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悶聲賺錢很神祕?26公司盈利首揭祕!去年淨賺80億,平安、泰康、國壽資產堪稱三巨頭

保险资管闷声赚钱很神秘?26公司盈利首揭秘!去年净赚80亿,平安、泰康、国寿资产堪称三巨头

保险资管闷声赚钱很神秘?26公司盈利首揭秘!去年净赚80亿,平安、泰康、国寿资产堪称三巨头

今年開始,保險資管公司首次全部披露年報!對於外界而言,瞭解這些機構多了一個重要渠道。

截至5月8日,在24家綜合性保險資管公司以及4家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新華養老)中,除安邦資產外,其餘27家均已發佈2018年年報。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披露淨利數據的26家保險資管機構(光大永明資產的年報中未披露淨利潤數據)2018年淨利潤合計78.98億元,同比減少20.72%。其中,2018年虧損的僅有中再資產1家,其餘25家都盈利,平安資產、泰康資產、國壽資產為盈利“三巨頭”。

在2018年,半數保險資管淨利潤下滑,主要因素之一是資產管理費收入下滑,而後者由多重原因導致,比如非標業務規模增長不及預期,去年權益類產品業務業績不佳拉低管理費收入等。

一家淨利潤下滑的中小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這兩年公司去掉了此前的通道業務,更多發展主動管理類業務,管理了更多資金,來自銀行、保險、私募等第三方,預計今年的管理費收入和盈利情況會好很多。

平安、泰康、國壽資產盈利都達10億

數據顯示,2018年,這26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淨利潤78.98億元,其中25家為盈利、中再資產1家虧損。總體上,盈利額與管理規模正相關。

保险资管闷声赚钱很神秘?26公司盈利首揭秘!去年净赚80亿,平安、泰康、国寿资产堪称三巨头

盈利前三為3家管理資產規模在萬億以上的機構——平安資產、泰康資產、國壽資產,淨利潤分別為26.56億元、11.95億元、10.39億元。這三家機構也是僅有的淨利潤達到10億元以上的保險資管機構,並且盈利額大幅高於其他保險資管。

其後,國壽養老(3.52億)、陽光資產(3.26億)、太平資產(3.17億)、華泰資產(3.08億)淨利潤排名在第四至七位,其盈利額比較接近。

其他淨利潤達到億元級別的還有7家,包括:太平洋資產管理、長江養老、新華資產、人保資產、建信保險資產、民生通惠資產、中意資產。

這些納入統計的保險資管機構中,僅中再資產2018年為虧損,淨利潤為-1.39億元。中再資產2018年為盈轉虧,此前的2017年為盈利1.13億元。根據其利潤簡表信息,中再資產2018年營業收入大幅減少,從2017年的6.37億元降至2.05億元,降幅達67.85%。

半數機構盈利下降,26家合計淨利下滑超兩成

從盈利變化看,26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淨利潤下滑超過兩成,其中13家機構的盈利增長、13家下降,盈利增減機構各佔半數。

實現盈利增長的機構,有相當部分是有基數比較小的因素。增幅最高的是國壽養老,淨利潤從2017年的0.14億大幅增長23.7倍,達到2018年的3.52億元。新華養老2018年淨利潤0.35億,增幅4.2倍;合眾資產淨利潤0.85億,增幅也有2.4倍;人保養老和永誠保險資管2家機構,則從2017年的虧損轉為盈利。

規模較大的保險資管公司中,長江養老、人保資產、平安資產、新華資產、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也都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額的正增長。

在13家淨利潤下滑的保險資管機構中,華夏久盈資產、百年保險資產、華安財保資產、泰康資產、長城財富資產的淨利潤降幅在50%以上,生命保險資產、陽光資產、民生通惠資產、太平資產、華泰資產淨利潤降幅也有10%以上,國壽資產淨利潤下降7.8%,建信保險資產盈利略微下降。

多重因素致管理費收入下滑

這些淨利潤下滑的資管機構,多數存在營業收入下滑的情況。有部分保險資管機構披露了營收項下科目顯示,多數機構的營收“大頭”管理費收入在2018年出現減少。

比如,泰康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從2017年的53.76億元降至2018年的27.34億元,降幅接近50%;太平資產、華泰資產的管理費收入也下滑了12%以上。

一位中小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管理費收入主要與兩大因素相關,即管理資產規模、管理費率。因此,管理費收入下滑原因,有可能是管理資產規模下降,也有可能是管理費率降低了。另外,管理費收入也與管理資產平均久期佔用存在一定關係,因此即使資產規模增長,也可能因管理期限尚短,暫未對管理費收入有明顯貢獻。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一位保險資管機構中層人士則分析認為,從保險資管公司開展的非標業務和標準化業務來看,情況都不理想。

在非標業務方面,管理規模增長未及預期,保險債權計劃和股權計劃去年上半年審批較少,下半年加速審批後,也存在繳款時間,因此會有滯後;同時,受到銀行放款的擠壓,項目的提款量不足,導致管理規模和管理費增加不明顯。從標準化業務看,去年股市行情不佳,絕大多數資管機構的管理業績不理想,所以應該沒有拿到超額收益對應的額外管理費收入,這也是管理費收入減少的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淨利潤下滑的機構,利潤總額其實是增長的,但由於所得稅增長更多,導致淨利潤減少。比如建信保險資管,2018年利潤總額從2017年的2.90億增至2.91億,所得稅從6977萬元增至7147萬元,最終淨利潤同比出現略微下滑。

記者瞭解到,繳稅增長或與嚴查避稅有關,此前資管機構有一些避稅做法,比如購買基金產品等,去年稅費繳納要求較嚴格後導致繳稅增加。

保险资管闷声赚钱很神秘?26公司盈利首揭秘!去年净赚80亿,平安、泰康、国寿资产堪称三巨头

百萬用戶都在看

午夜重磅!23:23分,商務部回應:如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第11輪磋商開啟

又見75萬手持倉豪賭!50ETF認購期權再次被限制開倉!逆勢加倉死扛?75萬手權利金可能全部虧光

春天裡猝然入冬?上市券商4月業績斷崖式下跌!半數淨利下滑五成以上,眾龍頭券商"領銜"大滑坡

A股意外逞強翻紅!誰在抄底?昨夜恐慌指數暴拉,美股引領全球股市開啟虐心模式,中國資產卻被多方看好

131家券商一季度業績亮相!從前靠天吃飯,現下"靠炒股掙錢",自營收入佔比超五成!4項收入佔比大滑坡

本想悄悄告訴一個人,卻成鋪天蓋地大洩密!銀行女員工洩密獲罪!借調監管部門工作,偷拍機密文件毀前程

上海又一知名私募"失聯"!曾經明星合夥人雲集,而今深陷兌付危機,官網最新聲明貌似聲而不明

保险资管闷声赚钱很神秘?26公司盈利首揭秘!去年净赚80亿,平安、泰康、国寿资产堪称三巨头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保险资管闷声赚钱很神秘?26公司盈利首揭秘!去年净赚80亿,平安、泰康、国寿资产堪称三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