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幼孫,家教當何如?

傅天信老師


很高興為你答疑。家中有幼孫,該怎麼管理?這個問題是很多當爺爺奶奶的共同難題。因為現在的小孩和爺爺奶奶之間的溝通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困難。下面是我的幾點看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1.善於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作為爺爺奶奶,我們不僅在生活上要很好的照顧好自己的孫子。更是要在精神上給予一定的開導,現在的孩子懂事得很快,你給他什麼樣的教育,他以後的人生就可能是什麼樣的。作為老一輩的爺爺奶奶了。我覺得和孩子相處,儘量要和孩子保持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要從其思想上用一些淺顯的道理跟他交流。因為現在的小孩子都是比較好奇,所以你在跟他們交流的時候,儘量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是給他回答問題。儘量不要存在代溝的行為。

2.既要樹立好大人的形象,也要關切孩子的發展。

作為爺爺奶奶,教育好自己的身子確實是一項重要的難題。那麼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孫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儘量要樹立好大人的形象,給他一種值得他去尊敬且易於接受的說教方式。用道理用事實用荔枝來給她講解。不要強硬的把孩子逼哭,然後就用好吃東西去安慰他,這是這要不得的。現在的孩子不僅要從物質上對他進行引導,更要從精神上引導他健康成長。

3.多陪自己的孫子(孩子)去散步。

作為爺爺奶奶,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並不一定非要跟孫子固定佔某一個地方,相反的,我們可以多帶自己的孫子去散散步,在散步的同時,給自己的孫子講解一些圖中他所好奇的事情,這樣他會對你的好感迅速增加,提升你和你孫子之間的親密度,同樣你會感受到快樂!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喜歡的朋友麻煩點個關注哦。


校園小亦vlog呀


現在大多孩子都在2,3歲就上學,學知識,在家也少不了知識雞湯,現在的孩子也確實比以前的聰明,但,道德,禮儀缺少,二十幾歲在我們那個年代都成家立業了,處事為人,人來往還,禮貌,道德除了,上輩人的教育,還有社會實踐教育,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體量父母艱辛養育,可,現在的孩子,自私自利,把長輩對他的負出,視為力所當然。更有甚者,埋怨父母沒有人家父母有本事。我鄰居有一女兒,十八歲,不管父母多難,說要什麼就要什麼!一不順心就埋怨她爸媽:你沒能耐,把我帶到這世界幹嘛?。還有一次自殺一次,多虧被發現。無語…


踏雪尋碳


家中有幼孫

家教當何如?

現在,家中有個小孫子繞膝承歡,在退休的老人看來,當然是種十分幸福滿足的事了。一家人把孩子捧若掌上明珠,他的一切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即使在經濟不太富裕的家庭,也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於是,孩子嚴然成了為所欲為的家庭小皇帝,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便成了他的僕從。有一次要求得不到滿足,便大哭大鬧,甚至撕打父母和爺爺、奶奶。弄得家庭大亂,無休無止。這時,爹不是爹,娘不是娘,爺爺成了孫子,孫子成了爺爺。

我想,這種情景很多人都曾經見到過或者聽說過。前些年,我曾看到一期畫報上,一個滿頭白髮的爺爺趴在地板上,讓孫子當馬騎,成了被標榜的愛孫之星。

這種缺失家教,任其所為的做法造成什麼惡果呢?少年弒母案,殺死老師案……以及形形色色的,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的叛逆行為,都是最有說服能力的例證。這些血淋淋的慘痛教訓,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曾有學生家長向我詢問,孩子的叛逆期問題,我毫不客氣的說,放縱孩子的家教缺失,造成的孩子的叛逆期是從生到死。不是嗎?在家庭,他叛逆對象是家長。在學校,他叛逆的對象是校規校紀。在社會,他叛逆的對象是國家的法令法規。對國家來說,他叛逆的對象是祖國。也就是叛國。只要是不隨他任意而為,他都會叛逆。君不見,那些風風光光的成功者,到了五六十歲還背叛家庭,在外邊包二奶,招小三哩,哪還論什麼叛逆期呢?

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教育的主角本應是孩子的父親,是家庭教育的責任人。但是,由於其工作繁忙,而把這個責任委託給了爺爺。那麼,孩子的爺爺就應該全力承擔這個責任和義務。!

做爺爺的,不能以孩子幼小、以愛護孩子為由而放縱孩子。首先應以講故事哄孩子的方式,給孩子講一些孩子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再以教孩子說話的方式,教孩子記三字經和弟子規。三字一句,好學易記,適於兩三歲孩子的語言習慣。爺爺、奶奶應根據三字經、弟子規裡提及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規範教育孩子。並且,還應經常用三字經、弟子規裡提及的人物故事,加深道德規範,行為規範,勵志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諸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斷機杼等都是很好的教材。這些道德規範及行為規範的要求,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進行教育。比如分蛋糕,切出的蛋糕有大塊、小塊兩種,問孩子:這大塊蛋糕該先給誰呀?孩子說,給爺爺,爺爺是老人要吃大塊,我是小人兒,該吃小塊!這就說明爺爺的孔融讓梨沒有白講!再如,該吃飯了。,飯菜擺上後,問孩子:應該誰先入座啊?孩子說:爺爺坐下,我再坐。就說明你的家教沒有落空。當然,我們做為平民百姓,工作繁忙,本應該是家無常禮。但是,若在親戚、朋友聚會的飯局上,孩子如果象掙開繩索餓狼一樣,亂扒、亂抓,你不覺得丟人現眼嗎?

所以,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應該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爺爺,奶奶,應做好示範和評講,使孩子逐慚形成生活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用這樣的家教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可能殺師弒母嗎?有可能違法叛國嗎?

當然,我這點見識,只能是一孔之見,一家之言,不足為憑。望大家評點、指教!謝謝!


傅天信老師


家有幼孫,三代同堂,其樂融融,恭喜你了!

一直以來,隔代教育都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因為隔代,以前的嚴父嚴母變成了慈爺爺慈奶奶,所以由著慈爺爺慈奶奶來教育,往往過於溺愛,最後出現一些問題。個人有這些方面的建議:

一、對待孫輩要有原則。

很多人在當父母的時候是有原則的,覺得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犯錯要批評,讓孩子承認錯誤等等,有相應的獎罰,可是,一旦當了爺爺奶奶,原則就丟掉了,總覺得那孩子好可愛,犯了錯也是可以原諒的,甚至在爺爺奶奶眼裡,錯誤都是可愛處。慢慢的孩子的壞習慣養成,就很難糾正過來了。所以自小就要按原則辦事。


二、跟子女教育理念衝突的時候不當孩子面隨便評論或爭執。

經常出現最多的一種現象,就是孩子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會說他那麼小,懂什麼?或者說你的什麼什麼不說,不可以這樣做。這時候,孩子就像是得了救星一樣,犯了錯總會有人站在他一邊,他會拿爺爺奶奶來反抗爸媽,讓當爸媽的威信掃地,以後跟孩子講什麼都沒有用了。

三、防止爺爺奶奶之間有分歧。

爺爺說這樣,奶奶說那樣。爺爺要批評孩子,奶奶卻哄著孩子。長輩之間在教育理念上有分歧非常正常,但是,絕不可以將這種分歧當面傳導給孩子。即使是批評錯了,另一方面也不要發聲,等過後私下裡再溝通,下次注意就是了。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誤入歧途。

四、如果做不到上述情況,還是別管吧。

有人說我就是疼愛我的寶貝孫子,我跟他親得不得了,你讓我批評他,我下不去手,在我眼裡,孩子哪兒哪兒都好。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你自己都約束不了自己,就請千萬別接過教育孩子的責任,上孩子爸媽自己去教吧。你可以週末的時候跟孩子玩一玩樂一樂,教育孩子的事就別插手啦,免得好事變壞事。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孩子的教育,最直接的教育人要由父母承擔,但是爺爺奶奶可以作為輔助教育者。在輔助教育的同時要維繫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教育才能夠起到真正的效果。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家庭都是孩子父母與爺爺奶奶的意見很不一致,大部分是因為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很多都是年輕人忙於工作,老年人在家帶著兒孫。

有時候老年人的做法沒有合到年輕人的意願,最後導致矛盾激化,這樣對於孩子的教育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很多時候老年人的閒暇時間過剩,年輕人的閒暇時間不足。孩子的父母有時候並沒有真正的用心或者用到最高效的方法在孩子的教育方面。

所以全家統一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才是最關鍵的。

🇨🇳我是甜甜,一個教育領域的創作者。

👇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你未來的樣子,\r藏在現在的努力裡\r。

👊縱有疾風起\r,人生不言棄!

→期待大家加入甜甜教育,一起探討未來的教育之路!



甜甜教育


恭喜恭喜!三世同堂。

有一種神奇的教學來自生活,有時候我們只需要提供一些音樂,一些書籍,不去教,孩子會自學,並且學的快還學了就會用。

比如家裡時常放一些詩經,古詩,兒童圖文書籍,多講故事給孩子聽。

給與的同時讓孩子去付出,哪怕只是簡單的搬個小板凳過來,尋尋漸進。孩子哪怕長大了,這樣子教出來的孩子可能還是個談判專家。


每天三分鐘學兒童教育


現在的家庭理裡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在這種家庭裡孩子成了中心,人多了意見就不容易統一,在教育孩子上就會出現問題,相信各位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遭到孩子們的阻攔,過分偏袒孩子成祖輩們普通存在的現象。久而久之,孩子的教育問題便成了家庭的導火線。所以,祖輩們應該積極吸收新知識,相對年輕的父母,祖輩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但隨著社會發展,他們的很多育兒觀念也逐漸落伍,甚至顯的格格不入。應該也積極改變。什麼是分內之事,儘量起到輔助孩子父母的作用,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祖輩不應立刻出面阻攔,這樣孩子就會更不聽話。不少孩子遭到父母心責備時,就會找爺爺奶奶幫忙,而祖輩一干涉,就會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輩應和父母同一戰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父母才是最終的決策者。另一方面,教育孩子意見統一也很重要。


生活梅子


就目前來說,我女兒現在4歲多點,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講的話,我希望做爺爺奶奶的在教育幼孫的時候,千萬別慣著,該講原則就得講原則。不能因為孩子哭鬧想怎樣就怎樣,做任何事情都得以身作則。從小就得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也不要把孩子的自制力想的太差,寵愛得有度。就我家婆來說,我覺得她做的還可以,沒有嬌慣孩子。


quan小姐


家教當以德為先,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的處事觀念,以小見大,從一個個生活的小細節滲入孩子的心裡,植入對錯的分界線,對和錯就是德行的直觀體現,不知道亂丟垃圾是對是錯,這就是德的培養缺失,不懂得孝道與禮讓也是德的培養不到位。德就是一杆秤,從一件小事中輕易的稱出一個人的道德與修養和對錯,雖然不是絕對的從小看大,三歲至老,但從從小正確的德育教育能夠影響他的一生,所以隔代家教千萬不要忽視這方面的教育。


JOJOWorld


說多也沒有用,大人要以榜樣做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