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調皮長不大,說法對嗎?

忠倫



也許,只有中國的家長,中國的家庭,才會經常說,這孩子調皮死了,我要使用棍棒教育,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實質孩子的調皮,忤逆,或許只是我們孩子沒有滿足自己所謂的操控心而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要經歷不一樣的階段,不同的變化,行為、視角、思想等變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止是身體的變化,還有心智的變化,我們作為一個家長,只需要帶著一顆“同理心”陪著孩子成長一遍就好了,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乖乖的,還總是要問調皮怎麼辦?那只是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的賬號發佈過一篇文章,是關於孩子的成長習慣養成的,不妨去看看


興趣教育寶


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不靠譜,是否能夠長大成人跟孩子是否調理沒有必然關係,不互為因果。所以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當然作為孩子來說,懵懂無知,天真活潑可愛是天性。也不能就說這是調皮。這事孩子的共性。當然也有非常安靜的孩子,如果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會比較安靜。

但是這樣的孩子也有其自身的優勢,長大以後一樣可以很優秀,很聰明。相反遮掩給的孩子定力比較好,做事跟更專心,而且將來適合做研究性的工作。

所以不能根據孩子是否調皮來判斷他的未來情況,太過武斷,不科學的。


月子印象產康管理


我們這裡有句老話,夠著門鼻個異死人。門鼻是定在木門上的鐵質圓形物件,只要夠著了,也就進入了調皮的年齡。每個孩子都會進入這個時段,調皮搗蛋,跟父母對著幹,喊他的時候他就假裝沒聽見。一旦進入這個時段,家長朋友們應該多給孩子講道理,不能動不動就去批評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當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容易產生極強的叛逆心理。這個時期尤為重要,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給孩子一個沒有太大壓力的成長空間,讓孩子自信。(圖片來自網絡)



咖啡豆丁i


健康活潑的孩子才調皮呢!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要去探索世界,體驗未知,任何新鮮事物都會讓他有求真的慾望,表現出來就是孩子好動、不聽指令。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的阻止他,批評孩子調皮、不聽話,而是需要與孩子表明觀點,講明道理,多做溝通。

一、表明觀點

比如孩子在做一些會傷害自己或者影響他人的行為:如吃飯時拿著筷子跑來跑去、晚上在家裡嬉鬧;這種情況要及時制止他,告訴他:不可以!

二、講明道理

<strong>在孩子還小時,有些家長會認為小孩子懂什麼,按我說的做就行了。其實不然,小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判斷,講明利害關係可以幫助他做正確的選擇。

1、坦白後果:“拿著筷子跑來跑去,萬一摔倒了,會戳傷自己的”“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你聲音這麼大,其他人會吵得睡不著覺的”

2、給予選擇:“吃完了可以玩一會玩具”“如果睡不著,我們一起看書吧,今天想看什麼,媽媽給你講”

3、強調規則:“吃飯的時候就要乖乖坐好,不可以亂跑”“晚上不要過於吵鬧,影響大家休息”

三、多做溝通

孩子有時會說:“媽媽,太開心了,就會跑來跑去”“我太高興了,我就想笑”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故意要搗亂,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可以通過一些場景的代入模擬,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爸爸每次開車出門,你是不是都會提醒他開慢點啊,因為你擔心他會有危險,爸爸對你也是一樣啊,我也怕你在跑來跑去的時候傷害到自己呢”“有時你好睏了外面好吵你也會煩惱對不對,別人也一樣啊,而且人在犯困的時候是非常煩燥的,你上次有沒有這種感覺”

其實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大人,溝通不強迫,孩子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會為別人考慮,也會為自己發聲。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會思考,有獨立判斷的人,一起加油吧!


小豹子媽媽說


孩子調皮與不調皮,這個都是不會決定他以後的人生是如何的。

做家長的需要做的,讓孩子活出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了,給他好的家庭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小孩很多的習慣都是模仿家長,所以做家長的要做好榜樣!

孩子調皮的現象都是源自於他對所有事物的新奇與發現,他們在接受新鮮事物都會碰.摔.打.踢,他們就是看看這個東西是可以幹什麼?所以給家長的感受就是小孩調皮,又摔又打的!所以希望家長要理解孩子的調皮!


起點V寶爸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好動,調皮,以前的孩子都在戶外,幾個一群,幾個一夥!不吃飯不回家,所以家長不會覺得太鬧騰,現在的社會,大人孩子沒事就在家裡看手機,看電腦,所以孩子玩一下就覺得太鬧!他若一個人待著你會更著急的!


京冶除塵器


每個孩子都是天性愛動,調皮


淡然說娛樂


不愛動不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