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高考移民”不妨用好“三招”

近日,深圳市寶安區富源學校被質疑存在“高考移民”。深圳市有關部門最新證實,富源學校進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餘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目前深圳市已經成立調查組,對富源學校是否存在“人籍分離”“高考移民”等問題進行調查。(5月9日《江海晚報》)

眾所周知,“高考移民”是指少數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及錄取率的高低,通過轉學或遷移戶口等辦法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錄取率較高的地區應考。可以說,“高考移民”不僅擾亂了正常的教育秩序,而且嚴重破壞了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

據瞭解,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有關高考移民的現象就一直愈演愈烈。雖然教育部、各省招考辦採取了多種措施遏制高考移民現象的發生,但由於各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有力舉措,致使“高考移民”現象屢禁難止。

其實,“高考移民”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當前高考錄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數差和不同的錄取率。巨大的錄取分數差距的存在,成為“高考移民”的巨大動力。“高考移民”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現象,它的產生既有教育的內部原因,也有教育的外部原因。從教育內部來看,主要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所產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種集中反映或者說集中體現。從教育的外部來看,個別省份戶籍、學籍制度管理不嚴,考生的轉學、戶口的遷移等把關不嚴,導致“高考移民”現象愈演愈烈。

“高考移民”現象的存在,不僅打破了高考區域間競爭的不公平,而且嚴重破壞了高考的公平性和教育的公平性。同時,“高考移民”現象的背後也是某些人權利濫用的體現,成了腐敗滋生的溫床。因此,打擊“高考移民”已是勢在必行。

但筆者以為,打擊“高考移民”不妨用好“三招”。第一招,把好“源頭關”。“源頭關”即把好轉學關、戶口遷移關。各地公安、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對有“高考移民”傾向的考生進行資格、真實性等方面的嚴格審核,一旦發現有“鑽空子”嫌疑的,就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絕不姑息,從源頭上遏制“高考移民”。

第二招,實行回原戶籍地高考制度。對於“高考移民”不妨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哪裡來回哪裡去,一律“打回原地”,回原戶籍地參加高考。這樣做,那些“高考移民”就沒了優勢,原先“削尖腦袋”而成為“高考移民”的考生就會“乾瞪眼”,這無疑是有效管控“高考移民”的好招數。

第三招,實行取消高考成績的懲罰制度。對於那些通過各種權利途徑打著“轉學”或“戶口遷移”旗號的“高考移民”,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把關,嚴格審核,一經發現就應採取取消高考成績的嚴懲機制,嚴防考生通過“高考移民”的幌子“套取”名牌大學的錄取名額。

筆者相信,只要用好這“三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打擊“高考移民”,從而切實維護高考公平,捍衛教育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