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點感冒藥,怎麼就被拘留了?


吃點感冒藥,怎麼就被拘留了?

圖片: Dribbble | 設計: Alexander Ramsey | 責任編輯: 筱箬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葫蘆的文章總是以一個月一篇的頻率出現,就像大姨媽一樣……時而兇猛準時,時而溫柔飄忽。不同的是,葫蘆總是帶著滿滿的乾貨而來。

迷妹們都知道,我在之前的文章裡,談了雙硫侖樣反應,談了酒精對某些藥物的作用。今天,我要談談什麼藥物能夠讓你「被酒駕」、「被藥駕」。怎麼樣,可不可怕?刺不刺激?

啥?酒駕還能「被」?

什麼是「被酒駕」?明明沒有喝酒,但是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結果卻顯示喝了酒,是不是百口莫辯?

先來看看我國現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酒駕處罰標準。

「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但如果真的沒喝酒,僅僅是因為無知和不明真相吃錯藥被罰款、扣證、記分、拘留甚至丟了飯碗,這是不是比竇娥還冤?吃了藥以後因頭暈、反應遲鈍影響了駕車安全,這更是害人害己!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自己「被酒駕」、「被藥駕」呢?請逐字閱讀並默背以下內容。

如何避免被酒駕?

要避免被酒駕,開車前就要絕對禁服含酒精的藥物,那麼問題來了,都有哪些藥物中含酒精呢?

  • 含酒精的西藥要注意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確的是:並不是藥瓶上面沒寫「我是虎骨酒」,這個藥物就不含酒精了。我說過了,生活中充滿了小意外,你只知道有的藥物上寫了「酊」,而不知道藥劑人員口中的「酊」就是由乙醇配置或者溶解而成的。

一般來講,把藥物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進而製成的澄清液體制劑才有資格叫做「酊」,而乙醇就是酒精啊,親。

還有的藥物寫的是「醑」,因為製藥過程中有些物質是具有揮發性的,如果一個藥物是易揮發性的,那麼就可能會被製備成「醑」。這個「醑」就是指揮發性藥物的濃乙醇溶液,棒不棒?另外,還有「酏」劑,這是由藥物、甜料和芳香性物質配製而成的水醇溶液

還有一種成分上面寫的是「流浸膏劑」,這個也是含酒精的,只不過酒精的含量不太高,但是一般也不低,過低可能會造成藥物沉澱。

那麼問題來了,誰能告訴我「酊」、「醑」、「酏」分別念什麼?有時間少拿著手機吃雞、農藥了,看看新華字典吧,畢竟藝多不壓身。

  • 中藥不能隨便喝

一些中成藥是含有酒精的,包括並不僅限於:十滴水、藿香正氣水、複方甘草口服液、正骨水、骨痛靈酊、姜酊、祛傷消腫酊、燒傷靈酊、複方樟腦酊、遠志酊、顛茄酊、丹紅化瘀口服液、感冒止咳糖漿、養陰清肺糖漿,甚至還有一個你想不到的東西——人參蜂王漿。

人參蜂王漿中為什麼有乙醇呢?這就涉及到藥劑學知識了,如果在人參蜂王漿中加一定量的乙醇的話,就可以避免細菌滋生,也就是起到抑菌的效果,簡直是棒棒的。當然,這個乙醇的含量不大,8%左右,不像藿香正氣水酒精含量高達50%,喝兩支真能查出酒駕

如果人參蜂王漿按照常規劑量吃一支的話,也不見得怎麼樣,但是如果吃了人參蜂王漿,又喝了複方甘草口服液,再加點清肺糖漿,那妥妥地酒駕了。如果你之前就因為酒駕被扣分處罰過,那這次就會被拘留了,還會被吊銷駕駛證。如果你駕駛的是出租車、巴士等營運車輛,那飯碗都會丟了……你跟警察說我沒喝酒啊我只是吃了藥啊……你覺得警察叔叔會相信嗎?

吃點感冒藥,怎麼就被拘留了?

  • 需要注意的注射液

有一些注射液,也含有酒精成分,且酒精含量不低,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統藥物、呼吸系統藥物、神經系統藥物、抗菌藥物以及抗腫瘤藥物等,這些注射液中有中成藥,也有西藥,具體包括:

心血管系統用藥: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洋地黃毒苷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呼吸系統用藥:鹽酸溴己新注射液、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細辛腦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

抗菌藥物:阿奇黴素注射液(需要注意的是帶有阿奇黴素四個字的注射液一般都含有乙醇,這是溶媒也就是溶解需要造成的);

神經系統用藥:地西泮注射液、尼麥角林注射液、鹽酸吡硫醇注射液;

一些化療藥物如依託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賽注射液也是含有乙醇的。

除此以外,醉蝦、醉蟹、花雕雞、甜酒釀這些一打出來就流口水的美食,吃完以後呼氣時候也會查出酒精的,還有我喜歡的酒心巧克力,也包括在內。


什麼是藥駕?

藥駕, 指駕駛員服用了某些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後依然駕車出行的行為。很多藥物不僅常用、易得,還不是處方藥,甚至是很多人的家中常備藥。

一些藥物從小吃到大(比如感冒藥),也懶得看說明書了,吃完了該幹嘛幹嘛,但是它們服用之後很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而對於駕駛員來說,有些不良反應比如頭昏、視物模糊、定向障礙是非常危險甚至致命的,因而,藥駕問題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吃了這些藥千萬別開車

有7大類藥物,是明確服用後不能開車的,因為它們在服用後可能影響安全駕駛。這7大類藥品包括: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鎮靜催眠藥物、會引發噁心嘔吐反應或變態反應的藥物、止痛類藥物、興奮劑、治療癲癇的藥物、抗高血壓藥物和降血糖藥物。

  • 鎮靜催眠藥物

上次我們講過,鎮靜催眠藥與酒不能同服,我的鐵粉和迷妹們肯定都記住了。那麼,常見的鎮靜催眠藥都有哪些呢?它們包括苯巴比妥(魯米那)、氯氮卓、水合氯醛、勞拉西泮、所有帶安定字樣的藥物(你們在醫院能夠開出來的氯硝安定、舒樂安定、佳靜安定、安定片等)等

另外,一些抗過敏藥也會引發睏倦和嗜睡,服用以後也不建議開車。抗過敏藥物主要指抗組胺類藥物中的H1受體拮抗劑。抗組胺的藥物分為兩類,H1受體拮抗劑用於抗過敏,H2受體拮抗劑用於抗胃潰瘍。

某些H1受體拮抗劑分子量較小、具有脂溶性、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以後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鎮靜、抑制作用,會導致嗜睡,還會引發便秘、排尿困難、口乾、咳嗽、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這類藥包括苯海拉明、異丙嗪、氯苯那敏、賽庚啶等。而另外一些H1受體拮抗劑,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相對比較小,但是我們知道由於基因的多樣性,服藥者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少數人仍可能產生睏倦感。

  • 引發噁心嘔吐和變態反應的藥物

會引起噁心嘔吐反應的藥物包括一些抗腫瘤藥物、抗菌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物等。雖然很多腫瘤在化療後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但在使用一些高致吐風險的藥物比如順鉑、環磷酰胺、卡莫司汀後還是要注意,不要在用藥期間開車

我知道看到變態有人就害怕了,但此「變態」非彼「變態」,其實大家平時所謂的過敏,在很多醫院都是去看變態反應科的。所以,在藥學上看來,變態反應的藥物指的就是引起用藥者過敏的藥物,而過敏包括噁心嘔吐、脫水、蕁麻疹、過敏性休克,這些詞的字面意思你們都懂,對不對?

顯然,這些反應都會顯著地影響駕駛者的身體狀況,但每個人的過敏源不一樣,並沒有一個很規律的總結,就好比有人對大米過敏、有人對白麵過敏、有人對醬油過敏一樣,所以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 止痛類藥物

止痛類藥物在這裡主要是指嗎啡及其衍生物,是在醫療上嚴格管控的一類藥物,比如嗎啡、羥考酮、可待因、芬太尼等。這類藥物臨床上多用於鎮痛,而臨床上這類藥物遵循的用量原則都是採用「滴定」來確定劑量的,也就是逐步加量達到適合的用量,一般按醫囑規範口服使用不會產生諸如鎮靜、呼吸抑制等方面的問題。

但由於個體差異對藥物敏感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這類藥物可能會導致患者反應能力的變化。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現蛛絲馬跡的,一旦服藥者發現自己的反應能力受到了藥物的影響,那就不要開車了。

  • 治療癲癇的藥物

抗癲癇藥物常用的主要包括丙戊酸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這些藥物通常會引發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頭暈、頭痛、頭昏、乏力、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少疲勞駕駛、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車禍我就不用多說了吧?

  • 抗高血壓藥物

一些高血壓藥物也可能導致乏力、嗜睡、頭痛、眩暈等,現在抗高血壓的藥物很多,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妨及時和醫生說一下自己的不良反應以便及時調整藥物,這樣就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 降血糖藥物

糖尿病患者如果處於血糖控制不平穩、波動較大的時期也不要開車上路。

因為如果發生低血糖,會導致心悸、手顫、乏力,頭昏、視物模糊甚至昏迷,也是非常危險的。而各類降糖藥物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反應,如果糖尿病人處於藥物調整期或者飲食不規律,就建議不要開車了。

吃點感冒藥,怎麼就被拘留了?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寫了這麼多我的編輯可能會嫌我囉嗦,但如果我多說一句話,就能讓你們更安全一些、更健康一點,我是不介意更囉嗦的,畢竟我很喜歡羅家英。最後想唱一首《Only you》獻給大家,咋的,不想聽也得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