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卻不怎麼回家,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錢,究竟誰孝順?

好郝問情


孝順是老人的主觀感受,不能簡單用金錢或者陪伴時間來量化評價。究竟誰孝順,要去問父母。

我家兄弟多,我和弟弟畢業後在外上班,會給父母生活費。在老家的哥哥雖然不在一起住,但是每週會去看望兩三次。有事叫一聲可以很快上門。

我離老家400公里,兩個月左右回去一趟,看看老人和哥哥。

我覺得吧,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老人滿意了,就是孝順。


怡江風331


這個問題,這幾年感受越來越深刻,因為我也“老了”。說上一輩,爺爺80多了,一直跟叔叔住,老家講究“分家、小兒子跟老人住”。因為縣城離老家不遠,我爸至少每個月回一趟老家陪爺爺,爺爺大病也是我爸出錢。叔叔主要管爺爺日常生活,但因為嬸嬸的關係,即使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平時吃飯也是分桌的。十多年了,回老家就沒有一大家子湊齊了吃過飯,那種緊張和尷尬的人際關係是聞著空氣都感受到的。這種情況下,爺爺一直偏袒叔叔,我爸出再多錢也是理所應該的感覺,因為這事家裡也沒少怨言。到了我和弟弟這代,也是類似情況,我很早離家在南方工作生活,每年回一次縣城,給父母再多錢,他們也覺得弟弟更好。離家十幾年,接到父母的電話不超過5個,在外辛苦的時候也感覺委屈無助。反觀弟弟,每個月都有電話問寒問暖,或許小的就是容易得到父母喜歡吧,看相的有“父母子女緣薄”一說也不是空穴來風。造成的影響就是我跟父母之前的感情淺、一開始弟弟跟我也有隔閡。這些年弟弟也離家工作,兄弟間感情更好了一些,可能相互間更理解了吧。但以市俗的角度看、尤其是北方一些省市的鄉土觀,陪父母的肯定更孝順,給錢的那個,大都出錢不討好。我覺得這個事的平衡,關鍵還是在父母怎麼想,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上,父母永遠是根源。


懟大大


現在孩子們都大了,都有出息了,而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不怎麼回家,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錢,究竟誰孝順?


首先孩子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兒子們都各有出息了,雖然大兒子每年給父母十萬錢,但是很少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而二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麼給父母錢,我認為還是二兒子孝順,主要原因是雖然二兒子沒有大兒子有錢,但是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願意照顧自己父母的生活起居,而且父母生病這些都是自己在照顧,所以二兒子比較孝順。


雖然大兒子每年給十萬錢,但是大兒子這麼有錢了,那為什麼不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住呢!為什麼不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呢!其實主要原因是自己有錢了,自己的媳婦還是嫌棄自己的父母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大兒子就沒有二兒子孝順了,雖然每年給十萬錢,但是父母老了還是多希望自己的兒子陪在自己的身邊,所以父母會認為不怎麼給錢的二兒子孝順一點。

我相信很多父母老了如果遇到大兒子每年給十萬錢,二兒子陪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不怎麼給錢,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會認為二兒子會比大兒子孝順一點。

喜歡我寫的就關注我,評論點贊,喜歡情感領域的問答就關注我,每天都有更新。


明明關注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父母,是願意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而遠離你,還是願意讓孩子碌碌無為卻能守在你身邊?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願意選擇前者,在自己老的時候又希望孩子在身邊。

題中父母有兩個兒子,兩項都具備,應該是圓滿的。大兒子遠離家鄉,卻每年給父母足夠的養老費用,讓父母衣食無憂,而且能滿足父母的自豪感和虛榮心,這也算是孝順,當然,如果可能至少一年能回來看父母一次,我想父母會更滿足。小兒子雖然無法給與物質上的回報,但是常年在身邊,讓父母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和親情團聚,這種陪伴本身也是一種孝順。

所以,我覺得兩者不應該拿去比較,而應該結合在一起,學會知足。就像一個段子裡說,老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傘,小女兒開洗衣店,下雨的時候,老人為小女兒愁,怕她沒生意;出太陽的時候又為大女兒愁,怕她傘賣不出去。有人跟老人說,你為何愁呢,晴天也好下雨天也好,你總有一個女兒有生意,這不值得高興嗎。

道理是同樣的。

我如果是父母,我回欣慰,有兩個兒子,一個能幹,一個陪伴,多麼圓滿。


盧文衝吧啦吧啦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對於不在父母身邊的子女,可定期支付一定數額的贍養費;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還應當經常關心、照料父母的生活,當父母由於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時,還應承擔照顧、護理父母的義務。

兩個兄弟一個給錢不見人,一個見人不給錢。如果是兄弟倆默契配合一個出錢一個出力,我們無法評價錢和力的差別無法說誰更孝順。只能說感嘆這對父母有福,兩個兒子取長補短,各盡所能。

題主對二兒的描述僅是說與父母共同生活不怎麼給錢,但是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食宿無憂,不說百般照料,幾般照料也可。如果二兒夫妻拿父母的家當旅店飯店,父母身體不需要照顧,或者父母需要照顧二兒做不到位。大兒黃金白銀拿出來了,那二兒的出力只是個擺設,那我們就不能說老二孝順了。

所以把二兒的細情還要具體描述,才有可比性。


泰山木32140178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這件事就看你從哪個方面看的。從消極的一方面看呢,老人好不容易養大兩個兒子,一個跑到外地,一年看不到幾面,另外一個雖然在身邊,卻又沒什麼錢。老人如果這麼想,怎麼開心的起來呢?換一面想,大兒子現在特別有出息,而且掙了錢,不忘孝敬父母。二兒子在身邊,可以時時盡孝。老人如果這麼想,就高頭了。而大兒子這麼考慮,我弟弟在父母的身邊,真讓我放心,他這麼照顧我父母,我又照顧不上,真讓我慚愧,我就盡我所能,出一點錢吧。弟弟這麼想哥哥,我哥離那麼遠,掙一點錢還不忘孝敬爸媽,有了這些錢,給父母的養老解決大問題了,真是不錯。你看看,從積極的方面考慮,是不是皆大歡喜呢?這對老人很有福氣。孩子們都很孝順。祝他們晚年幸福,兄弟和睦。


樂遞珍情


這個不能說誰不是,可能大兒子工作忙,回來少,只能經濟方面補償些,二兒子在身邊,全靠他照顧,不用拿什麼錢,倆兄弟商量一下,也不能說誰不孝順,老大有錢可以給老二點補償,畢竟在身邊照顧,讓老二不能有說的,讓老大有時間可以回來看看,老人在世多陪陪,這樣讓他感到溫暖,家庭和睦相處才是最好的。


芸汐樓


我覺得他這個問題沒有說清楚大兒子每年給IO萬不怎麼回家也許他在國外回不來或者他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回不來你能說他不孝順嗎?也或者他最不缺的是錢他就是寧願給點錢就是不願意見父母你能說他孝順嗎?小兒子沒有錢但父母和他生活在一起他隨時問候父母父母有什麼事都是他在處理這個兒子肯定是孝順的但如果他雖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從不關心父母但啃老吭爹這種天天見面又哪裡談得上孝順兩字所以問題都沒說明白我們又如何能區分到底誰孝誰不孝?也許兩個都是孝子也許兩個都不是你說呢?


用戶6697477201819初


大家一樣孝順,大兒子常年在外找錢不怎麼回家但是他把10萬元給了老爸老媽就是有孝心了,二兒子在家裡不怎麼給錢,可是二兒子照顧他倆的日常生活同樣有考心


用戶5419781651332


其實都挺孝順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沒有高低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