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曾國藩推崇的王陽明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爾朱少帥


王陽明,是“心學”的創建者,我沒有研究過,只知曉一句“心外無物”!

然而這一句話就已經說明了整個(人)世界的根本。

我們在哲學中將之歸為“唯心”,於是大部分人“無腦”的只是信了這個簡單粗暴的唯心論。

實際上,你可曾想過,這個世界(我們自認為的世界),就是唯心般的存在著,而不是客觀的存在著。

世界,有其客觀的存在!這是事實!!!

然而,更加貼近我們的事實是:我們認知的世界,並非是客觀的那個世界,而是每個人認知的心目中的世界!

我們不曾看到的空氣,存在嗎?即使科技發展到今天,空氣中的氧氣氮氣的精確比例存在嗎?你呼吸一刻周圍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空氣中的成分嗎?

這一切細微的區別,在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都做了一個潛在的“抽象化、簡化”,以此達到我們認識世界的目的。

如此,是不是我們說的世界,只是我們“認識需要”而定義的世界呢!這算不算心中的世界,而非客觀的世界呢?

所以,心外無物,簡單說就是上述的道理。

不是心外沒有東西,而是沒有心外在的東西與我無關!對於認識的主體“我”而言,並不存在!

有人認為自己很有愛心,看到死亡、災難、別人的痛苦就會感同身受,就會升起“悲憫之心”!

請問,在你此刻是否有此心??難道此刻世界上因你沒有關注而停止了痛苦、死亡、災難嗎?

——只是你看到了,你聽到了,你才會有悲憫之心!

是不是與“你”無關時,你不會動心呢?!

因此,陽明先生的“心學”,講明的就是“世界本存在,與你無關時,等於不存在”!這就是“心外無物”的根本含義。

這個道理影響了我們感受感知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切,明瞭如此時,你怎麼還會動心悲傷呢?

一切皆源自於自己的“無知”,無知於自己,無知於前因後果。

————老子去時候,他一朋友前去弔唁時,大哭三聲後戛然而止,然後拂袖而去,為何別人認為他薄情寡義?——亦是因為不懂老子之道。

“因為出生而開心的人和因為死而悲傷的人都是不對的,他們都是在活著的時候認為活著很重要,快死去的時候怕死,都是用自己的意願來強求生死,都是違背了自然的“道”而放任自己的感情。

如果能安心適時而順應萬事萬物的發展和變化,悲哀和歡樂的情緒就都不能侵入身心了。

所以違背自然天理的,符合“道”嗎?不符合,還能是老聃的好朋友?老聃的好朋友就是要行動聽他的話,服從“道”的人。我是老聃的朋友,所以能憑藉理智把感情化掉,所以不悲傷。”

這種道理,講到根本與王陽明說的“心外無物”也是同理!不過心外無物你會覺著更加無情!

然而,這份認知的根本都是說,你需要活在當下,將心安於此處此刻!


辯明事理火火烽


王陽明,明朝一哥,心學集大成者。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標準的只有三個半,王陽明是其中之一,他的粉絲曾國藩算半個。日本的軍神東鄉平八郎,是他的鐵粉。這位陽明先生的骨灰級粉絲,曾率裝備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了日本歷史上少有的天才將軍。日本天皇親自為他舉行慶功宴,宴會上眾人都很期待的等著東鄉平八郎激動人心的演講,誰知道東鄉平八郎默默的掏出一個腰牌,上寫一生俯首拜陽明。



王陽明是他的別號,人們都叫他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他是個晚生兒,十四個月才出生,他奶奶夢見有神仙從雲中將孩子送下來,因此起名叫王雲,五歲還不能說話,有個懷有特殊本領的人撫摸他的頭,並把名字改為王守仁,這才會說話。十五歲時,跟隨父親到山海關,居庸關訪客,常常獨自跑出塞外,觀察山行地勢。二十歲在鄉試中了舉,學問大有長進,更加喜歡談論軍事,而且擅長射箭,是個文武全才。弘治十二年考中進士,不久授職刑部主事,後來的罪了劉瑾,屁股被打了四十廷仗,發配到貴州龍場驛當驛丞。

龍場那地方處在群山密林中,當地很多人都是苗人,平日無事他就參禪打坐,觀想以前所學。突然醒悟到格物致知,應該自己從內心去探求,不應當從事物中去探求,嘆息說“道就在這裡了。於是創立了心學,王守仁在貴州待了四年多,朝廷調他到南京做官。他一邊當政 一邊辦學,講他的心學,
到了公元1519年寧王造反,還沒等寧王發飆,他就把叛亂平了。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土酋盧蘇、王受造反,朝廷任命他為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任巡撫平定叛賊。王守仁只去明白的告訴他們幾句話,盧蘇、王便叩首投降。還幫著王守仁一舉蕩平八寨。不久王守仁病重,走到南安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軍民哭著相送。後來神宗將王守仁附祭於孔廟,有明一代,附祭的只有王守仁四個人。


老張頭講故事


王陽明:整體是一個極為偉大而高尚的人。一是少而聰慧,過目不忘的人;二是少有大志,少而成名的人;三是立志做聖人,終而成聖人的人;四是出入佛老,悟道歸儒的人;五是文武雙全,鑄三不朽輝煌的人;六是遭遇挫折,超越挫折的人;七是遇良師益友,而汲取精華的人;八是善於破賊,重破心中賊的人;九是心有良知,知行合一的人;十是思想澤被海外,恩澤後世的人!蔣介石崇拜他,有陽明山之謂;毛主席崇拜他,有《實踐論》知行合一之論;日本人崇拜他,有明治維新之推動;今人崇拜他,心學近於復興矣!


仁義


歷史上被嚴重低估的人,終極哲學家!已經脫離時代的限制,他的理論已經比現代國內文明程度高的多,和老子並列的華夏聖人。如果都能做到知行合一,那麼大家就不會活的那麼累!追求真正的生活。


第17號學生


王陽明是個上通天,下通地,內通有,外通無,悉知悉見的一位心學無上宗師。

心學宗師王陽明,

大徹大悟了心性。

心即萬物萬物心,

我心無暗光明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