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念念不忘的菜嗎?有哪些?

菜城生活


說到小時候的菜,我想跟你們聊聊我的小時候。

我生長在農村,村裡大部分小孩都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對於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來說,能吃飽的飯那就好飯,小的時候我很挑食,以至於我現在都很瘦,我爺爺性格很溫和,經常會幫著我奶奶做飯,那個時候也都很窮,一個星期才會吃上一次肉,而且還是那種剔除了大部分肉,只剩粘在雞骨頭上的那種很少的肉,我們俗稱為“雞架”,就那樣幾乎都是骨頭的“雞架”來說,算是一個星期來的一次葷了吧,加入冬瓜,土豆一起燉熟,一道美味的冬瓜燉雞就出鍋了,這也算是我經常奢望的一道菜了吧,最後幾乎都是吃飯連湯都不剩,我奶奶經常說精華都在湯裡,讓我試著泡饅頭吃,我試了一次之後,真的很美味,雞的香味全在湯裡,掰一片饅頭蘸著剩湯,一口下去,感覺真的比牛肉還好吃,大大的滿足感,每次到最後蘸著湯都能吃兩個饅頭,有時候還嫌湯不夠喝的,所以下次奶奶就會多放點水燉,為了能多點湯汁。

小時候吃的東西不多,但每一頓飯,每一道菜都吃進了心坎裡,那也是很快樂的,現在我還想念著那道“冬瓜燉雞架”。


小飛的青漂生活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冬天吃一頓大白菜燉粉皮,那可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別看就這麼兩樣普通食材,卻楞是吃成了人間美味,箇中滋味是現在人所體會不到的。到現在回想起來,還似饒有餘味,斷難忘懷。

那是大集體時期,物資極度匱乏,人民生活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記得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一塊很小的菜園,種菜都是種粗菜,如大蘿蔔等,細菜都捨不得種。大白菜就成了稀罕菜。每家每戶種得白菜平常日捨不得吃,收下來後,去除老傍子,然後曬去外表水分,用繩子拴著根部,吊在屋裡的炕頭上。留下過年的,其餘計劃著吃。所以說,那時的白菜是一種奢侈品。

再說粉皮,它是用地瓜幹加工而成。那時我記得農民口糧一般人均五百多斤,地瓜五折一計算,瓜幹是主糧。要是吃粉皮,得拿瓜幹換,四五斤換一斤。可想而知,吃粉皮有多大的代價。

正是因為這兩種食材的短缺,物以稀為貴,才成了那時的一道美味。多少年來一直縈繞心頭,雖年年都要嘗試一下,可就是再也沒有吃出那時的味道來!


簑笠翁程友雲


我是一個80末的孩子,現在回想小時候,情懷是最大的回憶。

記得沒上學時,奶香小饅頭(現在的旺仔小饅頭)是自己改善生活補充營養的“補品”,再配合AD鈣奶。到現在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大伯做的〈榆錢窩窩頭〉和〈蒸楊樹絨〉。因為大伯一生未娶,他把所有愛都給了我,所以像〈桔子汁〉啊,各種零食、玩具啊,我不比有錢家的同齡孩子少什麼。

上幼兒園後,每天早上媽媽會為我衝維維豆奶粉,有時候自己還會偷著幹吃一包,中間會變換著〈衝雞蛋〉,冬天早上還偶爾有〈烤地瓜〉吃。

由於家庭原因,加上大伯在我上小學後就走了,所以我也學會了自己做飯,很多時候晚飯都是我做好了等著父母幹完活回來吃。〈煎韭菜茄盒〉、〈青椒土豆片〉、〈醬油燉土豆〉、〈炒腐竹〉,難得幾次的改善生活則是會〈醬油炒肉食雞〉,到把雞吃沒了後,剩下的湯子雖然油很大,可我們一家人都會用饅頭蘸著吃了。曾經有一次,媽媽〈燉茄子〉,裡面有兩個茄子把,我問媽媽為啥不削皮,而且還有把子,媽媽回答說:茄子皮有營養,茄子把是“素雞腿”,燉爛後,啃著吃,就像雞腿一樣美味。現在再吃燉茄子把時,雖然沒有肉味,但是那種啃著吃的感覺,還是很滿足的,別有風味。當時炒菜用的油都是〈衛生油〉,很多年前國家都已經取締〈衛生油〉了,所以很多菜也做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村西頭有一家做〈油條、麻花〉的人家。每當下午他會推著小推車,車上放一個大波籮,穿梭與村子的大街小巷叫賣,我家算是在小路盡頭了,但是他都能停在門口叫賣,而且會多停留會,後來那人娶了比我家更靠裡的鄰居家的大女兒,可能是因為他那時候已經有了計劃,總之因為〈油條麻花〉這種美食作為媒介,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緣。

再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又愛上了另一種美食——〈醬豬頭肉、醬豬肝〉。在印象中,媽媽從來沒有買回來吃過,都是會在姥爺過生日時才會去市場那家推著小鐵車的老闆那去買,然後我去了姥爺家後,我會逮住〈豬頭肉〉猛吃一頓,到現在來說,我也很喜歡吃,但是那家幹了三十幾年的老闆,已經不再市場叫賣了,好像只有在固定時間點固定地方,賣完就走了。

回顧曾經,非要說出是什麼菜讓自己念念不忘的話,真無法下定論,想想來看,忘不掉的還是情懷。現在社會,吃什麼都能買到,隨時都能吃到,甚至能吃到膩,而小時候吃的那些,很多一兩個月也就吃一次兩次的,也有物以希為貴的成份在裡面吧。總是,我是幸運的,可以有那麼多美好的回憶給我留著,到老了以後,可以講給自己的孫子孫女們聽。



昕容李


我們那個年代,全家六口人,一個工廠口糧父親的,五個農村戶口,母親和我們兄弟四個。紅薯,高梁,土豆,南瓜,苞谷。到現在我看見紅薯都怕。可是家裡傳承的手藝做的玉米粒是我唯一的渴望,因為加工時間長,手法繁瑣。一個月只做一兩次頂多兩三塊豬皮來燉一鍋。不是我們喜歡吃,而是隻要我們家做,隔壁鄰居會拿著他們家米飯和饅頭和我們換。平時只有過年才能吃的大米飯…呵呵呵!現在想吃什麼肉都有,但是手法工藝都是原來傳承的!











三親山


與其說讓我想念一道小時候的菜,不如說是一道念念不忘的菜讓我想起小時候。

這道菜是一串回憶,這道菜是一抹鄉愁

這就是我念念不忘的——麵筋湯

麵筋湯濃稠爽口,既當菜又當湯。是一道極具特色的小地區小範圍流傳的湯,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本地區的年輕人都很少會做了,至於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人,那更是知之者甚少!

在母親那一輩人以及之前,我們那裡,晚飯最豐盛的就是能熬一大鍋麵筋湯供一大家子人享用,麵筋湯既濃稠又好喝既當菜又是湯,表面看來類似於河南地區的胡辣湯,但是比胡辣湯溫和營養,豐盛,卻因範圍流傳小,加之耗時費工夫,需要工業取代不了的手工活便沒推廣開來,並像一門老手藝一樣逐漸面臨失傳。

麵筋湯好喝,也費功夫,所謂麵筋,不是現在工業化下的被切的一塊一塊帶氣孔的麵筋,這種麵筋沒有軟滑嚼勁,麵筋湯的麵筋是巧婦們用手和麵粉在水裡一點一點‘洗’出來的,我們叫做洗面筋,這是做麵筋湯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我至今不會燒麵筋湯就是敗在這洗面筋上,而奶奶和媽媽就洗的出來,且特別好吃,因為小時候的記憶多已模糊,只記得媽媽拿一個小鍋或者小盆,和好面,然後泡在水裡,開始用手不斷的揉捏,不知為什麼在我手裡會變成一鍋麵糊糊,而在媽媽手裡,的確是逐漸的變成了帶有筋的麵糰,且不散,好多面才能洗出一點精華——麵筋(這種機器麵筋取代不了的手工味道,費時費工夫,或許就是它在工業化的快步伐時代逐漸消失的原因)

麵筋洗出來了,接下來就是燒湯,可以燒素湯,只有海帶絲和雞蛋就可以,也可以燒葷湯,這個要加上鱔魚絲和雞絲,當然,能喝上鱔魚雞絲麵筋湯,真是小時候直到現在也無法取代的心中美味

用家裡的燒柴禾大禍燒才是那個味道!燒開一大鍋水,放入已煮熟撕好的鱔魚絲雞絲還有海帶絲,然後燒開,麵筋湯第二個關鍵也是它獨特的地方就是,打麵筋,我們所謂的打麵筋,不是把洗好的麵筋切成塊放進鍋裡,而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用手扯著麵筋一頭,另一頭放在滾開的鍋裡,像在河水裡漂洗床單一樣,把麵筋逐漸扯開扯勻扯薄,然後不斷來回在鍋裡打動著,滾開的水會扯走那被撕扯的逐漸變薄的麵筋,就這樣一整張逐漸打到鍋裡,越到最後接近滾水越考驗打麵筋的技術,母親的絕活,沒人能學的來!這也大概就是麵筋湯最讓人回味的地方。

終於燒開,一鍋美味的麵筋湯濃稠適中,因為只有農閒時媽媽才有時間弄上這一鍋熱湯,我們倍加珍惜,有一次小小的我喝了四碗湯把大人嚇得讓姐姐帶我出去慢走散步別撐破肚皮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口齒留香的美味,那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景象還有家人的愛與關懷,都化作一碗濃湯——麵筋湯,永遠也忘不掉!


我和文字有個約定


在珠江三角洲,家家都會給孩子做“剁肉餅”,就是肉糜,用豬肉剁碎,冬菇馬蹄剁肉餅,魷魚剁肉餅,梅菜肉餅,江珧柱剁肉餅,蝦米剁肉餅……。

小時候這些都是奶奶和外婆為孫輩們做的拿手好菜,純手工,老人家手力不夠,剁出來的肉不像機器絞得那麼細爛,反倒成了小小一粒粒,或連相不斷的,肉糜再經過摔打,有點像現在說的切肉乾蒸和切肉雲吞,吃起來更有嚼勁,夠爽口。現在服務多元化,市場賣豬肉的都幫忙用絞肉機搞定,反而沒有小時候奶奶和外婆做的那種感覺。想念天上的奶奶和外婆了。


小明47049


要說起小時候,那時候物質比較匱乏,家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做出很多好吃的飯菜。比如紅燒帶魚,紅燒丸子,燉雞等等。其中有一道賽螃蟹的菜,它的鮮香至今都讓我念念不忘。

父親最擅長做這道賽螃蟹,豬肉末用蔥,姜,醬油,香油調好。再磕幾個雞蛋進去,拌勻以後上鍋蒸。隨著鍋中冒出的熱氣越來越多,香味漸漸的瀰漫了整個的屋子,十幾分鍾後就可以出鍋了。

碗端出來,用小刀切成方塊兒,倒扣過來,夾一塊兒蘸醋吃,太鮮了。這道菜軟嫩滑爽,不是螃蟹勝似螃蟹,鮮而不膩,百吃不厭。

後來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家中的菜品越來越豐富了,這道菜漸漸的被淡忘了,很多年沒有吃過了。但是每當想起這道菜時,它的鮮香就好像剛品嚐過一樣,令人陶醉。每道菜中都有家的味道,歲月的味道。


然然愛美食


怎不記得?那可是媽媽的味道啊!我已在悟空問答答的有好多種了,今天再給各位推薦兩道小時候念念不忘的菜:油炸餅乾和豆麵烀的洋槐花渣豆腐,永遠吃不夠,記憶中媽媽的味道!走起~

一、油炸餅乾

食材:青食餅乾一包,麵粉,雞蛋兩個,花椒大茴材料面,食鹽,花生油

做法:1.和麵糊:盆中放一勺食鹽用一點溫水化開,加適量麵粉,加適量水和糊,再打入兩個雞蛋,加花椒大茴材料面用筷子攪拌均勻即可

3.鍋內倒油,電磁爐開火

4.取一包青食餅乾買最便宜的那種,把餅乾一掰兩半兒,然後放到麵糊裡裹一下

5.待油溫七成熱後開炸:用筷子把餅乾一片片的夾到鍋裡,然後翻動一下,炸的中間多翻幾次,炸至金黃即可完成

油炸餅乾,咬一口嗯⊙∀⊙!吃起來又甜又香又脆,真的好好吃奧!上大學的兒子五一回來我給他炸了幾鍋,他高興極了,兒子和我一樣好這口。記得小的時候媽媽每次炸耦盒炸土豆,都會讓我去買包餅乾炸炸吃,我是70後,那時的餅乾造的太粗糙了,能喝油炸出來賊好吃。

二、洋槐花渣豆腐


五月槐花香!槐花開的季節我就上山摘啊!摘好多儲存起來,鮮的,曬乾的都有。我隨我媽,從小俺就愛吃媽媽烀的洋槐花渣豆腐,用煎餅捲上一包,哎呦喂!人間美味吆!真香,比肉肉好吃幾倍呢!分享一下俺的神做法:

1.摘來的槐花用熱水焯一下,冷卻後用手掿,擠出水分放到鍋裡

2..用鏟子把槐花鋪平,上面倒三四鏟子豆麵兒,然後加水沒過

3.開火~中火燒開拿掉鍋蓋,這時豆麵泡泡鼓起來了,用鏟子弄下先別翻動,以免豆麵粘鍋糊鍋,大約烀六七分鐘左右吧再翻動~加適量食鹽拌勻即可完成

4.烀好的槐花渣豆腐涼一涼,另起鍋倒三勺花生油,油熱後倒切好的蔥花薑末,爆香後倒入槐花渣豆腐,翻炒兩分鐘,OK!出鍋

槐花渣豆腐,嘗一下~悠悠槐花香真清香,濃濃豆末香真是棒!哎吆!噴香噴香噴噴香~悟空,你也快來嘗一嘗~




雲湖依戀1


我是90年出生,我們上面哥姐共5個,小時候我爸媽為了讓我們營養跟得上也為了長個,家裡會養幾隻雞,放假時候我們聚齊了就會殺雞,燉雞吃可香了,我們會去村頭用麥子換幾斤饅頭,燉的雞,吃肉加喝湯就著饅頭,可香了,現在想想就流口水,還有冬瓜粉條燉肉,吃著真是香,現在怎麼也做不出以前的味道了,我媽說她忘記怎麼做了,我感覺並不全對,現在主張吃野菜迴歸田園了,再也沒有人想著吃葷了


偏愛廚房的女人


臨近過年的時候,我媽都要組織我們開個家庭會議,主題就是年三十晚上吃什麼,每個孩子可以點一道菜,媽媽主廚,記憶裡最好吃的就是酸菜排骨了,但是現在再怎麼吃都沒小時候的味道了,也難為媽媽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能給我們做出十幾個菜了,總之,小時候的快樂和年味隨著長大都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