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我ipad我就不吃飯”兩歲半的兒子突然開始跟大人談條件,你會如何面對?

小魔方959


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而且他們要挾的事情絕非一件,我朋友家的1歲4個月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只要她不滿意就會一邊哭一邊打自己的臉;我外甥從不到兩歲就是不開電視不吃飯;超市裡少不了不買東西就蹲地上不走的孩子……所有的這些孩子雖然表現不同,但性質都是一樣的,要想找到合適的方法,就要先找到根源。

一.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談條件



雖說孩子都會有小心思,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利用要挾的手段,有些家庭出來的孩子比較容易存在這種特點:

1.和老人共同生活的孩子。老人心比較軟,更看重家庭和諧,所以老人更容易嬌慣孩子。

2.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現在農村有父母外出務工一年難得相見的留守兒童,城市有父母工作繁忙常常只能在睡著後相見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最容易得到家人的同情,父母由於虧欠最容易想通過“滿足”去彌補。

3.父母比較怕麻煩的孩子。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妥協是不明智的,但真的能夠抗住壓力和孩子耗到最後的卻不多。為

了得到片刻的安靜,或者能讓孩子很配合,他們選擇圓滑處理,而孩子也慢慢得寸進尺。

二.怎樣的心態是父母應有的



孩子都是天生有智慧的,他們會從家長對於一件事的態度去判斷自己下次的做法。因此,家長一定要提前將心中的底線設定好,所謂底線就是最低標準,是不允許孩子挑釁的,家長必須無條件堅持。

三.怎麼引導才合適

縱容很顯然是不對的,但暴力又是不應該使用的,到底怎麼做才合適呢?

1.要讓孩子明白他不能凌駕於原則之上。孩子之所以敢用自我傷害的方法要挾父母,不過就是看中了家長的仁愛。怕孩子受到傷害,怕孩子餓到,怕孩子哭到嗓子壞。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放輕鬆,少一些擔心。比如覓食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如果他餓了自然會吃,不吃就是不太餓,那麼請下飯桌一邊玩去,但是邊吃飯邊看電視是不可以的。

2.不要因為孩子的小聰明得意。我帶孩子外出最怕一種狀況,就是本來孩子說了不恰當的話,可是親戚朋友卻把它當做機靈來稱讚,這絕對會助長孩子的氣焰,讓她把這種無意的小聰明當做自己的新技能,下次會更狂妄。因此,如果孩子行為不恰當,當時就要指出,千萬不要給孩子造成假象。

3.不要把生氣當做教育孩子的理由。經常聽有父母說“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這樣做是找捱打嗎?”這絕對是無效的教育方法。孩子需要明白他的行為之所以不妥,不是因為父母不喜歡,也不是因為父母會生氣,而是因為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比如吃飯看電視對眼睛和消化不好,晚睡覺對身高不利等,只有孩子明白了你的拒絕是因為他自身的原因,他才會權衡。

4.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當孩子出現矯情的情況時,應該換個思路給她選擇的權利。比如不給ipad不吃飯,錯了“可以!那你是想站在一邊看我們吃,還是到一邊玩玩具呢?反正現在不是看電視時間。另外錯過了午飯,你只能等晚飯,中間除了水果沒有加餐。好了,你可以選擇了。”

總之,這個問題不難解,但需要所有家庭成員達成共識,否則前功盡棄。


老孟的娃世界


“不給我ipad我就不吃飯”兩歲半的兒子突然開始跟大人談條件,你是怎麼面對的?

如果是我的孩子這樣對我說,那我會對他說,飯吃不吃沒有關係,讓你吃飯是給你自己吃,你愛吃不吃,又不是吃到我肚子裡去,餓的人又不是我。

想玩ipad可以,但是吃飯時間是不允許玩的。用不吃飯來談條件,那就依你的意思,別吃了,餓了別嚷嚷著自己餓了,該吃飯的時候誰叫你自個不吃的,過時不候。

你是怎麼面對的?答應孩子的條件?同意孩子的要求,然後孩子乖乖的吃飯了?如果這樣做,孩子以後的要求會越來越多,他會認為你在乎的是他,所以他才會用自己為籌碼來要挾你。你最在乎他吃飯,所以他才用不吃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你妥協,他的目的也達到了。

不同意。孩子哭鬧?告訴他,自己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飯是吃給自己的,不是給別人吃的,不想吃可以,餓了的時候可沒有飯了。

孩子談條件,一方面,說明家裡人在平時教育孩子,或者勸孩子吃飯的時候也給孩子談條件。比如,你乖乖吃飯,就給你買玩具,帶你去某個地方玩之類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學會了這樣講條件了。

另一方面說明孩子成長了,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了,主觀意識變強了,這是一種進步。

不過也要好好引導孩子,讓孩子積極向上。不要經常和孩子談條件,正確引導孩子。


豆小米媽媽說


其實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思維能力也逐漸增強,父母必須學會和他鬥智鬥勇,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將把孩子引向不同的人生。

題主能夠重視這個問題說明題主是重視孩子的品格形成的,值得讚美。

孩子說”不給我ipad,我就不吃飯!”看來孩子知道自己不吃飯是父母最頭痛的事情,認為不吃飯可以要挾父母。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的小心機得逞,也不要生氣,只需要平靜地告訴他:不吃飯捱餓的是你自己,如果你現在不吃飯,那就得等到下次吃飯的時候才能吃東西。你想好了嗎?

如果孩子依然堅持不吃,沒關係,你們可以在他面前享受美餐,吃完以後桌子收拾乾淨,不要被他情緒打擾。

如果事後孩子後悔,喊餓,也不要心軟,孩子餓一次又能怎樣?無論孩子怎麼鬧,我們都要儘量堅持到下一餐開始,這樣可以讓他知道“不講理”的代價,嚐到餓的滋味,以後再也不敢用不吃飯要挾父母。

如果孩子心生“悔意”,那就給孩子一個臺階吧,不一定要逼著當時就服軟,一定要他嘴上承認錯誤。

媽咪老師提醒大家:教無定法,但是教一定要有法。無論哪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必須讓孩子相信父母對他的愛永遠不變。


媽咪老師


我媽會說,你愛吃不吃,反正不吃也是你餓著肚子,但iPad就沒收了。然後就去吃飯,還把平時的小零食都收起來,一邊吃飯一邊說真香,餓了一頓就知道大人不會慣著他,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