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boss們,超強創新潛力員工可能就在身邊!2019年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發佈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作為創業企業的掌舵人

你肯定明白員工的重要性

在你心中

哪些員工更有潛力?

985?211?

雙一流畢業?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近日

2019年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發佈

不看不知道

這些學校的畢業生都擁有無限的潛力!

請更加珍惜這些員工~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4月18日,優客工場、全球INS大會研究院聯合對外發布了“2019年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大學排行榜”,這是連續第三年發佈該榜單。

此榜也被視為中國的“新工科大學排行榜”。4月,教育部剛剛印發《教育部關於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最終確定新增了審批專業名單。這些新增專業無一例外都是新工科專業。早在去年,教育部就發佈了320所大學的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獲批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最多的高校是新工科大學的牽頭高校天津大學,位列前十的12所高校無一例外都是傳統的老牌工科大學。

新工科吸引力爆棚

對於中國的工科大學而言,“新工科”的出現讓它們再次迎來了發展機遇。

傳統工科主要有四大專業,分別是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和電氣工程。工科大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從1952年高校大拆分開始。“建築老八校”“兵工七子”“電氣五虎”“機械四小龍”“兩電一郵”等都是這時候興起的,這些院校的傳統工科非常強大。

這兩年開始,隨著互聯網工業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開始大熱。這些熱門專業在2017年被定義為了“新工科”專業,“新工科”大學的建設也隨之提上了日程。由天津大學等老牌工科大學牽頭,高校的新工科建設日益走上正軌。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老牌工科大學天津大學牽頭啟動了中國的新工科大學建設

根據統計,4月份教育部最新公佈的新增專業中,新工科專業獲批數量爆棚。其中,新增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203所高校獲批該專業;該專業最早在2016年獲批設置,去年就曾以248所高校增開位列新增專業榜首。

數量緊隨其後的是機器人工程專業,101所高校獲批該專業;有96所高校獲批“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35所高校獲首批“人工智能”新專業建設資格。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人工智能首次成為本科招生專業,在以前,人工智能相關方向通常在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下招生。

還有25所高校獲批“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25所學校獲批“網絡空間安全”專業;14所學校獲批“物聯網工程”專業。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也在傳統專業的基礎上開設“智能”新專業。如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備案設立智能製造工程專業;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等開設智能建造專業;東北大學、重慶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開設智能醫學工程專業。

這批新增專業無一例外都屬於新工科範疇。

“新工科”建設的背景實際上是中國多年來積累的實踐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國傳統制造業面臨重大挑戰等問題。因此,“新工科”建設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戰略行動,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升國家硬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等等,均需要“新工科”的建設。

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專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電力裝備的人才缺口也將達到909萬人。

毫無疑問,新獲批的這些新工科專業在2019年高考志願填報中將獲得廣大考生的青睞。

新工科的本質是創新

“新工科”的本質是創新。“新工科”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徵的新經濟的產物。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路透社每年都會發布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入選的高校基本都是美國、德國等工業強國的高校,這些高校也都是傳統工科和新工科的代表。每年的全球INS大會啟動儀式上,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都會和優客工場、全球INS大會研究院聯合發佈一份“中國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

榜單旨在遴選出那些促進新技術進步、創新發展,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大學。榜單參照的正是路透社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再加上符合中國高校實際的二級指標。

具體而言,榜單採用了各種權威機構的原始數據,從科研能力、創新潛能、學術水平、平臺建設四方面的指標來體現高校的創新力。這些原始數據包括企業科研經費總額、國家科技獎獲獎數目、發明專利授權量、中國專利獎獲獎數目、ESI世界前1%學科數目、國際頂級期刊論文數量、自然指數、高層次人才數量、重點學科數量、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數目、新工科實踐項目數量等。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2018年企業科研經費最高的是清華大學16.97億元,超過10億元的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四川大學。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2018年獲得中國科技獎數目最多的高校依然清華大學,多達22個;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位列二、三名;作為著名的文理大學北京大學獲獎5個,與東南大學並列第五。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在發明專利授權量上,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更佔優勢。浙江大學以2338件高居首位,華南理工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列二、三。長安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等也擠入前十。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最新的ESI世界前1%的學科數量最多的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入榜;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緊隨其後並列第二;中南大學、廈門大學也位居前十。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自然指數最高的大學是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蘇州大學、南開大學等也進入前十,其中蘇州大學近年來在各類大學榜中位置不錯,都因論文數量多,自然指數高。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文理類大學與醫科類大學往往是論文發表數量較多的高校。在國際頂級期刊論文數量方面,北京大學依然高居首位;天津大學、中山大學也入榜前十。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論文被高引用的學者數量方面,清華大學佔據強勢地位,位列第一;北京大學緊隨其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入榜前十。

在此基礎上,最終得出了“2019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其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榜單前十名(百強名單見文尾)。

新制造需要新工科人才

新制造是這兩年中國製造業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其內核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新制造將影響中國產業升級的未來走向,同時也是未來生活、工作等場景變化的重要力量。如前所述,新制造領域需要大量的新工科人才。

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305個。從區域分佈來看,截至2018年,華東地區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數量最多,達到136個,佔據了全國45%的數量;其次是華北地區,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數量為38個,佔全國的12%;華中地區數量緊跟華北地區,位居第三。

分省來看,截至2018年,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數量最多的是山東省,達到34個;浙江省排名第二,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數量達到25個;廣東省排名第三,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數量達到24個;江蘇19個排名第四。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陸亭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我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已處於第一梯隊,一批新工科專業設置是為了搶抓機遇,先把專業點發展起來,形成充足的人才供給,有利於激發活力,迅速形成產業群。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百強高校分佈在23個省市區,其中北京17所;江蘇入榜的15所大部分都是1952年國立中央大學拆分出來的院校,那次高校調整冒出了一大批理工科大學。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百強高校的分佈和中國製造業基地的分佈基本重合,也與前述的智能製造試點地區吻合。榜單顯示,百強高校分佈在23個省市。其中,北京市有17所高校入列百強,江蘇省有15所,陝西省9所,上海市8所,廣東省有7所,山東有5所,安徽省5所,湖北省4所,四川省4所。

安徽省值得關注。安徽地處泛長三角地區,緊鄰製造業發達地區。合肥因為有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傳統工科強校,這幾年在創新方面突飛猛進,也帶動了整個安徽高校的創新。此次榜單入圍5所高校,與山東相當,這對於國家重點高校數量並不算多的安徽來說實屬不易。

西安表現亮眼,入榜百強的高校數量達到8所,與上海並列第三。一是因為本身高校數量就多,二是西安這兩年在新制造方面發力,促進了高校的新工科建設。

如果以城市分佈來看,北京依然是上榜大戶,有17所高校入圍百強。南京作為高校數量、211工程、雙一流大學等數量居多的城市,有9所大學入圍百強,算是正常。西安這兩年力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設,並且廣招人才,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當地高校的發展。此番西安有8所高校入圍百強。

中國工科大學重新洗牌

資金扶持成為高校保持創新力的重要源泉。榜單顯示,百強中69%為部屬院校,雖然“211工程”已取消,但78%的百強高校為原“211工程”院校,82%的百強院校為“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高校。毫無疑問,這些來自中央層面的資金扶持成為了創新力的重要保障。而入榜的地方院校也基本都是地方重點建設大學。

從百強院校的屬性來看,部屬院校優勢明顯。地方院校中,排名第30位的蘇州大學和蘇州這座城市一樣是神一樣的存在,在各類排行榜中,長期位居地方院校第一。雙非院校的對比中,浙江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江蘇大學、深圳大學、揚州大學表現不錯。其中排名最高的浙江工業大學位居第60。

與去年的榜單相比,部分學校的名次變化較大,這和評價體系有關係。比如,每年的科技獎雖然是高校科研能力的體現,但獲獎數目其實存在著一定的運氣成分。這也是導致每年榜單名次會有比較大差異的重要原因。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在名次變化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穩居前三,上海交通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名次雖有互換,但均霸屏前五。前20中其它高校的名次變動較大,這與每年的科技獎數量等評價體系有關。

由於評價體系的側重點在創新和科研,這個榜單本質上是一個工科大學佔優勢的排行榜,因此可以看到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偏文科性質的高校排名並不佔優,雖然也擠入了百強榜單,但位次並不算高,與其綜合實力差距較大。

新工科的出現也意味著中國的工科大學將面臨重新洗牌。這也是老牌工科大學天津大學牽頭啟動新工科建設的重要原因,不想在新一輪競爭中落伍。老牌工科大學的代表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依然保持著強勢地位。

從前20名高校名次變化來看,除了前五的高校保持穩定外,第6-20名的高校基本都處於混戰當中。最後的彩蛋就是2019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大學百強榜的終極名單了。來看看你的大學入榜了沒——

@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创业boss们,超强创新潜力员工可能就在身边!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