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說到無土栽培,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作為一項新型的栽培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作物的生長髮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要是問你,它是如何發展起來麼?目前發展前景如何呢?有何特點等等。想必一時半會你也答不上來吧。那麼無土栽培這項新型技術,它是如何改變了“萬物土中生”的傳統栽培模式的呢?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它在國內外的一些發展概況。

無土栽培的發展

國內發展

我國無土栽培的應用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開始才逐漸在生產中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實際應用於生產的面積不大。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但我國重視無土栽培基礎研究,不僅加強了用水的水質檢測,還加大了對低成本高效益營養液配方研究力度。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在反季節無土栽培技術研究方面,我國也取得了顯著性的成效,研究速度相對較快。冬草莓、洋香瓜等都是應用效果最為明顯的水果。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基於國內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表明,我國的無土栽培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實際的生產階段,並且已經取得了初步性的發展成效。但在無土栽培技術的實際發展當中,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嚴重影響著無土栽培技術產業化發展。相對國外的一些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無土栽培技術方面,我國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國外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無土栽培技術進行生產的國家,但其無土栽培面積不大,且多數集中在乾旱、沙漠的地區。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荷蘭是世界上無土栽培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無土栽培的作物大部分已經實現了微電腦控制,達到了現代化、自動化生產管理水平。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日本的無土栽培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當時美軍在調布和大津建起了許多水培農場,推動了日本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到2005年,日本無土栽培面積已經達到了1634公頃。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綜觀全球,無土栽培技術現已遍佈各大洲,它的興起,使農業、園藝、林業生產乃至非耕地利用和沙漠產業開發等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它從最初的試驗研究到現在的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在技術上也已趨成熟和完善。如此可見,它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如何看待無土栽培

①無土栽培不受地域的限制,改變了“萬物土中生”的傳統栽培模式。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②無土栽培能加速植物生長,提高植物產品產量和品質。如無土栽培的香石竹香味濃花朵大、花期長、產量高,盛花期比土壤栽培的提早2個月。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③無土栽培沒有水分流失的問題,且施肥定向,營養成分直接供給植物根部,節省肥水。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④無土栽培勞動強度低,病蟲害少,還可避免因鹽分積累和連作導致的土壤鹽漬化及重茬減產現象。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⑤無土栽培過程的可控性強,有利於栽培技術的現代化。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雖然無土栽培優點很多,但它在走向實用化的進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主要缺點是其一次性設備投資大,營養液的配製與管理要有專門的知識才能掌握,因此對栽培和管理人員要求也高。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而且其風險性大,一旦一個環節出問題,可能導致整個栽培系統癱瘓。所以,雖然無土栽培的優點很多,但在其發展的歷程上,還是有許多問題要去克服的。

無土栽培的方式

水培

水培就是將植物的根系懸浮在裝有營養液的栽培容器中,營養液不斷循環流動以改善供氧條件的無土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水培設施技術較多 ,如營養液膜技術(NFT)、深液流技術(DFT)、動態浮根法動態浮根法(DRF)、霧培等。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水培蔬菜

其中具代表性的為深液流栽培,其特點是將栽培床中的水位提高,使床中的營養液有5~ 8 cm 深。床中的營養液量大,溼度、養分不易變化,可以為根系提供一個較穩定的生長環境,目前的水培方式已多向這一方向發展。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由於水培法使植物的根系浸於營養液中,植物處在水分、空氣、營養供應的均衡環境之中,故能發揮植物的增產潛力。但水培設施都是循環系統,其生產的一次性投資大,且操作管理嚴格,不易掌握,故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固體基質栽培植物的簡稱。它是一種用固體基質固定植物根系,並通過基質吸收營養液和氧的一種無土栽培方式。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目前90%的無土栽培均為基質栽培。由於基質栽培的設施簡單,成本較低,且栽培技術與傳統的土壤栽培技術相似,易於掌握,故我國大多采用此法。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進行基質栽培時,要求基質具有一定的透水、保水性,且結構和通氣性要好,不含有毒物質,有穩定的化學性。同時,基質還應該是無雜質,無病蟲菌,無異味和臭味的,價格要較為低廉,調製和配製簡單。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基質使用前應進行處理,如篩選除雜質、水洗除泥、粉碎浸泡等。有機基質經消毒後才宜應用。

基質栽培有兩個系統,即基質一營養液系統和基質一固態肥系統。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基質一營養液系統是在一定容器中,以基質固定植物的根系。再根據植物需要定期澆灌營養液栽培方法。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基質一固態肥系統又稱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其採用的不是營養液而是固態肥,施肥方法與土壤施肥相似,定期施肥,平常只澆灌清水。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這種栽培方式的優點是一次性運轉的成本較低,操作管理簡便,排出液對環境無汙染,該項技術是我國科技人員針對北方地區缺水的具體情況而開發的技術,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無土栽培新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由於無土栽培技術不受地域季節限制,其有效解決了資源和空間的問題。人們運用無土栽培的這種優點,建立了一種新型農場——垂直農場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美國AeroFarms農場

垂直農場是一種新型室內種植方式,它的出現在於解決資源與充分利用空間。它採用無土溶液栽培方式,可以將汙水轉化成電力,大大降低能源成本,同時能夠提供更多的食物。

▼英國斯肯索普垂直農場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目前,美國,法國,英國等多個國家都已經陸續設計並運行了自己的垂直農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也將運行自己的垂直農場呢。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比利時蜻蜓垂直農場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新加坡熱帶地區生態設計大廈

無土栽培作為一項新型的栽培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作物的生長髮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有效解決了傳統土壤栽培中難以解決的水分、空氣和養分供應的矛盾,還充分發揮了作物的增產潛力。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雖然現在的無土栽培技術大規模運用的實例較少,但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研究力度的加強,假以時日,它一定能進行大規模運用,在農業領域發揮大作用。

參考文獻:柴曉芹 【無土栽培及其發展趨勢】

於豔秋【無土栽培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究】

改變“萬物土中生”的新型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