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阿里、良品鋪子紛紛設立“廉政公署”?

反腐倡廉行動正在民營企業內部緊鑼密鼓地開展,畢竟,企業內部的腐敗行為關乎企業的核心利益和長遠發展。

近日,據裁判文書網披露,良品鋪子前員工盧某某受賄一案已判決,當事人獲有期徒刑一年6個月,緩行2年的處罰。

據瞭解,2018年年初,良品鋪子“廉政公署”內部自查時發現前員工盧某某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索賄,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作為行業首個“反舞弊聯盟”成員單位,這是良品鋪子反腐倡廉行動的一個縮影。

為何阿里、良品鋪子紛紛設立“廉政公署”?


面對貪腐違紀 “零容忍”是基本態度

對於所有觸碰公司利益底線的違紀行為,良品鋪子的態度一直是“零容忍”。良品鋪子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對涉嫌違反國家法律的相關人員堅決移交司法機關嚴肅處理,決不妥協。

以前員工盧某某受賄一案來說,良品鋪子已於案發當日開除盧某某,解除勞動合同,並在公司上下通告,引以為戒。在廉政體系建設方面,除了內部自查自糾,良品鋪子也對外公開舉報平臺,鼓勵外部合作伙伴監督。

據瞭解,良品鋪子所有對外合作、合同或協議必須加入“廉政條款”,公佈舉報電話、郵箱,甚至包括“甲方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影響,向乙方索取財物或其他非物質要求的,無論要求高低,乙方應嚴正拒絕並立即告知甲方,經甲方查證屬實,認定違規,甲方一次性給予乙方20000元獎勵”等內容。

以採購部門為例,良品鋪子的廉政管理條例,甚至連合作夥伴都覺得“嚴苛”。比如採購員不得和供應商有任何利益往來,不得接受宴請。採購員內部已形成風氣,不管去哪裡工廠,必須自己坐車,自帶乾糧,哪怕在工廠食堂吃飯也不行,有采購員為了去工廠巡查,火車、大巴、“摩的”輾轉好幾個交通工具。正是這些看似“不近情理”規定,得到了行業合作伙伴信任和尊重,也讓良品鋪子採購員獲得了好口碑。

目前,良品鋪子已經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內部審計評價體系,力求建立規範、廉潔、高效經營環境。

反腐倡廉,民營企業“自揭家醜”

近年來的公開報道顯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於內部腐敗事件不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家醜不可外揚”到“自揭家醜”,許多民營企業正以以大刀闊斧的姿態向內部腐敗宣戰。

百度、美團、字節跳動、58集團等企業,都在今年先後通報過內部反腐最新進展。今年1月9日,滴滴出行公佈2018年內部反腐敗、反舞弊事件的相關情況,查處60餘起違規事件,共有83人因嚴重違規被解聘,其中8人因涉嫌違反法律法規被移送司法機關。

民營企業如何反腐?據悉,阿里方面成立“廉正合規部”,用以調查腐敗、預防及合規管理;京東設有“內控合規部”,主要工作包括腐敗調查、腐敗預防、公司審計、反腐宣傳和培訓;良品鋪子也有“廉政公署”——審計部,用以打擊和預防各類貪腐,同時查處公司內部各種違規、違紀、違法行為。

企業內部的腐敗行為關乎企業的核心利益和長遠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同時通過自查並公開通報這些內部腐敗案件,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事實上,這些舉措不僅可以提醒員工堅守企業制度和廉政底線,還可以向外界表明企業對腐敗零容忍的態度,打造誠信、公平、公正的經營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