於是在院子裡指桑罵槐,越鬧越兇,么兒媳婦拿出花柴的長刀砍著院子三合土,一邊賭咒人,哪曉得一刀砍到足背,抱腳大哭⋯

另外兩個媳婦大鬧之下,一個拿起糞瓢就把一瓢豬糞倒進井中,大叫:都不過了⋯

結果這個年就這樣在打鬧聲中結束,而老父親早己氣暈在廁所!


良人執戟2


以前有的父母養了4.5子女,如今老了,想有個依靠,你推我,我推你,沒有一個主動站出來的,個個怕吃虧,在我們村有一戶人家,也是類似情況,每人養老人一個月,第二個月又推給另一個。說句心理,老人吃了多少,用得了多少錢,何況是親生父母,平時還要多給點錢給老人,買點衣服或吃的對吧,老人老了無耐,老人難,讓老人有種絕望感。不管兒女多少,在這裡我們要善對老人,百考為先,讓老人在這美好時代裡,享受好每一天。


鄉村小韋132318170


“輪家”這樣做沒啥不對。這是農村的舊習慣,為嘛不能做;農村子女都在周邊,走家調節雙方的生活;最終全家和睦就行了。不必像法律一樣全國統一,有所為有所不為。


海豚146940410


不對,老人想在哪吃就在哪吃,不應相互計較 。


梅山425


這是子女為了公平起見贍養父母的一種方式。其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