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文/如是聞道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父母都希望將孩子撫養成為聰明的人,但蘇軾卻說希望自己的孩子既愚笨又粗魯,最好能夠不遇到災禍、磨難,直到成為公爵九卿一般的顯貴。

這當然不是因為蘇軾心理有問題,而是因為這是一種與常人理解不同的育兒智慧。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蘇軾像

很多人費盡心思想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地出人頭地,但最後孩子卻平平無奇,泯然眾人。

而有些人家的小孩接受同樣的教育,好似沒有費多大力氣培養,但卻能夠一門三傑。

這是在育兒理念上的巨大差異所導致的。育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正確認識、行動,就能夠事半功倍。


關係認識:獨立個體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著名網絡紅人 papi 醬談到了自己對身邊人的重要程度的排序。

“自己 > 配偶 > 孩子 > 父母”

有些人聽到感覺極為不可思議,認為 papi 醬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而另外一些人卻認為 papi 醬的說法是現代人對自己的社會關係應有的認識。

“首先我是陪伴自己的時間最長的,以後的一生,我是跟我的伴侶一起過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的。”

正如 papi 醬所說的那樣,這樣的排序並不代表自私,而是一種現代的,能夠帶來幸福的價值觀。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其核心就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關係再親密的人也只能陪伴我們渡過人生的一小個階段。真正與你相伴永遠的是你自己,然後才可能是你的配偶。而你的父母、孩子只能與你共度一小段時間,然後你要成立你自己的家庭,你的孩子也要成立他自己的家庭。

把孩子放在優先於自己的位置,不僅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孩子的一種綁架——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你的。

獨立,包括精神獨立和經濟獨立,是一個人人生中的另外兩次“娩出”,只有經過了這兩個階段,才能稱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活生生的“人”。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獨立個體,是將孩子撫養成才的最重要的認識基礎。

教育認識:鼓勵好奇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網絡上常見到表達自己給孩子講解題目,講解到要崩潰的小視頻,很多網友評論說:“哈哈哈,是我本人沒錯了”。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高爾基的名言。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努力督促、教授孩子知識。但為什麼總感覺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教了好多遍也無法記住?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追求知識的絕對動力。

以你的日常生活為例,你在玩遊戲遇到某些陷阱時而要重新開始時,你是不是會產生想要弄清楚這個陷阱觸發的原因的衝動?就如同牛頓被蘋果砸中頭頂的那一刻,他產生了為什麼蘋果會垂直向下掉落的疑問,因此他才發現了萬有引力。

所以,想要你的孩子能夠自主追求、大量掌握知識的話,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他的好奇心。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鼓勵好奇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的孩子大量進行閱讀。

讀一本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閱讀能讓人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能讓人用更多的角度看世界,能夠讓人對世界上的問題產生更深入的思考。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讀書,不大量吸收知識的。

在教育方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提供大量的好的閱讀材料給他,是將孩子培養成才的必要基礎。

階段認識:適時放手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人生是有很多個階段的,既包括生理意義上的少年、青年、壯年,也包括心理意義上的幼稚、成熟。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這是絕大多數父母的真實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只能存在於觀念中,而不能落實到實際的行為上。

這樣的永遠將孩子當作孩子的想法作為行為而存在時,要麼是將你的孩子成功塑造為巨嬰,要麼就是嚴重地破壞親子關係。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我國法律規定 8 歲以下自然人或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 歲以上未成年人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人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8 歲或年滿 16 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生活來源的人認定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所謂民事行為能力,通俗地講就是對自己犯罪行為以外的行為負責的能力。它的認定與人的年齡與精神狀況相關。

由此可見,人的階段性逐漸增長的獨立性是由法律所確認的。過度地保護孩子,不然他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那麼在你離開他的時候,他將如何生活?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現代社會,完全依賴你的他如何贏得競爭?

在合適的階段,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甚至鼓勵孩子更多地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使孩子更好地融入到社會,加強自主能力的基礎。

價值認識:內心幸福才是幸福

惟願孩兒愚且魯:如何才能教子有方,育子成才(深度好文)

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畢業後一定要高薪高職,媳婦一定要才貌雙全。

這樣的樸素認識是大多數人理想中的幸福,或增或減,也是許多人對自己孩子的要求。

一個人如果將幸福等價於外在的事物,就等於宣告了自己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因為他的幸福用於都由其他事物決定,而不是他自己。

以這樣的認識要求自己,同時也以這樣的認識要求、教育自己的孩子,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摧殘。

人生來就是與眾不同的,有些人資質高,有些人資質一般,若以同樣的高標準要求所有孩子,那麼資質不夠的孩子自然是痛苦萬分的。

因此,只要孩子每天相對於自己有所進步就是一件好事,而我們除了督促孩子努力外,更重要的是要關心孩子內心是否感受到幸福,而不是每天將孩子與其他人做比較,批評孩子做得不夠好。

就如同蘇軾所言:“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孩子健康、快樂、平安的成長就是成功的育兒了。

對孩子價值觀的引導,決定了孩子以後的人生追求以及是否幸福。

小結

歸根結底,影響育兒的最重要的要素不是孩子,而是作為父母的你、你對親子關係認識以及你對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小節總結:

  1. 要認識到你和孩子都是獨立的人,彼此只能陪伴一段時間。
  2. 想使孩子成績好,必須要讓孩子充滿好奇心,讓孩子有足夠大的閱讀量可以做到這一點。
  3. 不要總是想著控制孩子,學會在合適的階段適當地放手。
  4. 要關注孩子自身多於關注孩子的成績。

總而言之,正確認識親子關係,發揮好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是培養聰明、優秀、幸福的孩子的必要條件。


更多職場核心技能


【如是聞道】,分享正確的做事之道,幫助你快速成長,走向人生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