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為何慈禧干政卻是亡國?

劍花煙雨風情


雖然慈禧太后確實沒有呂武之才,還有很隆重的婦人見識和情懷,但是放眼中國歷史上,慈禧能夠搞定八位顧命大臣,又拿下小叔子奕訢,統治大清兩代皇帝,其政治才能還是不可小覷。

一方面,慈禧確實沒有呂雉的強橫陰毒,也沒有武則天的雄才大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她們所面對的不同形勢和接手的不同攤子。

呂雉是接的開國皇帝劉邦的攤子,一般開國皇帝只要不是太作,都不會出大亂子。而且即便是劉邦在世時,呂氏已經表現的很強硬的開始介入政治。劉邦手下那一幫弟兄夥,還在戰亂時期,呂雉就開始刻意收買、維繫關係,畢竟劉邦當亭長的時候,這幫難兄難弟就在把呂雉喊嫂子。

所以呂雉奪權,可謂是輕而易舉。劉邦還在世,她就可以處死一代兵仙韓信,可見她當時對政治涉入之深,權力之大。劉邦這種開國之君都鎮不住她,她那軟弱的兒子劉盈就更是拿她沒有半點辦法。劉盈想保護趙王劉如意,天天住行都親自陪著,結果只是一會的空檔就被呂后弄死了,可見劉盈在呂后心中,僅僅是一個擺設,根本沒有半分挑戰她的力量。

最荒唐的是為了便於控制劉盈,竟然讓自己的親外孫女張嫣十一歲就嫁給親兒子,害得劉盈23歲就憂憤而死,張嫣做了一輩子處女。在那種絕對權力下,又是開國之君,呂后只要不招惹匈奴,就不會有大亂子,守天下自然是要容易的多。

再看武則天,她接手的可能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富裕、最穩定、最開放的一個時代,前有唐太宗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經濟繁榮,舉國上下,以胖為美,蔚為成風。要知道,在古代,百姓能夠不缺衣少食,頓頓吃飽就是最大的幸福。後有李治認真守成,國家實力平穩前進。

在李治後期,她就基本上代李治處理國政了,李治一去,她順理成章輔佐國政,最後廢了兒子自己建立大周代之。雖然也算是政變,但是兵不血刃,和平交接,君還是那個君,臣還是那幫臣,國家並沒有任何傷筋動骨。既無外患也無內憂,自然看上去好像是她把國家建立的強盛了,實際上,她只不過是忙於面首娛樂,沒有在國政上搗亂而已。

最後看慈禧,嘉慶末期,英國就開始鴉片滲透,乾隆掏空了國庫,國勢已經大不如前了。到了道光,發生了鴉片戰爭,中國慘敗,道光是披肝瀝膽、憂憤成疾,在床上吐血而死。

到了咸豐,國勢已經衰退的不成樣子了,英法聯軍一路打進了北京,咸豐嚇得帶著妻兒老小一路跑到滿清龍興之地承德避暑山莊,一病不起,嗚呼唉哉。那個時候的大清江山已經風雨飄搖,內憂外患、戰亂四起。

慈禧接手的是這樣一個爛攤子。所以她的起點太低,她也不是雄才偉略之人,就只有如履薄冰、忍氣吞聲的在列強環伺下苦苦撐著大清的破船,即便再千瘡百孔,只要不翻船就阿彌陀佛了。哪裡還有雄心壯志建立強盛大國?

她倒是動了一回心,結果所託非人,把寶押在了義和團上,同時宣戰世界最強十三國,結果被八國聯軍再次攻進北京,打的大清遍地找牙,要不是李鴻章外交斡旋,恐怕慈禧連老命都保不住。她就沒有想一想,大清連單獨一個英國、日本都打不過,要依靠義和拳同時挑戰十三國,義和拳真要那麼厲害,大清早都讓義和拳滅了,何須聽你老妖婆指手畫腳?


明德山人6998


之所以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慈禧干政亡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呂雉



1. 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影響。呂雉所處的階段正是剛剛實現國家大統一的起勢階段,尤其是劉邦推翻了秦的暴政,建立了西漢王朝,國家各項事業正處於百業待興、蓬勃發展的態勢,雖然劉邦去世,但是呂雉知道其奪取天下的不易和艱辛,所以其能夠繼承劉邦的創業精神,勵精圖治推動國家向前發展。武則天處於大唐時代,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峰,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等各項制度均已非常完善,大唐上升發展的勢頭迅猛,其也處於守業的階段。而慈禧所處的時代已經是大清沒落的時期,已經經歷了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等戰爭洗禮,國家整體實力已不堪一擊,政治體制已落伍於社會發展,整個國家體制機制已出現嚴重問題。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



2.個人掌權的目的不同。呂雉掌權一方面是因為兒子漢惠帝軟弱,同時也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使得呂氏掌握權力,雖然她的目的不單純,大肆屠殺劉氏子弟,但其對治理國家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推動了漢朝經濟社會向前發展。武則天掌握權力功勞在唐高宗,由於高宗身體不好,其經常幫助高宗處理政務,從幕後一直走到臺前,其具有不一般的治國理政才能,在大肆打壓李氏子弟的同時,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慈禧處於晚清的沒落時期,其一直垂簾聽政,但其沒有呂雉及武則天治國理政的實力,而且其思想頑固不化,萬事多從自己的利益考慮,不睜眼看世界,只在於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其最終導致的必然是亡國。

慈禧



3.社會矛盾不同。呂雉和武則天所處的時代階段,都是處於封建王朝上升階段,整個國家發展是向上的,社會矛盾相對來說比較緩和,雖然偶爾社會會有個別的亂動,但整體社會保持穩定和繁榮。而在慈禧所處的時代,大清王朝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社會內部矛盾已經徹底被激化,農民起義四處爆發,外部環境更加惡劣,世界各國已經發展迅速,新科技、新技術廣泛應用,而大清仍然滿足於閉關鎖國和盲目自大,所以落後就要捱打,大清一邊既要鎮壓農民起義,又要對外抵抗外來侵略,而大清本身國力孱弱,財政虧空,官員腐敗,已是滅亡之兆,再加上慈禧的頑固不化,怎能不亡國。

綜合以上幾點,就註定了三位女性執政的結果。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請留言討論。



古代是個男尊女卑的年代,不過能在古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還是有一些的。如漢朝的呂雉、唐代的武則天和晚清的慈禧,這三個女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她們靠著干政而上位,而且還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那麼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而慈禧干政的結果卻是亡國。同樣是干政,結果卻不盡相同,這是為什麼呢?

呂雉干政強國

先來說一下呂雉干政的原因。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時,呂雉曾被項羽抓去做了人質,後來項軍和劉軍和談,呂稚才得以回到劉邦身邊。不曾想當呂雉回到劉邦身邊的時候,卻發現此時劉邦自己身邊有了一個比她更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呂雉當時的感受可想而知,自己做人質受苦,而劉邦卻身陷溫柔鄉風流快活,自此,呂雉便對戚夫人恨之入骨。

《史記·留侯世家》: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

之後劉邦多數寵幸的也是戚夫人,在枕邊風的效果下,劉邦還想廢了呂雉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讓呂雉感到很害怕,也深刻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唯有掌握實權,才不會任人宰割,也能左右別人的命運。後來劉邦死後,少帝年幼而呂雉得以把持朝政,馬上就殺了趙王如意,砍掉了戚夫人的手和腳,讓其成了“人彘”。



下面來說一下為什麼呂雉干政能強國。

《史記》評價說:“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1、漢朝建立之初秦朝二世剛亡,統一時間短暫,高祖駕崩在位才八年,繼位看劉盈年幼,皇朝根基不穩。漢朝江功臣元老影響力也大,呂雉經營朝中勢力已有一段時日,持政可以穩定朝中局勢,這是立國發展之本。

2、呂雉堅持休兵養民的國策,同時還減免了諸多徭役賦稅。這對於剛剛歷經連年征戰新朝剛立的漢朝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和匈奴單于的和親政策使得漢朝避免了戰爭,國家和百姓都得到了休養生息。

3、實行優秀農民予以勉勵政策,減輕賦稅,釋放奴婢、裁減大批軍官士卒,回鄉從事農耕,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廢除了劉邦的抑商政策,讓漢朝無論是農業,還是社會生產力,都得到了質的飛躍,使得漢朝國力逐漸強盛。

武則天干政建國

1、武則天能順利干政跟李治的性格軟弱有一定關係,另外更大的原因是武則天的政治手段確實歷害。她作為先帝李世民的才人,本來只能削髮為尼了此殘生的,誰知竟硬生生憑藉著她的媚惑手段迷住了李治,剛巧此時王皇后為了打擊簫淑妃,作死地助攻了一把,叫李治納武則天為妃,李治本就有此意,這下正中下懷。於是武則天二度進宮,服侍起了他的第二任丈夫李治,為她進入唐朝的權力中心邁起了第一步。

洛水中發現一塊白石上有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則天大喜,命其石曰“寶圖”

2、在李治死後,兒子李顯繼位,不過實際上是武則天把持朝政。這時侯武則不滿於現狀了,她要做一回真正正統上的皇帝。但在古代的男權社會,如果她冒然登基稱帝,必會遭到群臣大力反彈,在社會民意上也難以服眾。於是這塊“寶石”就恰巧出現了。這塊石頭其實是武則天暗裡叫人鑿的,然後又派人去“發現”這一塊寶石,並獻給武則天,武則天馬上反應,命其石為“寶圖”,人為製造一種“天命所歸”的感覺,讓她的登基之路顯得更“正常”一點。



圖為武則天


3、對於如長孫無忌等一批唐室死忠官員,武則天利用手中權利一一將他們罷了官,也誅殺了大量的李唐宗王,為其稱帝掃清了道路。另一方面武則天提拔酷吏,養了一批酷吏班底,加緊對大臣的控制,大作誣告陷害之能事,只要有稍微反對武則天的官員,必有酷吏來“光顧”,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只能乘乘地活在武則天“淫威”之下。

當所有條件成熟後,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了武周朝。

為什麼慈禧干政亡國

1、其實清朝在乾隆嘉慶時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康乾盛世”是清朝的大治時期,大治之後必有大亂,古代歷個朝代都是如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大治必然導致當權者不思進取而安於逸樂,在安樂之中當局者迷,等到當權看猛然驚醒,想要亡羊補牢時已是為時已晚。



圖為慈禧


2、慈禧到了同治、光緒時期開始干政,包括咸豐在內,這爺孫仨幾個皇帝都是碌碌無能之輩,要不也不會讓慈禧把持了朝政。連手中權力都能讓一個女流之輩搶了去,談什麼振興大清都是屁話。

慈禧把持了朝政的晚清,朝廷本來已是千瘡百孔,居然還閉關鎖國而導致止步不前。而這個時侯世界格局因為工業革命而發生了大變化,很多西方國家都紛紛崛起,這就使得清朝無論是經濟、文化、武器等方面都嚴重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慈禧對內政治手腕有一些,但是對外卻是嚴重能力不足,貪生怕死又捨不得放棄權力。面對西方諸強入侵,以慈禧為首的清廷打又打不過人家,就只有割地賠款讓別人走人了。本來清朝或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在慈禧干政之下,更加加快了清朝走向滅亡的速度。


小刀刀說史


有人說呂雉掌權期間帶領漢朝漸漸走向強盛,武則天干政不但使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武周王朝,但是慈禧干政卻帶領國家漸漸走向了滅亡,為什麼慈溪與之前的呂雉武則天相比差了這麼多呢?



我覺得這要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人物性格上位經歷來對其進行綜合分析。

人物性格與上位經歷

首先我們先來談一下人物性格,很顯然,呂雉武則天和慈禧三人性格上面都非常的強勢,而且做事快刀斬亂麻,絲毫沒有手軟,這也是它們能夠上位的一方面。

我們先說說呂雉,呂雉的強硬性格可以說是被劉邦給逼得,呂雉在早期真的是一位溫柔賢惠的大家閨秀,呂雉在楚漢爭霸時期受盡了苦難,終於被劉邦救出之後發現劉邦已經另有新歡了,而且對其一直不聞不問,更重要的是劉邦身邊的戚夫人一直在劉邦的耳邊吹風,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皇子,你說這件事放在誰身上誰不生氣啊?也正是這樣的經歷終於造就了呂雉說一不二,強勢的性格。



武則天呢,她天生性格剛烈,這一點與呂雉的性格行成不太相同,她為了馴服獅子驄提出用鐵鞭、匕首和鐵錘來對付它,單從這一點上來看足以說明她強勢的性格。她的強勢在後來爭奪權利上面體現的淋漓盡致,為了扳倒王皇后,她甚至親手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這也為她日後成為皇后打下了基礎,真的十一位狠心的女人啊。

慈禧呢,慈禧早年是咸豐皇帝身邊的妃子,因為會察言觀色深得咸豐皇帝的喜歡,咸豐皇帝在位期間慈禧經常幫助他處理政事,這為之後的慈禧上位打下了基礎,在咸豐皇帝死後,他聯合當時的恭親王誅殺顧命八大臣,使得慈禧走向了權利的巔峰。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以上三人該出手時就出手,做事非常果斷絕不拖延。

社會背景

呂雉上位時期,漢朝剛剛初立,中原大地在經過多年的楚漢爭霸之後

社會生產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國家百廢待興,呂雉頒佈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比如加強農業生產,鼓勵民間藏書等一系列政策,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武則天可以說是出生在了一個好時候,她出生時期正是唐太宗貞觀之治年間,此時的唐朝國力經過唐太宗的治理已經非常強盛,武則天在稱帝之後依然以國家為重,她的最大貢獻就是改革了官制,不論身份地位,只要有才能的人物都可以當官,這也使武則天在民間獲得了極大的威望。而且她也創造性的提出了"武舉"制度,為大唐招攬了大批優秀人才。

慈禧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就不是很好,當時的清政府搖搖欲墜,呂雉所處的年代是漢朝處立,慈禧則是大清朝瀕臨滅亡。外有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內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可以說當時的情況非常不樂觀,慈禧在掌權之後非但沒有集中一切力量發展國力,相反她把大清朝的財力全部用在吃喝玩樂上面了,你說國家領導人都這麼做了,大清朝還有活路嗎?可以說慈禧的一系列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她將中華民族拉入了深淵。



湯姆貓談歷史



125878215蜂獾


劉邦的原配夫人呂雉出身於亂世,嫁給劉邦後一度顛沛流離,生活艱苦,並且還有兩年多時間曾被項羽抓去做為人質,倍受煎熬。自然知曉百姓的生活艱難,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即位,惠帝生性忠厚,看不慣呂后的所做所為,幾年後便憂鬱而死,此後呂后便扶植被稱為惠帝幼子的‘’少帝‘’即位,呂后開始臨朝聽政,呂后執掌大權後,依然是按照劉邦在位時期的政策和用人制度。並繼續推行與民休養生息的國策,重視農業生產,奠定社會基礎,且與匈奴保持友好和親,爭取和平建設空間,因此在其統治時期,漢朝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都仍得到發展。

武則天自幼酷愛讀書,天資聰穎,進宮後就被賜封為武才人和武媚娘,腹有詩書氣自華,李世民逝世後,武則天被髮配到感業寺剃度為尼,當唐高宗李治再度與武則天相遇,就倍加寵愛,曾一度不管大臣們的阻撓,將武則天進封為皇后。

武則天先是在李世民身邊服侍多年,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十分具有政治才能,武則天耳濡目染,自然受益匪淺,直到高宗執政,高宗本就體弱多病而且性格懦弱,又給了武則天垂簾聽政的機會,逐漸培養了武則天參政議政,處理政事的才能和本領,而唐高宗覺得有人主動替他分擔政務,他也覺得樂得清閒自在,武則天幫助李治治理國家,並審時度勢地提出建言十二事,即發展農桑。2以德感化天下。3.免除京畿地區徭役 4.禁浮華 5.崇尚儉樸 6.廣開言路 7.杜絕讒言 8.學習老子的《道德經》 9.為母服孝三年 10. 五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核 11.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 12.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員可晉升 ,這十二條是治國之策,也是利民之舉。好的施政綱領,就是強國的基礎,武則天統治期間,繼承了貞觀之治,續接了開元盛世,在政治上是有所貢獻的。

慈禧,葉赫那拉氏,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為勾引咸豐縱慾,咸豐喝鹿血、吸鴉片,不治而亡。為大權獨攬害死東宮慈安太后,為獨斷專行,競干涉同治婚姻,同治染性病而死,後慈禧扶植傀儡,主政時間長達48年,

慈禧為了慶賀六十大壽,竟然動用軍費大規模修葺頤和園,臣僚上書勸諫,她還發怒:‘’誰跟我過不去,我就讓他一輩子過不去‘’!然後就把海軍衙門的經費挪用於修造園林工程,結果,正當萬壽慶典緊鑼密鼓籌備之時,甲午海戰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被迫簽定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開放通商港口,被迫拆除沿海炮臺。

中日甲午戰後,帝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擾擾在各地開設租界,搶奪資源,迫使愛國救亡有志有識之士覺醒,想參照外國實行變法維新。但因損害到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利益,遭到慈禧的反對和打擊。囚禁光緒,捕殺戊戌變法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後,十一國勒令慈禧歸政,光緒復出,慈禧大為惱怒,竟然向十一國宣戰,還以義和團為政治籌碼,先縱容義和團燒燬教堂、清除信徒,藉助義和團運動排外。等到列強明確表示,不會以光緒皇帝取代慈禧太后,慈禧立即向義和團進行屠殺,還說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

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名,進行武力干涉,出兵趁火打劫,藉機瓜分中國,八國聯軍燒殺劫掠北京後,慈禧還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賠款合計9.8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保護,該條約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使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慈禧的奢侈腐化也是出了名的,每食上百道菜,過個生日竟化費千萬兩白銀,死後的隨葬品更是無數,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慈禧最後落的個挖墳掘墓,屍骨難全。


德厚致遠


我國曆史一般都是家天下

我們的傳統是,母親可以做兒子的主,老婆也可以做老公的主

呂雉和劉邦也算是患難夫妻,肯定有感情了,劉邦死後,兒子無能,當媽的肯定要做主了,呂雉相當的有手段,當然能強國了

武媚娘那更了得了,李治闇弱無能,相當怕老婆,兒子們又不爭氣,我武則天不當家誰當家呀?

慈溪亡國,這純粹是胡說八道,大清要不是有老佛爺在,都亡多少回了?同治皇帝沒兒子,光緒皇帝也沒兒子,宣統皇帝還是沒兒子,國朝三絕,還沒亡國,老佛爺功不可沒呀


百姓歷史


呂雉和武則天都可以稱為傑出的女政治家,但慈禧老佛爺最多隻是過出色的權謀家。咱們可以從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來分析。

主觀原因:治國理政那是個技術活,即使是朱元璋當皇帝前也學習了些文化。在漢唐時期,女性還沒有那麼受壓迫,呂雉和武則天都是大戶人家,基本都受過比較好的教育,慈禧一般說是旗人,出身還可以,但出於當時的禮教中最多算是粗通文墨。更重要的是,呂雉和武則天在干政之前基本都接觸過政治,對於治國理政是有一定經驗的,而慈禧基本沒有這個過渡期,她發動辛酉政變成功,更多是她精通權謀之術,但治國理政她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從後面的歷史來看,她還是有所成長的,但她最看重的依然是手中的權利,後來廢黜戊戌變法也是她從權利角度考慮的,至於國家啥樣似乎並不放在心上。

客觀原因:歷史發展階段不同,呂雉處於漢初,百廢待興時期,國家穩定,《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武則天則處於盛唐,國家昌盛,民生富裕,她在此基礎上施政得當,《資治通鑑》對她的評價是“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反觀慈禧所處的時期,當時的清帝國正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對外割地賠款、對內鎮壓反叛,國家已經落後於歷史潮流。而慈禧並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加上她對權柄的貪戀,無疑將巍巍中華之勢喪失殆盡。《清史稿》感嘆“綜一代之興亡,繫於宮闈。嗚呼!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黑水布衣


這是關於女人干政的問題。這個問題最不能忽視的就是時間點,就是所謂的對的時間,錯的時間。 呂雉生活在建國之初,武則天生活在國家興盛之際,而慈禧的生活在封建王朝的末期。時間節點不一樣,那麼她們的才能發揮也是不一樣的。

還有她們生活的經歷完全不一樣,那麼她們的執政風格就會完全不一樣。

呂雉生活在建國初期,與劉邦可以說是患難夫妻。嫁給劉邦之後倍受冷落,沒有愛情,有的是無數的災難,坎坷。有幾段時間應該是生不如死。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建國之後,剛剛坐上皇后寶座,又面臨被廢的境地 ,可以說是嚐盡人間心酸,這樣的人如果不死,一定會百鍊成鋼。成精飛仙。

從艱苦卓絕中站起來,那股霸氣絕對可以鎮攝人膽。那股毒辣絕對可以慘絕人寰。所以她的魄力,她的手段,都有些嗜血狂魔的強悍。這樣的人執掌乾坤沒有不百戰百勝的。

武則天首先是良好的基因傳承,母親是皇族後裔,父親是散盡家財跟李淵打江山的商人,魄力,胸懷自然都在一般人之上。早年又是李世民的才人,經歷了富貴榮華,看遍了皇家的殘酷無情與虛偽狡詐。

她的命運本應該是為李世民殉葬,卻因為她與李治暗度陳倉,結成政治聯盟。而死裡逃生。李治與武則天的恩愛,多是互相利用,李治希望借武則天干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魄力,借刀殺人。武則天則想借李治完成人生的逆襲。兩個人並肩作戰,各取所需。武則天也在這場戰鬥中成為嗜血勇士。無論是政治經驗,政治手段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再加上國家處於興盛時期,這樣的武則天執政,一定會錦上添花。

而慈禧跟那兩位比起來,人生經歷似乎太平坦了。所以魄力,手腕都遜色很多。

智慧就是要在艱苦卓絕中得到飛昇,手段就是要在傾軋中得到磨練。這是顛覆不破的真理。沒有人例外。

再加上慈禧生於封建王朝的末期 ,朝政風雨飄搖。她的魄力,胸懷,見識都限制了她的政治格局。她的手段高明也不過是勤於做事 ,任用有才能的漢人官僚,維持帝國慢一點滅亡而已。


靈迅風水出謀劃策


支持提問者的提問!

問題的核心是民族差異,漢族婦女治國都比韃清的明君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