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時不理不睬,過母親節了各種在朋友圈裡思念感恩母親這種現象如何看?

草原小太陽


看到不少人批評說,只會在社交網絡表現孝順,而事實是我們教會了父母用微信玩朋友圈,讓溝通變得更多,與父母更親近,而他們還在為自己偶爾打幾個寒暄的電話擺出一副優越感的樣子;再說,誰說發朋友圈的人就沒有做出別的表示,我剛剛看到曬過母親帖的人,曬了鮮花快遞單,掃地機器人單...

只能說時代在變,我們應該帶領父母緊跟時代,而不是永遠對別人帶著一成不變的偏見。

朋友圈本來就是一種記錄,有些話一對一發微信還是會覺得尷尬,但朋友圈就不會。在母親節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發條朋友圈,不像是某種形式,而更像是一種儀式。

我喜歡這種儀式,同樣我獲得了滿足感,而且這種滿足感是實的,是因為母親的快樂而我變得快樂,不是自我營造的快樂。

為什麼那些人會覺得,母親節在朋友圈發動態是一種作秀和作的表現?

當現實世界和互聯網把觸鬚伸進對方的領地之後,我們中的很多人開始產生一種自己的現實人際關係變得岌岌可危,而在互聯網的世界裡也創造不了什麼內容的感覺。

似乎同時被兩個世界給拋棄了,於是他們寄託於這個時候的社交網絡,給他們批判一切的理由。

它一方面通過現實的社交關係,逼迫著你的微信好友們必須為你在朋友圈裡任何矯情的事情而緘口不言,你獲得互聯網世界上創造內容而得的虛榮心之外的所有事情,對於他們而言,簡直就是炫耀;

另一方面又讓你產生跟那些其實幾年都沒見過面的朋友,或者很多年都從未抒發過的情感彷彿很熟悉的錯覺,從而獲得現實人際關係圓滿的成就感。

他們很容易處於孤立,既沒有多少有價值感情認知,也沒有多強的思維能力。我無意於指責任何一個這樣做的孤立的個人。我只是覺得如果社會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是非常困惑的,甚至是危險的。

任何在朋友圈發任何信息的個體,我們都無權干涉,但我至少對朋友圈上能夠關心母親的那些人和事保持樂觀的態度。

節日問候,是社交在感情渲染和訴說上的一種體現,我並不覺得點贊就是捧臭腳,評論就是互相吹逼。刷朋友圈喊話,說到底只是一種實際行動,哪怕是故意作秀,這也表明本人認可這種表達方式,遵從感恩母愛的正面價值觀。

很多人當面表達感情會不好意思,寫出來就容易些。這機會難得,得讓她知道我比她想象的更愛她啊!

對母親的愛固然是一件私事,卻並非不能公開表達。

好多媽媽被自己的孩子當眾示愛,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心裡也美滋滋的,因為孩子以她為傲啊!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恩。一個人既可以用禮物表達心意,也可以默默傳遞無言的愛,當然也可以在網上公開喊話。

當我們交了一個男/女朋友時,為了表示我們在乎對方,我們會介紹Ta給我們的朋友,帶Ta融入我們一起的圈子。

只不過這次,主角換成了媽媽而已。


Tom愛搞笑


朋友圈都是給別人看的,真正的關心父母不需要虛頭巴腦,不如回家陪父母吃頓飯聊聊天來得實惠。拿著父母補貼的錢跑到歌廳去唱母親辛苦父親勞累就是不孝的表現。落實在行動中的愛與關心遠比朋友圈曬如何感恩父母艱辛要孝敬得多。



水生木克土


現在有種很流行的說法,叫朋友圈裡的,比如朋友圈裡下雪了,朋友圈裡過年了。這種現象就看你怎麼理解了,在中國有幾個兒女會把對爸爸媽媽的愛,掛在嘴邊的,有時朋友圈也是個可以表達情感的地方了。


熊二歐巴


老話說:還生不孝順,死了緊哭都冇用。意思就是說對待自己的父母平時要孝順,不要平時不孝順而到了什麼節日了,才去講感恩自已的父母。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不好的。要想想,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生下來,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拉扯大......等等,父母為了什麼呢?還不是為了自已老的時候有人照顧嗎。因此,做兒女的在父母年老時,就要認真孝順自已的父母,這樣才對得起自已的父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則,就是對自己莫大的恥辱。


19926135036


還不如平時孝順點比啥都強。


用戶3114


我對於這種現象沒有任何感覺。


0無名之輩1


這是在做作,炒作。孝順父母不是單單的母親節這一天,而是常年的,持久的!單獨這一天,就是讓父母吃仙丹也不是什麼孝順兒女!只能說是做作!顯孝順。


義工王小毛


孝敬老人必須持之以恆,絕不可心血來潮或做表面文章。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東方星斗


這種人不會對自己父母付出什麼,他們的目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