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農村農忙時......

又到農村農忙時......

我總以為,鄉下的農人,對日子,對田地,骨子裡一直懷著虔誠之心和敬重之意。田畈啊、老水牛啊、犁啊、耙啊、田埂上的野花野草啊,都讓人覺得親近。作為農人的女兒,我也感同身受。

此時的故鄉,滿目山水,四季風物,蓊鬱蔥翠,婆娑盎然。閒了一冬的田畈裡,多了不少忙碌的身影。看到在故鄉的友人發的一張張照片,總覺得那樣飽滿生動的畫面裡縈繞著深深的情,濃濃的愛,讓我感動不已。我不禁想起,故鄉又到春忙了。

又到農村農忙時......

過了清明,天暖和了,脫掉厚實的衣裳,家家戶戶都忙起來了。春忙,是鄉下頂重視的事兒。平日裡再懶散的人,也著急忙慌地犁田翻地了。田畈犁得深,秧苗下得好,稻子才會長得飽滿,收成也才能好。這樣的道理,鄉下的農人,都懂呢。

又到農村農忙時......

以往那年月,還沒興盛育秧苗盤的時候,村裡人家都是在田裡或地裡育秧。苗盤省事,在房前屋後的寬敞地兒上就能育苗,放上肥料、稻種,適時澆水,秧苗也會長出來。但鄉人們似乎更喜歡在田畈裡育苗。天也寬,地也闊,甩開了膀子幹活,風兒鼓鼓的,勁兒足足的。

又到農村農忙時......

母親出嫁前一直在讀書,並不經常做這些田地活,自然不擅長育秧。父親在外打工的那些年,春忙時不常回來。父親走後,母親更沒了靠山。所以,在我的記憶裡,母親總央了村裡來往熟絡的人家一起帶著育秧苗。母親肯出力,能吃苦,所以年年都有鄉鄰願意幫襯著。

在田裡育秧很是費工夫。整平、施肥、撒稻種、施肥、澆水,一系列程序,著實複雜。他們像看護著自己即將出生的孩子,心裡很激動,又充滿著深深的期待。

又到農村農忙時......

某一年的四月,天晴日暖,我隨母親去了育秧苗的田畈。田邊是一條水渠,溪水清亮亮的,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瑩瑩閃光。溪水流過,叮咚作歌,聽得我滿心歡喜。水渠邊長滿了青翠的小草,綠得喜人,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草叢裡冒出了一朵朵紫雲英,高低錯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身著紫色裙衣的姑娘,素潔婉麗,有著款款的美意。這樣清朗明澈的景緻,讓我深深地陶醉了。

又到農村農忙時......

母親是和村裡一戶人家一起育秧苗的。彼時,那家男主人、女主人和母親正在翻整水田,要給秧苗們準備一張寬敞平順的大床,讓它們安安心心地成長。田裡的水不多,但在溼泥裡行走很是不便。他們都穿了長長的插秧靴,靴子外、衣服上、胳膊上、手上、頭上盡是泥。我站在田埂上,望著他們。

又到農村農忙時......

那家男主人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看到我便笑容可掬地說:“在外一定要好好混啊,莫到時又來幹這些活,你瞧你媽俺們多髒多累。”我微笑點頭,應允著。在柔柔的風中,他鬢邊的白髮刺目耀眼。是啊,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他們來說,心裡一直存了素素的願望,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脫離這樣的辛苦。他們的良苦用心,我懂。

又到農村農忙時......

他們滿身泥水,躬身勞作在田裡的身影一直牢牢地記在我的腦海裡。我總以為,自己能年年望見這樣的場面,能常常見到故鄉這些熟悉的面龐,能回回聽到這些熟悉的聲音。當身陷於生活的繁雜瑣碎中,求田問舍的心思淡了又淡,我再也不能經常回到心心念唸的故鄉,再也不能經常看看故鄉的他們。

又到農村農忙時......

偶然聽說,那位與我說話的老人因病離世時,我的心裡真是說不出的難受。村外的小山坡上又多了一座墳,他安睡在那裡,與自家的田畈隔得並不遠。每到春忙時,我都會想起他,想起他慈愛的面容,想起他善意的叮囑。他墳頭的草綠了一茬又一茬了吧。再回去,在奔忙的鄉鄰里,我再也尋不到他。

又到農村農忙時......

我與故鄉之間,像連著一根線,故鄉的四季更迭,春種秋收,都緊緊地牽著我的心。又到春忙時,我頻頻回望,那熟悉的山川草木,那寧靜的鄉野村色,那一個個犁田耙地施肥澆水的身影,都還存在這份美好的回憶裡。

無論異鄉的生活多麼蕪雜,我這個遠方的女兒的內心也留了一角,為故鄉這一份素樸清寂的美,為故鄉人這一份深沉厚重的情。

故鄉如常,春忙如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