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各地級市名稱出現、歷代建制及市域形成--臨沂

商周時期,沂蒙境內出現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文明昌盛、影響較大的有費、郯、莒等國。其中

鄅(yu,三聲)國建都於今臨沂城北鄅古城村,是臨沂城市的雛形。

春秋魯隱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建中邱邑(今蘭山區白沙埠鎮諸葛城村)。

春秋魯桓公五年(公元前689年)建祝丘城(今河東區湯河鎮故縣村)

春秋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建啟陽邑(今蘭山區南坊鎮戴城子村),即為臨沂古城建造之始。

西漢初年置啟陽縣,治啟陽邑,後來為避漢景帝劉啟諱而改稱開陽縣,屬東海郡。

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臨沂縣,治中邱城,因城東臨沂水而得名。

西漢初年置即丘縣,治祝丘城。

東漢建初五年(80年),琅琊王劉京移國都至開陽縣。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殺琅琊王劉熙,國除為郡,開陽縣為琅琊郡治。

三國魏開陽縣仍為琅琊郡治,琅琊郡領開陽、臨沂、即丘、陽都、繒、華、費、安丘、劇9縣。

東晉時期,相繼佔據過山東的後趙、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冉魏等國,先後在原琅琊國的區治內建立了琅琊郡,治所大都在開陽,轄區範圍大體與原琅琊國相仿。

南朝宋義熙年間,劉裕北伐,收復徐州,在彭城置北徐州,領12郡,琅琊郡包括在其中,轄有即丘、臨沂和費3縣,琅琊郡得以恢復。

北魏由宋手中奪得此地,琅琊郡移治即丘,領即丘、武陽、費、新泰四縣,屬北徐州;臨沂縣改屬郯郡。

東魏,北徐州徙治即丘縣。

北齊,臨沂縣併入即丘縣。

北周廢琅琊郡。

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北徐州置沂州,沂州治下同時置琅琊郡,同治即丘,領有即丘、費、武陽和新泰四縣。

隋文帝對全國的州郡縣進行整編和並改,改州郡縣三級製為州縣兩級制。

開皇三年(583)廢琅琊郡,屬縣直屬沂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即丘縣復設臨沂縣,沂州移治臨沂縣。

大業元年(605年),開陽縣、即丘縣併入臨沂縣,翌年,臨沂縣徙治原開陽縣城(臨沂古城)。

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將州縣兩級制改為郡縣兩級制,改沂州為琅琊郡,仍治臨沂縣。共轄7縣:臨沂、費、顓臾、沂水、東安、莒、新泰。

唐武德四年(621)復為沂州,仍治臨沂,領臨沂、費、顓臾三縣,屬河南道。

天寶元年(742)復為琅琊郡。轄5縣:臨沂、費、沂水、承、?。

乾元元年(758),復改稱沂州。

宋代在州下加郡號,稱沂州琅琊郡(非地方行政區劃),均治臨沂縣。

明洪武元年(1368)撤臨沂縣入州,沂州指揮周德首次主持破土城築磚城。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 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 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散州。

1913年撤銷沂州府,改莒州為莒縣。沂州府原轄各縣除日照縣劃歸膠東道外,其餘6縣均劃歸岱南道。

1914年,岱南道改稱為濟寧道,蘭山縣為臨沂縣。

1945年9月11日,臨沂縣城第一次解放。

1948年10月10日,臨沂縣城再度解放,為山東省魯中南行政區及其所轄濱海專區駐地。

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沂水、日照、蒙陰、莒南、蒙山、沂源、莒沂、莒縣、沂南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蘭陵、費縣、蒼山、臨沭、邳縣、贛榆8縣及新海連市。將原新海連市和東海縣轄區合併設立新海縣;原趙縣轄區併入蒼山縣;竹庭縣更名為贛榆縣,

1950年11月,新海縣更名新海連市(縣級),由臨沂專區領導。

1951年6月,恢復原東海縣,費縣機關駐地由埠下遷至城關鎮。

1952年3月,撤銷蒙山縣,將其轄區分別併入平邑、費縣兩縣;

1952年4月,撤銷銅山縣,部分劃入蘭陵縣。

1952年1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海連市劃歸江蘇省。

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併入臨沂專區。撤銷莒沂縣,轄區分別劃歸沂水、莒縣、沂源3個縣;撤銷蘭陵縣,分別併入江蘇省、嶧縣、蒼山縣;

1953年8月,山東省的日照、臨沭、郯城、蘭陵、嶧縣、臨沂、單縣、魚臺8縣與江蘇省的贛榆、東海、邳縣、新沂、銅山、碭山、沛縣7縣毗鄰區的部分村莊進行了調整。

1954年3月,江蘇省贛榆縣的汾水嶺、小張莊2村劃歸山東省日照縣管轄;山東省郯城縣的黑豆澗、前城、後城、王家、肖家、黃家圈、社子7個村劃給江蘇省東海縣。

1956年2月,撤銷膠州專區,所屬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

1956年3月,撤銷臨沭縣,分別劃入莒南縣,郯城縣,臨沂縣;

1958年12月,撤銷臨沂縣,設立臨沂市(縣級);撤銷沂南縣,其轄區分別劃入沂水縣、蒙陰縣、莒縣和臨沂市;

1961年7月,恢復沂南、臨沭4縣1958年原建制。

1963年3月,撤銷臨沂市(縣級),復為臨沂縣。

1967年2月,臨沂專區更名為臨沂地區。

1983年,撤銷臨沂縣,再置為臨沂市(縣級)。

1985年3月,撤銷日照縣,設立日照市(縣級);

1985年9月,將沂南縣重山、北河東、圈裡、潘家溝、賈家莊、葛曲6個自然村劃入蒙陰縣。

1989年6月12日,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

1989年12月2日,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

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

1994年12月,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縣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莊3個市轄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

2011年1月,完成費縣方城鎮9個行政村和汪溝鎮等5個行政村劃歸薛莊鎮管轄後,將費縣新橋鎮、方城鎮、汪溝鎮整建制劃歸蘭山區管轄;將郯城縣黃山鎮、褚墩鎮整建制劃歸羅莊區管轄;將沂南縣葛溝鎮整建制劃歸河東區管轄。

2011年11月,將臨沭縣南古鎮8個行政村、曹莊鎮5個行政村劃歸河東區梅家埠街道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