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光環境下攝影,有什麼技巧?

攝影圈子


在弱光環境下攝影,有什麼技巧?

弱光條件下的拍攝與平常很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弱光條件下,人的視覺距離大大縮短,清晰程度大為減小,甚至是“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我們世界就像“頭上蓋了一口鐵鍋”——黑壓壓一片;而相機看世界其實和我們人眼看世界是相似的,你看不見,相機也看不見,你看不清,相機也看不清。在這種條件下的拍攝,必須使出一些手段和絕招方能應對。


第一、光圈值應該儘量小。光圈值的小其實就是光圈的開口大,只有光圈開口大了,才能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更多的進光量,這是我們完成拍攝的基礎。

如果是城市風光的夜景拍攝,因為要保證一定的景深,光圈又不能“過分大”,假如你的拍攝並不需要前景來配合,一般可選擇5.6—11的光圈即可,夜景拍攝時的距離足夠遠,你不必過分擔心5.6—11的光圈而造成的景深不夠,這與平常拍攝人像時不太一樣,就是由於“遠距離保證了大景深”。

如果是一般的場景拍攝,你只要按照上面的原則去掌控光圈就行,保證“光圈儘量大”。


第二、感光度應該儘量低。感光度直接影響畫面的畫質,現在的相機“高感”能力非常強,但是,有的人錯誤地理解了高感功能,動輒使用上千甚至上萬的感光度,甚至有“炫耀高感”之嫌,這是不需要的;我們的原則是先動用光圈、曝光時間等手段,以上的辦法都用盡了,才去動用高感的手段;在極端的惡劣光線條件下,只好動用高感手段完成拍攝,雖然畫質難以保證,但是“拍到”是第一位的,“拍好”才是第二位的。

第三、三腳架應該是必須。只有保證了穩定性,才有討論“慢拍”和“長曝”的可能性,使用三腳架的時候,別忘記了它的好兄弟——快門線或遙控器。

第四、時間值可以儘量大。除了人物活動等動感場景,你完全可以使用“慢拍”和“長曝”手段來完成拍攝。

第五、補光手段可以上。這個你得見機行事,就像上面說到的一樣,“拍到”才是王道。你可以用上閃光燈或者其他的燈具,找找助手參與配合;也可以利用汽車的燈光,有些場合應用汽車的燈光照明,簡直就是窮孩子遇上了大救星,不妨一試。



第六、後期適當來調整。這個大家都知道。包括畫面的噪點的降低、明亮對比的調整等等,都可以通過後期的手段進行修正和改進。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在弱光環境下攝影,建議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弱光攝影的原則

弱光攝影就是在較微弱的光照條件下拍攝景物或人物的活動,表現的對象可以是自然風光、城市風光和室內現場光下的人物、景物等。弱光隱去了許多白天可見的景物,留下的是大片的暗調或陰影,往往給人產生一種神秘感,也給人留下更豐富的想像空間,這正是弱光攝影的魅力。因此,既然是弱光攝影,就不能拍成像白天一樣亮麗,在拍攝時須掌握四個原則:一是曝光寧欠勿過;二是構圖宜簡不宜繁;三是重輪廓,輕細節;四是畫面要保留一定的層次感。

攝影/夏雪(ISO800、F7.0、1/4s)

2、解決好弱光攝影的曝光問題

弱光條件下,曝光是最大的難題,往往無法按正常的拍攝方法實現正確曝光,這時就必須通過調整光圈、速度、感光度來解決這一難題。具體方法有三條:

  • 使用大光圈: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增加曝光量,但大光圈的不足是景深較小,有時圖像質量也會有些許下降,建議在最大光圈縮小兩檔使用,例如F5.6-8.0。

  • 延長曝光時間:是最有效的辦法,尤其適合風光、靜物等題材;但是對於運動中的物體不適應,因為曝光時間過長容易虛化,甚至從畫面中“消失”,左右方向運動中的物體快門速度應在1/50秒以上。

  • 提高感光度:提高感光度雖然能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曝光量,但感光度提高帶來的就是圖像質量下降。拍攝靜止景物時感光度以100為好,拍攝運動物體時感光度必須提高,目前大多單反相機的感光度在2000以下、手機相機在400以下時基本能接受。


這三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特別建議混合使用,通過光圈、速度、感光度的相互調整,找到一個能獲得畫面清晰、圖像細膩、氣氛良好的結合點,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攝影/夏雪(ISO400、F5.6、1/80s)

3、注意事項

  • 弱光攝影大多光線昏暗,當速度低於安全速度時,必須使用三腳架。


  • 弱光下容易出現對焦困難,不能對著明亮的燈光和很暗的地方對焦,這樣往往無法合焦;應該選擇明暗結合處、景物反差較大的地方對焦。如果無法自動對焦時,可選擇手動對焦。

  • 使用RAW格式保存圖像文件,以便後期能更好地對色彩、亮度和噪點進行處理。

攝影/夏雪(ISO100、F16.0、15s)

由此可見,弱光攝影的關鍵問題是曝光和速度的控制,控制的途徑在於對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的調整,只要掌握好方法技巧,完全可以在弱光條件下拍出滿意的作品。(圖文原創/夏雪)


夏雪視覺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攝並不意味著您只能拍出模糊的圖像。通過使用許多有用的攝影技巧,可以確保您的圖像實現準確曝光,即使在最黑暗的環境中也能保持清晰。如使用手動模式,控制所有相機設置,尤其是快門速度等,這將減少在低光環境中圖像運動模糊問題。還要確保相機能夠在最黑暗的環境中實現自動對焦等。下面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下暗環境攝影技巧。

運動模糊

運動模糊是在暗環境下拍攝最有可能產生的問題。當相機的快門設置足夠長的時間,拍攝對象或拍攝者的任何移動都會導致圖像模糊。這裡有兩種情況:一是快門打開時拍攝對象移動;二是快門打開時相機移動。我們看看如何防止這兩種情況發生。

有人說,運動模糊並不總是壞事,它通常會顯示主體的速度使其具有動感。例如,拍攝某人彈吉他,那麼手的輕微模糊會顯示出演奏的動作,這樣比清晰的手更能講述故事。但是當你期待一幅漂亮的清晰畫面時,這樣模糊不清會令人失望並無法在後期處理中修復。因此,如果您想要在暗環境下拍攝清晰的圖像,則需要您在相機中正確設置。以下是一些減少運動模糊的方法。

  • 以手動模式拍攝

如上所述,在自動模式下拍攝時,相機將控制快門速度、光圈和ISO以創建準確曝光。由於運動或搖晃,相機不知道照片是否會模糊。因此,要獲得最清晰的圖像,您需要手動控制相機的功能。

當然你可以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或快門優先模式拍攝,但完全手動模式會最大程度的控制相機。因此,在暗環境下使作品清晰,您需要控制光圈、快門速度和ISO。

  • 控制快門速度

如果您在暗環境下拍照,需要確保有足夠的光線進入傳感器來產生合適的曝光。太快的快門速度和較慢的快門速度之間有這樣的差別:快速的快門速度將定格運動但會曝光不足。而較慢的快門速度會產生模糊。我們可以通過快門優先模式或手動模式下拍攝來控制快門速度。

  • 在暗環境下使用的最佳快門速度是多少?

這取決於具體情況和焦距。對於焦距低於85mm的快門速度,您可以手持和拍攝靜態拍攝對象,半靜態人物,例如坐在桌子周圍的人,或站立和擺姿勢,我通常會盡量保持在1/60秒至1 / 120s之間。在該範圍內可以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如果人們移動得更快,如跑步、跳舞甚至大笑和搖晃,那麼你需要更快地快門。根據人們的移動速度,可能需要1 / 200s到1/400s才能保證圖像清晰。

  • 打開光圈

通過剛才的設置,我們可以定格動作,而且快門速度也已經到達最慢,但圖像仍然曝光不足,這時我們就要增大鏡頭上的光圈。增大光圈可以提供更多光線以增加曝光。光圈中的單個光圈差異使進入相機的光量將增加一倍。例如,用f2.8拍攝的進光量是f / 4的兩倍。因此,在大多數弱光情況下,儘可能地擴大光圈。

  • 提高ISO

如果您的光圈已經開到最大,圖像曝光仍然不足,那麼您應該增加ISO。

當然,增加ISO會給圖像增加噪點,但大多數先進相機都能以ISO 1600或更高的速度拍攝,噪點水平仍然可控。另外,圖像中的一些噪點總比模糊圖像更好,這就是拍到總比模糊好吧。因此,如果想不出現運動模糊,請不要害怕提高相機的ISO。

作為一個例子,在暗環境中拍攝時,我通常會設置為1/100秒,f / 2.8和ISO 1600或3200左右這樣的組合。我發現並快門速度慢於1/100時運動主體開始模糊,使用光圈f / 2.8(這是是24-70mm f / 2.8鏡頭最大光圈),所以然後我將ISO增加到1600或ISO 3200,這樣獲得準確曝光。

相機晃動模糊

在暗環境下照片模糊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快門打開瞬間相機產生抖動。在手持拍攝時,儘量保持相機靜止,但在暗環境下將相機保持在完全相同的位置則非常困難,因為您通常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那麼在拍照時如何防止相機抖動呢?

您應該學習的第一件事是拿相機的正確姿勢。正確的手持姿勢可以在減少昏暗光線下的運動模糊。然而,有時候,即使是最穩定的鐵手仍會在曝光期間無法保持相機穩定。所以這裡有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減少相機抖動:

  • 使用獨腳架或三腳架。
  • 將自己或相機固定在堅固的物體上,如牆壁,柱子或樹木。
  • 將肘部或相機放在堅固的表面上,如桌子,架子或地面。
  • 使用三腳架、快門釋放線和反光鏡預升功能。
  • 使用較長的焦距時,您應該使用快門速度的倒數規則。這意味著保持快門速度快於1 /(焦距),因此如果您以200mm拍攝,則將快門速度保持在1 / 200s或更快。
  • 使用鏡頭的防抖功能。大多數圖像穩定功能允許您獲得比前面提到的倒數規則慢3-4檔的快門速度。如,具有圖像穩定功能的200mm鏡頭打開防抖功能時可以用1/60秒拍攝清晰圖像。需要注意,如果使用三腳架上,請關閉圖像防抖功能,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圖像模糊。

使用閃光燈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的第一直覺是使用閃光燈來拍攝,大多數相機都配有閃光燈,你可以另外購買熱靴閃光燈。那麼為什麼不使用閃光燈呢?

閃光燈很棒,可以很好地為場景添加光線,它也可以幫助你定格動作,這意味著你可以以更快的快門速度、更小的光圈和更低的ISO拍攝。使用閃光燈永遠是合理的嗎?不總是。以下是不使用閃光燈的幾個原因:

  • 有許多場所可能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如教堂、博物館、體育場館等;
  • 閃光燈會分散該區域其他人的注意力;
  • 如果有多人拍照或攝像,那麼閃光會破壞別人的工作;
  • 閃光燈不會在拍攝對象上產生迷人、自然的光線;
  • 閃光燈不會拍攝到周圍的環境光;
  • 如果拍攝野生動物,閃光可能會嚇跑動物或損傷它們的視力。

總之對於閃光燈的使用,有時沒有辦法繞過它,正確使用閃光燈可以增強場景,並拍攝出一些精美的畫面。我們不要完全排除它,只需在特定拍攝時謹慎使用它。

找不到正確的焦點

暗環境下由於相機難以鎖定拍攝對象,因此更容易找不到正確的焦點。

一旦你將運動模糊保持在最低限度,還有一個因素會導致模糊,那就是在暗環境下找不到正確的焦點。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需要一定量的光線才能才能正確對焦。暗環境下相機會難以鎖定焦點,鏡頭會一直在嘗試對焦拉風箱。在這些情況下,相機會略微失去焦點,因此拍攝的圖像會有點模糊。

對焦不準的照片是無法在後期處理中修復的,因此您需要確保在按下快門之前鎖定焦點。較新的相機通常會擁有比舊相機更好的自動對焦系統,但即使是新相機在暗環境下仍然難以完成。以下這些技巧,可以實現您在暗環境下準確對焦:

  • 使用相機的取景器自動對焦而不是實時取景

通常相機的實時取景模式與通過取景器使用的是不同的焦點過程。取景器內的聚焦系統比實時取景中的聚焦系統更準確、更快,因此您要使用取景器獲得更準確,更快速的對焦。

  • 使用中心點對焦

大多數相機有多個焦點,您可以將焦點移動到取景器內的各個點,其中中心焦點是最準確的,如果您在使用偏離中心鎖定焦點時遇到問題,請嘗試將點移回中心看看是否有幫助。

  • 使用對焦照明器內置的照明燈

有些相機配有內置對焦照明燈,可以照亮一個場景,讓相機更好地聚焦。在相機上啟用此功能有助於相機鎖定對焦。但是這個功能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對於遠距離的對焦會不起作用。

  • 使用定焦鏡頭

由於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需要通過鏡頭的光線才能工作,因此通過鏡頭的光線越多,工作效果越好,對焦也越準確。因此暗環境下使用定焦鏡頭拍攝相對於變焦鏡頭更容易對焦。

  • 使用帶自動對焦輔助光束。

某些相機(如尼康SB-700或佳能430EX III-RT)具有自動對焦輔助光束的功能,可將紅色光束投射到拍攝對象上以幫助相機自動對焦。如果您只是想使用光束來幫助自動對焦而無需閃光燈照明,可以使用對焦輔助光束。

  • 使用手動對焦靜態主體

如果您在使用三腳架拍攝靜態主體時,則可以使用實時取景輕鬆手動對焦並在屏幕上放大預覽主體,以確保主體處於對焦狀態。我們在拍攝月光景觀或天文攝影時這樣做。還可以在對焦時使用手電筒或激光燈照射主體,以使其對焦更加輕鬆。

以上是我們在暗環境中拍攝作品的一些技巧,你還有哪些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光影千千尋


看大家回答的都挺好,這裡再稍作一些補充,供大家拍攝時參考。

攝影最基礎的法則自然同樣適用於弱光攝影,光圈越大,快門速度越高,ISO越低,照片質量越高。曝光時間越長,出現噪點的可能性更大;建議採用F22光圈以獲得最大景深;ISO則愈低愈好,以減少不必要的噪點,一般採用ISO 100。

2. 穩定的長時間曝光。弱光攝影最大的特點在於“漫長”的拍攝時間,你往往需要數秒、甚至數十秒來完成你的拍攝,因此,一支穩固的三角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門線也可以有效減少按下快門時可能出現的抖動。

3. 環境試拍×3。將數碼相機用三角架固定好,將ISO調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秒、10秒以及20秒各拍攝一張照片,從拍攝到的三張照片上獲得對場景光線效果的準確判斷——往往需要採用B門來獲得如此長時間的曝光,根據三張試拍的結果來決定最終採用的曝光時間。

4. 永遠採用RAW格式。在長時間曝光這種極端拍攝情況中,RAW格式提供的畫質效果會大大高於JPEG格式,不要吝嗇存儲卡空間,對畫質的執著才會帶來最出色的照片。

<strong>

5. 不斷嘗試,保持新鮮。弱光攝影的創造潛力非常,完全不必遵循固定的光圈、快門、ISO設置,不斷嘗試新的可能,利用不同的時間與光線完成作品。


色影無忌


光的藝術即是攝影,對於剛剛入門的攝影新手小白來而言,最怕面對的就是弱光攝影,光線差、光線弱、沒有光線的時候,該怎麼拍?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曝光的三要素,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了。眾所周知,光圈、快門、iso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了從而決定一張照片是否能夠準確曝光。比如在iso固定的條件下,要保證曝光準確,只能加大光圈或者延長快門時間。但是當你把光圈和快門設置極限之後,光圈再大也最多F1.2,快門太低根本沒辦法手持了。那也就只能提高感光度了。

現在我們來具體聊一聊面對弱光環境拍攝的時候,如何獲得清晰穩定的照片,我們必須要關注下面這些?

首選之招——延長快門時間

增大光圈會改變景深、提高iso會產生噪點,都是會或多或少影響畫質的。這裡就只能選擇長快門時間這招了。大家都知道安全快門(鏡頭焦段的倒數)這個概念,當延長快門速度之後,手持就難免造成抖動了。那麼,你可以選擇開啟機身或者鏡頭的防抖功能。

如果沒有,那麼怎麼辦?那就是最好選擇三腳架進行輔助,為了確保任何可能發生的抖動,建議使用相機內延時快門的功能,讓相機在幾秒後才自動按下快門,或者搭配快門線使用。

方便之招——提高感光度

如果不想延長快門時間,又不怎麼在意圖片畫質,選擇提高iso是最高效的辦法。

尤其是在弱光下拍攝高速運動的人像,我們也只能通過提高感光度來解決。

極限之招——加鏡頭大光圈

  獲得更多的進光量,其實光圈開到最大就好了。但是光圈本身是極限的,就是隻有那麼大光圈。而且當光圈增大之後,背景容易產生虛化,拍攝夜景人像的時候利用這個辦法是很好的。

但是當拍攝夜景風光的時候,就不是很適宜了。大光圈壓縮景深之後,會使得畫面失去很多邊緣細節。如果有前景,也會造成前景虛化的問題。所以這個辦法並不是很通用,對弱光風光就不是特別適宜了。

 面對弱光夜景等環境下,需要大家根據所拍攝內容題材,靈活控制曝光三元素了!


影像夢享家


弱光環境下很不容易精準對焦,這就給出片帶來很大問題,難道只能看著對焦環不斷前後伸縮“拉風箱”卻無可奈何嗎?

別急,弄懂相機原理再學點小技巧,從此精準對焦告別模糊臉!

一、對焦到底指什麼?

使用相機時,半按快門按鈕聽到相機發出“嘀嘀”的蜂鳴聲,就說明已經對焦了,這就是相機對焦的操作過程。

也就是說,對焦就是指相機內部發生一系列變化使被攝物體清晰成像的過程。相機的對焦方式有這麼幾種:

1.激光對焦

這種對焦方式是,相機通過記錄紅外激光射向被攝物體然後再返回來的時間,從而計算出距離繼而完成對焦。

激光對焦方式屬於主動對焦方式,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對焦速度非常迅速,對弱光或純色環境適應性也比較強,對焦成功率很高。

2.相位對焦

相位對焦就是“相位檢測自動對焦”,是通過檢測對焦點前後方向存在多少差值來實現高速合焦的。

可見,這種對焦方式對光線要求很高(單反攝影控:smmapp),屬於被動型對焦方式。

3.反差對焦

這個對焦方式最好理解,就是鏡片通過不斷對當前對焦區域進行檢測,不斷伸縮以尋找到對焦點與環境有顏色反差的邊緣,從而判斷出被攝對象的位置。

這種對焦方式耗時長,在被攝對象是純色時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也屬於被動型對焦方式。

主動型對焦和被動型對焦方式各有優缺點,現在的單反相機同時兼備這兩種對焦方式,可以互補使用自動切換,達到最佳的對焦效果。

二、對不了焦該怎麼辦?

明白相機對焦原理後不難明白,遇到弱光環境或是低反差場景對不了焦時,通過主動手段彌補讓相機對焦失效的情況就行了。具體來說有這麼幾種方法:

1.活捉較強光源

鎂光燈下就是矚目的焦點,攝影中也是這樣。弱光環境下不好對焦,儘量尋找場景中較亮的部分來對焦,成功率一般不會太低。

2.尋找高對比邊緣

既然反差對焦靠識別高對比進行對焦,那刻意把對比度高的邊緣作為對焦參考當然能夠有效提高對焦成功率。

3.借景對焦再構圖

如果被攝主體實在沒法被對焦也不要灰心,可以尋找和被攝主體在同一焦平面的其他物體進行對焦,然後半按快門不放鬆鎖定對焦,再平移相機回到想要拍攝的畫面進行構圖拍攝。

4.輔助光源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不是吃素的,關鍵時刻還得靠手動!相機上有MF的標誌就是手動對焦按鈕了,對焦時可以配合調焦環放大換面來查看對焦。

當然,也可以調到手動對焦模式後,先利用手電筒等打亮被攝對像,手動對焦鎖定,然後再半按快門測光、調整光圈等進行拍攝。

所以說,對不了焦別再著急抓狂了,試試這幾招對焦一對一個準!


單反攝影


在弱光下拍攝,確實是個難題,畢竟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只是你這問題太模糊,是說的什麼場景呢?室內弱光和夜景拍攝思路不一樣;拍什麼主題呢?人像和風光也不一樣;用器材呢?手機和相機也不一樣。


無論什麼場景、拍攝什麼主題,或者用什麼器材,在弱光下拍攝的一個統一難點就是:快門速度過低,然後就導致畫面模糊等。如果提高感光度,則畫面質量會變差。在弱光下要保證畫質又能對焦準確畫面清晰,解決思路就是如何在低速快門保持器材等穩定。


雙臂支撐

都說玩攝影的人都是麒麟臂,特別是拍風光的攝影師。在一些攝影培訓學校,最開始都要練習手持相機的穩定性。在一些低速快門時,比如1/60秒~1/30秒之間,可以手持相機不抖動,是專業攝影師的基本功。比較厲害的老司機能達到1/20秒甚至更低。

如何手持相機穩定呢?雙手握持相機後,雙臂夾緊兩側肋骨即可。還有一種姿勢可以練習,就是用右臂拿相機,然後把右臂搭在左臂胳膊肘內側,再把左手彎曲搭在右側肩膀上抓緊,可以起到穩固作用。

藉助外力

就算在正常的安全快門速度下,按下快門的瞬間相機也會有抖動,更不用說弱光下低速快門了。除了手持穩定外,還可以藉助外力支撐。比如在外面,可以讓身體靠住樹木、柱子、牆壁等支撐物上,也可以把相機放在欄杆、揹包上面,藉助外力來讓身體穩定。如果在室內拍攝,可以依靠牆壁、桌子、樓梯等物體,或者把相機放在桌子上,都可以減緩低速快門帶來的抖動。

使用遙控快門

如果快門速度以及低於1/20秒,基本上手持就很難穩定了,哪怕藉助外力。這時候就可以使用快門線或者遙控器來拍攝,把相機固定好,要快拍攝避免了手持對相機帶來的震動。快門線網絡上就可以買到,遙控器要根據相機型號來選擇配置。如果沒有或不想買快門線和遙控器,還可以用設置倒計時自拍的方式來曲線救國。

使用三腳架

弱光下拍攝風光、夜景或紀實等,最強的利器就是三腳架了。使用三腳架可以更好的穩定相機,適合非常低的慢門,比如拍攝夜景風光、城市車軌或星空星軌,可能要用到3~10秒鐘的曝光,是必須要用三腳架的。

閃光燈

如果是在室內弱光下拍攝人像,比如晚上在車庫裡,可能用三腳架也無濟於事,因為幾乎沒有光,而且模特本身會動,更容易模糊了。這種情況下,可以用閃光燈來補光,提高快門速度。閃光燈分機頂閃光燈和外接閃光燈兩種,建議用外接閃光燈離機引閃,效果可以達到最好。推薦品牌:神牛,有很多選擇。


點擊我頭像關注學習更多


攝影的秘密


簡單粗暴,快速實用

1、弱光環境下建議使用三腳架,配合固定相機,從而降低因抖動帶來的影響,其他方法都沒有這個更有效直接

2、使用大光圈+高iso,這個是在沒有腳架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這種騷操作,但是弊端很明顯會增加噪點,但是比什麼都拍不到強很多,畢竟在這種環境中拍到了才是最重要的,環境已經不重要

3、尋找環境看看是否可以放置相機讓相機保持穩定的牆,樹脂,建築物,等等一切可以穩定相機的輔助設施,根本解決暗光下攝影必須靠這個

總結:在弱光下攝影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穩定相機,其他方法可以拍但是都會因為提高感光度而帶來一定噪點,而且還會拍虛了,所以帶腳架吧,其他方法都不如這個有效,否則就沒人帶三腳架了

好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哪裡說的不對多多指教,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謝謝^-^


色影君


這個問題需要根據拍攝題材和表達內容來採取相對應的拍攝技巧。

(注意:文中所列參數僅作參考,具體還得根據現場光線環境做調整,切不可死記參數)

1、主體是動態的,拍靜態照片

如果主體是人、動物這類動態的,但是想將主體定格,拍攝靜態畫面,這種情況需要大光圈鏡頭和高感畫質好的相機。可以採取光圈優先模式,然後根據現場光線,在保證景深達到要求的條件下選擇大光圈(例如F1.8-4),並適當提高ISO,讓快門速度適當提高。另外,還可以藉助閃光燈來進行必要的補光。



2、主體是動態的,拍動態照片

如果主體是有規律運動的人(比如舞蹈、騎自行車),可以適當參考上述方法,然後調節各項參數適當讓快門降低一些(例如低於1/100s),拍攝能夠表現主體動態美的照片。這裡有兩種拍攝方法,一種背景清晰,主體稍微模糊;一種追焦方式,主體清晰,背景模糊。



3、題材為風光

(1)如果是日出日落前後一小時這種弱光環境下的風光,這種情況下需要藉助三腳架,可以拍攝慢門,光圈調整到F8-11、ISO100,快門根據現場光線環境自動或者手動調整。當然,也不一定快門速度越慢越好,需要根據所表達的動態場景去選擇。



(2)如果主體是星空、月亮這類很弱的光線條件,這種情況拍攝方法又有所區別了。首先,一個穩定性強的三腳架必不可少。其次,大光圈鏡頭(拍攝星空通常用廣角鏡頭、拍攝月亮通常用長焦鏡頭)也是必須的。再者,高感畫質好的相機對拍攝非常有利的。拍攝星空時,可以用光圈優先模式,參數例如F1.4-2.8,ISO1600-6400,快門快於30s;拍攝月亮時,可以用手動模式,參數例如F5.6-11,ISO100-200,快門1/250s-1/125s。



關於攝影和數碼

竭盡所能,為你分享


JV視界


要看主體是什麼,風景,人物,寫實,都有不同的技巧。風景儘量使用三腳架長曝光,測光以高亮度為準。人物則可以利用一切可反光設備,必要時可利用手機燈補光。寫實類主要以主體測光為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