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人與城市的老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品味人生1659320


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農村老人和城市老師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第一點有城市老人是有退休金,而農村沒有退休金,養老都是靠兒女,而城市老人不需要,退休工資就夠老人花了。而農村老人是隻要身體行,一直是在幹活兒啊。不休息,只知有自己幹不動。才不不幹。有的老人是怕孩子,就是有的可能兒女的經濟條件不好,農村老人堅持幹活兒,也是為兒子就減輕負擔。第二點就是城市老人注重這個身體鍛鍊和保養身體,而農村老人往往是忽視身體,就是身體出現小毛病,能不去醫院儘量不去醫院,為了兒女減輕負擔。而且老而且農村老人就是沒有檢查身體,缺乏保養身體這個意識。所以往往是一檢查病都是病比較嚴重了,後期了,不好治療。綜上所述,這就是這個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的區別,我是養驢小崔希望我的見解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養驢小崔


農村老人和城裡老人最大的差別表現在三方面:有無退休費;醫療保障體系不同;對自己後代牽掛的程度不同。

城裡老人一般退休費每人每月三至五千元,高質量的吃喝玩樂,要麼休閒、要麼旅遊,通過體育鍛煉保養自己的身體……重在老有所樂上。而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只有一百元的養老補貼,實屬杯水車薪,當老農喪失勞動力之後,其生活的艱辛和日子的艱熬,有時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還得下地幹活,如種蔬菜,種花生搞油吃等等,人老了還得自食其力、自立更生,人老了還得透支體力,人老了還得支撐其子女的一個家……重在老有所活上。

城裡老人有病享受公共醫療服務,報銷金額達90%以上,一個普遍感冒就可在三級醫院住院治療。而農村老人每年要交新農合220元,而且年復一年漲價,報銷比例也只有近70%以內,只有等身體到迫不及待之時,才去大醫院檢查,平時處於亞健康的老農,等病情惡化再醫治,有些病已到癌症晚期,無可救藥。城市老人平均壽命80多歲,而農村老人平均壽命不足70歲(我國總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6.7歲)。也就是說,同齡的城鄉兩老人,農村老人死之後墳上長成大樹,而城裡的那個老人還在笑逐顏開,歡度晚年!

由於城鄉差別巨大,下一代的環境千差萬別,雖城鄉都有光棍的存在,但城市光棍是農村光棍的九牛一毛,城市是挑三撿四的主動光棍,而農村有三千多萬的無可奈何的無希望的被動光棍,農村光棍加其父母有一億多人為婚姻牽腸掛肚,日思夜想,可以說有些農村老人為其子女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而城市老人無需顧及子女,只考慮自己怎樣長壽?怎樣享受人生?

總而言之,城鄉老人最大的差別就是養老問題、醫療問題和子女問題,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有著本質的差別。





鳥雀林老王19966


這好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城市老人可以坐在家裡,每月幾幹元的養老金,身體捧捧的,就找個小保姆侍俸左右,錢花不完了,就到處看看,到處轉轉,到風景秀麗的地方耍上幾天開開心,把遇到的不順心的事丟到山溝裡,生活可以過的浪漫一點,跳個舞,健個身什麼的,山珍海味也可以當成家常便飯,吃膩了就找個農家山莊,吃兩頓農家小菜,一旦身體有了不適,有醫保做盾,實報實銷,這種日子讓人羨慕,讓人嚮往,這才是所謂的神仙曰子。

而農民則是越老越苦,年輕時吃苦受累也還罷了,可老了仍要為活一天干一天,因為每天都要吃飯穿衣,治病救命,由於長期乾重體力把身體都累壞了,上了年紀各種疾病纏身,痛苦不歁,又沒有經濟來源,而且看病貴,醫藥貴,農村的老人雖說有100元生活補貼,可能一次感冒就把它用完了。人上了年紀有什麼活計也沒人敢用,就只能靠種那三五分土地維持生計,現在農藥,化肥,種子,土地翻耕,那一項也不便宜,農村老人確是活的不昜。

當然,城裡人有城裡人的優點,也有它的不足,城裡人缺乏熱情,不善交際,而農村卻到處呈現著熱情,充滿著友誼,到處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走,天南海北的講述著各自的神奇經歷,和道途聽說來的新聞遺事,好象他們都也過得有那麼一些輕鬆和愜意。




益母草8一生態與文化


看似都是老人,只是生活地域和從事的職業不同,農村老人和城市的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如果真要比較,那最大的差別唯有養老生活了。

就養老生活在這幾個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

養老待遇。聽起來都有養老金, 城市的職工是96年開始社保繳費,工齡視同繳費的年限,個人和企業(或單位)各承擔了8%、12%的社保繳費,60歲以後養老金800元左右,每月還有幾千元不等的退休金;“新農保”09年實施並由農民全額承擔社保年度繳費,累計繳費15年每月才能領到88元的養老金。種地也是一種職業,只是分工不同,而農民的退休金僅僅是農民自己的一種期盼。

生存方式。城市老人有足夠、定額且逐年上漲的養老金、退休金。厚實的經濟支撐,城市老人大多都閒居在家,帶(接)孫子孫女,在舒適寬敞的房間看看電視、練練書法、逗逗鳥。早晨打太極、跑步,晚上跳跳廣場舞,大多的時間打牌、溜彎、唱曲等等。

農村老人60多歲還有很多的出門或做著建築的體力活,或當保潔、環保工,有的還撿起了破爛。即便不出門打工的,還在附近找活做,還在幹著農活,家務活一樣還得親力而為。



生活狀況。城市老人一日兩(或三)餐,餐餐基本營養化,就是早餐花一二十元也要吃一頓,大肉等副食品幾乎每天都能吃到。


農民老人,早晨或稀飯、饅頭,或茶水就醃菜,一月能吃一兩頓肉的很少。若是打工的,還不一定有家裡的這樣“待遇”呢?

老有所醫。農民雖說有了“新農合”,生病住院了是可以報銷一部分醫藥費的,但檢查費,還有一些藥品是不報銷的,農民自己還是要掏很多錢。老農民身體狀況本來就不怎麼好了,家裡沒錢,也怕住院花錢,有病老是拖著,就更別說體檢了。待支撐不住了才去趟醫院,有的已經無藥可治了;城裡老人有醫保,藥費報銷比例大,“門檻低”,動輒就去體檢,就去住院。

不過,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的並軌,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的的差別也將逐漸縮小。希望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關心自己的健康,快樂地生活著。


為生活而提神


城市老人與農村老人比起來絕大部分人有著很大的差別。

先說城裡老人,他們年輕時在工廠上班,退休後都有退休工資,不存在沒錢花的問題。病了有醫療保障,有大病能及時治療。計劃經濟時代給一部分人分了福利房,稍年輕點的在改革開放初期買了便宜房,現在城市房子貴了,他們卻不存在住房問題。城市教育條件好,他們的孩子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部分都上了大學,最不行就是大專學歷。給謀生存創造了條件。

再說農村老人,他們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勞動已把汗流乾。現在老了幹不動了,最大的好處有一塊莊基地,大部分人有磚瓦房,一少部分還是舊房子。他們的社會共享好處是毎月有100元左右的基砫養老金。看病有合作醫療,看大小病都不方便。由於農村教育條件差,農民孩子上大學的卻很少。冬天冷,夏天熱,要想出門少有車。孩子出門去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兩趟。農村大部分村子成了空村,只有少數婦女,老人和孩子。

以上事實即為城鄉老人生活實際情況,到底城裡老人好還是農村老人好,不是一目瞭然了嗎?


一片白雲71615183


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沒有可比性,為什麼?1.農村老人養老金少的可憐,所為老人40.50.60.後,農村國家09年試點搞繳納養老保金,2010年實施,我們所在地區最高每年繳納1000元。40後就沒有繳,50後繳納幾年,60後多一點。繳費總數除139,算算就幾十元,歲數大的一點沒有,另外加國家給的基礎養老金,總計一百多元。

2.城市老人一般幾千元養老金。

人活著就要吃,穿,用,醫,行。這些就需貨幣交換,沒有人民幣就寸步難行。因此,農民生活艱難,基本生活都難!但農民有一畝三分地:1,老了幹不動了,租給別人,農業不景氣,無人租。2.年青人又是農業不景氣,基本上出去打工,在城市繳納三金五金,而農村養老金積累又有多少?更突顯養老積數虧乏。

城市老人養老金基本上充足,心情舒暢,可以跳跳廣場舞,到外地旅遊旅遊。

以上就是二者的不同。


劉軍2410


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的差別在那?

剛才拜讀了(幸福一家人)的評論,我非常贊成他的觀點,城裡老人退休後,退休金豐厚,不但自已花不了,還能給子女買房買車補貼不少,由於衣食無憂,城裡七十歲的人看上去比農村六十歲的人看上去還年輕,整天沒什麼事,廣場舞·旅遊…,整天快樂極了。說良心話,你們雖然工作時期拿了工資,但我們得承認你們對國家有貢獻。

我們農民到了你們退休的年令,仍在拼死拼活的幹,要不面對有病有災·學生上學·就沒錢應對了

對了,你們身為工人老大哥,總得拿個老大哥的樣子吧,你總得承認你這個老弟貢獻也不小吧。我們除了交農業稅·公糧·大包乾糧·小包乾糧以外,國家大小工程中的土石方工程都是你這個兄弟肩挑手堆並且是無償完成的。比如:紅山水庫·小塔子水庫·紅領巾水庫·莫力廟水庫·吐爾基山水庫·遼河大堤·清河大堤·紅河大題,和歷次的防洪搶險任務。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土方工程,通沙鐵路·304國道·蘇家鋪水利樞紐工程·(這些都是原通遼縣的工程)還有全國人民全知道的紅旗渠。

工人老大哥,我們的貢獻小嗎,可我們國家每月才給我們125元。(這我們已經感恩戴德了),當現在大家討論給我們加點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跳出來,說我們這也沒交,那也沒交,那你們說出來讓我們交什麼呢?現在國家正努力縮小貧富差距,縮小城鄉差距,我們大家應該怎麼做呢?難道你真能看著我們農民弟弟在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不能享愛到老有所養嗎?


牛倌17


要問城市和農村的老人差別在那?城市裡面的老人老了六十以後退休,身體一身病,每月拿兩千元退休金吃藥就得花去三分之一。曾經為了國家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和共產主義,積極上進嘔心瀝血、奮不顧身、扛水泥、搬石頭為革命工作加班加點不計報酬。現在退休了染了一身病,每月兩千元僅夠生活所需光。農村老人,六十發還是壯勞力在工地打工,掙錢養活自己的孫子和孫女。因為兒女們都在外打工掙錢,為的是發財光宗耀祖比比誰家的房子豪華,比比誰家更有錢。七八十老人幾乎無人問津,他們起早貧黑,臉朝黃土背朝天拖著病痛身體在田間勞動,看著兒女的臉色生活著。城市老人,大部分是下崗家庭,不敢玩麻將賭博。農村老人大多數在家賭博耍錢。城市老人有病住院就花錢,國家報銷比例幾乎和新農合一樣,自己要負擔三分之一之多。那還有錢玩麻將?三十年的惠農政策改變了農村老人有病可以新農合報銷。土地可以隨意不種,但是國家農補得拿。城市老人養老人,農村老人養孫子和孫女。城市老人孝為先,兒女孝敬父母,老人孝敬爹孃。農村老人孤獨養養孫,住院看病醫療費無人願出,時常因為費用的多少大打出手,六親不認。總之你說這能不能相比?誰能說出農村老人比城市老人優越?還是城市人比農村人優越?說說你的看法吧。


禹劈三門


"老來難,老來難,勸君莫把老人閒,當初我閒別人,如今輪到我跟前,"這篇從古而傳的《老來難》,一方面反映了人到老年由於身體厡因生活極為艱難困苦,另一方面體現出老年人在生活和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而現在的年輕人能否體會這一點。

中國十三億人,老年人接近三億,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說明我國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大,老人生活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近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行各業需要大量的人,造成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和創業的人不斷增加,農村的年輕人流動頻繁而加大,進一步加大了空巢老年人數量,而農村的老年活動中心和養老場所還不完善,相對來說對老年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父母成了兒女不能按心工作的極大心病。

但城內各種配套設施比教完善,娛樂有廣場、活動室,生病有醫院,日常生活有自己的住所或養老院,這些基本都能滿足養老需求,這些也基本也是農村和誠市老人的區別

但隨著中央對三農工作進一步發聲,農村優先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實施,農村農業工作將是下一個發展的風口,各項配套工作會得到儘快完善。


心語3954


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村與城市生活才有今天的水平。城鄉差別在逐漸縮小,要扯豐不可能。解放後貧下中農分得了田地,後來成立大社公社,改革開放初期土地承包,再後來免除了幾千年農民上繳的皇糧國稅,現在農放土地補助,森林補助,脫貧等八項補助款,六十歲以上老人每有七八十元的生活補助。農民要和解放前比,不能只和城市比,城裡人,機關企業的人沒有土地資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退休人員從1993年開始買養老保險的,農村到現在還有多數人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社保是繳費擋次高,時間長養老金領取越高,在參加養老保險的問題,城鄉沒有可比性,相信農村養老保險會隋著參保而逐步改善。現時不承認差別還不行,但不能超之過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