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裡為何沒有秦國的公子?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在這個時代裡湧現出了眾多風雲人物。而在這些風雲人物裡“戰國四公子“則是人們較為熟悉的歷史人物。《史記

春申君列傳》記載,“春申君既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由此可見戰國四君子們在自己的國家是多麼的有影響力。那麼為什麼當時戰國強國秦國卻沒有出現像“四君子”這樣的人物呢?

“戰國四公子”裡為何沒有秦國的公子?

戰國到了中後期時,秦國的國力相對於山東(崤山以東,秦國以崤山為界六國均在其東邊)諸國來說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山東諸國對於秦國的崛起惴惴不安,“戰國四君子”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後世人們對“戰國四公子”過於追捧,以至於讓人們對他們產生了嚴重的誤解。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如果從個人品質上來看,“戰國四君子”扶危濟困、仗義疏財是值得人們肯定的,但是作為影響一個國家命運前途的政治人物這是遠遠不夠的。“戰國四君子”在自己的國家裡招攬門客壯大的只是自己的實力,這對於一個國家尤其國家的國君來說是很不利的。四君子們手握大權、財力雄厚又有自己封地和武裝,因此他們和實際的諸侯並沒什麼差別。四君子們實力的壯大導致的結果就是他們所在國家力量的削弱,因此後來出現了春申君在楚國專權,孟嘗君在齊國據薛地建立國中國的現象。

“戰國四公子”裡為何沒有秦國的公子?

“戰國四公子”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便是他們手下的三千門客。當時四君子們在自己的國家廣納門客擴充實力,不過這些門客們大多都是社會閒散人員真正算得上是人才的屈指可數。北宋名臣王安石在他的作品《讀〈孟嘗君傳〉》中甚至寫道:“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王安石將孟嘗君的門客全都說成是雞鳴狗盜之徒,這個顯然是以偏概全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門客裡的確是沒有什麼濟世之才。

“戰國四公子”裡為何沒有秦國的公子?

平原君趙勝有門客數千人,在秦國圍困邯鄲的時候受命向楚國求救。《史記 平原君列傳》記載,“(平原君)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平原君在出使楚國時準備挑選二十人隨行,而他在數千門客裡卻只能挑出十九人。後來毛遂向平原君自薦平原君才湊夠了二十人,由此可見這些門客大多都是平庸之輩。值得一提的是,平原君挑選的十九人到了楚國沒有絲毫的表現,倒是自薦的毛遂替平原君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春申君、信陵君的門客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的門客裡像毛遂、侯生(曾助信陵君竊符救趙)這樣的人並不多,而且毛遂、侯生也只能算是俠義之士並不屬於濟世之才。四君子手下的門客大多是由社會閒散人員構成,因此他們的門客雖多但實際上卻沒什麼實際上的用處。

“戰國四公子”裡為何沒有秦國的公子?

那麼秦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像“四君子”的人物呢?這裡的答案還要從商鞅變法說起。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並沒大量的社會閒散人員,因此秦國的公子不可能在秦國招納到三千門客。為什麼秦國沒有那麼多的社會閒散人員呢?《商君書 墾令第二》記載,“令軍市無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無得私輸糧者,則姦謀無所於伏。盜輸糧者不私稽。輕惰之民不遊軍市,盜糧者無所售。送糧者不私,輕惰之民不遊軍市,則農民不淫,國粟不勞,則草必墾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商鞅在秦國變法,通過抑制商業、娛樂活動迫使社會閒散人員從事農業活動。因此當時幾乎所有的秦國百姓都只能忙兩件事:一件事就是開荒耕種,另一件事就是參軍打仗。

“戰國四公子”裡為何沒有秦國的公子?

秦國的軍隊到了戰國中後期為何被成為”虎狼之師“,這也要歸功於商鞅變法。《商君書 農戰第二》記載,”善為國者,其教民也,皆從一空而得官爵。是故不以農戰,則無官爵。“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廢除了當時盛行世襲官爵的制度以“耕戰”來評定軍功,這種軍功制度極大地削弱了秦國貴族的實力。秦國的公子們並沒有戰國四公子那樣大的權勢,他們如果不立軍功甚至連自己家族的爵位都難以自保。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逐漸成為了一個君主集權高度集中的國家,秦國的公子們已經不可能像戰國四公子那樣在秦國掀起風浪了。

參考資料:《商君書》《史記》《讀〈孟嘗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