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航空母艦為什麼需要5000多名艦員?操縱航空母艦真的需要那麼多人嗎?

軍史吐槽君


所謂“5000多名艦員”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美國的航空母艦上雖然擁有四、五千人,但並不是都隸屬於航空母艦。打擊群指揮機構、艦載機聯隊都是獨立的單位,只是駐紮在航空母艦上而已,真正隸屬於航空母艦的官兵只有2000多人。所以不要認為在航空母艦上的人一定是航空母艦艦員。下圖為某百科給出的“尼米茲”號數據,雖然某百科挺不靠譜,但是他的編制人員當中為“3200+2450”,那個所謂的“+2450”就是指艦載機聯隊人員,只有前面那個3200才是隸屬於航空母艦的艦員。當然這個數據很老了,新的我們下面詳細說明

至於航空母艦上那麼多人到底有沒有用,這麼說吧:一個蘿蔔一個坑,任何軍艦上都不會安排“閒人”。軍艦上很多崗位需要24小時值班,也就是所相關崗位人員要配雙份甚至三份進行倒班,人員安排上肯定很多。而且軍艦上涉及到的部門非常多,除了基本的指揮、武器、情報等等部門之外還要有行政、醫務、餐飲、法務等等,累加起來人員自然很多。我們直接看一個例子,美國CVN-68“尼米茲”號航空母艦2013年部署時實際登艦包括:CVN-68“尼米茲”號艦員2553人、CVW-11艦載機聯隊1479人、CSG-11航母打擊群指揮機構95人、DESRON23驅逐艦中隊指揮機構19人、其他286人,合計4432人。

其中CVN-68“尼米茲”號部門及編制如下:

  • CVN-68航空母艦指揮機構:3人(上校2、軍士長1)

  • 行政部:44人(少校1、上尉2、少尉1、軍士長6、士官士兵34)

  • 機務部:300人(中校1、上尉2、少尉2、准尉1、軍士長21、士官士兵271)

  • 航空部:551人(中校2、少校2、上尉9、中尉2、少尉1、軍士長16、士官士兵519)

  • 作戰系統部:196人(中校2、上尉3、中尉1、少尉1、准尉3、軍士長17、士官士兵169)

  • 甲板部:116人(少校1、中尉1、少尉1、准尉1、軍士長1、士官士兵111)

  • 牙醫/健康服務部:64人(上校1、中校2、上尉12、軍士長4、士官士兵45)

  • 工程部:268人(少校1、上尉2、少尉1、軍士長18、士官士兵237)

  • 法務部:5人(少校1、上尉1、軍士長1、士官士兵2)

  • 公共事務部:40人(中校1、上尉2、少尉1、軍士長2、士官士兵34)

  • 導航部:19人(中校1、上尉1、士官士兵17)

  • 作戰部:230人(中校4、少校1、上尉16、中尉2、少尉2、准尉2、軍士長11、士官士兵192)

  • 宗教事務部:11人(中校2、中尉1、軍士長1、士官士兵7)


  • 反應堆部:240人(上校1、中校2、少校2、上尉3、中尉7、少尉1、軍士長16、士官士兵209)

  • 安全部:11人(中校1、上尉1、軍士長1、士官士兵8)

  • 後勤供應部:216人(中校1、少校4、上尉5、中尉3、准尉2、軍士長18、士官士兵183)

  • 培訓部:12人(少校1、軍士長2、士官士兵9)

  • 武器部:227人(少校2、上尉2、中尉1、准尉2、軍士長15、士官士兵205)

上述CVN-68航空母艦艦員合計2553人。這是真正隸屬於航空母艦的人員,其他的包括艦載機聯隊、打擊群指揮機構、驅逐艦中隊指揮機構都是獨立單位,不受航空母艦本身的節制,不算是航空母艦編制人員。航空母艦打擊群司令為海軍少將、艦載機聯隊指揮官為海軍上校、驅逐艦中隊指揮官為海軍上校。


雛菊西瓜Peterpan


當然會有人專門值班站崗啦。像航空母艦這種特種裝備,萬一有點啥事被偷了,或者被其他有預謀的人破壞了,那就不好了。航空母艦作為海中的巨無霸被他人偷走,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小的,但免不了有一些其他有預謀的人會上去做破壞。現代航母上裝備的價值都不菲,尤其是精密零件如果遭到破壞要修復的話,會很費錢也很費力。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航母上都會有士兵來站崗。不過在航母上不叫站崗,而是值武裝更。

航母上的崗哨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海上戒備值守,另外一種是港內守備。海上戒備值守這一個職責比較多,也比較麻煩,如果再往細的劃分,他們根據專業業務職能不同也會細化為很多類型的武裝更,比如說航海值更兵、機電值更兵、瞭望值更兵、傳令值更兵、雷達值更兵、彈藥值更兵和武裝值更兵。

每一個崗位所負責的責任都不同,任務也不同。比如說傳令兵負責航母上24小時的守聽、轉接電話,有時間第一上報。彈藥值更兵的責任是確保航母上的彈藥數量和儲存安全。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責。為了保護航母的安全,武裝更的順序都是有專門安排的。精確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兵種,每一個個人都有相應的安排。這些士兵在值武裝更的時候,不光要確保航母的安全,也要確保自身的安全。 即使是航母這種海上超級平臺,在大海的力量面前也是一葉扁舟。室內值武裝更的人員還好,如果在甲板上值武裝更的人員,如果不小心有可能被海浪從航母上掀翻到海里。並且為了保證崗哨人員精神高度集中,航母上的崗哨一般都會4小時一輪換。港內守衛的任務,看似輕鬆但是也不輕鬆。是因為靠近港口有更多接觸人群的機會。而且,航母停泊區為淺水區,有可能會有人淺到航母的底下。

正是因為有他們這些無私奉獻的人。我們才能這麼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不管什麼軍種的軍人,都值得我們尊敬。


沐風談兵論道


我們先假設美國的航空母艦需要5000多名艦員,那麼,操縱航空母艦真的需要這麼多人。航母就是個小軍營,可以說是陸海空二炮賽博五大軍種都在上面活動,從海上航行到起降艦載機作戰,從反潛到反導,從指揮控制到信息戰電子戰,沒有一樣不需要人的參與,用動物一定是不行,用綠植更是扯淡。

僅航母甲板的勤務保障人員,各專業的加一塊就得好幾百,他們的馬甲顏色通常分7大類,分別為黃、綠、紅、棕、紫、藍、白,每種顏色配以背後不同的圖案和標識符號,對應著不同的甲板戰位和職責,看起來就像是甲板上看到了七彩虹。甲板上的黃色馬甲代表指揮類戰位,綠色代表起降和飛機維修檢測戰位,紅色代表著危險和安全管控,棕色代表機務類戰位,紫色代表燃油補給戰位,藍色代表調運和供氣保障戰位,白色代表安全、醫務、政工戰位和臨時上艦人員。這些都是人,用綠植代替肯定是不行的。

航母上的艦載機聯隊,裝備F/A-18“大黃蜂”或是F-35C聯合攻擊機,不光是有飛行員就行,要有彈藥員為其掛載先進武器系統,《海軍航空兵構想》強調至少在2030年前在所有航母上部署AGM154“傑索”導彈等聯合遠距投射武器(JSOW)、AGM-84H“斯拉姆-增敏”反應增強型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SLAM-ER)、“魚叉”反艦導彈和“戰斧”巡航導彈等遠距離打擊兵器,艦載機掛載相對短程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寶石路”等型號的激光制導炸彈(LGB)和GBU39/40等小直徑炸彈(SDB),沒有好的掛彈員飛行員就無法投射這些彈藥。另外,艦載機包括預警機傳感器數據要有人讀取,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保障的人員是大大的,都用來支援航母的遠程打擊任務。

我們按航母艦載的官兵有2000多人計算,給這些人做飯要多少人。平均一個人能做20個人的飯菜,光炊事員就得100多人,司務長算不算人?當然也得算在裡面。保障吃飯就得這麼多人,保障打仗呢?5000多名艦員一點不多,甚至還不夠,應當建造更大型航母,排水量20多萬噸,搭載更多的官兵去海上執行威懾和霸權任務。


吾評武願


不需要,一直一個人吹都能吹動


結了冰的藍


5千人不多,航母大,裝得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