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人為什麼很少為自己的媽媽過母親節?

大城小農工


有人說農村人為什麼很少為自己的媽媽過母親節?

誰說農村人就不給父母過父親節和母親節了,只不過農村表達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農村能感受到節日氣氛的有春節、勞動節、端午節再有就是父母的生日了。而其他的節日像父親節、母親節也是要過的只不過城裡人喜歡給父母買花然後一家人出去吃頓飯,儀式感比較強。

而農村過父親節、母親節就是家裡人聚在一起吃頓飯也不會說一些祝福的話但是對父母的情感都在心裡,表達的方式比較含蓄。雖然沒有什麼溫馨的話語和浪漫的花束但是這就是農民的樸實啊。與其大張旗鼓的農那些沒有用的真不如實實在在的陪父母好好說說話吃個飯呢。

所以說,可能很多人感受不到大城市裡這種節日氣氛,但是農村還是會用其他方式表達的。


鄉村劉肉段


農村人勤勞,樸實,大多農村人長年在外,到處漂泊,打工和創業。日日夜夜的拼搏,默默地奮鬥堅守在工作剛位上,雖說媽媽節日那天沒有禮物和賀言,但是他們沒有忘記。每天的付出,他們每天的勤勞就是媽媽的寄託,以是對媽媽愛的表達。每一天的汗水,每一天積累的財富,就是媽媽的見面禮!


l大長江


是的,我就是地道的農村人,如果不是經常看電視或玩手機的話,真不知道哪天是母親或者父親節的,已半百有五之人了,從來沒有給母親過母親節的,除了母親的生日其他真沒有過,因為咱是農村人也沒講究那麼多啊。


農榮強


不是有人說,而是真實的。農村人每天為生活而奔赴,哪裡去管什麼的母親節父親節和奶奶爺爺節什麼的。有時忙起來,連父母的生日都忘記了。


所有承諾永恆的像星星


這是風俗與習慣問題,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農村人必須過的有春節、清明、端午、7.15、8.15、父母生日等等。象什麼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13.14、11.11、聖誕節等等他們都不屑一顧!


早春記憶


怎麼沒有!只是不走形勢罷了。中國傳統美德是父親去世守孝一年。母親去世守孝三年。知道為什麼,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