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為什麼小公司反而覺得你能力不行呢?

奮鬥的PM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人認為你能力不行並不奇怪,但他的看法並沒有代表性,對於大多數小公司來說,還是比較願意招曾經在大公司鍛鍊過的人員的,這已經是被很多人親身驗證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

為什麼你已經得到大公司認可,卻被小公司認為不行呢?我認為無非幾下幾原因所致。

一、認為在大公司工作只是顆螺絲釘,個人涉獲的知識面過於狹窄。大公司人員多、分工細,每個人只需負責一小版塊的工作,被人稱為“螺絲釘”,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的深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這個領域、這個版塊的專家,但缺點是涉及範圍比較小,不利於提高個人知識的廣度,除了掌握自己所負責版塊的知識與技能之外,其它方面的知識就會難以獲取,所以說,對於小公司來說,你是有短板的,那進了小公司後,就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

二、認為習慣了大公司的規範流程和管理制度,去了小公司就會適應不了。在大公司工作,靠的就是由流程來推動,由制度來約束,認為個人能力就得不到鍛鍊,而去了小公司則沒有什麼流程和制度,基本上靠個人能力來推進工作,所以認為去了小公司工作可能會不知所措,無法有效開展工作。

三、認為在大公司時間長了,會出現“大公司病”。在大公司待久的人,往往出手太闊綽,工作上花錢眼眼都不眨一下,在小公司則能省則省,買件幾百塊錢的東西都要貨比三家。另外,從大公司出來的人往往高傲、目中無人,恃著大公司這個光環,動不動就說以前如何如何,很難接地氣地處理問題,這種大公司病也是影響的一大原因。

以上就是小公司的顧慮,當然,也未必每個人都不能適應小公司,只要給一定時間過渡,只要能吸收大公司的所長,並改進以上短板或不足,那麼就會有很多小公司樂於招一個從大公司出來的人員。


設計製造迷


我在國外500強工作過,回國後一開始也是在五百強,現在在我原先五百強我負責的一個客戶那裡,算是個中小型企業。

總的來說,500強的私人小公司的差別就是正規軍和游擊隊。

一個是極其講究規章流程,一切按照SOP走。越過雷池就有可能受到來自其他部門或者上級的指責: 流程不是這樣的,請按照SOP。。。。。。

另一個是積極靈活的,講究的就是效率。很多事情別說流程,基本上就是一個電話的事情,連書面郵件都沒有。

不難理解,因為500強講究的是管理,效率反而不是第一位要追求的東西。畢竟體量在那裡,核心業務已經非常穩固且成熟,光這些核心業務就能帶來足夠的營業收入甚至利潤。

小公司則不同。大部分小公司成立年限不會很久,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所謂的核心業務,所有的銷售整天就是在外面推銷自己公司的各種產品,如果沒法在第一時間以快於同行的速度成交,生存都是問題。

講了那麼久,就是想說,一個是習慣了流程照章辦事,但是大公司里人才匯聚,各部門各領域都有精英和專家。而小公司沒有那麼多精英和專家,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有靈活辦事的思路和方法,而非拘泥一格。所以,角色的互換,對於有些人來說,並不能很快適應,純屬正常。


超賽神超賽


這就是大超市和小賣部的區別。這兩種公司的規模不同,使得職場人的工作接觸範圍、工作內容以及提升的專業能力有非常大的區別。

1.大公司業務廣泛,流程複雜,即使工作八年,你也只會是一個螺絲釘。

大公司既然大,那麼業務範圍必然比較廣,工作的標準化程度會很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的業務運作環節不出錯。所以很多大公司會把一個業務流程分解成各個部門。研發部、設計部、宣傳部、財務部、人事部等,甚至超大公司還會有自己的監管部門,避免公司內部貪汙腐敗的發生。

這樣的標準化能避免很多風險。但也導致公司業務流程非常繁瑣。但是人的精力非常有限,那麼大的公司裡,你光應付各個部門的對接問題都會焦頭爛額,所以大公司的職場人就只相當於一個車間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擰這個車間裡其中一條流水線上的螺絲。

但是你知道整個車間的流水線是怎麼運作的嗎?你不可能知道,只要你還沒到達一定的高度,公司的業務整體流程細節你根本連接觸的機會都是沒有的,瞭解就更加無從談起。

所以即使工作了八年,你能夠涉及的範圍充其量也就是這個大車間的3條流水線。那麼縱觀全局的話,你所瞭解的業務運作模式就極其有限了。

2.小公司雖小,五臟六腑俱全,即使只工作3年,也許你就能摸透業務運作的所有內容。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規模差別巨大,業務流程也會能省則省。也許從業務談判、方案制定、產品製作和產品推廣都只有一個部門。

所以在小公司裡工作久了的人,對業務的整體流程就會非常熟悉,因為他都接觸過,所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所以你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無異於從車間跳到了小作坊。原來你只負責銷售,對產品的開發、推廣和設計一無所知。

但是到了小公司,你們老闆會要求你對這些全部都有個大致瞭解,因為有可能這些業務你全部都要接觸,並且在最短時間內給他滿意的答覆。

這是大公司的人才根本做不到的。大公司的人才這麼多年瞭解最多的一定是這個大公司的業務僵化的流程,知道怎麼和設計部打交道,知道怎麼和研發部勾心鬥角。

但是真正專業的能力範圍,可能就只是侷限在自己工作的銷售部門裡。

所以為什麼小公司的老闆會不覺得你是人才?因為你在大公司學到的,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3.大公司學做人,小公司學做事。

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嗎?在大公司先要學會做人,然後再學會做事。而在小公司則相反。

因為大公司大了,人必然就多。人越多的地方,江湖氣息越重。那麼你在業務之外,首先要學會做人才能在大公司立足。

而小公司因為小,但五臟六腑俱全。你要學會十八般武藝,瞭解整個公司的所有業務,才能保證這個公司的運轉。人少了,不用天天勾心鬥角,但業務類型複雜。

所以小公司的人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業務,他們也沒那個條件天天勾心鬥角的。

但大公司有它的好處,大公司待遇普遍比較高而且穩定。大公司口碑好,所以業務量也會很多,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員工福利。

但小公司因為規模小,設備人手等不夠充足,對合作單位來說風險要比大公司大得多。所以業務量必然會比較小,要操心的事情多,而且員工福利往往會因為老闆想自己賺的更多所以沒有什麼保障。有的連五險一金都不給買的。

所以在大公司學習做人,但是比較適合不想操心的人。小公司學習做事,適合想拼出一番天地的人,但風險也很高。

如果你一直在大公司工作,習慣了的話就還是回大公司吧!你那八年也不至於白學,因為大公司雖然都不同,但業務流程相差不大。

去小公司你相當於是個新手,說不定還沒有那些工作一年的人知道的多。


夏小採


這個是太普遍的問題了,大公司一般來講,各種資源配套齊全,專人專崗;


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話,大公司的員工,都是在某一個方面很專業,各種培訓體系也比較健全,只要是自己崗位上的專業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


如果大廠裡面出來的,各種事情都懂的,有兩種可能,第一是自己好學;第二是換個好些部門,這種人要不 就是不怎麼受人待見,要不就是往領導的方向培養的,中間可能遇到問題,跳出來;


而小公司裡面,一般來講,崗位分工不是太明確,業務來了,需要幹什麼,就學什麼,做什麼,反正只要有業務,都可以;往往需要的是多面手,各種問題都需要知道一些,不僅能獨當一面,而且在各方面都能懂;


其實你看到某些大廠人員離職了,到小公司去,不一定能勝任~,因為他們太專業了,有深度,不一定有廣度,而小公司,深度不需要那麼多,但是需要廣度;


如果是做專業,想要有深度,還是在大公司裡面,比較有保障;但是到小公司裡面去鍛鍊下, 自己以後如果創業,絕對是有幫助的;


Excel小技巧


你還是那個你,只是從大公司換到了小公司,為什麼兩個公司對你的評價會截然不同呢?我們先看看大公司和小公司有哪些重要的區別。

老闆不同

小公司之所以是小公司,一定是有原因的。除了有些公司處於正常的發展階段以外,很多小公司存在了五年、十年,還一直髮展不起來,最大的原因就是“老闆不行”。有些企業家之所以偉大,比如傑克韋爾奇、曹德旺、馬雲等,無非是因為他們身上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優點:有格局,有胸懷,戰略眼光,知人善任等等。而那些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小公司的老闆呢,很多都是剛愎自用,缺少戰略眼光,既希望下屬能承擔起責任來,又不捨得放權、分錢。在這樣的人底下做事,即使你有能力也發揮不出來。

資源不同

舉個例子,作為一個營銷總監,你的年度業績目標是一個億。在大公司,可能給你的營銷費用預算是1000萬,小公司可能就給你200萬。做同樣一件事,你能調動的資源不一樣,自然結果也會有很大差別。

平臺影響力不同

大公司和小公司無論在品牌影響力、企業商譽上的影響力是有云泥之別的。同樣是手機,蘋果、華為等公司在出新機器時,可能需要你加錢才能買得到,而那些雜牌子的手機做促銷,你都不見得搭理人家。這裡面除了產品的差別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名牌和雜牌子的品牌影響力不一樣。在經典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有一段是,喬致庸的“左膀右臂”孫茂才因德行不佳被趕出喬家後,想去投奔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掌櫃說了一句經典的臺詞:”不是你成就了喬家,是喬家成就了你。”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很容易高估自己,卻忽略環境的影響力。

管理規範性不同

有句話大概意思是,在大公司你只需要做好一顆螺絲釘,在小公司你需要做全面手。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分工明確;小公司的的管理更靈活,有時需要你身兼數職。同樣拿營銷舉例子,如果你是一個銷售,在大公司你只需要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技術、售後等自然有其他人負責;而小公司銷售既需要你懂業務,還要你懂技術,還可能要面對客戶的投訴等等。

上面我們分析了大公司和小公司主要的不同之處,那他們的相同之處是什麼呢?一句話,都是“以成敗論英雄”。也就是說,無論你在哪裡,你要你有結果,沒有人會評價你不行的。

最後總結:出現提問中的這種情況,有可能你真的能力不行,也有可能你有“能力”,但平臺的特性限制了你能力。


劍心成長筆記


你本來是一枚優秀的螺絲釘,突然讓你去當一部發動機,你說你拉的動嗎?對待這樣的事情,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益處,如果經過兩個方面的鍛鍊,也是一件有利於成長的好事啊。

第一,先說職場普遍規律吧,就是處理好“專”與“面”的關係。

大公司管理規範,崗位分工精細,你去大公司就是一枚螺絲釘。對於超大型公司來說,有的崗位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好處是精細化,又鑽又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缺點是,太專了,就限制了面上的廣度,遇到複雜局面不知道怎麼處理。

小公司沒有辦法像大公司分工明細,他根本養不起這麼多人。在小公司工作,你可能就是一個八爪魚,什麼都幹,什麼都懂一點,但什麼也不專精尖,俗稱“萬精油”。萬精油也有萬精油的好處,比如,他去創業,他去帶一個小團隊,就能順心順手,因為他什麼都懂一點,就能彈好“鋼琴”。相反,太專的人,只按一個音符,能彈出美妙的音樂嗎?

第二,如何把“專”和“面”優勢嫁接呢?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最好經歷一下“專”和“面”的鍛鍊。比如,你入職之後,從事一項具體工作,你就要研究透,成為這個方面的專家。你可以申請去綜合部門鍛鍊一兩年,什麼雜事也幹幹,有利於你拓展你的思維。你就容易成為,既懂專業,又懂人情世故、協調溝通、妥協合作了,有利於你成長為團隊長。

你入職後進入綜合部門,比如,行政部門,什麼雜活你都幹,訂票派車買咖啡,你也不用害怕,也不要抱怨。在綜合部門鍛鍊,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你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你同時要與上級和下級和平級打交道,能充分鍛鍊你換位思考的能力。往往有綜合口出來,再去專業口乾幾年,你會用多元思維思考專業工作,非常有利於你把事情辦成。

第三,成熟的職場人,要善於揚長補短。

有人喜歡專業,我就一輩子做這個技術,成為專家,越老越吃香。這個理念不錯,但也要分人。如果你是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也不想管理一個團隊,只想自己幹好自己的專業,這個思想很好。大企業會設置專業人才成長通道,你可以沿著這條專業路發展。缺點呢,就是思考問題,習慣從專業角度,思維寬度不夠,也不善於妥協綜合,照顧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感受。不容易成長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

有人喜歡綜合工作,性格外向,善於與人打交道,精力都放在周旋和琢磨人事上了,就沒有精力沉下心來鑽研技術和業務。這類人,如果不幹幾年業務,不做幾年技術,往往管理團隊比較吃力,尤其是當基層管理人員的時候,你技術不過硬,管理起來,別人不服氣,也會限制你發展到高層。

最後建議,職場新人要交叉鍛鍊,無論先做技術,還是先做綜合,幹到三五年,最好能交叉一下。最好還是先做技術和業務,用五年時間成為行家裡手。然後再轉管理,再經過三五年鍛鍊,你就是複合型人才,將來就是培養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好苗子。不建議先從綜合管理做起,因為你錯過了五年時間,再去鑽研技術和業務,已經沉不下去心了。


職場火鍋


說到底,大公司和小公司對能力的要求和定義不同,所以,雖然都叫能力,但沒有可比性!

所以才會出現工作8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卻得不到小公司認同的情況。

大公司一般都是上了一定的規模,對一般員工來說,能力的要求重在深度,需要的是專業能力。

因為大公司分工細緻,很多工作都模塊化了,需要你在某一方面做好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通俗一點來說,在大公司一個普通崗位上,更像一顆螺絲釘,只不過這顆螺絲釘在很多位置上,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專業性的。

小公司不一樣,更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即所謂一專多能,類似於萬金油,可以百搭最好。

因為小公司規模小,出於節約成本和規模經濟的考慮,崗位分工不細緻。所以在用人方面,要求人的適應能力強,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來。這樣看上去能力很全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鍛鍊。實際上,在很多時候,這樣也容易把人用廢,因為這樣做,看上去忙忙碌碌,但沒有一樣做的專的,研究精深的,如果做不到管理的崗位,很快會遇到天花板。

對個人來說,能力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看法和定義。而且能力的種類也很多,就看你用哪一種能力去衡量一個人,弄不好會很容易引起爭議!

對企業來說,大公司有很強的系統能力,小公司的優點在於它的靈活性,溝通協調方便,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這就決定了,大公司對個人的依賴度不高,小公司對個人的依賴程度較高,各有利弊。

不過相對來說,我覺得用靠譜度和才幹去看一個人,可能比用所謂的能力去衡量一個人要公平合理許多。因為靠譜度和才幹有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定義和標準,不會因為你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就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對於這種工作8年工作能力,被大公司認可,小公司卻不認可的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題主不必難過,也不必驕傲,只是不同的視角和看法造成的。

不管是在大公司還是在小公司,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能夠獨立的去分析和思考,這一點特別重要。

你覺得呢?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發展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喻派職言


別談“覺得”行不行!能力是以最終的行為結果來衡量的!很多在大公司工作得心應手的人,到了小公司真的玩不轉!真的產生不了價值!老鬼用一個個實際的說明來幫大家拆解!

案例一:大、小公司的市場客戶群體的差異,大公司業務員很可能搞不定小企業的客戶群體

同樣類型的企業,生產同樣類型的產品。但是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往往是低端的,面對的客戶、消費者差異很大。

最典型的:大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面對的是一二線城市或者三線城市。而小企業的產品很可能面對的是縣級市場或者廣大的農村市場。

身為業務員,在一二三線城市面對客戶時,可能表現的遊刃有餘,能夠快速成交。但是,這些業務員面對縣級市場、農村客戶,往往真的搞不定!

因為不同層級的市場,其客戶的文化水平、不同經濟水平的市場,客戶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等差異極大!應用到城市客戶的為人處世之道、溝通交流方式、日常互動的習慣,在縣級市場、農村市場往往行不通的!

老鬼也不怕大家笑話:老鬼已經習慣了在城市中生活,與這個群體的人打交道。加入有人讓我到縣城裡去當業務員、跑客戶,我還真的不敢!因為那個群體老鬼真的不適應!說話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差異忒大!

案例二:大小公司內人員文化水平、素質是有差異的,有的差異還非常大,溝通交流方面差異也非常大

有的大企業只招聘985、211院校的畢業生。即使有些大企業到不了這麼高的招聘要求,相對而言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也是較高的。

而大量的小企業,人才招聘本身就吸引力不足,因此造成了企業中的人員素質差異非常大。

而工作是需要交流、需要信息傳遞的。不同素質、水平的人與人交流,絕對不一樣!大企業中三五句話解決的問題,小企業可能得溝通很長時間。大企業中有些問題不用交流,因為有規範的流程、標準進行約束,而小企業沒有!只能靠交流、溝通來進行。

在大企業司空見慣、再正常不過、不用怎麼交流的事情,在小企業中很可能是做不到的、必須交流的!

在大企業待久了,往往會以大企業中的印象、習慣來行動,這就造成了交流的缺失、疏忽、不暢。這是一種多年形成的習慣,不是想改馬上就能改掉的!

案例三:大小企業制度體系差異巨大,人治的成分必然更高!要求管理者的綜合性更強

企業小,人才相對而言比例更小。一方面是企業人才缺乏導致制度設計制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企業規模實力收入等等決定了不可能做到清晰的專業化分工。這也導致了制度體系等在某個歷史時期還真不能像大企業那樣的完整、健全!

在大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久了,會因為企業規範的制度體系的推動,管理相對簡單,“法制”的成分產生的作用很大。而在小型企業,單單靠制度,在很多問題上根本約束不住的!需要人治的成分來達到管理的效果。

再加上小企業人員素質的差異,與員工溝通、交流的策略、方法等,往往與大企業中的員工交流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大企業中做管理遊刃有餘的人,到了小企業,可能真的管不住員工!

案例四:大企業“正規軍”的裝備,你到了小企業,可能真玩不了“游擊隊”的傢伙事兒!

大企業生產經營所使用的機械、設備、辦公工具、營銷宣傳工具等等,是小企業所比不了的!

開個玩笑:開飛機的人,讓你開拖拉機.....你可能真不行!你也別和人家開拖拉機的人說:我會開飛機。人家可以告訴你:這裡沒有飛機!只有拖拉機!你開不了這裡的拖拉機,那就是不行!

案例五、正規軍排山倒海的玩法,你可能很厲害!讓你打游擊,你可能真不是個兒!

大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同,企業的實力差異很大。借用軍事的說法:裝備差異太大、人員素質差異太大。要想生存、發展,採用的戰略戰術一定也會有差異。

當年我們只能靠打游擊起家。因為手裡只有小米加步槍啊!生存發展的哲學理念完全不同!當慣了正規軍,讓你抄起步槍、扛著小米去打游擊,你可能真的不適應。

案例六:在大企業做營銷策略廣告宣傳市場推廣的高手,到了小企業有可能就是個擺設!

大企業,人財物的匹配比小企業而言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大企業做營銷策劃的高手,到了小企業可能一下子就蒙了!

大企業的策劃,相較於小企業而言往往都是“大手筆”,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千萬級別的營銷費用可以支配,企業中還有高素質的人才團隊來配合這些營銷策劃廣告宣傳、市場活動的進行。

而小企業呢?可能拿出幾萬塊錢的費用已經是吃奶的勁兒了!“錢”不是自己印刷出來的!不是想用多少就可以用多少的!再加上很多的營銷策劃案,需要企業內有相關部門、人才的聯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大企業能做“大方案”的人才,到了小企業,有可能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說實話,誰也別站著說話不腰疼!小企業就是小企業,人家還在成長髮展期,人財物的匱乏是鐵打的現實!錢不是隨便能夠拿的出來的。人才也不是想招聘、敢給高薪就能招來、挖來的!那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案例七:在大企業中優秀的管理者,到了小企業很可能毫無用武之地

大家都知道一個概念: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在大企業很多都是藉助大企業規範、嚴謹、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來完成管理工作、達成管理目標。

請一定要接納一個現實:優秀的管理者,有可能是企業現行體系優秀的執行者、監督者、規範完善者!但不一定是設計體系的高手!

很多職業經理人,到了小企業會發現企業中的體系非常差勁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管理體系!

別以為在大企業待過,就能設計出管理體系、規範、流程、操作標準!還有人說:把大企業的那一套搬過來、改一改不就行啦?

哪兒那麼簡答!老鬼上面說過,企業規模大小絕對了大小企業之間太多的差異,搬過來的很多東西根本不能用!只會將企業搞亂套了。

因此,在大企業規範體系下的職業經理人,到了小企業,不見得能夠融入、能夠產生作用。

例如,與小企業中的很多員工溝通,你都會發現不適應。很多問題的溝通,雙發達成一致所需要的溝通策略、方法、角度、時間長度等等,往往都是有差異的。


上面老鬼羅列了七個案例,是讓大家知道:在很多情況下,不是小企業的人“覺著”某個在企業待過、幹過的人不行!而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確實不行!

當然了,也有很多在大企業中工作過的職場人,能夠儘快的適應、融入小企業,並且發揮極強的戰鬥力,甚至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與平臺。世事無絕對的!

以上供參考。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人的知識能力結構是T字型。

專業部分是你的立柱,是深度,專業之外的其他能力,比如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等,是橫樑,是廣度。

對於大公司而言,流程體系比較完整,需要每個人在專業做好,做好銜接即可。所以,著重體現人的專業能力。只要做好立柱,能頂住壓力就好。動詞是“頂”。

而對於小公司,流程體系不穩定,所以不僅需要人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很多溝通協調,規劃以及執行等全方面能力。所以,要能扛得住事。既要做頂樑柱,還要做大梁。動詞是“扛”。

而一般從大公司出來,可能並不是能力欠缺,而是形成了流程意識,所以和小公司的管理之間存在磨合和適應。於是就會產生在小公司反而能力不足的感覺以及評價。

所以建議:如果選擇了小公司,那就是選擇了創業路,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小公司和體系化的大公司肯定不一樣。其次,在發揮專業優勢的基礎上,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從能“頂”事,到能“扛”事。


新知墨匠


這種情況在我十餘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生涯裡比較常見。我的看法如下:

1、大企業主要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人,流程清晰,標準明確,有科學完善的薪酬績效體系。

你努力到哪個程度,有那個階段的薪水和職位,大家努力目標很明確,順著規定的奮鬥路線努力就行。

2、同樣大企業,更看重工作能力,照章辦事。小企業或許人情更多一些。

3、大企業的流程制度在小公司並不見得適用。

比如,受華為狼性文化,阿里巴巴文化影響的人,到小公司肯定是水土不服。

因為小公司沒有平臺讓你發揮,你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只能在大公司發揮出最大效能。

4、小公司光人情關係,各種制度流程不規範導致的內耗,包括老闆的格局都會成為你發揮的攔路虎。

所以不適應是正常的。

5、崗位匹配度,平臺匹配度水土不服

所謂“好馬配好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相互匹配效能才最大,否則只能是內耗失望,最終絕望離開。

一家之言,但願對你有借鑑。

我是默簡之,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心理諮詢師,職業經理人,分享職場心得,幫你答疑解惑,歡迎關注我,留言,轉發,收藏,評論,一起學習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