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無法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嗎?

clover_ATS


我認為不存在脫離不脫離,接受它們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個三四歲的侄女,每逢過年過節回家,我都會看到她和爸爸媽媽鬥智鬥勇,主題就是如何不被爸媽扔在家裡而他們去打麻將,她的父母是麻將迷,只有過年過節回家才有機會過過癮,因為老家有爸媽幫忙照看孩子,平時都忙著掙錢。小朋友是很聰明的,但怎麼也比不過大人撒謊的本領。

 

常見的場景是,午飯後。

 

“媽媽要去打麻將了,你乖乖地和奶奶呆在家裡好不好,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回來。”

 

“不好,我要和媽媽一起去。”

 

“那媽媽去上個廁所,你先去看電視好不好?上完廁所帶你走。”

 

小侄女委屈地撇著嘴,“不要,我也要去上廁所,不然媽媽待會又偷偷地溜走了。”

 

“那你去樓上幫媽媽拿一下包包,裡面有錢錢,好不好?”

 

“不好,我要和媽媽一起去拿。”

 

無奈,媽媽只好帶著小侄女去樓上拿包,然後小侄女開心地在房間裡玩了起來,半個鐘頭後,以為媽媽再也不會溜走了,開始拿著媽媽的口紅在鏡子面前躍躍欲試,哪知道,沒留神,媽媽偷偷地從門縫裡溜了出去。

 

當然,結局就是小侄女發現了之後,大驚失色,咚咚咚地跑下樓,廁所、廚房找了個遍,哭得傷心欲絕、悲痛萬分。說實話,我不想責怪當媽的不是,做媽媽確實不容易。

 

這種哭得肝腸寸斷的情況,簡直貫穿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甚至懷疑我喜歡小朋友有80%的原因是我把他們當成了孩提時代的自己,我想對他們好、陪她們玩來獲得心理上對自己的補償。

 

當然,這件事例裡也有太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什麼留守兒童心理創傷啦,什麼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啦,甚至上升到男女平權問題……

 

但是,當這些創傷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問題一度困擾了我很久,我曾經企圖通過追本溯源的方式回到時光的那頭,希望能夠找到最初問題的那個死結,再用若干年之後的智慧去解開它,如願的是,我確實找到了它,不如願的是,我卻沒有辦法解開它,那不是我能做到的,也沒有人能夠做到,好在我看到了它,我告訴自己,一定千萬不要在你的人生中打上這麼一個節,更不要一直沉溺於這個節,不然你將永遠沒有機會解開它,只有此時此刻才是真實永恆的。

 

不完美是人生常態,沒什麼大驚小怪值得大說特說的,但必須首先得明白什麼是不完美,然後放輕鬆去擁抱它,這才是最好的治癒方式,因為真實生活就是不可測不可控、毫無邏輯可言的,大部分人就是會生病、就是會失戀、就是會考不上好大學……我們渴望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家庭,可是完美這個詞不就是大腦營造出來的幻覺嗎,不然怎麼會渴望呢?根據能量守恆定理,好運黴運總是同時出現的,林志玲在《十三邀》中把自己比作一顆水晶,觀眾看到的只是水晶的一個截面,所以,誰知道水晶的另一面是什麼呢?

 

 


水水曼ssm


在我的觀念裡是不會的!爸媽生我養我有多難!70年代80年代的我們家裡有很多都是窮人家孩子。 不管和家裡人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隔天就好了。

有什麼事情能讓你離開原生的家啊?我朋友家就事、他家子妹五個、上面有四個姐姐,那時家裡窮、他大爺家也沒有兒女,就這樣把他大姐給了大爺家、可大姐總是兩家的跑、沒有任何的怨言、記得大姐說這樣我們的家人多了,有事大家一起,可以戰勝更多的困難。現在他們家過的特別好。

電視新聞裡有時會播報一些家庭的事情、可是世界那麼的的家庭。有多少人會離開原生的家啊?也不是沒有!但那還是太少太少了。

我對家庭的觀念就特別重,因為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姑姑們一起生活!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我們這一大家人16口人貼對聯的、做飯的、打麻將的、放炮的、那叫一個熱鬧啊!人生下來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的!家對我們來說多美好、累了、煩了、哭了、傷了、我們總是第一個想到的是家。祝我們的每一個家都幸福、快樂、美滿的生活。


小大和


在這裡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原生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基礎家庭,家庭的層次決定了一個人出生的層次,父母決定了子女的起點。因此,原生家庭對下一代影響有著很大的作用。

接下來我為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脫離原生家庭的想法和不想出生在原生家庭的想法一樣,並不是改變命運的核心問題。應該向前看,努力改變自己建設新的自我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

我認為即使生活的不幸,也不要脫離原生的家庭,你可以努力去改變現狀,學會和生活和解,一切都會變好的,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不就是現實的生活嘛,是很多人都在經歷著的。

我認為遺傳基因是一方面,後天努力學習又是一方面。比如遺傳上一代的嫉妒心裡等等,但是通過後天努力學習以後,有許多是超過原生家庭的。至於原生家庭的缺點也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改掉的。但有些人卻是改不掉,感覺還是教育力度達不到,國家應該大力加強國民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同時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在這裡,我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還有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還有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克城咩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覺得,我發佈的:《先讓父母成熟起來》那篇文章更能解答這個問題。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基礎家庭,家庭的層次決定了一個人出生的層次,父母決定了子女的起點。因此,原生家庭對下一代影響有著很大的作用,這在我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裡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原生家庭只是一個開始,有些人天生就有一個好的起點,但是最後卻把自己的人生經營的亂七八糟;而有些人起點並不好,最後卻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成就了輝煌的一生。命是父母給的,而運是要靠自己來經營的。

原生家庭中有好的東西值得“傳承”,也有“不好的”東西,需要“斷代”(下一代人與時俱進優化它)。那從這裡可以看出,命運是靠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在原生家庭中的。也就是說所謂脫離原生家庭的價值觀不正確。因為,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和起點,唯一能做的是努力經營好自己的未來,最後去影響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改變自己人生命運軌跡。

脫離原生家庭的想法和不想出生在原生家庭的想法一樣,並不是改變命運的核心問題。應該向前看,努力改變自己建設新的自我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



李宥成頻道


如果說在執行層面,做得到嗎?當然做的到,有基本的能力養活自己,這個沒有問題的。

但是你好像問的是肚子生存,現實嗎?還是一樣的,執行層面你做得到。

但是現實這個詞好像不太一樣,準備來說,你想問的應該是去獨自生活,現實嗎?

你似乎在逃避什麼,我們沒有你的前提,所以無法猜測你的動機。只能單純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逃避什麼,這本就不是積極面對生活的做法。那麼你可能是否一個人的時候遇到問題還是要逃避額。

你的做法是逃避痛苦而決策,而不是知道要什麼而決策。

具體來說就是我現在生活的不好,我想遠離原生家庭,是否可行。

而不是。

我想要一個人生活,那麼會怎麼樣怎麼樣,所以我應怎麼去獨立。

如果上面一個,不建議你去做。因為當你自己都不確定的時候,我們給你的建議就不靠譜了,雖然我本身的不建議,也是一個建議。


沒想好去什麼名字


事實證明是可以的,但親情不允許割捨。

據階層論,原生家庭分三六九等,出生以後,懂事之前,個人會禁錮於原生家庭的階層或客觀環境之內(家庭處事、行為、和諧環境、經濟實力)。

懂事以後,接觸到更多層面,瞭解到更深的知識,會有機會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縛,實現階層跨越,比如王寶強(跑龍套)、趙麗穎(飯店服務員)。


俗裳


有時候的崩潰,靜悄悄的真實,但也是不見血的殘忍和孤寂。願你我心中的那一抹光,永遠在亮著。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韋三水


我覺得挺難脫離的,我一直在努力,媽媽脾氣不好,根本不會好好說話,和爸爸天天吵架,爸爸也不肯讓著她。我特別討厭這樣,我結婚幾年了,努力改變自己,但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說話說的突然就高聲了,帶勁兒了,還在努力改變中啊


宸琿之屋


有些人可以脫離原生家庭,有些人只能部分脫離原生家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遺傳基因是一方面,後天努力學習又是一方面。比如遺傳上一代的嫉妒心裡等等,但是通過後天努力學習以後,有許多是超過原生家庭的。至於原生家庭的缺點也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改掉的。但有些人卻是改不掉,感覺還是教育力度達不到,國家應該大力加強國民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


馬瀟27


不是絕對脫離不了,很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所謂三歲看到老等等,都是有一定道理。就拿我自己來說,父母親的性格做派影響了我一輩子,儘管我比他們受了更多的教育,與父母比為人處世已提升了點,自我感覺格局上還是受限了。我說的是普通現象,個例不去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