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衣櫃開始,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從衣櫃開始,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也許大家會以為,我原本就是個擅長收納的人,但我得坦白承認,在收拾物品這件事上,我完全沒有一點過人的技能。在發現斷舍離以前,對於收拾我簡直是無能為力。就算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東西收拾好了,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又會恢復原貌,一踏糊塗。

說到底,這些東西到底值得花那麼多工夫、時間、金錢和勞力去收拾嗎?當突然察覺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捨得扔東西了。不過,扔了之後就能收拾好了嗎?其實,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斷”的想法,所以即使捨得扔東西了,可扔了之後還會再買,買了之後再扔,如此循環。

偶然,在瑜伽室學到“斷”這個概念。打個比方來說,斷食就能讓人深有體會。一旦嘗試斷掉飲食,就會發現:啊!原來食物是如此值得被人類感激的啊!通過實施“斷”,人會發現日常生活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其實是該被珍惜、被感激的,除此之外,這個概念也能讓人消除一些無妄的執念。我向瑜伽的前輩抱怨說,可不是,就連衣櫃,你都能把它們塞得滿滿的!這句話令我恍然大悟。要除去精神上的執念還很難,可要是從衣櫃開始的話,我沒準能做得到!

從衣櫃開始,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一到換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沒衣服穿,可衣櫃裡明明已經塞滿了衣服。這就是典型的“明明是已經不會再穿的衣服,可卻因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著”,也就是一種“說是有可卻沒有,說沒有可是卻有”的奇怪狀態。這種情況就讓我想到:丟掉這些衣服,是不是就等於丟掉執念的行動呢?以此為契機,我發現了那個一到季節更替就覺得沒衣服穿的自己,也發現了自己到底有多少丟在衣櫃裡永遠不會再穿的衣服。這其實並不是留戀,而是一種執念。為此,我下定決心:“好!就讓一切從衣櫃裡開始吧!

篩選物品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際關係!

一旦通過斷舍離提升了自我形象,那麼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會感覺到,周圍人對待自己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可見,這種篩選物品的工作,也具

有改變自己與他人關係的力量。

說得再坦白一點,如何對待自己,就決定了一切。這種改變最初會體現在物品的世界裡。因此能與物品形成更好的關係,一切都會隨之發現改變。從家裡的衣櫃、抽屜開始,進行有意識的改變,慢慢就連你與周圍人的關係都跟著改變了。

從衣櫃開始,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離開對物質的執念,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的要點之一在於,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為中心,而不是成為物的附庸,從而達成人生清爽高效的自有境界。

女人天生愛購物,網購方便快捷更是刺激了購買慾,不斷買進的同時也引發了存儲問題,再多的容納空間也無法滿足與時俱進的購買能力。東西越買越多,空間越來越滿,房間越來越亂,心情越來越煩。當時因為頭腦一熱所以購買,到手了之後卻並不覺得有多需要,這種情況太多了,舍不掉的”雞肋“也積累的太多了。

從衣櫃開始,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果斷捨棄用不到的物品雖然是個亡羊補牢的辦法,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冷靜購物,不迷戀物慾,不因一時興起而盲目消費,不將許多不大需要的東西弄回家,從根源上斬斷購買慾才是治標治本的好方法。

生活中的居家整理該如此果決斷舍離,對於情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儘快整理好心境,捨棄那些讓自己感覺不快的負面情緒,心境越來越開朗,生命越來越積極。

其實它想告訴我們:人生整理不在於貼標籤式的整理本身,而是靜下心來檢視自己的房間和人生,到底哪些是多餘之物,鑑別出來就要毫不猶豫的丟掉,由此發現真正自己的需要什麼,以及自己想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個分享穿衣搭配的美兮形象美學,關注我們、可以變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