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媽媽跟婆婆在同一桌上,你該怎麼稱呼她們?

仙都瑞拉crr


結婚剛開始那一年,我還叫婆婆媽,為了瑣事吵架了,心寒了,再也叫不出口了,結婚之後,婆婆根本沒把我當成一家人。我跟她吵架,她罵我絕戶頭,我頭胎生個女兒,可有這樣說話的!還有就是我女兒上學了,有次沒錢交學費了,我老公還沒拿工資,我想從婆婆家借100元給女兒交學費,你們猜婆婆咋說的?我說晚了,頭天他孫子也來借學費,錢被他孫子借走了,沒錢了,嫂子生的是兒子,我生的是女兒,這就是區別對待,你說我可惱火?她做了好多事,說的好多話,都很讓人寒心,從那以後我再也叫不出口了?


不媚不毒不女人12



心夢4666


媽媽和婆婆很少同桌,偶爾的幾次也是在重大的節日裡吃飯才坐一桌,如果在同桌我都是用方言叫我媽媽,因為婆家是不同省份的,我都是用普通話叫婆婆 媽,在飯桌上媽媽和婆婆也是相互很尊敬。

幾乎是很少同桌,在平日裡因為不同省份的,一些不同的習慣私底下還是會說的,如婆家那邊過年說大年三十家人團圓時外人不能在主人家吃飯留在主人家過年,這樣主人家不吉利,因為我們都是在深圳也不是在老家,自己媽媽也在深圳姐姐這裡,本來大年三十想叫她們一起來這邊過年,公公嘴巴里老是對老公唸叨著說三十是家人團圓過年,在老家外人是不能在主家吃飯過年的,說得好煩,很反感公公,我說現在都是在外面不是在老家,一家人一起過年多熱鬧啊,他說一些習俗還是要信的,結果那年過年,老媽和姐姐她們那麼近都沒有叫她們來自己家過年,就為了他說的那個習俗。


超人媽媽生活錄


婆婆是退休工人,自己親媽是農村人。我稱呼婆婆為普通話的媽媽,自己親媽是用鄉下方言。

婆婆和媽媽其實在我結婚後和婆婆分開住後也沒多少機會同桌吃飯。婆婆是文化人,媽媽和她沒什麼共同語言。兩個人見面沒話聊也容易冷場。我邀請媽媽來家裡時一般不會同時邀請婆婆一起。

過年時我們的風俗習慣是要和請孃家一大家子人聚餐,這個時候要婆婆在場更好,顯得女兒在這個家裡受重視。

一年一次的聚餐婆婆是會在場的。我也會多稱呼婆婆為媽媽。這個時候不管平時有什麼矛盾都不能在孃家人面前表現出來。

親媽巴不得自己女兒在婆家過得好。婆婆也希望兒媳懂事孝順。

聰明的婆婆也不會在意稱呼上的區別。婆婆不是親媽,只要大家能和睦相處,兒媳不要用親媽的標準要求婆婆對待自己。但對待婆婆可以像親媽一樣,因為那個人畢竟是你老公的媽。人心換人心,相處久了婆婆也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媽媽。一家人,婆婆和媽媽有什麼關係呢。



silinsuifeng



程永中國釣魚島


婆婆也是媽,都叫媽,隨意一點比較好!

至於在一起吃飯,或是生活中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擔心叫媽的時候她們同時回答,從而產生所謂的尷尬,其實完全沒有關係,即使偶爾發生,也沒事的,聰明的人都知道如何化解和處理。

一.在吃飯的時候,如果飯菜是婆婆做的,可以主動誇婆婆燒的菜好吃,交流稱呼的時候看著對方,即使自己親媽聽到叫媽,但是看到你和婆婆交流,也不會回答的,這樣就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二.如果是要照顧兩個媽媽的情緒,其實主要看我們做晚輩的情商和有效溝通了,首先要孝敬長輩,我們要善於交流,做長輩的不會蠻不講理,很多時候我們做晚輩的要主動溝通,長輩之間碰到就相互較勁的,我們生活中比較少見,畢竟不是電視連續劇,當媽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好。

三.如果婆婆和媽媽因為家庭小事有各自的意見,但是不一致,可以做中間人溝通交流意見,其實家庭情感很多存在矛盾,都是生活中大家不主動溝通導致,最後演變成多疑,時間久了,誤會就加深了。

母親節馬上就要到了,祝所有媽媽們心想事成,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正能量吧!

加油!







大傑開箱


婆婆也是媽。親媽也是媽。我想我會一視同仁。當然,做婆婆的可能聽了兒媳婦喊媽會覺得,嗯,這個兒媳婦不錯。親媽媽聽見女兒喊媽,那小心臟在蹦蹦的跳。那才是親閨女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喊媽媽,你的女兒永遠想念你。



梅語天空


叫親媽 媽 叫婆婆 媽媽,我覺得媽媽是一個稱呼,比較正式(不過又很奇怪我叫親媽 媽媽的時候感覺是一種撒嬌,叫婆婆媽媽的時候是一種客氣疏遠),叫媽是一種親情血緣關係就比較隨意,讓我叫婆婆 媽的話我叫不出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就好像我可以叫我爸爸老漢兒,就只能叫公公爸爸一樣的,叫不出來,畢竟是因為他們兒子的關係組成一家人,突然你要面對陌生的人叫爸媽,還是不是那麼的習慣的


A . Lu 🐾


我是上海的,我老公是山東的,結婚後他也住在上海。去年女兒過八歲生日,我給她辦了一個豪華生日宴會,我婆婆也從山東趕到上海參加。用餐的時候,我和我媽我婆婆都在一張桌子上,我稱呼我媽為媽,我稱呼我婆婆為老媽子。


赤子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