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白楊村的由來

作者丨姬海濤(煜謙)

白楊村原隸屬華縣(原竹林鄉)現杏林鎮,後因行政劃分改為城關鎮所轄,在撤縣設區後又改為華州街道辦事處吳家村白楊組。

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白楊村不大,歷史也不算長。東與古城村相連,中間有一條曾經因修築城牆,取土而遺留的壕溝相隔,南接古鄭路,城門面朝西而開,臨華州城區南北主幹道,新秦路中段,北依渭華商業步行街。

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村子早年修有城牆,城牆東西南北四角約有三、四丈高炮樓,以供觀察城外情況。城牆內側預留一至兩丈馬車道,繞城內一圈供應急、巡查,打更使用。從南往北依次分三巷,南巷,中巷,北巷。村中以劉姓、姬姓,薛姓三大姓為主。

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舊社會時期兵荒馬亂,災害頻繁,加之土地貧瘠,收成有限,才有了“金古城,銀崖坡,白楊樹底下拾柴火”的農諺。這句農諺體現出當時村民生活貧困窮苦的狀態。聽村裡老人講,過去白楊村叫長寧村,當時村子人少,只有七,八戶人家,共計不足六十口人,遇到誰家過紅白喜事,都要去外村請人來幫忙。

為何從長寧村改名為白楊村?據村裡的老人回憶,在村子城門西北角,栽有一棵白楊樹,已經有幾百上千年曆史了,樹身粗大,須有十人環抱,才能環樹一週。即便乾旱少雨,這棵白楊樹依然枝繁葉茂,一片綠蔭。早年南山一帶村民,每到農曆逢四,便趕著騾馬,肩扛擔挑,土特產、山貨、藥材之類行走幾十裡崎嶇山路,到當時最繁華的西關街上會(趕集),因路途相對較遠,走到中途需打尖歇息。

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後來,這棵白楊樹樹幹逐漸中空,但依舊枝繁葉茂,由於樹成空洞,且內部空間又大,有人甚至在裡面放置了一張八仙桌,供南來北往的人喝茶,歇腳。相伴同行時,走的快的人都會說一句:“我在前面白楊樹底下等你。”久而久之長寧村在人們的記憶裡慢慢的被淡忘,直到沒人叫,只有白楊樹底下在眾人的口碑中頻頻被提起,眾口鑠金,以至於長寧村一直被稱作白楊樹底下,隨著歲月的更迭,最終演變成了白楊村。

隨著時間推移白楊樹生長一年不如一年,逐漸枯死,合作社的時候,社員們將枯死的樹伐倒,大家覺得長這麼大的白楊樹很少見,一定有靈性了,有人建議用白楊樹的木料修建一座觀音廟,因而在城門西北角,建有觀音廟一座,當時香火旺盛,香客絡繹不絕。

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時隔境遷,如今的白楊村,在黨的政策方針帶動下,已發展到70多戶,200餘人的規模,整個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世紀八十年代,新秦路主幹道改造時,白楊村的村民們依靠有利的交通優勢,沿新秦路兩側蓋起了門面房,或者做生意,或者出租房屋,村民收入逐年增長,曾經的破瓦泥牆木架房徹底退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混凝土的寬敞房屋。

渭南華州有個白楊村

如今,白楊村的群眾生活富裕,鄰里和諧,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昔日樹下拾柴火,今朝闊步奔小康。


圖文來源丨作者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