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棒奔霸


這句俗語的全句是“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老婆有還要開口,不如自有。”

在我們農村一直流傳著一種奇妙的語言,這種語言不僅能道破生活的真理,還能點醒一些生活在迷茫中的迷路人,這就是我們的俗語。俗語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人們的需求,是一種具有參考意義的語言。在千百年來,俗語不僅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而且還把一些優秀的傳統加進俗語裡,讓人們得以代代相傳,但隨著科技發展的不斷推進,俗語就像是“大浪淘沙,戲曲鉛華”,一樣多數都被人們遺忘,但也有少數非常有道理的俗語流傳至今,就像今天說的這句“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俗語一直流傳至今,那麼條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下面就讓關中來對這句俗語進行講解。

“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就是,爹有錢不如娘有錢,娘有錢不如老婆有錢,其實也是反映了一種家庭關係在裡面,那麼咱們就詳細的來說一下吧,在現在的一些家庭中,基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的賺錢養家,女的負責管家,可見一個女人在一個家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家裡如果你是當兒子的,在跟父親要錢的時候肯定是要不到多少錢,因為錢都在你母親手裡攢著,所以你就會跟你母親要錢,“慈母”這個詞可真不是空穴來風,每一個當母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衣食無憂,快快樂樂的,所以母親就會多給你一些錢,讓你快樂的生活。而在你成婚之後,你母親在花錢方面的地位就會被你媳婦給比下去,過去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家好幾個孩子,你已經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就不必需要你母親多為你分心了,而妻子不一樣,一個妻子只有一個丈夫,如果妻子有錢,那相當於是你們兩個的,畢竟夫妻是不分你我的,所以才會有這句“娘有不如老婆有”。

這句俗語看上去說的是一個簡單的家庭關係梳理,其實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這句話很勵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別人都能給予你的,一切還是要靠你的雙手,過分的依賴,最後你會什麼都沒有,也是想告誡現在的年輕人不要有啃老或者過強的依賴感,一定要奮鬥,雙手不是用來要東西的,而是用來打拼的,只有自己奮鬥到的才是自己的。

以上是針對這個“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俗語的解釋,條友們還有更多的見解的話,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鄉村關中


每次參加婚禮時,主持人總會問新人,過日子以後誰掌握財政大權。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不由得笑了一下,這麼一句簡單的俗語就將農村多數家庭關係和財政大權表露無遺。這句話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個遠房男親戚,這句話好像專門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

一,多數農村女性掌握家裡財政大權。

他生活在傳統農村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父親沉默寡言,不太吱聲,只知道埋頭苦幹,每次學校收學費的時候他問父親要錢時只會得到一句:“去去去,找你媽去,錢都在她那。”久而久之,每次到了用錢的時候,他都會越過父親直接找母親要錢。這也和多數農村家庭一樣,男方努力幹活,收入和繁瑣之事由女人保管處理。

農村老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過日子是個細水長流的事情,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多數農村男人三大五粗,對於家庭瑣事用錢方面往往不會精打細算,一般的女人都比較細心,在處理這些繁瑣的小事上比較得心應手,花錢方面也懂得貨比三家,精打細算。而男人就不同了,很少看到幾個農村老爺們和別人斤斤計較,幾乎千篇一律的拿起付款。所以,多數農村家庭的財政大權掌握在女性手裡,完全是因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如何精打細算著過日子。

二,到自立的年紀再伸手問父母要錢難為情。

後來他漸漸長大參加工作了,除了日常開銷之外,其餘掙到的錢都會交給他媽統一保管。後來有一段時間失業了坐在家裡,父母看到後長吁短嘆 的,他看著也很是著急。他心裡想著:“好在以前掙的錢都寄放在父母那裡,如果這會既沒攢下錢,又丟了工作,再讓父父母養著自己,伸手問他們要錢,生活都難以想象”。人到了自立的年紀,如果整日無所事事,還要依靠父母生活,伸手問父母要錢時,但凡有點自尊心的都會覺得自己的日子不好過,所以到自立的時候就該勇敢的承擔起肩上的責任。

三,妻管嚴是農村普遍現象。

後來家裡人為他娶了媳婦,他也和父親一樣,將掙到的錢都交給了自己的媳婦,可是漸漸的他發現,每次要用錢的時候比登天還難,自己掙的錢永遠揣在媳婦手裡,想要用錢的時候還需要先經過媳婦同意才可以,跟朋友吃頓燒烤,喝幾瓶啤酒都需要給媳婦報備一下申請一下活動基金,後來他留了個心眼,每次賺到的錢都會偷偷拿出一小部分藏起來,揹著媳婦偶爾用在抽菸喝酒上面。

四,私房錢是農村男人的小智慧。

像他一樣的農村男人很多,將錢上繳給媳婦保管之後,後來總會揹著媳婦偷偷藏點私房錢,這並非是他怕媳婦,而是為了避免無端的家庭矛盾發揮的小智慧。其實私房錢不僅在農村夫妻間存在,在城市中也是有的,只是女方一般不知道罷了。

題主提問的這句俗語其實並沒有說完,全句應該是“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誰有都不如自己有。”看文章的你覺得我有沒有戳中你的軟肋?你的私房錢一般藏在哪裡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布衣小農人)


布衣小農人


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老婆有不如自己有。這話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裡話,我也深有感觸。一語道盡家庭關係,經濟財權主權的要害。

靠天靠地靠父母,千靠萬靠總不如自靠。做人就不要總是有藉口有依賴,要自信,要自我奮鬥,自立自強才是。有的人,就是以為有父母有老婆可以依靠,而不努力奮鬥,結果沒有喜人成就。而不找藉口,不依賴,不望求靠的人,斷了念想,會一心一意,專心自靠自強的去做事,就終會有所成。

現實中確有不少是這樣的:夫妻之中是妻管嚴,妻子掌管財政大權,所以父有也要問娘,孃親愛兒,兒未成婚立室前問娘易得,但一旦成家後再問娘要就不很方便了,不如問老婆客易,所以變成了娘有不如老婆有,但老婆有還要開口問,還要說明理由,從方便自主上說,總不如錢在自己身上來得隨便,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必求人同意。人大後,誰沒自尊,誰不愛面子,誰不想自主不求人?

一家之中,一般的吃喝穿住不會受窮,受窮的是沒志氣,不會算計,不會安排。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家之後就要精打細算,不奢侈,不窮奢極欲,知節儉,會奮鬥拼搏,能不花的即不花,有爹孃管,有老婆管還是好事。大家明理,一家之中,誰有都一樣,不明理,而有私心,各有小九九,又斤斤計較就成問題了。所以這話要看抱什麼心態去想,有其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從獨立自主上言是好的。




樹德漢碩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其實這句俗語已經關乎到親人之間的愛。我先說“爹有不如娘有”的意思。我們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愛如山”,這說明父愛是像山一樣沉穩。一般在家庭中,父親是不會輕易表現出他對孩子的愛,一般不會因為孩子遭受某點小挫折而對孩子進行鼓勵,而母親對於孩子的愛表達得比較直接。她們會去心疼孩子,抱抱孩子。所以孩子會更容易感受到母親的愛,他們更願意向母親尋求關愛與安慰。


而後半句“娘有不如老婆有”的意思則是對於孩子多的家庭,這個時候母親的母愛就會分配不均勻,可能連母親都沒有注意到,她對某個孩子是比較偏心的,而有些孩子可能得不到那麼多的愛,心裡可能會不平衡。隨著他們長大,他們也成家立業,他們每個人只有一個老婆。那麼他們的老婆就會將她們的愛全部給了她們的丈夫。因此相對母親,長大的孩子更願意向自己的妻子尋求關愛與安慰。

以上就是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你們覺得我說的怎麼樣呢?快來下面評論一下,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在我們民間有不少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人們經歷了很多年經驗總結出來的,如“父母在,不遠遊”、“娘在,家就在”等等。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其實還有下半句,就是“老婆有還要開口,不如自己有”。



這句話我理解的意思是父親有錢也不如母親有錢,而母親有錢也不如老婆有錢。在很多的家庭情況中,幾乎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但在生活中,一般問父親要錢,父親是很難給多的,但母親就不一樣了,怕孩子挨餓受凍,肯定會給更多,恨不得把最好的給孩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慈母。



而隨著母親年紀大了,能力也有限,掙錢也不多了,也不能滿足孩子太多,特別是孩子娶了老婆後,母親自然被比下去了。在很多的家庭中,兄弟姐妹多,母親也要做到公平,不然孩子們會有抱怨。這個時候和老婆成家了,錢都是你和老婆的,拿錢也是問老婆的,所以這就有了“娘有不如老婆有”。像現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幾乎都是女人管錢,男人需要錢了,直接開口問老婆要。所以這句話的俗語中,後半句才是最經典的,現觀很多人,都是這樣。

這句話看起來很樸實,但卻把一個家庭說得很真實。加上後半句“老婆有還要開口,不如自己有”。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努力工作,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