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梭煙雨:建文帝朱允炆,本可以坐等勝利

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80年繼位,此時吳王劉濞36歲,正值盛年。公元前196年,滿20歲的劉濞受封為沛侯。英布謀反時,劉濞為騎將,隨從劉邦破英布軍。劉濞從軍有功,漢高祖又顧及吳郡接壤東越等國,乃需選壯王鎮之。

一梭煙雨:建文帝朱允炆,本可以坐等勝利

公元前195年,劉邦懼怕江東人士不服他的皇權,故而封劉濞為吳王,都於沛(江蘇沛縣)。改當年劉賈所封的荊國為吳國,統轄東南3郡53城,後來吳國定國都於廣陵(揚州)。漢文帝劉恆對“藩王”不聞不問,把解決問題的任務交給兒子漢景帝,甚至給他留下了名將周勃。漢景帝公元前157年繼位,3年後“削藩”引起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此時吳王劉濞已經62歲,不復當年的驍勇。漢景帝很快平定七國之亂,為“漢武雄圖”奠定基礎。

清世祖福臨1643年繼位,在位18年,對吳三桂等名將高度隱忍。1661年清聖祖玄燁繼位時吳三桂49歲,也是盛年。吳三桂曾是明軍關寧鐵騎的“少壯派”精英,1644年引清軍入關,先後消滅李自成部、張獻忠部主力,還絞殺桂王朱由榔,幾乎是清初的戰神韓信再版。1673年玄燁才開始“撤藩”,此時吳三桂61歲,不復當年英勇善戰。清聖祖等到1678年吳三桂病死3年後,終於在1681年平定吳三桂叛亂,這才有後來的“康乾盛世”。

建文帝朱允炆1398年繼位稱帝,第二年就開始“削藩”,廢黜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這一年燕王朱棣39歲,正當盛年。燕王朱棣1380年就藩燕京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剛剛執掌大權的建文帝朱允炆遭遇正當盛年的燕王朱棣,結果當然是在靖難之役中慘淡收場,皇位被皇叔燕王奪走。

如果朱允炆身邊的齊泰、黃子澄懂一點歷史,乾脆象漢文帝那樣安撫諸王,等到燕王朱棣年過60甚至等到朱棣死後再“削藩”——自己比皇叔年青17歲,時間在自己這邊,哪裡有靖難之役的浩劫。開邊猛將被朱元璋殺戮殆盡,此時還需要皇叔燕王朱棣等人守邊,朱棣並非主動謀反而是被逼反,朱允炆何必急於削藩?

當年漢武帝“坐等”他奶奶竇太后病死,順順當當掌握最高權力,年青就是資本。清德宗載湉卻不願意“小心伺候”著慈禧太后“坐等”慈禧太后病死,也就釀成政治悲劇。時間在自己這邊,何必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