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農民,現在每次接她到城市來她都不願意怎麼辦?

圈內扒皮


象你這種情況,很普遍。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農民離開了“農”字,渾身不自在,你接她去城裡,她怎麼會願意呢?

小張在城裡混得風生水起。買了房,買了車,還娶上了城裡的媳婦。小張很有孝心,認為該讓農村的老媽子享享清福了。於是,把她接來城裡。但沒過幾天,她就鬧著回去。

農村,有她的太多牽掛了!她養的豬啊雞啊鴨啊,她丟不下;那幾畝水田、萊地,她丟不下;她的鄉里鄉親,她丟不下。這裡,有她太多的不捨,你說她怎麼在城裡住得安穩?

來到城裡,人生地不熟。找個說說話的人也沒有。你說她怎麼住得開心?

農村,她生活了幾十年。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山一水,她都很熟悉。離開了,你還不如要了她的命。

農村人,一刻也離不勞動。來到城裡,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作回家才怪呢!

回來,她就象一個快活的鳥兒,想飛去那就飛那,無拘無束。而在城裡,她就象籠子裡的鳥,能快活嗎?

農村的生活,她已根深蒂固了。雖然是粗茶淡飯,她也過得悠哉悠哉的,她捨不得故土、鄉情!

我接觸過農村老人,沒幾個在城裡住得習慣的。雖然你有一片孝心,但也不能剝奪母親的開心啊!

你如果真的孝順母親,就常回家看看。幫母親鬆鬆土,淋淋菜,施施肥。這樣的生活,母親才會認為是天倫之樂!

所以,你說怎麼辦?其實,很簡單,把母親送回農村來。你的孝心母親懂,但母親的快樂在哪裡?你懂嗎?如果你懂,就時不時回來看看母親!

你有出息,母親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你有孝心,母親樂在嘴裡,甜在心上。你真心想母親快樂,就送她回來吧!你說呢?











英雄拒絕黃昏


幾乎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土地上的媽媽,習慣了村裡的院落,村裡的藍天白雲和那些深沉的黃土地,她不願意長久和這些熟悉分離,他願意經常感受這些熟悉的生活日曆,這些她走過的點滴,這樣她會安心,她會覺得自在。

我的媽媽,偶爾也會去兒女家小住,和她的孩子,孫子熱鬧幾日,然後就得回她的家去。媽媽常說,媽在,家就在,你們兄弟姐妹就會回家團聚,把你們的根留在媽在的家,也會陪著黃土地下的爸爸和爺爺與奶奶。

我知道,這是五千年的中華傳統,一脈傳承,血脈相連,黃土地的親情你永遠不會隔離。好在時代科技高速發達,祖國的關懷也遍地開花。媽媽所在的故鄉鐵路,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國道都在很好的運轉,遠行,回家很方便,這也是媽媽不願待在城裡的理由。

慈母偉大,關愛無限。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負擔,怕給他們添麻煩,會找各種理由拒絕兒女們的照顧。城裡富麗堂皇,黑夜堪比白晝,她不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適合養生;各種車輛擠滿公路,人滿擁擠,空氣流通憋屈不適合老人行走運動;老人的口語交流會招致不屑,老人會被有心人哄騙二上當,媽媽會說,城裡套路深,回村會安寧些,囑咐孩子們多留心。

媽媽不願呆在城裡,有她自己的習慣,有對兒女的關愛,有她深思以後自己的選擇。

媽媽的選擇常常是最好的,尊重她的意思你的煩惱會沒了一大半。



開始的歲月


這個問題和我父母一樣,除了當初沒有辦法,幫我照看過幾年孩子,父母真是不來城市生活;我的情況是:不是他們本身不是不願意來,而是一到城市來生活,身體都鬧毛病,在老家種一點田,身體好好的,沒毛病。搞的我也特別苦惱。

題主的提問是,母親不願意來城市生活,怎麼辦?我也是出身農村,很早都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畢竟父母在老家沒人照顧不放心,特別是獨自一個人在鄉下生活,怎麼辦?做兒女的真揪心!

做為母親不願意來城市生活,如果不是“真”的住不習慣,生活不適,都好解決。無非是她怕給孩子們增加負擔罷了。母親一輩子在農村生活慣了,有點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可以理解,只要是身體適應城市生活,別的理由都是託詞罷了。所以你要從自己母親,為什麼不來你這裡生活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就解決了。

“養兒方知父母恩,可憐天下父母心”!



盛世之狂歌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我每次去接都不願意來城市居住。

每每一提到這事,我媽說,城市東西太貴了,自己家裡田地裡隨便種一點,不僅自己吃不完,還能給我送點,而且健康,城市裡車太多了,紅綠燈也多,我腿腳不方便,跟不上這節奏,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反正是各個藉口,總歸不願意來城市生活。

母親操勞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兄弟幾個養大,不捨得吃 ,不捨得穿,平時買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就說浪費了,我都老了成這副模樣,哪裡配穿這麼好的衣服,趕緊退了吧。哎,沒辦法,都是騙說打折便宜,才肯穿。

節儉勤勞是上一代人的品質,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子女生活也都好了,接到城裡一起生活,倫理上也是應該的,父母不同意,也應該尊重母親的決定,畢竟母親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及農村特有的風俗人情,也有他們自己的考慮,作為兒女常去看看,平時打打電話聊聊天,多聊些開心的事,讓父母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





80後農家小哥


我家是農村,

我老家隔壁有一個老奶奶,他兒子跟孫子都在城市裡,本來有老伴的,老伴幾年前去世了,然後老奶奶就一直在家,孫子跟兒子一直讓她去城裡,老奶奶都說不想,各種理由拒絕,有一次老奶奶生病,就跟著兒子去城裡呆了兩天,病沒好就不想住了,就想回老家農村,不適應那裡的生活,捨不得家裡的羊跟雞,捨不得他的老宅子。

感覺孩子啊,還是多回家陪陪父母,你接老人家去城裡也行,但是得遵守老人的意願,有些老人啊,確實適應不了城市,還是喜歡在老家裡,想吃點什麼自己做點什麼,不受別人管制,家裡空氣好,菜自己種,無拘無束,去城市那不叫享福,對他們而言那叫受罪。

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活得舒服,比什麼都好,常回家看看總比把它們拴在你身邊,按照你的步驟生活要強。



沐釗沐釗


我和樓主有同樣的情況。

我媽媽也是農民,一直住在農村老家。這幾年我也在城裡買了房,希望接她到新房一起住,讓她享享清福,可是每次她都是拒絕,即使答應了也只是住幾天就想回去。我也實在沒轍,給她講城市裡怎麼怎麼方便,買東西品類多,吃的種類也多,生病了去醫院也方便等等各種好處,好像也打動不了母親的心,真把我難住了。

後來通過和母親的交流,她說在城市裡反而不方便,不快樂,不幸福,過馬路也不會,外面沒地方去,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到,太痛苦了,說什麼也不在城裡住,最後我也妥協了。

可能我們在外面待習慣了體會不到他們的那種陌生感和孤獨感。

後來只能依著母親讓她住在老家了,也許她們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環境,知道怎麼過著舒心。我也能做的就是多給她老人家打電話,多抽時間去看她,給她充足的資金,讓她吃好穿好而已了。

喜歡我寫的朋友點個贊,喜歡情感類的朋友加關注一起交流學習,每天都有更新。我是眼前人66。



眼前人66


老人老了,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左鄰右舍都很熟悉。媽媽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兒女拉扯大,現在沒事種種菜,鄰居間相互串串門。對她們來說,這就是辛福,相比從前,不缺吃不缺喝,兒女大了,有出息。想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老公的奶奶就是,每次他叔叔接出來,最多玩一個月,就回去了,跟孫子說,不敢出去玩,出去就不知道回來了,兒女都挺忙的,她一個人寂寞的很。有時候叔叔們回去接,她都不來。

老年人的接受新事物慢,咱們現在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都是紅綠燈,老人不認識字。南來北往的人,各種口音混雜,說話也聽不懂。

有一年,趙本山的小品陪聊講得就是,農村老人到了城裡,沒人說話,專門請人來配聊天。現在的年輕人挺忙的,想把父母接到身邊,享享福,也能時常見面,不用抽空回去,耽誤工作。

沒辦法,我們只能多抽空回去看看。閒暇時間視頻通話,需要啥我們給買回去。


李芯子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就能理解父母了。媽媽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熟悉的街坊鄰居,雖然現在種地的很少了,但他們能種著自己想吃的菜,有自己的姐妹鄰居聊聊家常,還能趕集買點東西,在熟悉的家鄉這樣他們生活的很自在。

去了城市,人生地不熟,連對門住的人都不認識。縫週末子女在家還好,一旦子女去上班,孤單的自己一個人在家,沒有說話的人,出門車多人多還怕迷路。而且子女成家了,在生活習慣上的不同,還得顧及著。

我覺得不一定非得把父母接到一塊住,可以週末,節假日多回家看看,這樣父母也高興。






熱愛生活的鑫鑫


我總記得我姥姥——哦,我們這邊叫姥姥,普遍的叫法應該是外婆——的故事。我的舅舅,大舅在老家農村紮根,繼承了老一輩的土地,做了農民,而二舅卻出門打工,在大城市工作多年。

二十多年之後,他們兩個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大舅在農村,二舅在城市。而我的外婆,根據大家普遍認為的,老人應該跟著老大的想法,她一直是跟著自己的大兒子生活在農村的。

而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我二舅卻也想要盡一份兒子的責任,所以,一直想要接我外婆去他們那兒住。外婆盛情難卻,做了幾個小時的火車,從我大舅家趕到了我二舅家。不過只住了不到一個星期,我外婆就跑了回來,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去了。

問她原因,她只是擺手說,不習慣,不習慣喲,我們老頭子老媽媽了,就應該待在我們該待的地方養老,那地方啊,不是我們的家喲。

是啊,有些老人就是如此,他們想要的不是大城市的繁華,而是農村的寧靜。他們想要的,只是一片能夠落葉歸根的故土。

他們不需要安逸,他們勞作了幾十年,勞動幾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你現在突然奪去他們手中的鋤頭鐮刀和他們說,你們累了,該休息休息了,他們感到的可能不是你的孝心,不是你的體貼,而是覺得,你彷彿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意義一樣。

所以,千萬不要在沒有問過你父母的情況下,擅自決定是不是要將他們接到城市。有些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做出選擇。



靚眼人生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媽媽,習慣了農村的農活,有時候可以給姐姐幫忙做點家務事,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在隔壁王阿姨串門,嘮嘮嗑拉拉家常,這就是我媽媽不願意到城市跟我居住的理由。

去年我像這個時候回去,姐姐在和表姐們一起打麻將,媽媽在家閒著沒事,就跑到菜園澆水,給菜苗扯草。

我來到菜園子裡,被菜園的景色著迷,有茄子、辣椒、空心菜,茄子的枝幹粗粗壯壯,巴掌大綠色葉子下掛著既粗又長的紫色小寶貝;一顆顆辣椒樹勻稱的在天間排列有序,紅綠相間的辣椒掛在枝幹上實在可愛,還有紫色的茄子摻雜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媽媽就是辛勤的園丁,日夜為他們的成長操勞,媽媽看見我一路走來,臉上的笑容依然燦爛,拉著我的手說,你們城市雖然很好,不管購物,孩子讀書,生病就醫都比我們這裡方便,她指著附近的一棟樓,那就是村委會,學校,醫務室都集中在那邊,還有縱橫交差的水泥路,交通也相當方便。

我放眼望去,新農村在村幹部的規劃下,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感到很驚訝,就二.三年時間沒回來,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健身廣場、娛樂場所方方面面,改造了農村人的生活。

我手搭著媽的肩膀,我這次來是想接你到我們那裡小住幾天,我們那裡新修了好多建築、超市、遊樂園離我們也很近,,我回來時間少,想陪你四處逛逛,讓你開闊一下視野。

媽媽和我約法三章,最多不能超過半個月,媽媽勉強同意了,因為她不習慣城市的喧鬧和燈紅酒綠,我還是太想媽媽了,下午辭別了姐姐姐夫,擁抱著媽媽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