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力支撐

短期來看,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上升,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加大。但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經濟基本面可能為人民幣匯率帶來更強支撐。當前人民幣匯率基本面優於2018年第三季度,需繼續關注我國經濟數據表現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8日公佈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調18個基點,報6.7596;7日中間價報6.7614,較前一交易日下調270個基點。上一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落在6.76區間是在今年2月19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6日(週一)的外匯市場開盤後,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跌超600個基點,離岸人民幣更是一度跌破6.8,隨後兩者均有所回調。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週一人民幣收盤前的大幅拉昇便是市場對非理性預期的修正。全天交易量未曾出現大量拋盤現象,市場也未形成一致貶值預期,因此探底回升可看作是對市場情緒的修正。

有外匯交易員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波動,受基本面和消息面的影響更大。興業研究認為,美元指數重返強勢區間、風險情緒變動打開美元對人民幣階段性上行空間。當前人民幣匯率基本面優於2018年第三季度,需繼續關注中國經濟數據表現。

“儘管近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幅度的走低,但是否會有一波明顯調整仍需要觀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他也強調,人民幣貶值壓力雖已明顯緩解,但仍然存在,這從外匯佔款持續負增長中可觀察出來。

“從近期外匯佔款的變動來看,央行基本上退出了外匯市場的常態干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市場適應能力在逐漸增強,匯率“自動穩定器”功能逐漸顯現,“未來,外匯儲備將更多反映估值和投資收益的情況”。

“我國外匯儲備基本穩定。”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在美元匯率窄幅波動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增加或減少100億美元左右都可以被視為基本穩定。雖然近兩天受消息面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但央行對匯率波動的容忍度較此前已有明顯上升,不干預市場的態度明確。

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突出,一季度美元指數上升1.2%,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上升0.7%,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1.9%,人民幣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一攬子貨幣上漲1.9%。

“從人民幣匯率、跨境資金流動、個人結售匯等幾個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更加平穩。”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外部還有一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國際貿易發展和市場信心、國際政治方面也存在不穩定因素。但綜合來看,在國內經濟和政策等穩定因素主導下,預期未來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會保持平穩運行、基本平衡的發展格局。

實際上,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態勢的適應性也在增強,觀察去年以來的匯率走勢可以看出,市場並沒有形成單邊走勢的預期。比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度逼近“7”這一關鍵點位,但後來又反彈回來,這也顯示出市場預期是有分化的。

對於未來走勢,有業內人士認為,近期美聯儲暫停加息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一定支撐,綜合美國主要數據指標分析,二季度美國經濟仍會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態勢,美元維持強勢震盪。若美元持續處於高位,則人民幣匯率將會面臨調整,但幅度整體可控。

“短期內,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上升,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可能加大。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經濟基本面可能為人民幣匯率帶來更強的支撐。”中金公司研究部發布報告稱。

中金宏觀報告認為,增長預期企穩、疊加政策組合轉為“穩貨幣+寬財政”,可能有助於為今年下半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提供支持。中國逆週期政策調節的重心或將轉向以減稅降費為主的“寬財政”,而貨幣政策有望保持相對穩定。預計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有望從二季度起明顯提振消費增速,並在今年下半年推升企業盈利。因此,越過可能的短期波動來看,人民幣匯率有望從內需改善中獲得更多支持,且政策組合的切換也有助於匯率走強。(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