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農民,現在每次接她到城市來她都不願意怎麼辦?

圈內扒皮


我和你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老人之所以不願意跟你一起住城裡,也許是真的住不習慣;也許是因為擔心拖你的後腿,因為你自己生活並不是很富裕,她不想再增加你的負擔;也許是她跟你的妻子合不來,住在一起大家都彆扭。

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我想我們都應該尊重她的想法,不要強求。就當是我們給她一個自由的生活空間,只要她快樂就好。

當然,她不跟兒女一起生活,做兒女的肯定會擔心。因為現在農村裡生活的人很少了,而且基本上都是些老人,一旦發生什麼大事情,就很麻煩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她不想讓我們為難,我們就也不要為難她。

我們做兒女的平時就要多上上心,經常打打電話,多些問候。過年過節的時候儘量抽空回家看看。

像我現在,離我媽家開車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節假日都會開車回去,哪怕就是當天去當天回,老人家也是很高興的。甚至有時週末也會回去,老人家不會圖你買很多東西,你只要帶著孩子們一起去看她,她就會很開心了。

所以說,我們不要太注重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去做一些讓老人家開心的事情就好了。



翩翩起舞一片雲


順著媽媽的意思辦吧!只要她覺得哪裡過得愉快,就讓她在哪裡過,你刻意要她在城裡,她反而覺得受罪,不開心。

我的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和老婆曾多次下鄉接她到城裡住,大概做了七八次工作,她勉強同意了,來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受不住了,整天一人呆在家裡,沒事做,沒人說話,不願看電視,又不願出門,話又聽不懂,路又走不來。桌子,凳子,門窗擦了一遍又遍,地下拖了一次又一次。她跟對門的李大姐說,在兒子家裡吃得好,喝得好,但心裡不稱心,沒有農活幹,不能在菜園裡搞搞菜,難過,在這裡象“坐牢”,受活罪。她要回家,兒子媳婦對她越好,她越過意不去,一天到晚就想家裡那隻大黃狗,那塊菜園地,那隔壁的幾個大嬸子。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挽留她,只得把她送回了農村老家。在老家她活得很自在,很開心,也很健康,我幾乎每月抽時間帶著老婆孩子去看她一次,她怕我們受累,不要我們常來看她。在母親不知的情況下,我們並與隔壁的李大嬸協商好,請她幫忙照看好母親,我適當給大嬸一點陪護費。大嬸也非常樂意。就這樣下來三五載了,母親身子骨還很硬朗,心情也很不錯。

我覺得,孝敬老人不在讓她住在哪裡,只要把她放在心上就行;不在給她多少錢,只要能經常看看陪伴她就行。她願住哪兒就住哪兒,不勉強她,為難她。你心裡沒有父母,住在身邊也生疏;你心裡始終不忘父母,不在身邊也親近。





老孫遁世無悶


媽媽是農民,現在每次接她進城她都不願意,怎麼辦呢?

我是小叔,很榮幸和你們分享我的故事,期待我的答案能為大家解決煩惱。

為了有個照顧,必須接母親進城

農村媽媽們,早已習慣了農村生活,面對日新月異的城市,她們有些不適應,很正常。

她們不願意離開農村,覺得農村熟悉,我認為不能由著她們,須動員她們跟著子女進城生活,為什麼呢?



如今很多村已解體,幾乎成了空心村。我記得十幾年前,我們村還有幾百人,很是熱鬧。

短短十年間,外出的外出,進城的進城,村裡只剩下了兩三戶。

以前那家有事,鄰里鄰外都有個照顧,如今四處無人,出點什麼事都沒人知道。

甚至曾經出現過,子女僅有幾天沒打電話,獨居的母親病倒在家去世了。

在農村生活,如今醫療也不方便。以前的赤腳醫生,雖然後來廣受批評,但是一些感冒啥的小病能解決,很方便。

如今,村裡幾乎沒有赤腳醫生,生病了只能去鎮上或者城裡,老人年齡已大,一旦生病可能根本沒法自己去。



總之,如今有些地方農村很荒涼,即使有新農村,在家的年輕人也不多,全是老人在家又沒事,個別地方老人反而賭博成風,白天黑夜打麻將,打著打著就一倒不起的不是少數。

說白了,爸媽老了,兒女不在身邊,他們情感孤獨,麻將館大家相聚,說說聊聊,實際上成可了他們心靈的寄託。

但是這種現象本身就不好,他們情感孤獨的背後,是兒女不在身邊。

所以,為了有個照顧,為了她們健康,醫療,我認為,最好動員她們進城。

否則,老人獨自在家出點什麼事,金錢和情感你會更加難承受。



進城後要引導母親生活,不能一放了事

早年,我的母親被我接進了城,可她什麼也不懂,還大字不識一個,怎麼辦呢?

這時候,你可千萬別讓她成天沒事做,如果那樣,農村進城的媽媽,估計沒幾天,就會閒得生病,這絕不是開玩笑。

她做飯不會開火,用氣容易出事故,我只能慢慢教她,開始不讓她做這些。

我故意給她安排點家裡衛生,比如擦擦傢俱啊,拖拖地啊,洗洗衣服啊等。

讓母親在有事可做下,慢慢對城裡的生活熟悉起來,有空帶她外出散步,教她認識回家路線,因為她大字不識一個,只能慢慢擴大範圍讓她熟悉。

總之,將母親接進城後,除非是她已無勞動能力,不然你一點要讓她有事可做,生活既有樂趣,她也不會感覺無聊,在慢慢引導她習慣城裡生活,切記不要既無事可做,她又自己找不到事,接進城後一放了事,她會更加孤獨和不適應,反而容易出事。



帶她四處走走,多交往幾個朋友

家裡的衛生不是天天需要打掃,太多的時間,又不可能一直勞動,怎麼辦呢?

母親進城那時,我開始帶著她四處轉熟悉路線,後來就帶她到公園廣場走走,但是我後來還是發現一個問題,她只能和我們交流,沒有朋友。

有次中午,我帶她去廣場散步,發現廣場大黃角樹下,有幾個老頭老太,自己帶著凳子撲克,在那裡打耍牌玩,很不錯。

剛好差一人,她卻不好意思去,我說這個你會玩又不賭博,你怕什麼呢?

在我一再鼓勵下,幾個老太婆也讓她加入,那天她在那裡打起了撲克。

以後幾天,這時候我都帶她去,有的也是隨兒子進城的老人,慢慢她們都熟悉起來。

後來有一天,她說要去買菜,我一愣,菜市場她都沒去過,找不回家可麻煩,結果母親說有個打牌的阿姨,就和我們住同一小區,約好了在門口等她,帶她去買菜。



慢慢地,在幾個都是農村進城的阿姨帶動下,母親有了自己的生活,也不用我太操心。

以後,買菜做飯,打撲克散步,嘮嘮嗑成了母親的主要生活。

後來又教會了她用智能手機,打字不會,但她卻特別喜歡語音聊天,和遠嫁的姨也聊的很嗨,我發現她真的適應了城裡生活,才放下了心,反而這些年,她還會我們做了不少事。

真的感謝母親,同時我也感覺當初的決定是對的,當初她不願意進城,我說你不為別的,只為我,你也要進城,那有母不愛子的,她當時雖不情願,還是聽從了我的安排。

總之,將母親接進城後,特別是文化知識少的,沒有太多外出經歷的母親,你一定要帶她找到樂趣,並交往幾個朋友。

(這就是我的經歷,希望能對親們有所幫助)


0小叔談情感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我每次去接都不願意來城市居住。

每每一提到這事,我媽說,城市東西太貴了,自己家裡田地裡隨便種一點,不僅自己吃不完,還能給我送點,而且健康,城市裡車太多了,紅綠燈也多,我腿腳不方便,跟不上這節奏,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反正是各個藉口,總歸不願意來城市生活。

母親操勞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兄弟幾個養大,不捨得吃 ,不捨得穿,平時買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就說浪費了,我都老了成這副模樣,哪裡配穿這麼好的衣服,趕緊退了吧。哎,沒辦法,都是騙說打折便宜,才肯穿。

節儉勤勞是上一代人的品質,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子女生活也都好了,接到城裡一起生活,倫理上也是應該的,父母不同意,也應該尊重母親的決定,畢竟母親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及農村特有的風俗人情,也有他們自己的考慮,作為兒女常去看看,平時打打電話聊聊天,多聊些開心的事,讓父母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





80後農家小哥


不論是城裡媽媽還是農村媽媽,都想把最好的給兒女,卻不想給兒女添麻煩。農村媽媽不想進城住,考慮的也有這方面因素。

阿兮當年也遇到過題主同樣問題,那是十多年前,父親還健在,父親母親一直住在農村老家,從不挪窩。平時我們也遊說來城裡住幾天,就一句話:我們現在自己能動彈,等動彈不了了才累你們。

後來父親生病,在老家實在不放心,勸了無數次才進了城,住在兒子的一處樓房裡,還等於是單獨居住,不過兒女都離得近,方便照顧。

再後來父親住院,去世,母親依然堅持獨居,直到她自己漸漸糊塗,才隨子女們共同生活,開始是一家住一個月,這兩年多是她固定地方住,兒女輪班跑去伺候,交接班制度。

阿兮認為,農村母親之所以不想進城和子女同住,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怕讓孩子為難。不管兒子還是女兒,結婚後都有了另一半,再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了。因生活習性不同,難免有勺子碰鍋沿的時候,發生個臉紅脖子粗的尷尬,挺影響小兩口感情的。所以聰明的農村母親除非是進城伺候月子看孩子,沒事是不會經常進城裡孩子住的。

2.不習慣住樓房,還是農村老家舒服。農村山好水好空氣好,農村母親一輩子在農村勞作慣了,咋一離開農村進城,覺得哪哪兒都不對。霧霾,爬樓梯,滿大路的汽車,也沒有隨時採摘的小菜園,串門聊天的老鄰居,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尤其是爬樓梯,對農村老人來說,最打怵。阿兮就聽到好幾個村裡的嫂子埋怨住城裡像住監獄,誰也不認識。

3.農村母親沒退休金,總覺得住兒女家養老心裡有愧。農村有這種心理的老人很多,特別是兒子找了個城裡媳婦,而自己又在孩子買房等方面沒幫上啥忙的,尤其如此,總覺得對不起孩子。

在農村,只要人不懶,種點糧食,種塊小菜園,再有片果園,吃穿都不愁,也許還能供給城裡孩子常年吃的糧、面、油、菜、禽蛋呢。能自食其力的時候絕不肯進城享福,這就是我們的農村父母,除非他們幹不動,也失去自理能力,才會靠孩子。

還有一點,就是農民葉落歸根的思想作祟,年齡越大,越不想離開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這裡是來處,也是歸處,有歷代祖先,也有同宗同族淵源深長的父老鄉親,難以割捨。


阿兮隨筆


2012年的春節回家過年,和媽媽還有弟弟一起聊家常,媽媽說年前7月份的時候闌尾炎犯了,大姨家的一個表姐還有大舅家的一個表姐輪流陪她住了三天,當時疼得很厲害,那幾天每天晚上和我還有弟弟通電話的時候都沒告訴我們。當時我就看到了弟弟眼圈紅紅的,強忍了五分鐘才藉故去上衛生間讓眼淚流了下來。

我爸爸在2005年去世了,那時弟弟剛上初中,我在讀大一,家裡的負擔一下子落在了母親的肩上,母親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每天很早就去打零工,一年四季,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在為了我和弟弟奔波。也就是那段時間,吃不好飯,落下了病。弟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過還算爭氣,順利的考上了一個理想的大學。

弟弟和我在一個城市,等他上了大學之後,家裡就剩媽媽一個人了。自從父親去世,我和媽媽弟弟三個人就相依為命,尤其是弟弟,他和媽媽在老家度過了那最艱辛的幾年,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更能體會媽媽的辛苦。

聽了媽媽說一個人在家闌尾炎發作的事兒以後,弟弟就情緒有點兒失控了,從衛生間出來以後,再也忍不住強忍的眼淚,眼淚一直流。我看著都心疼。弟弟邊流眼淚邊說,就剩一個媽媽了,已經無法再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了,不能再失去媽媽……

弟弟在春節放假的那一個多月,幾乎隔三差五的就會找機會和媽媽商量讓她來和我們一生生活。起初的時候媽媽說她現在每天都喜歡和家屬院裡的阿姨一起去晨練,捨不得她們。後來又對我說你弟弟還在上大學,你現在正在打拼事業,正是最關鍵的時候,我不能去了給你們增加負擔。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和弟弟會輪流打電話和她商量來北京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事情,媽媽每次都會說再過幾年吧,現在你們好好打拼,等以後你們出人頭地了,我就過去。

我和弟弟真是想盡了辦法,可是每次都被媽媽輕易地回絕了。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我從小就有甲溝炎,有時候出差忙的多了,走的久了,夾溝就會流血,看著挺嚴重的,這個媽媽也知道,而且媽媽一直催我去做一下手術,把腳指甲蓋抽了讓它重新長。有一天晚上,我給媽媽打電話說我最近夾溝疼得厲害,想去做個小手術,可是做完手術幾天都下不了地,我也沒有女朋友,沒人照顧我,能不能來給我做幾天飯,媽媽說那你趕緊預約醫生吧,我明天就去買票。

媽媽來了以後,我就再也沒讓她回去。不過我想說的是,我的甲溝炎是媽媽來了兩個月之後才去做的手術。媽媽剛來的時候就天天問醫生預約好了沒,我每次都會說我怕疼,得預約一個專家來給我做,專家不太好預約,再等等吧。

這下可把弟弟高興壞了,一直說哥還是你“套路深”。

過了好幾年之後,有一天弟弟問媽媽,是和我們在一起生活好還是一個人在老家好,媽媽說,當然是和兩個兒子在一起好啊,你以為我不想啊,我不是怕影響你們的事業嗎。

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父母為我們考慮的太多,既怕影響我們的事業,又擔心拖累我們,因為在她們心中大城市壓力是很大的。

如果你想父母來和你一起生活的話,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如何打消父母的這些顧慮,那麼就先讓父母來你生活的城市看看吧,看看你的發展情況,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她來了不會給你增加壓力,而是一起生活的更好,我想父母是十分的願意和你天天生活在一起的。


授人以漁3044


談談我的體會:

我曾到兒子那裡去了無數次,有時住的時間長,有時住的時間短,住一段時間就回老家。

這樣很開心,去也高興,住下也高興,回來也高興。

在城市裡住,除了人多,熱鬧一點,我們這些吃閒飯的人,到真沒有覺著比在老家開心。

又沒有多少家務事,住在那裡太清閒。兒子媳婦待我們非常好,他們要上班,總讓我們上街去玩、去散心。經常上街、上公園去玩逛,也覺得無聊,是真的閒得煩人。

在城裡除了上街,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可去,多年的鄰居也不認識,沒有交流散心的人群。

生活上,兒子媳婦總是遷就著我們。他們喜歡硬的,清淡的,我卻喜歡熟爛的、稍鹹的,總不能為了自己不顧他們,生活上很難統一的。

所以呀,做父母的不願去城裡住,是有他們的原因和看法的。做子女的,如果有孝心,也有能力,不讓他們在家生活艱苦和勞累就可以了。他們樂意生活的地方,他們樂意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幸福、最快樂的。

年輕人不必為父母不在身邊難過,心中有父母就行了。|


一生好人2262


母親不想進城,主要是因為習慣了老家的生活,每天一出門都是街坊四鄰,農忙時大家一起下地幹活,互相幫忙,農閒時,一起打打麻將聊聊家常,大家都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了,那種熟悉的感覺,不是城市裡的繁華能夠比得了的。


我的母親也是這樣一個人,去年八月份之前,我讓母親來城裡住,她倒是來了,但她來的方式很特別,週六早上坐車來,週六週日在我們家陪著孩子玩,週一早上再讓我把她送到車站,她再回老家,因為父親在家,她總覺得不放心,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一年多。

去年八月份開始,由於我又做了點小生意,於是就一大家子人給二老做工作,終於,盼星星盼月亮把兩位老人都接了過來,家裡的地也承包給別人了,家裡也沒有了什麼牽掛,二老來之前我們就知道,他們都是閒不住的人,於是就通過關係聯繫好了他們的“用武之地”,父親在小區門衛上上班,而母親因為要照顧孩子,所以就聯繫了小區地下室的麻將館,孩子上學的時間,就讓鄰居們來喊她打麻將,剛開始多少都有些不適應,吃也吃不慣,住也住不慣,可是時間長了,有了事做,一切都顯得很自然,或許這一年多來,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讓二老適應了這裡的生活,有時候想想倒也美哉。


老人從農村到城裡確實不適應,讓他們離開他們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那種情感是很難割捨的,但如果真的想把他們接到身邊,提前為他們安排好生活,讓他們放下心裡的包袱,時間長了,相信他們還是能夠習慣城裡的生活。


鳳求凰情感


我媽也是。老家現在已經不種地了,都租給別人了,就每個季度收點租金,平時爸媽在老家也沒什麼事,每次說讓她來我這邊,就是各種理由。


一會說住不慣樓房,覺得憋得慌,喘不過氣,爬樓太累了,電梯不安全。一會又說在這裡沒有認識的人,寂寞,不會說普通話。還有就是吃不慣,買不到想吃的菜和材料等等。其實想想也是,老家是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那裡一草一木都熟悉,周圍鄰居關係也都不錯,平時一起嘮嘮嗑,打打麻將,也不錯。這麼大年紀讓她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確實也不舒服,而且我老公還在,也不方便。
現在都在建設新農村,環境也不錯,有專門健身的地方,晚上還可以跳廣場舞。所以現在我不強求媽媽過來,我會徵求她的意見,想她了,就回去看看。


荼靡於荒蕪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媽媽,習慣了農村的農活,有時候可以給姐姐幫忙做點家務事,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在隔壁王阿姨串門,嘮嘮嗑拉拉家常,這就是我媽媽不願意到城市跟我居住的理由。

去年我像這個時候回去,姐姐在和表姐們一起打麻將,媽媽在家閒著沒事,就跑到菜園澆水,給菜苗扯草。

我來到菜園子裡,被菜園的景色著迷,有茄子、辣椒、空心菜,茄子的枝幹粗粗壯壯,巴掌大綠色葉子下掛著既粗又長的紫色小寶貝;一顆顆辣椒樹勻稱的在天間排列有序,紅綠相間的辣椒掛在枝幹上實在可愛,還有紫色的茄子摻雜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媽媽就是辛勤的園丁,日夜為他們的成長操勞,媽媽看見我一路走來,臉上的笑容依然燦爛,拉著我的手說,你們城市雖然很好,不管購物,孩子讀書,生病就醫都比我們這裡方便,她指著附近的一棟樓,那就是村委會,學校,醫務室都集中在那邊,還有縱橫交差的水泥路,交通也相當方便。

我放眼望去,新農村在村幹部的規劃下,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感到很驚訝,就二.三年時間沒回來,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健身廣場、娛樂場所方方面面,改造了農村人的生活。

我手搭著媽的肩膀,我這次來是想接你到我們那裡小住幾天,我們那裡新修了好多建築、超市、遊樂園離我們也很近,,我回來時間少,想陪你四處逛逛,讓你開闊一下視野。

媽媽和我約法三章,最多不能超過半個月,媽媽勉強同意了,因為她不習慣城市的喧鬧和燈紅酒綠,我還是太想媽媽了,下午辭別了姐姐姐夫,擁抱著媽媽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