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的區塊鏈夢

高曉松最新一期的《曉說》在朋友圈刷屏了。

因為這次高曉松沒有談風花雪月、詩與遠方,而是在其母校清華大學的教室裡,跟學弟學妹們深入淺出、語速飛快地聊起了區塊鏈在文娛產業的革命。


高曉松的區塊鏈夢


臺上的高曉松,就像他一如既往的搖頭晃腦,和老炮兒烙印的北京口音一樣

他每一次在臺上亮相

都能勾起現場的青春緬懷,令人不由自主地盪漾~

不管他在自嘲自黑的道路上一騎絕塵多遠

你彷彿還是會追溯到詩和遠方的源頭

即使有阿里全球戰略主席的冠冕加身

依然沒有媒體人指望能從他那裡,得到一套關於錢的世俗邏輯

直到,直到——

一個詞彙從高曉松唇齒間脫落:區塊鏈

咦,曉松老師也對我們當下最時髦的區塊鏈感興趣?

高曉松:區塊鏈Token將改變整個產業鏈

高曉松在談到區塊鏈和Token時主要陳述瞭如下觀點:

1. 利用Token,區塊鏈可以做到分散版權確權,可以做到把非常弱的價值衡量出來;

2. 舉例說明,Token可以給偶像讓他做張唱片,給Token的人就成了唱片的股東,未來收益分給股東後,參與人可以用龐大的弱價值交換一個強價值;

3. 5G從上層打散場景後,Token從底層可以改變整個產業鏈,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業機會。


高曉松的區塊鏈夢


其實,這並非是高曉松第一次談區塊鏈及虛擬貨幣。

早在2012年,高曉松在自己的微博上講了一個有關“比特幣”的故事。


高曉松的區塊鏈夢


2018年3月,高曉松判斷,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音樂應用,會呈現爆炸式的成長。這將是互聯網音樂之後又一大的重大革命,能解決價值傳遞和解決版權限制等一切問題的辦法。他直言,由於中心化程度較高,創作者和用戶之間的有效聯繫更弱,往往還需要經過許多環節,中間環節的分成使創作者得到的收益較少。區塊鏈就是去掉中介,沒有中間賺差價,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價值有效運轉起來,粉絲對IP的積分“投資”來分享收益。這和傳統的唱片公司等投資不同,音樂“市場蛋糕”不再是由少數人決定,而是通過這種”應援“收益方式獲得利益分成,同時還減短了產業鏈,驅動行業發展。

2018年4月份,高曉松在《曉說:貨幣戰爭》節目中,表達了對虛擬貨幣的態度。

貨幣本質其實不在於它到底是金子還是銀子,最重要的是全體人們都共同認定這個東西,有交換價值,它就是貨幣。所以這個我很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今天好多人在批判虛擬貨幣,認為“人類從頭那貨幣就是虛擬的”。

講真,曉松在種種場合都表達過他對國內音樂缺少版權保護的憤怒和唏噓。所以,這一次高曉松的動情很有“技術”含量。

很動情,是一種文藝人過盡千帆終得顧盼的動情。

48歲的高曉松目前擁有90首原創歌曲的版權,這個產量對於他的音樂生命週期來說顯然是偏少的。

“我見過創作過幾千首甚至上萬首歌曲的音樂大師,基於這個區塊鏈平臺,聽眾可以自由購買音樂人作品的版權,未來版權還可以升值,而一切都是加密的。”

區塊鏈+音樂,將是金融技術最陽春白雪的場景。

可以想見,如果未來唱片交易依託於區塊鏈平臺,盜版侵權將無處安生。

因為利用區塊鏈技術,音樂整個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的收費和用途都是透明且真實的。

衍生開來看,音樂人也可以跨過出版商和發行商,自主管理作品。

“我想說,一個能讓讀書人賺得起錢的社會,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