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开展“十大突破”行动和“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 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中国甘肃网5月9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刘琼)5月8日,城关区委、区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对兰州市第一季度创建文明城市调研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安排部署了年度创建工作。在当天的会议现场,城关区还印发了《兰州市城关区2019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从5月份开始,城关区将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突破”行动和“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与此同时,城关区还将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推动”工作制度,着力提升创建工作效能,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十大突破”行动

1.基层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突破行动

实施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切实解决全区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无场地、无队伍、无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或被挤占挪用、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

培育壮大群众文艺团队力量,开展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法治教育、科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切实发挥基层综合文化活动场所的功能效应。

2.无障碍设施建设突破行动

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设施、公共交通设施、残疾人特殊设施、医疗机构、居住小区、居住建筑符合无障碍设施相关规范。强化对缘石坡、盲道、人行横道、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标志、无障碍行进路线图等无障碍设施薄弱环节和缺项漏项的升级改造。

新建改建一批特教学校、福利企业、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机构的无障碍设施。强化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不断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利用效果。

3.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突破行动

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强化对城乡接合部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切实推动厕所革命,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4.背街小巷、社区环境整治突破行动

全面排查背街小巷未硬化及破损路面、坑洼积水路段,分阶段整修、硬化破损路面。依法查处、拆除占用道路、绿地、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建筑和擅自搭建的各类构筑物。强化沿街门店垃圾袋装化定时定点收集工作,杜绝随意抛撒垃圾现象。持续整治、清理占道经营、乱悬乱挂、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规范瓜果自销点、早餐摊点等便民服务点。

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加强对背街小巷小旅馆、美容美发店、浴室、歌舞厅、网吧的监督管理。

5.交通秩序整治突破行动

加强日常巡查,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机动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车辆随意变道加塞、乱鸣号、闯红灯、斑马线不礼让行人;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飙车竞逐,电动车与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载人以及越线停车;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不走横道线、跨越道路隔离栏等重点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

持续增加停车泊位总量,有效缓解停车难。

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突破行动

深化植绿扩绿行动,确保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稳步提高。完成小火炉改造,初步建成“无煤区”。开展网格化精准监测、雷达精准定位、无人机全域巡查等新技术应用。

强化扬尘、烟尘、粉尘、机动车尾气管控治理。严控各类污染源,梳理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整治小型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源违法违规排查、低空面源污染拉网式清查和城区道路除尘保洁工作。适度控制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发展规模(合理控制企业数量)。

7.政务服务环境、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优化突破行动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试点示范,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范围。全面落实“四办”改革,实行“一口受理、联审联批、限时办结”,实现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市场权责清单,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集中整治银行网点等窗口单位从业人员不热情耐心为客户服务、慵懒散慢、怠慢客户的现象。

8.市场综合整治突破行动

采取严管措施,大力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集中治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贸城内私搭乱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行为。合理划分经营区域,解决经营区域混乱无序等问题。餐饮场所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有“五病”调离的制度和记录。坚决杜绝超市、集贸市场销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以及欺诈宰客和强买强卖的现象。

9.重点失信领域整治突破行动

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互联网虚假信息问题、扶贫领域失信问题、法院判决不执行问题等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失信行为。建立和完善打击假冒伪劣的监督、举报和处置机制。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

10.线缆入地整治突破行动

注重规划设计,加快地下线廊建设步伐,将线廊建设与线缆入地、架空线缆清除工作有机结合。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完成《兰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建好、管好、用好地下综合管廊,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区架空线缆全部入地。加快建设和修缮城区各类专业线廊,全力实施主城区电力线缆、通信线缆分区入地工程。

清理拆除主城区废弃线缆杆、标志杆、通信杆、信号杆及桩基并恢复好路面市政设施,切实解决城市空中“蜘蛛网”密布问题,消除视觉污染。

“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

5月

不文明养犬整治月主题活动

严格落实《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强化犬只的登记、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犬只的防疫措施,有效杜绝犬只传染病发生和传播。强化处罚力度,深入开展携犬外出不使用牵引绳、犬只随地大小便、犬只乱吠扰民等现象的专项整治。落实物业公司小区内规范养犬和文明养犬管理的主体责任,开展依法、文明养犬宣传教育,接受居民的举报、投诉,对违法养犬行为予以制止。

开展流浪犬只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把有效宣传、安全文明捕捉、全民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文明养犬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6月

公共场所吸烟、乱扔烟头、乱泼乱倒、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

严格贯彻落实《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鼓励创建无吸烟单位。严格落实主次干道清扫保洁责任,加大在公共广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集贸)市场、商业大街、社区(小区)等公共场所乱扔烟头、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现象的整治力度。

集中治理背街小巷、居民小区乱堆乱放、阳台乱挂乱拉等现象。大力整治商店、蔬菜店、个体餐饮店、个体理发店、临时食品摊点内外环境卫生,杜绝经营门店乱泼乱倒污水和其它废弃物的行为。加强景区景点环境卫生管理,开展乱扔烟头、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制度措施,推动市容环境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7月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

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深入开展专项抽查和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案件。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8月

交通陋习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

集中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乱占道、乱变道、乱鸣号、涉牌涉证违法、路口违法行为、逆向行驶、车窗抛物、不礼让斑马线,摩托车、电动车逆行、不按导向行驶、闯红灯、随意调头等违法行为。大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劝导活动,对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翻越护栏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阻。集中整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行为。

9月

旅游、餐桌、网络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

在全区各大景区景点集中开展游客攀折花木、乱刻乱画、破坏文物古迹、随地乱扔垃圾等旅游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开展文明餐桌示范店、示范街创建观摩交流活动。集中整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低俗庸俗信息等违法和不良行为,促进网络生态空间更加清朗。

10月

城市“牛皮癣”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

集中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景区景点等路段和场所,建筑物墙体、候车站点、电线杆、路灯杆等公共设施,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铺门面、围墙上的“乱张贴、乱喷画、乱涂鸦”等城市“牛皮癣”,依托电话自动追呼系统,加大对全区范围内张贴、随意乱发的各类广告、名片、卡片和宣传单等整治清理力度,让各类“牛皮癣”小广告的印发者无处遁形。

11月

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

坚持“校内校外联动、整治管理同步”,深入实施“护校安园”行动。集中整治校园门口游贩摆摊设点、“三无”食品、交通拥挤混乱、无牌无证无照车辆校外运载学生、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校园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大力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网吧、游戏游艺厅等娱乐场所。

12月

大气污染整治月主题活动

持续提高空气质量,大力普及环保知识,组织开展低碳健步走、少开一天车、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下大力气做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重点管控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和枯枝落叶及垃圾焚烧等四大污染源,切实打好“兰州蓝”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