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強大所以被孤立?為何俄羅斯在國際上如此不受他國待見?

靜夜史


太強大所以被孤立嗎?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可靠的,因為一個國家強大並不必然會讓它處於孤立的境地,要不然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不會成為全世界盟友最多的國家,而且美國的盟友幾乎遍及全球各地。所以俄羅斯在國際上不受它國待見不是因為它太強大,而是因為俄羅斯政府的作風存在很大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傑夫)

如果要論強大,那美國當之無愧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都遠遠超過世界其它任何國家,但是美國並沒有因為它的強大而受到全世界的排斥。相反,很多小國因為美國非常強大,所以它們都希望傍上美國這樣的老大哥,因為這些小國想要讓美國給自己提供安全保護,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美國能夠成為全世界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如果說一個國家太強大就會被孤立,那美國應該會比俄羅斯更加不受世界各國的待見。

當然,所謂俄羅斯很強大也只是一種錯覺,俄羅斯在國力上只是一隻跛腳的鴨子,它的強大最多也不過是體現在政治和軍事上。在政治上,因為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繼承國家,而蘇聯在歷史上又是一個超級大國,所以俄羅斯在獨立之後就繼承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它成為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憑藉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的一票否決權,俄羅斯可以袒護那些跟自己關係比較好的小國,並且它始終支持這些小國跟美國對抗。
(俄羅斯軍隊)


俄羅斯另外最突出的實力在於它的軍隊,關於這一點無須我再做過多的解釋,唯一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跟它強大的軍事實力並不相稱,沒有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必然會不斷下滑,將來俄羅斯全球第二軍事大國的地位估計也要被其它國家給超越。也正是因為俄羅斯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力很大,它經常儀仗自己的強大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欺壓其它小國,所以俄羅斯會不受其它國家待見。

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立法禁止民眾發佈不尊重國家的信息,這說明俄羅斯還沒有完全走上現代文明國家的道路;俄羅斯政府不顧俄烏兩國簽署的《俄烏友好條約》悍然侵佔烏克蘭克里米亞,這說明俄羅斯缺少鍥約精神而且還喜歡欺負小國;俄羅斯特工經常在英國境內搞一些暗殺行動,並且之後俄羅斯政府只有在對方拿出鐵的證據的情況下才會承認自己的行徑,這說明俄羅斯行為蠻橫且不講道理。一系列的事實證明俄羅斯在很多事情上的做法都是非常不厚道的。
(俄軍在克里米亞)


總之我們要明白,強大的國家並不必然被世界孤立,現實的情況下往往是那些貧窮落後的國家容易被外界排斥。貧窮與落後都是有原因的,很多國家政府的不仁不義導致自己的國家陷入長期的貧困與動亂,這樣的國家不僅自己落後,而且它們還招其它國家的嫌棄。當一個國家真正走上民主文明道路的時候,它往往就會快速發展起來,並且它最終會受到其它國家的尊重。

注:歡迎喜歡李姓先生文章的朋友加入李姓先生的頭條圈子(在李姓先生頭條主頁找到圈子加入)。


李姓先生


俄羅斯並不是因為強大被孤立的,當然也不能說是被孤立,而是俄羅斯有自己的追求。為了追求放棄一些利益而已。

如果說俄羅斯因為強大而被孤立,就沒辦法解釋比俄羅斯更強大的美國人,卻還能依然在國際社會呼風喚雨呢。

所以,強大和被孤立之間沒有特別的聯繫。

相反有時候強大還會產生從眾效應,很多國家會主動來交往。

比如聯合國在投票時,美國要是投否決票很多拉美國家也會跟著投否決票。

他們根本沒什麼特別的政治立場,就是美國花錢買票而已。因為這些小國窮國每年只能靠美國的幾億美金來生存,當然要對美國奉若神明瞭。

這是強大和孤立無關的一個最典型例子。

俄羅斯在國際上也是有自己的一幫小兄弟的,也不能說他被孤立,只是不受到西方社會歡迎罷了。在第三世界其實人氣還可以。

比如拉美、非洲、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和俄羅斯關係不錯。

特別是印度,從蘇聯時代就算是一個準盟友,成了蘇制武器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如今印度軍備的70%左右應該還是蘇制或者俄製武器呢。

之所以俄羅斯不被西方世界喜歡,主要是和西方人的很多觀念不一致,國際利益也有根本分歧。

比如俄羅斯認為烏克蘭是其國家利益的重要屏障,不能允許出現一個反俄的烏克蘭,特別是加入北約的話會給俄羅斯西部安全帶來極大威脅。屆時北約部署的武器距離莫斯科只有幾百公里,這簡直是普京的噩夢。

但在西方看來,俄羅斯對烏克蘭是侵略,因為把克里米亞用所謂公投的方式給奪走了。這是二戰以來,歐洲國家首次有被奪走領土的事情,因而西方人把這個問題看得很嚴重。

這只是一個例子,還有其他的例子也能體現兩者關係的根本分歧。

不過普京很強硬,對西方人看不上他也不所謂,被美國和歐盟制裁雖然比較疼,但俄羅斯也不會因此垮掉,所以普京還是我行我素。


木春山談天下


目前俄羅斯在國際中確實非常孤立,這對俄羅斯經濟構成了極大地打擊,也重挫了俄羅斯的國家形象

今天的俄羅斯是個孤獨的國家,有人說:俄羅斯不怕被孤獨,但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畢竟俄羅斯也不是孤僻症患者,怎麼可能願意忍受孤獨呢?

當前世界上的各個主要大國之間都來往十分密切,以中美關係為例,2017年中美貿易額為5830億美元,而當年的美俄貿易額僅為158億,美俄貿易額尚不及中美貿易額的一個零頭。

除了經貿聯繫密切以外,中美兩國人員交往也日趨頻繁。2017年中美雙方人員往來更是超過530萬人次,並且這個數據還是在中美尚未簽訂免籤協定的情況下創造的。2017年中國赴美留學生也達到了創紀錄的35萬人,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地,這一些數據都直觀的顯示了中美之間密切的交流。

而反觀美俄之間的交往則非常地稀鬆,美俄的人員交流遠沒有中美密切。目前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歐盟,但俄歐之間的交流也大多限於能源貿易。至於在外交上,俄羅斯和美國、歐盟的關係就更慘淡了。

其實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前,俄羅斯的處境還沒有現在這麼不堪,當時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關係比現在好多了,俄羅斯可以從西方買到許多尖端產品。俄羅斯甚至曾經從法國購買了一艘“西北風級兩棲登陸”,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導航系統中所使用的芯片也基本都是從美國進口的。那時候西方對於俄羅斯其實並不怎麼設防,但是這種“蜜月時光”卻在2014年戛然而止了。

2013年年末烏克蘭爆發了反政府集會,最後導致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流亡莫斯科。隨後烏克蘭親西方政府建立,這立即引發了其境內俄羅斯族的不滿,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更是宣佈脫離烏克蘭中央政府,自行宣佈獨立。

在此時刻,普京迅速派兵進入克里米亞地區,驅逐了當地的烏克蘭駐軍,並不顧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的兼併了克里米亞,這直接導致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破裂。(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簽字儀式現場)

在此之後,美國和歐盟宣佈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並對俄羅斯進行武器禁運,同時將俄羅斯踢出了八國集團,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跌到了自冷戰之後的歷史最低點。

面對西方的封鎖,俄羅斯雖然嘴上表示無所謂,但無論是內心還是身體上都遭受了一萬點的暴擊。(曾經的G8峰會,大家也是其樂融融)

在西方的制裁之下,俄羅斯的經濟大幅滑坡,2013年俄羅斯GDP總量尚有2.08萬億美元,可到了2017年,俄羅斯的GDP總量只剩下了1.57萬億美元,四年之間縮水了4000多億美元。為了彌補財政虧空,俄羅斯政府宣佈提高退休年齡,進而引發了國內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

面對國內日益吃緊的財政狀況,俄羅斯曾多次呼籲美國和歐盟解除對俄方的經濟制裁,並表示如果美國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那麼俄羅斯也會解除對美國的制裁。而對此美國則表示不在乎俄羅斯的對美製裁。

為了緩解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壓力,在今年年初,俄羅斯政府突然宣佈普京即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北方四島問題達成協議,俄方很有可能將北方四島中的齒舞和色丹二島歸還給日本。(北方四島)

俄日北方四島糾紛至今已經持續70多年了,雙方在此問題上一直達不成共識,而對於俄政府的突然聲明,外界都一致感到震驚。雖然在此次雙方談判中,日本肯定也向俄方妥協了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日本100%沒有放棄對另外兩島的主權聲索,只是迫於現狀暫時先拿回二島而已。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只還面積最小的兩島是俄政府長期以來的態度,既然日本願意接收齒舞、色丹二島,這便意味著日俄領土問題的終結。但上文剛才也說了,日本肯定是沒有放棄對另外兩大島的所求,因此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顯然向日本進行了妥協。

誠然,雙方在談判中都做了讓步,但俄羅斯是向來不會讓步的,特別是在領土糾紛上俄羅斯更是寸步不讓。這次之所以向日本讓步,肯定是國內經濟實在塊扛不住了,這才促使莫斯科拉攏與日本的關係,為自己的外交困境找突破口,並且也能夠以此換取日本對俄遠東地區的投資,從而拉動俄羅斯經濟。

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到無所畏懼和戰無不勝的,即便強如俄羅斯也同樣做不到。普京是硬漢,但硬漢不是神,如果普京真的無所畏懼,那麼俄羅斯統治世界好了,莫斯科也不用整天和華盛頓鬥嘴了。

實事求是的講,俄羅斯今天的困境,普京先生要負很大責任,當然我並不是想抹殺普京對俄羅斯的功績,但普京其實可以採取更加和平的手段解決克里米亞事件,畢竟強行佔領他國領土是公然挑戰國際法,也加劇了俄羅斯與領國的矛盾,而這種矛盾意味著長期的對立,試想,誰挨著這麼一個富有進攻性的鄰居都會感到害怕的。

(北約聯軍在波蘭舉行軍事演戲,而假想敵正是俄羅斯)

(波蘭民眾夾道歡迎美軍的到來)


千佛山車神


現在世界格局,美國的盟友不少。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哥倫比亞、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巴基斯坦、埃及、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土爾其等國家及其組織都是美國的盟友。俄羅斯的盟友不多,只有敘利亞、伊朗、委內瑞拉、古巴、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白俄羅斯、塞爾維亞等國,中俄是夥伴關係。俄羅斯被孤立是美國在後面操控的結果。東歐加入歐盟,使俄羅斯的盟友減少。蘇聯解體,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加入歐盟與俄羅斯敵對。這樣形成俄羅斯不受待見。美國雖然可恨,但它可以製造戰爭藉口,滅了別國,別國怒恨在心裡,無可耐何。



喇叭與利劍


俄羅斯太強大所以被孤立,在國際上不讓人待見。其實原因是複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橫跨歐亞大陸,人口有1.4個億 ,軍事力量也很強,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在前幾位,俄羅斯歷史上就是一個好戰的民族,他們東奪西掠,搶奪了很多別人家的地盤,搶奪別人的財富,俄羅斯人的血液當中就有著這種基因吧。

但我們不能用歷史的眼光去看現在的問題,歷史上西方的發達國家,哪有一個不侵略別人的,那個歷史時期,弱肉強食者都靠船堅炮利,瘋狂掠奪別人的財富,侵略別人的國家。

但近現代俄羅斯通過1918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紅色政權,俄羅斯成為紅色帝國,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俄羅斯確實是對一些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進行了征伐。

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由於受意識形態的影響,進行著打壓俄羅斯的活動,限制俄羅斯的發展,極力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的國際生存環境極度緊張,經濟發展受到了空前的損害,俄羅斯人好鬥的精神被激發出來。

當然俄羅斯的解體,也給現在俄羅斯當局的領導人,造成了心理上的極大損害,他們當然不甘心於這種局面,所以一旦有時機或者時機成熟的時候,俄羅斯就會有一些動作,例如他收回或者叫做搶奪了烏克蘭國家的克里米亞地區,就是俄羅斯當局恢復前蘇聯輝煌的大國夢的開始吧。



國家在國際上招不招人待見,其實與國家的實力有關,目前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他的政治影響以及各方面的實力都大打折扣,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實力的不濟,所以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下,在西方輿論狂轟濫炸下,俄羅斯簡直就成了十惡不赦的形象代言人,所以俄羅斯就有些不招人待見。

俄羅斯的這種不招人待見,其實與他現在的各方面實力不夠有關,因為他的實力不夠所以他就不招人待見,有些窮在鬧市無人問,牆倒眾人推的感覺。

就像現在的美國,因為他的實力很強,雖然很多國家內心不待見美國,但表面還唯美國馬首是瞻,顯得待見美國,其道理是一脈相承的,當今的國際社會國際秩序,還是以強凌弱以大欺小,靠實力說話,實力強的就會受人待見。


須為


俄羅斯容易被孤立,主要是俄羅斯的歷史問題,讓周邊國家不敢過於親近俄羅斯,擔心遭到入侵,其次則是美國選擇對抗俄羅斯,小國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選擇了強者。


俄羅斯在歷史上一直扮演不友好的入侵者形象,原本的俄羅斯很小,只是個內陸國,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奪取了周邊國家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俄羅斯與波羅的海三國以及瑞典等國爆發戰爭,最終佔領了出海口,建立了要塞城市聖彼得堡。為了奪取黑海出海口,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了長達200多年的戰爭,鮮血浸透了黑海沿岸的每一片土地,最終俄羅斯佔領了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在內的大片領土。


直到二戰期間,蘇聯的侵略也還沒有停止,1939年爆發了蘇芬戰爭,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後來德軍入侵蘇聯,芬蘭毅然決然加入德國。

德國入侵波蘭期間,原本與波蘭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從波蘭背後捅了一刀,和德國共同瓜分波蘭,戰後蘇聯製造了“卡廷慘案”,把波蘭的知識分子、軍官、醫生等全部殺掉。

因為歷史上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周邊國家一直對俄羅斯保持戒心,波蘭為了領土安全,甚至邀請美國永久駐軍,就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選擇對立,基本上都是從歷史角度考慮,但是再次受到入侵,相對來說,美國似乎更加安全,因此更願意接近美國。


孤立俄羅斯的背後是美國,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一直都是對抗狀態,蘇聯解體,俄羅斯把這份對抗關係繼承下來。

美國主導的北約在不斷東擴,如今已經有29個成員國,他們服從美國的整體戰略佈局,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與俄羅斯處於對抗狀態。


普京在2019年的新年致辭中說過:俄羅斯沒有盟友。

俄羅斯在國際上盟友寥寥無幾,主要是委內瑞拉、伊朗和敘利亞等少數幾個,但是這些國家基本上都需要俄羅斯的支援,如果俄羅斯遇到危險需要幫助,這些國家很難伸出援手。


俄羅斯周邊環境不樂觀,由於美國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未來恐怕很難有哪個國家願意頂著美國的壓力親近俄羅斯。


視野新觀


太強大被孤立?根本原因在於俄羅斯對鄰國不友好——你看見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美國邊境部署重兵麼

如果說俄羅斯強大而被孤立,美國也強大 但美國的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關係和睦,和俄羅斯與鄰國劍拔弩張的情形大為不同。

美國對鄰國的政策大致有:

1、昭昭天命政策。昭昭天命政策的支持者認為美國被上帝賦予向西擴張橫跨北美洲大陸的使命,實現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天命。在昭昭天命政策下,美國和英國達成了俄勒岡屬地邊境協議、從法國手中購買路易斯安娜、割讓部分路易斯安那以換取西班牙的佛羅里達、發動美墨戰爭割讓墨西哥土地。

2、門戶開發政策。門戶開放政策原本是英國的商業慣例,1898年美國正式提出提出了主要適用對象為大清的門戶開放政策——鴉片戰爭時美國就提出了利益均沾。美國的門口開放政策主要對象有:

A、大清。避免了大清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瓜分的命運。

B、剛果。1885年柏林西非會議規定不允許任何國家在剛果進行徵稅。


3、門羅主義。門羅主義主要表達的美洲事務美洲人自己做主,拒絕歐洲進行干涉美洲事務。簡單說就是:歐洲不干涉美洲,美洲也不干涉歐洲,雙雙保持中立。

門羅主義要點有三:歐洲不能以任何美洲國家為殖民地;美國盡在本身利益受損前提下才介入歐洲事務;美國視任何試圖殖民美洲的企圖視為侵略。

西奧多 羅斯福的總結是:”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門羅主義是專注美洲的孤立主義。

4、威爾遜主義。威爾遜主義和門羅主義相反,不再侷限在美洲,而是以世界為舞臺。威爾遜主義主要是以國際法、國家聯盟機構為主進行積極國際干涉。1941年後美國參與世界大戰,標誌著美國從保守主義轉入了威爾遜主義。直到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開始轉向保守主義。美國執行威爾遜主義76年,成為了世界警察。

美國和美洲鄰國的戰爭有:

1、1846年美墨戰爭;

2、1812年戰爭,和英國的加拿大作戰;

3、1898年美西戰爭,美國贏得了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的航海權。

一戰、二戰及之後的歷史就不說了,大家都熟悉。

以西奧多 羅斯福著名的門羅主義

對比下俄羅斯

俄羅斯在1721年正式建國後,經歷了俄羅斯帝國、蘇聯、俄羅斯聯邦三個時代。

俄羅斯帝國就是一部戰爭擴張史:

1、為爭奪克里米亞和奧斯曼帝國開戰;

2、為爭奪波羅的海、芬蘭土地,和瑞典開戰;

3、1792年後,趁波蘭立陶宛聯邦虛弱,和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共同三次瓜分波蘭;

4、和反帝制的拿破崙時期法國進行反法戰爭;

5、在遠東從蒙古、大清手中奪取貝加爾湖地區、外東北、外西北,租借關東州(大連旅順);

6、臣服希瓦汗國與布哈拉汗國,攻佔費爾干納盤底、土庫曼,佔領中亞;

蘇聯時期的擴張戰爭:

1、1939年蘇芬戰爭,迫使芬蘭割讓土地;

2、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波蘭,強行吞併波羅的海三國;西烏克蘭因此被蘇聯併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時期:

1、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

2、北方四島日俄領土爭議;

3、2008年侵佔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

4、2014年侵佔烏克蘭的克里米亞。

俄羅斯帝國創建者彼得大帝

綜述

美國對鄰國的策略從昭昭天命、門戶開放、保守主義到威爾遜主義,再到今天轉向保守主義;在二戰美國轉向威爾遜主義後,美國雖然發動很多戰爭,但都不是以獲取土地為目的。

雖然美國被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都發生過戰爭,但之後雙方就很少存在外交糾紛,彼此相安無事,不需要相互戒備。

相反,在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雖然組建了獨聯體,但獨聯體連俄羅斯自己也不想搞;俄羅斯鄰國基本上就沒有信任俄羅斯的,要麼擔心俄羅斯存在變大,要麼擔心俄羅斯侵佔土地。

本來獨聯體是一個讓俄羅斯和鄰國相互信任的平臺,但誰也不信誰,變得毫無意義。

鄰居們都在擔心俄羅斯來搶自己的家產;同樣俄羅斯也擔心鄰居來搶自己搶來的家產。因此俄羅斯被鄰居孤立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

俄羅斯被孤立的情形,孔子在《論語》就給出了答案:

”弟子問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鄰“

德不孤,必有鄰,正面例子是美國,反面例子是俄羅斯。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國不在大小強弱、兮亦邦容約束勻鄰和諧包容、故德仁矣、過則貽憂失天地人和、獨而離哉。俄羅斯至所以鬱顯孤立無助、這與其自身的因素客觀造成、非一日所故。其受國家所推行的政策路線相連導致、亦以上層領導集團有直接的關係。好鬥者匹無完美不得朝夕、多損窘之。國強故亦多尊和也爭奮立國格、安邦濟民遂世。國弱也、乃不悲不亢總統盡責也!愛人就是愛己愛政就是愛國治矣、發展本是國之命脈存亡之道、自恃忤傲逞強好勝、終失國道。所以說一個國家的興旺和落後、能否久盛長安!這與國家機構與領導者密切相關。智治者民富發展為上聯邦安國始律也、凡事以國家立本為重、亦進亦退服務利益他人、逆境求生乃顯大局爭朝夕……。


劉屹83826861


這主要還是俄羅斯歷史上的斑斑劣跡造成的,俄羅斯無論對於歐洲還是亞洲還是美國,那都是做過傷害他們感情的事情的,大家怎麼會喜歡俄羅斯呢。
在俄羅斯帝國時期,也就是沙皇俄國時期,俄羅斯就跟歐洲國家有過很多次的鬥爭,而且俄羅斯人在鬥爭的過程中表現的殘暴兇猛,這讓歐洲人對俄羅斯非常的忌憚,一直到現在依然防著俄羅斯。
在蘇聯時期,俄羅斯人對中亞國家以及南亞國家包括我國,做過很多非常不友好的事情,比如侵佔領土、掠奪資源、欺壓搶劫殘害當地人民,這些有不少都被寫進了歷史課本里,屬於欠下的舊債。
後來蘇聯和美國整整玩了半個世紀的冷戰,在冷戰進行的過程中在兩國支持和參與下還發生了好幾次局部熱戰,比如朝鮮戰爭,比如阿富汗戰爭,比如越南戰爭。在這些戰爭裡犧牲了很多美國人,美國也損失了大量的金錢。
所以整個美國社會普遍對俄羅斯人不喜歡就是因為冷戰,他們對俄羅斯這個國家充滿了仇恨,這是美俄兩國長期對抗的民意基礎,可以說美國人對俄羅斯人的仇視是不可調和的,任何一個總統上臺他都不得不對俄羅斯表現強硬,否則他就會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
俄羅斯現在因為經濟水平差,所以它衰落了,但是俄羅斯一旦強大起來的話,它對周圍國家的威脅依然存在。俄羅斯人骨子裡有那種大國特有的傲慢和侵略性,讓人不得不防。

局勢君


強大不會受孤立,最強更不會受孤立,一般規則是:很強,是老二,和老大關係不好,那肯定要受孤立。因為老大不喜歡你,下面小弟當然和你劃清距離。

被孤立這事在俄羅斯頭上又多了幾分必然性,因為即使他的實力跌出前十,不僅會被孤立還會被肢解。

先說說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俄羅斯的國徽其實就象徵俄羅斯具有侵略性的國家性格,做它的鄰居會很可怕。雙頭鷹左顧右盼,左邊望的是歐洲,右邊覬覦的是亞洲,左邊想要直通太平洋,右邊想著自通太平洋的不凍港!誰都會提防它三分。


歷史上,甚至是當前,俄羅斯就是一直這樣左突右闖的,只可惜隨著蘇聯帝國的解體,大西洋是無望了,連黑海都被北約掐著脖子,想想也可憐,太平洋雖然它走到了,可惜沒能弄到不凍港,因為現在的中國不是滿清,它當年弄走中國遠東那麼多土地,還好沒有被吞併到東三省!蘇聯時期它想在中國旅順建軍港被毛主席一口回絕,算是徹底斷了它的念想。

俄羅斯在歐洲方面已經被壓縮近乎窒息,蘇聯時期其防線是從德國中央向下延伸到意大利,黑海是它的內湖,歐洲那時對蘇聯的恐懼得到極致,所以跪求了美國的保護,這也是北約成立的客觀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制止蘇聯的鐵蹄西進。

到了蘇聯解體,一幫小兄弟投靠的西方,幾乎都變成了北約國家,美國的導彈和飛機部署進一步貼近莫斯科!而到了普京時期,他雖然強勢可是依然難擋其衰落的慣性,向西方的防線直接來到自己的邊境,現在已經退無可退!

當年蘇聯解體,葉利欽幾乎是貼著臉要去投入西方的懷抱,可是歐洲和美國則狠狠耍了他一把,直接把殘破的俄羅斯當落水狗打,這就是其不可調和的矛盾所致。歐洲國家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只把他當做歐洲門外一隻十分有威脅的熊。而原來的蘇聯的小共和國們更是痛恨俄羅斯,解體後就投入了歐洲懷抱!


拿破崙和希特勒在稱霸歐洲前後第一個想打的就是俄羅斯,其內在原因可見一斑。

以上是地緣因素,說個最現實的問題。

跟美國州和跟蘇聯(俄羅斯)走,哪個對自己更有利?

我想從經濟上來說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不過從我們的角度來說,世界需要俄羅斯,它是制約美國野心最好的枷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