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盤前宣佈!央行定向降準 兩大特殊時點有深意

在4月市場普遍預期的定向降準落空後,出乎意料的是,5月定向降準就來了。

5月6日上午距離股市開盤前僅30秒左右的時間,央行發佈消息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決定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對僅在本縣級行政區域內經營,或在其他縣級行政區域設有分支機構但資產規模小於100億元的農村商業銀行,執行與農村信用社相同檔次的存款準備金率,該檔次目前為8%。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於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今日開盤後,銀行股異動拉昇,青農商行一度衝擊漲停,青島銀行、西安銀行、紫金銀行亦有上漲表現。不過,今日大盤的整體表現則不如人意,截至記者發稿前,滬深兩市跌幅均擴大至5%以上。

看點一:股市看盤前宣佈,罕有!

央行發佈此消息的時間點非常微妙,是在距離五一假期後首個交易日看盤前不到1分鐘宣佈的。實際上,在A股看盤前,受美國方面談判消息影響,金融市場已經有所反應,全球避險資產亞洲開盤大漲,美股期貨大跌,美油一度跌超2%。

具體來看,5月6日亞市早盤,現貨黃金一度拉昇約5美元。道指期貨跌近500點,標普500期指一度跌1.7%,納指期貨跌超2%。

匯率方面,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短線急跌250點,盤中跌至6.81下方。

受外圍市場影響,輿論普遍分析今日A股開盤後也會遭遇下跌,而央行在開盤前宣佈開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大超市場意外。

“儘管根據國常會要求,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勢在必行,但央行選擇這個時間點宣佈還是有安撫市場情緒的意圖,畢竟此前央行很少在交易時間宣佈關於降準或降息等貨幣政策消息。”北京一宏觀政策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在4月降準預期落空後,此前市場普遍預計下一輪定向降準的時間點大概率在6月。因此,此次5月就對中小銀行實施較低存款準備金率而釋放2800億元左右的長期資金,也是超出市場預期。

“5月並無大額MLF到期,也非傳統繳稅大月,市場資金面的整體缺口並不大,相比之下,6月受季末因素等影響,反而會對資金面帶來一定壓力。”上述分析師稱。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也指出,本次宣佈定向降準有兩個特別時點:(1)少見的早上盤中宣佈降準;(2)少見的5月降準。一般而言,類似降準的貨幣政策操作往往公佈於非交易時間,很少在上午的交易時間發佈。定向降準的“意外”到來很可能出於平抑市場波動的考慮。就實施的時點來看,2012年後央行從未在5月份實施降準,雖然前期已經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進行了多次討論,但本次降準仍然十分突然。考慮到內需邊際放緩,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經濟復甦動力有所減弱,本次定向降準更加凸顯了政府逆週期調節的決心,平抑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

看點二:存款準備金率框架仍需進一步完善 要給優秀銀行更大獎勵

4月17日的國常會上就提出,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

上述提及的建立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與央行行長易綱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的“三檔存款準備金率”有關。彼時他表示,現在的存款準備金率將來會逐步向三檔比較清晰的框架來完成目標。也就是說,大型銀行為一檔,中型銀行為第二檔,小型銀行特別是縣域的農村信用社、農商行為最低的一檔。現在在逐步簡化,使得存款準備金率有個更加清晰透明的框架。

“本次國常會提出的針對中小銀行的較低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就是要進一步豐富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率的內涵。”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對記者表示,我國目前不同類型銀行已經實施不同的存準率,在基準存準率的基礎上,目前還實施定向降準考核。不過,定向降準是針對大型銀行、中小銀行的普惠金融投放量進行考核,縣域農商行、縣域農村金融機構則不考核定向降準,而是考核“用於當地貸款發放的資金達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存準率可在基準基礎上降1個百分點。

“因此,目前也是存在一個類似‘中小銀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的機制的。但還說不上是‘框架’,只是一個簡單的不同類型銀行分檔,然後有額外的優惠機制。”王劍稱。

王劍認為,對於銀行做小微,宜採用“正激勵”,現有的定向降準就是“正激勵”的思路,但現行的優惠機制也存在對“做得好”的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僅考核投放量,以及考核結果沒有形成足夠差異等問題。因此,急需將其升級為更科學的框架,最好是囊括一整套科學的指標,全面考核一家銀行小微業務的成果,並將考核為優秀的銀行數量限制在較低比例,讓做小微業務最優秀的銀行更為突顯,且得到的獎勵程度足夠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正激勵作用,鼓勵更多銀行用科學方法投身於小微業務。

看點三:政策側重逆週期調節,加大預調微調

儘管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表現超預期,顯示出經濟增速企穩的跡象,但拉長時間看,今年國內外局勢的不確定性加大將是新常態。在這種新常態下,市場人士預計,政策調整也會更傾向加大“預調微調”。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佈的《2019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全球實體經濟復甦可能在2019年進入重要轉折,儘管經濟增長的動力仍在,但下行風險日益凸顯。2019年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波動性將顯著上升,動盪和不確定性恐將成為常態。中國經濟依然處在“大整”鍵時期,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實體和金融等之間正進行大分化和大融合,並未走上新週期,這個過程還要延續3~5年。宏觀經濟政策要高度關注外部衝擊和“大調整”加形成的共振。

中信證券研報稱,從國內來看,政策和融資驅動的經濟反彈告一段落,未來可能進入平緩階段,雖然地產投資仍然保持高位、消費有所反彈,但融資的集中釋放不可持續。目前貨幣政策的目標實際上轉為了信貸增速,鑑於貨幣政策保持中性,所以社融增速的頂是11%,在10.5%以上的水平對應於政策的偏謹慎。今年的貨幣政策以信貸為目標,考慮到今年總的信貸增速有約束,而且目前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出現了一定的泡沫化跡象,所以信貸政策將回歸中性。總的來看,對於債市的利空基本已經釋放,比如經濟超預期、通脹、融資等,展望5月,上述變量都將回歸中性。

明明強調,今年降準等貨幣政策的推出已經擺脫了往年基於流動性缺口的政策框架,逆週期和信貸兩個矛盾成為後續貨幣政策的主要關注點。本次降準一方面定向支持小微、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另一方面體現出應對國內外環境和市場預期變化的逆週期特徵。

看點四:歷次降準後A股怎麼走?

央行最近一次降準是在今年的1月4日。當天晚間,央行宣佈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此次降准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將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後,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在此番降準後,A股市場受到一定提振,在降準後的一個交易日滬指上漲0.72%,深成指則大幅上漲1.58% 。

一般而言,市場普遍認為,連續的降準有利於緩解市場中長期資金面,對股市中長期還是有一定利好作用,特別是連續的降準後,所累計釋放的資金量規模巨大,對股票市場的資金面也會有明顯的紓解作用。

不過,近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年11月底開始,央行開始進入連續降準週期,其中次日上證指數出現上漲的次數並不多,上漲概率不到一半,可見降準對股市的短期刺激作用並不明顯。

如2015年6月和8月的兩次降準適逢A股股災,降準的動作並未扭轉當時的恐慌情緒,市場延續的是還是之前的跌勢。

2018年10月7日,央行宣佈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消息公佈之後的次一交易日(2018年10月8日),上證指數仍然低開,且全天呈低開低走之勢,上證指數全天下跌了3.72%。

相對應的,從以往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來看,對股市的短期影響也未見明顯的利空衝擊。如在2010年到2011年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週期中,央行宣佈上調後,次一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和下跌的情形大體各半。

總體而言,從近些年的歷史數據上看,不論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還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均較難改變A股市場既有走勢。

對具體板塊的影響方面,降準對股市上的銀行、地產板塊還是有一定利好。主要在於這兩類行業對資金均較為敏感。

對於銀行而言,降準最大的利好在於釋放更多的可貸資金,擴大銀行的可貸規模,有利於增厚其業績

對於地產而言,降準的影響則相對間接,主要還是銀行方面貸款資金相對寬鬆後,地產行業獲得貸款的難度有可能下降。


罕見盤前宣佈!央行定向降準 兩大特殊時點有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