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始皇是怎樣的人?

渣康式瀟灑


對於歷史人物來言。秦始皇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爭議性非常大的一個皇帝。暴政,昏君,自負,迷性,貪圖享樂。這是網絡上和部分史書上對他的描述。其他的先暫且不說,我們就從他的幼年開始說起。秦始皇出生在韓國。十三歲登基(公元前247年)由於年紀尚小,不能親政(當時秦國的法律是君王20歲親政)而秦始皇22歲時才親政。他13歲登基的時候是她母親託付當時的丞相 呂不韋 代理朝綱所以 呂不韋 其實是當時秦朝的實際統治者,對嬴政的態度也是忽冷忽熱的。不知道大家瞭解不,秦太后和呂不韋有一腿,後來呂不韋又介紹 嫪毐 給秦太后,秦太后還為其生有兩子,具體 呂不韋 和秦太后的殲情什麼時候開始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呂不韋能當丞相是有秦太后的功勞的。也就是老秦王在為的時候。逆承篡權。欺上瞞下。生母不潔,與臣為奸。屈辱不止,寢食誅心。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事誰能忍?而且還是一個一國之君,要說嬴政對這些事渾然不知!不可能。一個能統一天下的人,他聰明的程度你是你我能想象的,嬴政22歲前的秦朝內部還算平靜,那麼他說明他一直在忍。據說,嬴政不喜歡與人交談。就喜歡看書,個人認為一個一邊讀書,一邊受打擊的人,才是最恐怖的人,且野心特別大,他連她母親都不會相信,那肯定也不容易相信其他人。一個有屈辱的人隨時隨地都在算計,不輕易暴露弱點。在親政之前嬴政一共遭受過兩次暗殺!親政後一次。統一天下後兩次。不敢想象他是怎麼活下來的,所以秦始皇一定是一個性格嚴謹,思想周密,及其銘感!的一個人,這些性極有可能在他小的時候就有了。22歲時找準機會,挑撥呂不韋 和 嫪毐 將其逐一擊破,分屍 嫪毐 ,腰斬 呂不韋 親手摔死了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也就是 嫪毐 與秦太后 所生的兩個孩子,將皇太后鎖在後宮的一間房子裡,令其一世不得踏門,不得探視。
親政後短短9年的時間把自己的軍用糧食儲備翻了十倍不止,神不知鬼不覺的徵兵100萬。悄無聲息的拿下韓國,挑撥離間趙、魏兩個然後拿下趙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拿下三國,據說開始打楚國的時候。齊國才得到消息,一個30幾歲的皇帝。昏君?.....一個30幾歲的皇帝。親政十餘載的皇帝解決了254年的戰國格局.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稱皇帝。在政治問題上 秦始皇 最大的敗筆就是給老百姓的賦稅太重,和沒有立太子。前面說過秦始皇不容易相信任何人,就算是他的兒子,而且當時的扶蘇在天下的名聲是特別火的,由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快感還沒有過去。他容不下有人影響他的威嚴。所以他遠離扶蘇。
功高愛順言,這是人的弱點,居功之傲。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至於焚書坑儒,就算是真的,那也有一定的原因。多個名族要更快的融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些只是一個基礎,而思想上的統一才是最重要的,秦始皇聽李斯的一法治國出發點是好的。朝廷既然要宣傳一種思想那就一定對對其他的思想有鎖打壓。信仰的重要性我就不說了。而並非聽信蠶言昏庸無道!而且他還那麼勤政,漢承秦制大家一個的知道是什麼意思。秦始皇雖然算不上愛民。但第一次管理那麼大的一個國家,沒有任何前車之鑑和經驗。也不算太荒唐。歷史業內人士有這樣一句話,中內外任何人想研究中國歷史都得先從 始皇帝 開始。個人認為秦始皇功大於過!以上是個人觀點,不代表大眾和歷史。歡迎留言補充!讀者朋友生活愉快! 老實人!話少!通宵達旦,望諸君點贊!關注!謝謝!


歷史在跳動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說起秦始皇嬴政,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六合,北擊匈奴,南征南越,首次將華夏大地統一(後經漢武帝擴張),奠定了中國國土的基本格局,雖然此後的的20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分分合合,但大致都是維持了這樣的疆域。

他統一文字,統一制度,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行為影響了此後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是一個偉大的帝王。然而,任何一個偉人都是有爭議的。多年來,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很多,有人說他實行暴政,殺人無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還有一種說法說他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是一位“聖人。

我們先分析一下,秦始皇的“功”和“過”,再做評價。

1、       秦始皇的“功”。

秦始皇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中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中國一直是分裂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常年戰爭不斷,死人無數。雖然秦始皇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殺了很多人,但是統一之後的十多年,中國暫時處於和平狀態。在秦始皇之前,沒有人有統一的意識,任何國家都只想自己的利益,在趙國人眼裡,自己是趙國人,齊國人眼裡,自己是齊國人,其他國家的人都是敵人。秦始皇還統一了制度和文字。他首創皇帝制度,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在當時是一種創新,從歷史上看,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此後劉邦贏得天下,也是使用了這樣的一套模式,即“漢承秦制”。秦始皇的統一迎合歷史發展的進程,他所創立的皇帝制度延續了2000多年。秦始皇統一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功績。文字和語言是非常有凝聚力的,雖然現在中國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都是用漢字(部分少數民族除外),所以對中華民族都有一種歸宿感。

2、       秦始皇的“過”。

很多人在討論秦始皇的,主要是講他實行暴政。秦始皇的一生,間接殺人無數。他焚書坑儒,毀壞了很多重要的圖書典籍。秦始皇的一生大搞工程,動用了巨大的的民力和財力,勞民傷財。在建造的工程中,長城,直道這一類屬於國防類的,於民有利,應當給與肯定。而修建阿房宮,修建皇陵這類工程,應當嚴重批判。而且他為了更好的維護帝國的統一,實行暴政,崇尚法家思想,而不允許其他的思想存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秦始皇時期再難出現。

總的來說,秦始皇是一個偉大的人,我認為他的功要大於過。也許他算得上一個“暴君”,但絕對不是一個昏君。

 

 



武嶽萌主


首先,我認為,秦始皇確實有殘暴的一面,但如果只是強調他殘暴的一面,那對他的看法就太片面了,因為在戰亂的時候,他不那麼做也不行。

然後,客觀的評價一下他。先說他的外貌,根據《緯書》的記載,秦始皇這個人虎口”、“日角”、“隆準”、“長目”、“鷙鳥膺”。大概來說,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在顏值上絕對過得去。當然,這個估計不是我們關注的對象,我們爭論的事就在於他到底是個兇狠殘暴的暴君,還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春秋戰國已經分裂了那麼多年,人民在戰亂裡總是痛苦的,而時代選擇了秦始皇,賦予了他一個統一天下的任務。而他的雄才大略也幫助他成功的統一了天下,我總想說,一個時代的普通人是的思想人總是落後的,所以,六國遺民總是想盡辦法“光復”自己的故國,秦始皇的鐵血政治之下,六國的合併才能相對穩定。而說他殘暴的幾個罪名,無非是焚書坑儒,末年奢侈享樂。

首先說焚書坑儒。歷朝歷代,最根本的解決手段,莫過於統一人民的心思了。在古代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方法,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的文字獄,當時的思想便是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各方面的協調,使大家都能發表意見,這就是現在民主政治的原理。但當時在上位的人,不想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秦始皇肯定要想,要是都民主了,老子還當什麼皇帝,對吧。而且在《管子禁》、 《韓非子.問辨》兩篇中,早有焚書的主張了。於是秦始皇就把它實行了。把關涉到社會、政治問題的“詩、書、百家語”都燒掉,只留下關係技術作用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涉及社會、政治問題的,所許學的,只有當代的法令。而有權教授的人,也是當時的官吏。如果認為秦始皇的做法不合時代潮流,那是你用現代人的觀點去看他,他所行之法,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其實很有效,只不過他最後的繼承人錯了,若是扶蘇接班,秦也未必二世而亡,歷史也假設不了,就不多說和主題無關的了。秦始皇所回應的正是古代“政教合一,官師不分”的舊制。而坑儒的作法,根據《史記·儒林列傳》原文:“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由此可見焚書與坑術是兩件事,且原文明明是“坑術士”,所以坑儒乃是後世儒生詆譭奉行法家的秦國,秦始皇並非想殺盡天下儒生,坑儒並不能與焚書的使相提並論。

而奢侈享樂,這個就沒辦法辯解了,他幹了就是幹了,沒什麼好說的,虐民以自奉,確實是不可不說的暴虐行徑。

總體來說,秦始皇他實在是有一種偉大的理想的人。但不得不說秦始皇的政策雖好,操作起來卻過於著急,總想在有生之年完成這萬世基業。北築長城,南收兩越,除當時的征戰外,還要發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運糧餉去供給。這就和隋朝的楊廣一樣,無盡的徭役壓迫著人民。他本想屬意扶蘇繼承皇位,以寬仁治國,但是沙丘之變使他事與願違。秦始皇+秦二世的無盡折磨,只能使秦國二世而亡了。


夢中的歷史


不是個人崇拜,就事而論,始皇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個人比較喜歡春秋戰國這一段歷史,所以對始皇是情有獨鍾的。身處戰亂年代,一心想救萬民於水火,只能統一,但統一的路上阻力重重。史學家那幫刀筆客不懂他,六國昏弱的君臣不懂他,甚至他的兒子,最信任的將領都不懂他。他是一個真正的孤獨者。獨自一人推著統一的歷史車輪碾壓一切,為維護統一就在六國貴族復辟無力阻擋時也要拿自己的老秦人去統一南粵各部而不回援,就是這麼一人使歷代統治者的思想中流淌著統一的概念,不然,華夏大地恐怕也是各族政權林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