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對很多人來說,能考上北大清華,大概無數學生的終極夢想。一些家長們每天督促孩子們好好學習,對孩子的每次成績波動都十分重視,都是因為想讓孩子能考一個好的大學,特別是北大清華。北大清華,是多少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又是多少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北大當之無愧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殿堂,然而,又有多少學生和家長知道北大到底有多苦呢?

很多時候孩子如果連高中的苦都吃不了,那就別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讓孩子揹負過大的壓力。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下面是一位考上理想大學之後,仍然刻苦學習的學子的自述,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自述,來看看如果在北大上學要追上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要付出到少?

CHX:一名來自湖南的學霸,自述上北大後最開始所受到的種種打擊,與愈挫愈勇的個人經歷。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進北大前的想法:

每每看到“憑什麼高考500分就能上北大”之類的話語我就不禁感嘆這類觀點的言行有多幼稚,但也深深地同情和理解。

因為我也高三過,我也恰好就是在那些高考大省的四線城市非重點中學,最重要的是我也這樣抱怨過。

每每這時我媽媽就會跟我說:“教育的確不公平呀,可是聽說大城市的孩子素質更高,所以北大更喜歡招他們”

“素質高?能高到哪裡去?難道我不高嗎?我又不是隻會讀書的呆子,什麼我不會?他們高得到哪裡去,屁嘞。”滿以為這一切都只是幌子,大家都是人,能有啥不一樣。我媽也回答不上來,便只好作罷。

(覺得默默中槍的請不要說出來)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可能比其他人更幸運的是,我居然也有機會來到了北大。坦率的說的確三觀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對原來的看法有了更完整更清楚的認識。

因此希望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分享給大家,回答我媽給不瞭解答的問題:“憑什麼我們省高考考北大要670/680/690+,北上只要600+”(僅是當年的分數情況)

剛進北大時: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圖片非湖南婁底取景

我相信我的身世和來歷應該和大部分網友類似。非北上廣非江浙,非省會,非超級中學,非保送...,來了北大後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沒聽說過的頭銜:“鳳凰男”。大概是有“山溝溝裡飛出金鳳凰”的意思吧。我來自湖南婁底,婁底一中。光這兩樣讓我開學的時候就糾結了好一陣。新人一般都會被問家鄉,我就說湖南婁底。“婁底?哪兩個字?”“在哪?”。有些人會說:“啊那你是長沙四大名校的嗎?”我也只能說不是。有一個師兄對我說:“那你肯定很厲害!”我問為什麼,他說:“下面考上來的,能不厲害麼!”

差距初步凸顯: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剛來時看著餐廳裡吉林某超級中學90多個新生被師兄師姐接風請吃飯,我這邊是一位大了一輪三屆,僅僅是因為同一個初中班主任教所以才有點瓜葛的師姐來請我吃,她還是高中去了省會長沙。誰叫咱學校前5年都根本沒有清北呢(事實上之後到如今也沒有)。她就給我開起了洗腦模式:出國流程啊,託福GRE啊,找老師做助研啊,學期交換啊。我可以給你們模擬一下她當時的原話,你們可以體會一下我的心情:“我是大二下去刷了一學期紅寶和男朋友一起考了g,verbal還行上了600,他就只有500多但是對理工科夠了,數學倒不是很care。現在申了幾所,有econphd也有healthphd,還有幾個master。如果有了offer我才去ad得考慮。如果你以後想出經濟,就得申phd,master只能當跳板。當然如果出金融的話又得分msf還是mfe。不過如果要出msf就得考gmat,mfe還是要gre。這些還要看實習。”

說真的我不知道我耳朵聽到了些什麼,只是覺得很高端很高端。有好幾次我想打斷她問一下phd是什麼意思,又沒好意思問。她所有的英文字母我都不知道代表著什麼。而她說的那麼連貫自如讓我懷疑這是不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識。

我相信大部分吧友和當時的我一樣,僅僅是耳聞過託福,對gre是聞所未聞。很不幸我的一未天津同學大一就把gre考了,而一位上海同學高二就把托福考了,並且上了100。當時我真的不太理解託福上100是什麼概念,直到兩年後我親自上場在考場裡快哭出來才知道。

努力彌補後,發現更大的差距...: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大一剛開始英語分到大英4,我還挺得意,覺得英語還可以。結果第一堂課老師講的所有內容,包括評分標準,作業設置一些安排都是英語說的。我一句也沒聽懂,只好下課又用中文去問。課本正文裡的每一句話我都需要查單詞,連貫起來看了三、四遍都讀不懂意思。於是我真的拼了命地去學英語。期末之前我去找老師答疑,老師看著我書上滿滿的筆記和劃線問我這是3手書還是4手書,我很不好意思地說是一本新書,上面都是我自己的筆記。最後的結果沒那麼立志,期末最後我得了80分。上海的同學們都在討論誰誰誰下了90,然後一個人懊惱地說,這麼低,才88。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也在大一期末考完四級,一場我在考試當場才知道作文那張卷子會提前收上去的考試。後來聽到一個北京同學跟我抱怨她作文好低,作文是她硬傷。我本想安慰她幾句,被她一句話又咽了回去:“所以導致我總分才630多,好低”。我想想自己550出頭的分,也就不說話了。可是她又來問我。看我的樣子就問:“上600沒有?”我搖頭。她就露出那種難以掩飾的不可置信的表情,不過沒把話說出來,又問:“那……550呢?”我點點頭,她就笑著說,那不就行了嘛,四級不重要。

過了些學期聽說這位北京同學要去考託福。她說她上新東方是高中上的而且都在寫自己的高中作業,還有20天就要考了好著急。我想的確是有點著急。接著些日子就聽同學們在談,這個女生託福裸考116,只是口語扣了4分。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遇到各種奇葩牛人,於是更加的發奮學習彌補:

再後來我對這個女生了解多了些。純正北京人,高二去英國生活了一年,原來參加央視英語風采大賽奪冠後不想繼續因為覺得對手太弱比著沒意思。一直在人人美劇字母組。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想:“不就是英語好嘛,偏科。”那我告訴你,她是北京理科探花,高考裸分699。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CHX英語高考也有145,不敢說好,在湖南至少也不至於說爛吧。不好意思,在北京人眼裡就小學英語水平。於是我開始背單詞。是的背單詞。高中的時候我從來沒聽說過學英語還要背單詞,那些單詞不是看一眼我就會了麼,還需要背?要是看見誰背單詞我真的會在心裡恥笑的。高中當時有個老師跟我說得背背46級單詞了,我當時還覺得好笑。進了北大後終於知道好笑的是自己。6級單詞是個什麼感覺?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一個完形4個選項,分別是spontaneously, simultaneously, homogeneously, instantaneously.

背單詞,背了忘,忘了背,6級紅寶我背了3輪總共5個月(這件事還被師姐恥笑因為她第一次看見居然還有人需要背6級單詞),最終6級終於有點起色,比4級還高了10分。當然其他同學有得是660+。

後來CHX又馬不停蹄地開始背gre。開始準備gre,那6級又變幼兒園了。丟一道verbal填空不說話:

Natural selection tends to eliminate genes that cause inherited diseases, acting most strongly against the most severe diseases; consequently, hereditary diseases that are ____ would be expected to be very____. but, surprisingly, they are not.

A lethal B untreated C widespread

D perplexing E refractory F rare

ABC選一個添第1空,其他選一個第2空

不要告訴我你只認識冠詞和介詞。不過gre的強大之處是即使把他翻譯成中文也做不出。。

eliminate 淘汰 inherited 遺傳的 hereditary遺傳的 lethal致命的 perplexing 令人困惑的 refractory 有抵抗力的。

答案是A F

學習什麼不想說了。前面被江蘇浙江大牛壟斷,北京不相上下。我作為湖南前幾,大一的時候真的被傷得很慘。為什麼我那麼努力拼命,到頭來還是80多,別人一個學期都不摸書,課也不去,為什麼人人門門90+?映像最深刻的是大一下高數,我去圖書館借出了一九七幾年的幾米多維奇(可以理解成五三),瘋狂地刷了一個學期。期中滿分,考前還沒有什麼題不會了,考試當場也覺得做的很高。最後高數85,其他認識的人都90+,一個天津女生悄悄問我她92會不會太低。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整個大一我都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現在我倒是想清楚了。中國地域差距太大,別人的基礎比你這種小地方來的實在好太多太多。你努力了,不過就是斜率大點,可截距基本是0呢。人家和你差了幾光年,就別去爭了。

回來三藩後其他同學很羨慕我,紛紛問我行程路線,我就都說給他們聽。一個人問我:“那你什麼都沒有做他們為什麼還帶你?”我一想也是就去問白富美,白富美說:“沒關係呀你可以給我們帶來歡樂嘛!”

一想也是,我比較喜歡說話開玩笑,平時不卑不亢,又很愛堅持努力,淳樸老實,也許他們就是喜歡我的善良吧。

在美帝和白富美他們接觸多了,越發的有些自慚形穢,和由衷的佩服。一次我窩在宿舍看日和,然後去跟他們講裡面黑日本歷史名人,有個什麼叫松尾芭蕉的老是被黑好好笑。此時白富美漫不經心地說:“松尾芭蕉?那個日本俳句大師?他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了!他最擅長十四字俳句,他最有名的《月光》我超級愛!”然後就開始背了幾句他的俳句。

真的震驚了。我突然就覺得我們的談吐不在一個次元。她的知識面真的真的太廣了,隨口說一個什麼事都能娓娓道來,我真的非常佩服。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後來還有一次白富美談理想,她說她好想以後一個人去北非支教,她好想去幫助那些人民。換作其他人我知識覺得在說笑。可是她,我真的覺得她是認真且有能力做到的。想想我在北京還混不太定,覺得自己真的需要向她看齊。

最近和一個同系女同學討論這些,她是河北小縣來的,大概的經歷和體悟和我差不多。她跟我說:“別人這二十多年天天過得都和你不一樣,憑什麼要求你和他們一樣出色?”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差異隨著年級的提升,也逐漸有所變化。事實最後還是努力的人機會更多。所以想告訴各位,別把時間浪費在追問“憑什麼我要考更多的分”,而多想想“我要怎麼努力趕上他們”。

北大是個蠱,裡面都是精。隨便拿一個出來能把人嚇死,放進去就是汪洋中的一滴水。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優秀,這樣才配這個頭銜。

剛剛進入北大那一段時期我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已經講完了。

北大壓力是非常大,都是些全國各地蒐羅來的奇葩中的奇葩。我也覺得非常幸運能有機會看看當代和自己同齡的最優秀最聰明的人,到底是個啥樣子。

讀北大要付出很多,一個重要的點就是不被外人理解。像不同省份間到底差多少,不體驗一番是沒有感覺的,但說給別人別人也不信。加上外人的嫉妒和一貫的定勢思維,總讓人覺得很封閉。我大一的時候經常把自己的苦水給高中同學倒,他們一致覺得是因為我自己太不努力,玩得太多,因為他們不相信有我所說的那樣的人。大多數人也都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說,誰要你讀的是北大。

北大學霸自述:北大的四年學習比高中還要拼命!網友:知弱而後勇

不過,這些真的讓一個人成長,理解很多古訓。我終於懂了井底之蛙這樣似乎生活中用不到的成語為什麼能成為成語,也懂了為什麼李白杜甫之類會發出各式各樣的感嘆。

好些時間後我媽媽跟我講,哎呀早知道這個北大這麼難讀,當初別去讀就好了。我跟她講,是很苦,但是就算再選一遍我還是要讀,因為,很多人連這個苦都沒機會吃。

結語:

發表這篇文章前,惠升學還找了很多的類似這種故事,但是都摻雜了個人對學校的情愫,這個視角惠升學認為最合適給大部分人做參考,如果有讀者想看的也可以評論奧~

點擊瞭解更多獲取關於高校及專業相關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