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真的很可怕嗎?為什麼?

心健康


我們聽說過很多這樣的病例:司機師傅開著開著車,突然手捂胸口,頭一歪,不省人事;健身房裡,剛剛從跑步機上下來,還未來得及休息,突然胸口痛,大汗淋漓;衛生間裡,剛剛方便完,站起後卻一頭栽倒......

我們也搶救過很多這樣的病例:剛剛到達診室的患者,在檢查當中,突然抽搐,心跳驟停;由救護車送來的胸痛患者,在車上就發生了心跳呼吸停止,醫護人員輪番進行心臟按壓……

這其中,很多很多都是因為冠心病,更確切地說,是因為心梗(心梗是冠心病的一個類型)。

冠心病可怕嗎?可怕!它的可怕之處,就是能引起猝死。如果這是一個不會出現生命危險的疾病,那它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談及這些,朋友們也不要有思想負擔和壓力。其實,搞急救、重症的醫護人員,他們的心理陰影要大得多,天天面對這樣的狀況,也是很受刺激的。

冠心病,全稱叫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其病理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血管狹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現症狀。嚴重者,會因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完全堵塞血管,出現心肌梗死。

心梗後出現的這種猝死,絕大多數是因為致命的心律失常----室顫而引起。是因為梗塞之後,心肌細胞電活動極度紊亂,在最初的24小時內,極易出現室顫。它其實就相當於心跳停搏。

雖然冠心病後果嚴重,但也不是沒有防控辦法:

我們從年輕時,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飲食上少油、少鹽、少糖,清淡一些,每天多活動活動,時刻遠離抑鬱、焦慮、暴躁等負性情緒,樂觀、豁達,微笑面對人生。


殷殷期盼話健康


冠心病真的很可怕,因為一旦臨床發病來得快、治療的病程也快、治效的有效率高、治療方法也多、但猝死率高,因此既是人們最害怕的疾病,也是人們在選擇通向死亡時最願意患的病,因為快。可誰也不能預測將來以什麼形式離開這個世界。

可怕之處:是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剝奪你的生命。

1.心絞痛發作時有頻死感和恐懼感,但含服硝酸甘油後大多數迅速緩解。接下來藥物治療還是血管重建,但戴上這頂帽子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2.急性心肌梗塞:胸骨後絞榨、撕裂樣疼痛會有極度的恐懼感,如合併惡性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心臟破裂可能在十秒內意識喪失,不及時發現搶救死亡率極高。二個月前我在上門診時護士急叫我:有人突然𨄮倒在候診區,發現患有意識消失,臉面四肢發紫,聽診心音消失,瞳孔還未放大於是就地心肺復甦成功後診斷為急性前壁心梗伴室顫,中午急做PCI後打通犯罪血管植入支架,五天後出院,幸好發生在醫院能及時搶救,才50歲。

不可怕之處:知道了冠心病的發病機制那就可以預防它的發生,已使發生後積極的治療完全可從避免最壞的結果。

都知道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和嗜煙是最容易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那就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和不抽菸。因此從兒童時期開始控制體重不肥胖,多運動、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即使有心血管疾病的家屬史也可以避免在你身上發生,一般高血壓和糖尿病都從超重和肥胖開始的,所以嚴格控制甜食、油食、吃得少而精完全可以避免肥胖。高膽固醇血癥與遺傳關係更密切,好在有了他汀類藥物以後都可以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下來,飲食因素影響膽固醇只佔20%-30%,適當注意少吃內臟、蛋黃、黃油等就可以了。

當然最後強調一點:培養良好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對防止冠狀動脈痙攣導致斑塊破裂而激活血小板聚集成血栓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人在情緒激動、發怒、過度緊張、焦慮和抑鬱狀態下會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動脈痙攣。

2019.1.29


我想說點真話


可怕,真的很可怕。我就是2018年做的心臟搭橋手術,儘管我才44歲。在半年前我就有症狀:1、幹一點重活就大汗淋漓,喘不上氣來2、後來又幾次短暫失去意識3、後背尤其左肩部後背擠壓似的疼。有了心絞痛症狀才害怕去幾個大醫院檢查才知道三根心臟主動脈都堵了,最嚴重百分之96,最清還堵了百分之90。所以沒有疑問三根都做了搭橋手術。所以我才說冠心病真的很可怕,人們平時對癌症和腦血管重視,對心臟不是很重視。心臟一出事就是面臨死亡威脅。


小遷西


您好。


冠心病是可怕的。為何這麼說呢?


我們來列一下2012年,也就是7年前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的研究數據吧,在中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佔總死亡原因的41%。這僅僅是七年前的數據。

幾十年來,冠心病始終是人類死亡原因的前三甲,所以從發病率和致死率來看,冠心病的確是可怕的。



其次,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間久了,脂質進一步堆積,造成斑塊的破裂、內容物的流出,進而刺激體內凝血機制,血小板在此集合,進而提供氧氣的冠狀動脈進一步堵塞,供氧量進一步減少,嚴重者導致血管完全堵塞。


血管完全堵塞會怎麼樣?心臟無法供氧,機體缺氧而死亡。所以說,這是很可怕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並沒有上述所說的那麼可怕?為什麼?這樣來說吧,任何疾病都有可怕以及不可怕之說,就看你怎麼對待它。就拿最常見的感冒來說,有時候遇到的是很常見的感冒,我們感覺到症狀之後,提前吃點感冒藥就能治好;但是,有時是比較厲害的流感,我們自己又是不以為意的狀態,那病情往往就會惡化,嚴重者也會致死。


所以啊,冠心病也是這樣。因為這是個長期慢性生活方式病,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從日常生活中注意,堅持低鹽低脂的健康飲食方式,那麼就很容易減少患病的幾率,“可怕”也就不攻自破。



如果我們在確診之前及時發現身體的異位疼痛或者冠心病的其他表現症狀,進行及時檢查確診,在疾病發作之前進行治療,這也是比較合適的。雖然說,醫學上沒有“治癒”

這一說,但是是可以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在此,我也想和您說一下“治癒”在醫學上的意思,針對冠心病而言,一旦患病就意味著冠狀動脈有不同程度的狹窄,要知道,這種血管狹窄是由於多年的脂質堆積或者其他不可控原因所致,醫學上只能儘可能減少狹窄的血管所帶來的傷害,但並不能把血管修復到沒有任何損害的情況,所以我們稱“無法完全治癒”,但是可以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所以醫學上的這種說法和您所期望的“治癒”是有些相似的。



如果冠脈狹窄達到50%+,通過醫學手段確診之後,這時治療難度就稍微大了些,但是也有很多患病後保持很好的例子,管住嘴邁開腿,只要認真執行就會有很大改善。


所以,這樣講來,冠心病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可怕,關鍵看你怎麼做。


欣康


段醫生答疑在線💥冠心病有多可怕?💥

由於我國民眾普遍缺乏對冠心病相關知識的瞭解以及重視,其發生率逐年增高,並呈年輕化趨勢。僅以北京為例,自2007年至2009年期間,35歲~44歲的心梗發生率就增加了31.8%,由此可見,我們只有足夠了解和重視冠心病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防治冠心病。



一、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的簡稱,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是壞死而引發的心臟病;

二、臨床中,冠心病都包括哪些類型:

穩定型心絞痛、缺血心肌病、隱匿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以上很多名稱我們大家可能都有過耳聞,並且通過名稱我們也能感受到它危害,比如心梗,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講一下冠心病的危害。



三、冠心病為何危害之大:

(1)解剖層面:冠心病發病的根本原因說白了就是供需不平衡,也就是冠脈因為狹窄或堵塞致使血流量的供給達不到心肌的需求,從而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也就出現了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症狀之重,危及生命;

(2)誘發因素:冠心病的誘發因素多樣,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以及生活中的情緒激動、飲食過飽、寒冷刺激、菸酒嗜好、心動過速、過於勞累、作息不良等,都可以誘發冠心病——誘因之多,患病之廣;

(3)症狀隱匿:很多冠心病病人交流時敘述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症狀診治時,已經到了冠脈嚴重狹窄、甚至堵塞的局面,這些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通過及時抗凝、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以及冠狀動脈旁路搭橋術來成功的挽救了生命,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因為失去最佳治療時間而遺憾死亡——病情隱匿,來勢迅猛;

我們從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到,冠心病發病確實非常可怕,因為它不僅能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段醫生特別提醒:

(1)冠心病雖然可怕,但完全可防、可控、可治,我們只要對平時的不良生活習慣加以改變、誘發因素的控制、症狀後及時診治等措施,完全能夠達到良好的預防、治療效果;

(2)建議冠心病的朋友,至少每年複查一次血糖、血壓、血脂、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指標,及時瞭解病情,控制誘發疾病。

(3)如果出現心前區的壓榨樣疼痛或瀕死感、胸悶、胸痛、左肩膀和左上肢疼痛、心慌等可疑症狀時,務必要及時就醫治療,不要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冠心病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粥樣硬化是指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越積越多,堆成了小山,造成血管狹窄,狹窄超過50%就會減少心臟的血液供應,所以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害有很多,首先會導致心絞痛,主要表現為勞累後的胸悶胸痛,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

第二,如果堆積的斑塊破裂,就會導致血小板堆積在血管壁上,就像皮膚破口後,可以迅速止血的‘‘血痂’’一樣,血管會迅速被堵死,形成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第三,如果冠心病長期不處理,會導致長期心臟缺血,形成缺血性心肌病,引起心衰。表現為勞力後氣短,夜間憋醒,甚至不能平臥,端坐呼吸,雙下肢水腫等等。生活質量大大降低,甚至不能自理。

至於冠心病是否可怕。這個問題我希望廣大患者在戰略上藐視,但要在戰術上重視,不能因為得了冠心病就鬱鬱寡歡,覺得自己命不久矣,良好的心態很重要。但是改變生活習慣,堅持鍛鍊,堅持服藥,定期檢查也必須要做到,這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心血管Dr張


真的很可怕,你去你們當地好一點的醫院,基本都有兩個綠色通道:一個腦卒中綠色通道,一個就是胸痛綠色通道。走這個綠色通道的患者,做任何檢查是不需要排隊的。因為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大腦,早一分鐘明確診斷以後的早一分鐘治療,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要知道,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的疾病負擔裡面,心腦血管疾病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腫瘤。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一旦發病會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它最大的危害在於影響患者的心功能,就如同汽車發動機的輸油管狹窄和堵塞一樣,在你需要運動時心臟不能給機體提供足夠的血液。吃飯、穿衣、說話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說,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然而對於嚴重冠心病患者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奢侈,這樣的生活是何其痛苦?

此外,冠心病患者容易導致心肌梗死,發生心肌梗死時胸痛劇烈,持續時間長(常常超過半小時),硝酸甘油不能緩解,並可有噁心、嘔吐、出汗、發熱,甚至發紺、血壓下降、休克、心衰。若能及時疏通血管,則恢復可能性大,否則會出現生命危險。而且,冠心病也容易導致猝死。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冠心病是很難治癒的,現在的治療手段也多是延緩疾病疾病進展。

所以,冠心病對人的影響還是很大,要積極控制。


謝醫生健康科普


以前很可怕,現在不可怕!

為什麼說冠心病以前很可怕?


提到絕症,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癌症,也很重視,但對於冠心病,雖然大家都很瞭解,卻根本不知道嚴重性,很多冠心病患者和其家屬都不放在心上,在他們的思想裡,大不了放支架就能好,根本不覺得冠心病有多可怕。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些專家起到很大的作用,過度強調藥物的作用、誇大支架手術的地位。

以前的醫學對冠心病沒有任何辦法,可能有些人會不同意,阿司匹林?支架?搭橋?

你看看那個冠心病患者,通過吃藥而痊癒,我並不是反對藥物的服用,藥物只能在冠心病治療中起到輔助作用,只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在患病病情嚴重時,進行控制,維持。


支架和搭橋手術,只是一種急救手段,並不是治療手段,先不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介入手術,就算手術成功,以後依然有種種風險,你並不是逃離死神了。

終身服藥?治療?這就是個笑話,你看那個正常人需要天天吃藥的。

為什麼說冠心病現在不可怕?


醫學一直在進步,以前無法治療的“絕症”,不代表一直都無法治療。


對症下藥,只有找到疾病成因才可以治癒病情,而為什麼冠心病肆虐這麼多年,都無法被攻克?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源頭出現了問題,高鹽飲食?高脂飲食?這些真的是冠脈狹窄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嗎?

並不是,因為很多病人血脂不高,飲食也很清淡,卻依然患有冠心病,這是什麼原因?

真正的病因在於脊柱,當我們的脊柱、胸椎出現問題的時候,會造成支配心臟的神經,內臟神經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過度放電,最後引起冠脈血管的痙攣,長期痙攣會造成冠脈狹窄,最後發生冠心病。

針對這一原因,對數千例病人進行神經調控治療,有效的解決了冠心病的冠脈狹窄,病人不需要上支架也不需要搭橋,甚至心衰的病人,連強心藥都不需要用,就恢復了正常。


我現在可以自豪的說:冠心病已經可以治癒了,3000餘例冠心病患者已經重新恢復了健康。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冠心病不可怕。後遺症可怕。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痙攣,如果搶救不及時。可以造成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