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對三年後的自己有什麼要求

這句話同樣可以引申為3年後將成為怎樣的自己。同樣是3年後,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人的不同生長狀態。今天主要分享一個思維方式,如果掌握並受用3年後的你會變得與眾不同。

你想對三年後的自己有什麼要求


工作中1對1服務過上千位學員,在我的教學案例中,有50%的學員是工作在6年以上,有50%的學員是工作1-3年,年齡跨度從17歲的高中生到43歲+的中年砥柱,從工作屬性上處於不同的行業,從年齡上都處於不同的時代,工作中也處於不同的角色,職業發展中也因不同的問題而感到人生髮展的困惑,但幾百位案例,讓我從這些“有不同成長困惑”的學員中發現了一些“共性的規律”。這些規律是我們在未來三年需要刻意學習和改變的。

提升思維的格局:線性思維與指數級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可以類比為局部思維和全局思維。比如有很多同學都會有相似的經歷,“在目前所在公司發展遇到瓶頸”,而所謂的瓶頸很多是崗位沒有價值、領導關係處理不好、公司太小、領導不安排給自己重要的工作、或主觀上“我覺得公司沒有發展”等等,解決的辦法就是離職換一個新公司。這是典型的通過“線性思維或局部思維”解決問題的模式。

自己與崗位之間、自己與領導之間、自己與那份重要的工作之間,只是單一的直線,並且是“可視”的範圍內評判眼前這份工作的利弊,就進入了一個誤區,正如曾經有位80年學員,他來找到我時,已經工作15年左右,目前面臨“有市無價”的窘境,甚至接到的offer已經低於之前的薪酬的工作,職業困惑的原因自己也清楚,就是在過去的工作選擇標準中,一直是以薪水為衡量目標,哪家工資給的高是其選擇的原則,而這一原則就是明顯的線性思維或局部思維。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加入任何一家公司,我們都應該從全局的角度做判斷,首先是能夠判斷行業的發展趨勢,從未來3-5年的角度看行業的短期趨勢,行業的趨勢決定了這個公司3-5年的發展情況,從而決定了我們所在崗位的成長機會和成長動力。

一個人的發展不是取決於單一的崗位,而是從行業發展縱深到公司發展,再到我們被賦予的崗位上,而同樣的崗位,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會拉開人與人的差距。

工作3-5年的年輕職場人覺得自己在做一份沒有競爭力的工作,和工作8年以上的職場人覺得已經失去了職場核心競爭力,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恰恰是隻從“崗位本身”這一局部的線性思維出發。

羅嗦半天我們該講乾貨了,在職場中如何把自己置身於有發展的“境地”,只需要把一張圖植入大腦。

組織架構圖

這是在任何公司任何崗位都不難獲取的一張圖,但有多少人會善於利用呢?一張組織架構圖傳遞了諸多重要信息,我先從4各方面做個闡述。

1、我所在的部門(局部)

入職第一個訊息,是我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門和崗位,很多人到這裡就停止了思考,我做好本職工作,這份工作本身能為自己帶來哪些提升,重心都會停留在本崗位上。這時候如果縱深的去考慮,我所在部門處於公司整體板塊的什麼位置呢?未來三年的發展定位是怎樣的?對人才有哪些特殊要求?想到這裡就會進入到下一個環節。

2、公司整體業務結構(整體)

在新員工培訓會上我們就會接觸到公司較全面的信息,比如組織的架構構成情況,各業務板塊發展佈局,及板塊之間的業務關係,這些有關公司發展的公眾和表面信息,加入公司3個月內,我們有必要以“透視”的視角穿透性的去觀察公司的全貌,因為大型集團存在更多的發展機會,即便是初創期的小公司,瞭解下公司未來3年的發展規劃,也是提前讓自己有所準備。

比如一個財務部門的經理,瞭解到公司三年後即將上市,在上市前後公司需要儲備在資本領域的財務方面的人才,那現在的你就可以的進行遠期規劃,為自己能夠成為那個儲備庫人才而有針對性的學習專業知識,實現在一個公司內部螺旋式的成長晉升。

3、公司核心業務的佈局(主要矛盾)

每個公司某一個階段都會重心業務和輔助業務,一般的時間週期是1-3年,這個週期內,人才需求、業務擴張相對會集中在本板塊,如果恰好在這個板塊,我們直接受益,如果恰好在關聯部門或輔助部門,當我們瞭解企業核心動態後,自己主觀上就能夠善於接收相關的訊息,至少能夠做到知曉了重要信息,雖然不是重要參與人,但會觸發自己新的思考,我將來是不是也可以在這個方向上發展,起碼避免了自己不滿足於當下又不知道新的目標在哪裡的困惑,這樣的思維能夠建立自己尋找新目標、更瞭解業務規則的思考能力。

4、組織架構改變背後的秘密(矛盾的主要方面)

每一次組織架構調整,都蘊含著公司業務的變化和人才的重新佈局,更是公司發展的趨勢變化的呈現。哪個部門負責人走了、誰又被調到新的部門、公司新聘用的高管是誰,大多數人覺得這個細節與自己並沒有太大關係。

而實際上背後有可能蘊含著新的行業趨勢、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可以給我們自我提升和尋找新目標的信號。或者及早的看出公司發展困難程度,來決策自己在接下來的時間,有多少是有效工作,為減少時間的荒廢,是不是需要跨部門輪崗,在內部尋找新的機會,如果能預測到這只是短期受政策影響而導致業務進展緩慢,同行業公司均受到影響呢?即便是離開,當了解公司發展的全貌後再決定離開也能避免“盲目”。

以上主要強調避免用局部的線性思維思考問題的方法,當掌握了這個思考模型,自然就是掌握了全局性指數級思維,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型下,影響我們不同的決策,從而每一次選擇的疊加構成了不同的人生。

如果說3年後你想對自己提出要求,現在就可以從提升思維格局開始。

本次內容如果對您有益,請輕輕的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