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蜀漢統一全國,蜀漢算是東漢的延續,還是算改朝換代呢?

君吳常W


公元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

公元223年,劉備託孤諸葛亮,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63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

事實上,在原歷史時空,劉備建立的政權,就是“漢”,蜀漢是後世史學家為了區別兩漢政權,所添加上去的,就好像西漢和東漢一樣。

劉備的血統源自漢景帝劉啟之子中山靖王劉勝,與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光武帝劉秀算起來也是同一世系,不同分支。經過長達300多年的發展,劉備與東漢皇室之間的血脈聯繫已經很遠了。

但是,就法統上而言,兩個政權定國號為“漢”都沒有問題,至於算不算延續,這要看後世史學家們怎麼看了。

比如東漢,劉秀的太廟是兒子漢明帝另立的,即世祖廟。劉秀生前祭祀的太廟是漢高祖,以及漢文帝,漢景帝這三位直系遠祖,另外四位是往自己這一輩朝上追的四位祖先,後來迫於朝臣壓力,把後四位從太廟搬了出來,重新加了西漢元帝、成帝、平帝、哀帝進去。

到劉秀這裡,從祭祀情況來看,東漢其實就是漢朝的存續,只是政治中心從長安遷移到了洛陽。而到了漢明帝,為劉秀建了世祖廟,之前的西漢太廟就只在長安由官員祭祀,自明帝之後的皇帝也都進世祖廟,而不再進高祖廟,如此一來,又算是一個新的世系,與西漢的關係也就更淡薄了。

從這裡看,東漢已經脫離西漢,算是另外一個開山立祖的世系了。

而我們再來看蜀漢,劉禪尊劉備為烈祖,在元明清以前,嚴格執行天子七廟的時代裡,稱為祖的皇帝只能是開國之君,其代表的不僅是功績,同時也是天子七廟中唯一的“萬世不祧之君”,居太廟主位,其他六位君主分居左三昭、右三穆。

這個祭祀體系中除了“祖”以外的另外六位,會因為後代子孫的實際考量和打算,被請出太廟到隔壁的“祧廟”供奉,而這種考量一般基於在太廟位置滿了的情況下,後世又出了個功績了得君主,為了騰位置被“請”裡出去。

劉禪以廟號“烈祖”尊劉備,在廟號還未作為蓋棺定論的時代裡,算是重新建了廟,算是開山立祖,另立山頭了。雖然跟東漢一系同出西漢,但是,大家早就不是一家人,不拜一個祖宗了。

從這一點上而言,蜀漢已經脫離了東漢的世襲,雖然都是漢,大此漢非彼漢了,蜀漢集團也沒有一點要復興東漢的意思,而東漢舊臣比如荀彧等也認為劉備是個割據軍閥,而非東漢苗裔。

所以綜上所述,蜀漢並不能算作東漢的延續,雖同一個祖先,但已經不在一個世系下了。想必即便蜀漢一統天下,太廟裡也不會有東漢皇帝們的位置了,最多也是學東漢明帝一樣,再起一個廟做做樣子......


文話史


這個問題有瑕疵!

首先以蜀漢的能力,根本就無法統一全國,漢分天下13州,蜀國僅佔益州一隅,剩下的12州,曹魏佔了9個,孫吳佔了3個。最重要的是,蜀國佔據的四川盆地天然閉塞,難以支撐龐大的統一戰爭。這樣的局面,你讓蜀漢如何能夠統一天下?

所以,這道題設問就有問題。

不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所以我們就假設蜀漢克服千難萬險,經過千錘百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統一天下,然後討論下蜀漢的歷史定位問題。

那麼,蜀漢算是一個新王朝還是東漢的延續呢?“靜夜史”認為,這是一個純粹的新王朝,不是東漢的延續!

理由如下:

1、蜀漢和東漢不是一個血緣體系

看蜀漢是不是屬於東漢,只需要看東漢是不是屬於西漢就可以了。

我們看北宋和南宋的關係,二者都是偏安一隅,而且都是委屈妥協扶不上牆,骨子裡就很相似。而且,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而且是親生的,所以我們經常把南北兩宋合稱“宋朝”。

但是劉備和東漢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是什麼關係呢?答案是沒有關係!

劉備經常自豪地宣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一邊編著草鞋一邊推銷自己。那麼這個中山靖王是何許人也呢?他是漢景帝的兒子劉勝,劉勝是漢武帝的親哥哥。劉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漢武帝的影響力更大,更能聚攏人心。

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哪一脈呢?劉秀屬於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宗,也是嫡系的劉邦子孫。

雖然大家都是劉姓子孫,或者都是漢景帝的子孫,但是從漢景帝的兒子開始,大家就已經分道揚鑣了。所以,蜀漢和東漢沒有繼承關係!蜀漢不可能是東漢的延續!

同理,東漢也不是西漢的延續!

近年來,很多人考證劉備根本就不是什麼中山靖王之後,因為源不可考。“靜夜史”認為,中山靖王之後的頭銜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因為無論真假,蜀漢都不可能是東漢的延續!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頭銜確實起到了聚攏人心的作用。

2、蜀漢和東漢,不是一個統治核心

我們看近現代歷史上的很多國家,對外政策一日三變,舉個例子,二戰前羅馬尼亞是極端反蘇聯的,但是二戰後羅馬尼亞卻成為蘇聯忠實的小弟。

難道是蘇聯給羅馬尼亞下了迷魂藥了嗎?不是的,因為羅馬尼亞換了一個“心臟”,也就是統治核心。

二戰後,蘇聯攻佔羅馬尼亞,隨即扶持羅馬尼亞境內的共產主義勢力建立共產主義國家,因為共同的理想,羅馬尼亞和蘇聯走到了一起。而在二戰時期,羅馬尼亞推行法西斯獨裁統治,是反蘇的急先鋒。

這就和我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是一回事。統治核心換了,自然就不能算是一個朝代了。

劉秀和劉邦,除了都姓劉,剩下的相同點基本就沒有了。西漢時期,中央集權盛行,國家推行的是皇權專制,出現了好幾位勵精圖治的偉大君王。而東漢則是地主豪強當政,劉秀也是靠著這些豪強最終奪取了天下。在東漢時期,豪強控制者帝國的內政外交,所以皇帝的存在感遠遠不如西漢。

而蜀漢,則是劉備白手起家組建的班底,以及蜀地原有的地主集團。這和劉秀依靠的山東和河北豪強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所以,不一樣的統治核心,自然是不一樣的兩個王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首先拋開蜀漢是否具備統一全國的能力,既然是假設,那就假設蜀漢已經成功攻滅魏吳一統天下了,這個新成立的季漢帝國跟東漢有著驚人的相似度,試看二者:

1.創始集團:先從兩個帝國的創建者來說,劉秀和劉備都是漢室宗親,但是已經太疏遠了,本來已經不是統治階級,只是和統治者沾了一丁點血緣關係(可以忽略不計);再看二人諡號,一個世祖光武,一個烈祖昭烈,這都是標準的開國君主待遇。包括整個創始集團也不是前朝那一撥人了。雖然血緣上是延續了沒錯,但利益既得者換人了。



2.建國過程:從東漢的建國過程來看,是標準的另起爐灶,當時的西漢滅亡之後王莽建立新朝,新朝被農民軍滅亡後劉秀靠著自己的實力從河北南下消滅各地割據政權一步步統一天下,劉備也是如此,季漢的建立沒有從東漢中央政府獲得過任何支持,劉備自己甩開膀子單獨幹,從這個角度看這兩個王朝實際上是與前朝沒什麼關係的。

3.法統:在儒家最看重的法統上面,這三個漢朝中間都是有所斷絕的,西漢和東漢本來都通過合法程序分別禪位給了王莽和曹丕,也就是說西漢和東漢的法統講道理是延續給了新朝和曹魏的,而後來光武和昭烈都是通過暴力手段奪取的政權,這就有點尷尬了,不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果成為了統一王朝這法統自然就有了,不然給誰?

所以說季漢統一了天下,雖然說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王朝,但是為了標榜正統籠絡人心,特別是擁有姓劉的優勢,史家記載下的季漢王朝肯定是如同東漢王朝一樣延續了前朝大統。可以這麼說,西漢相當於爺爺,東漢是兒子,季漢則是爺爺另一個兒子的兒子。

總之延續法統終究只是政治家拿來當旗號扛著穩定統治的工具。後世南朝宋劉裕由於跟漢朝隔久了,也就懶得續漢統了。


半卷竹簾


你假設的前提是蜀漢統一全國,雖然我認為劉備並沒有這種能力,但是如果成立的話,我認為蜀漢應該就會像西漢和東漢一樣,是不同的朝代,畢竟西漢和東漢之間有15年的斷代,西漢政權也的的確確被王莽所推翻了,劉秀雖然雖然又建立了東漢,但是政治文化中心也全改變了,所以我認為是不同朝代。


同理蜀漢政權是劉備所建立,劉備自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我個人認為劉備政權的蜀漢,從血脈上應該歸入漢朝的體系,但是仍然不屬於東漢延續,應該是一個新的朝代,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實質上已經是滅亡了,也就開啟了三國時代,即便劉備一統天下,但是吳,魏政權在此期間的產生也是既成事實,所以蜀漢應該是全新的朝代而不是東漢的延伸。


玄坤


假如劉備一統三國,劉備建立的漢朝會叫“蜀漢”嗎?

首先,大家要清楚,這個“西漢”和“東漢”是怎麼來的?

劉邦一統天下之後,是在山東舉行登基大典,正式定國號為“漢”,也就有了“漢朝”。所以,劉邦從來沒有說過,我建立了一個朝代,叫“西漢”。後來,劉邦將國都定在了現代的西安,所以後來的史學家為了區分兩個漢朝,將劉邦的漢朝叫做“西漢”。

劉秀,確實是劉邦的子孫後代。劉秀一統天下以後,為了表示自己是“重興漢室”,所以依然使用國號“漢”。後人因為劉秀的都城在現在的洛陽,所以將劉秀建立的漢朝稱為是“東漢”。

在歷史上,劉備雖然說沒有一統天下,但是在曹丕建立魏國之後,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其實劉備和劉秀非常的相像,都是漢室宗親,劉邦的子孫,並且都因為漢武帝的推恩令,導致家道中落。但是很顯然,不管是劉備還是劉秀,都以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為榮,都以劉邦為自己的崇拜對象。

所以劉備和劉秀,在有了一定的勢力,有了立國的基礎之後,都將國號定為了“漢”。

而且,在劉備和劉秀起兵之後,他們漢室宗親的身份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這當然是在他們的日常之中,宣揚自己以復興漢室為己任,所以才有這麼多的漢朝舊臣來為他們效命。

所以劉備如果真的能夠一統天下,就算是為了籠絡人心,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也肯定還會將國號定為“漢”。

至於說劉備的漢朝,到底應該怎麼區分,這應該是史學家操心的,甚至有可能是“前漢”“中漢”“後漢”。

而且,劉備雖然沒有成功,只是三分天下,但是也被稱之為“蜀漢”、“劉蜀”、“季漢”。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個問題,是問後人,還是問時人?是問蜀漢皇權執政中人,還是問曹魏的人?是問皇權,還是生民?

首先,對於蜀漢劉氏及關張諸葛等人而言,漢祚因“獻帝之死”“自然”轉承到蜀地,劉氏無論如何不會放棄炎漢劉這面數百年的破落大旗,絕對不承認不接受曹魏搞的“獻帝禪讓”——假的,逆曹搞的陰謀論。蜀漢劉惟一的政治出路就是北伐,一直戰鬥,流血到最後,放下武器,不做這些,蜀漢的生存意義都一切完盤。

劉備和曹操的關係,從開始內部軍事鬥爭到蜀漢劉的“兩國”爭鬥,與其說蜀漢是一個政權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時刻準備翻盤復國的軍事集團,一切政治經濟都在為軍事服務。

那麼,你說蜀漢劉是否是漢的續命傳承?

其次,如果蜀漢有天佑,北出中原,重新擺定天下,曹氏的反覆是必然的,司馬家的“中庸”也是必然的,其餘士家都不必細說,只要有強大的武力保障下強力有效的政治處置,其實炎漢在漢末並未被生民完全拋棄,否則,漢末如此大規模農民起義不可能輕易撲滅。漢中央政權的覆滅不如說是亡於大地主大官僚在漢末撲滅農民起義過程中侵奪了原本屬於中央政權的武裝力量權和地方經濟政治權。

第三,後人如何去判斷一個王朝是否是另一個王朝續命,似乎沒有答案,但判斷一個王朝是否是個改朝換代的新王朝的法統,一曰革命二曰禪讓,如明誅暴元——革命,如周禪趙宋——禪讓,再看蜀漢劉和大漢劉的關係,從蜀漢劉的視角去看的話,作為漢室宗親受衣帶詔,在外建立軍事政治集團在和權臣鬥爭,到公元220年12月10日獻帝劉協被迫禪位,天下盛傳(?)獻帝己死,公元221年5月15日,在成都稱帝,國號漢。那麼,蜀漢如能以一川隅之地逆取天下,還舊都之後,國號依舊是漢,那麼王朝傳承法統延續是理所當然的。

禪讓這東西,突然想到燕王噲的禪讓。


墨明棋妙9452581


蜀漢沒有任何財力物力去統一全國,軍隊實力雖紀律性很強,但戰爭絕不是靠一個人的出色指揮就能取得勝利的,我們在《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

古代戰爭的戰略打法就是一戰定勝負,而不是一城一池的丟失來換去更大的戰略優勢(其中重耳的“退避三舍”極為經典,他的戰略退卻是讓楚軍戰線拉長,補給發生困難,也就是說兵力隨著戰線拉長而相對分散,可以做到集中優勢兵力來各個擊破)。另外,古代戰爭更要靠後方補給來保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諸葛亮對魏戰爭完全是以小打大,戰略資源並不雄厚。進攻魏軍也是地形呈劣勢,不然諸葛亮就不會發明什麼“木牛流馬”了。古代一座城池的重要性非常明顯,往往一座城池可以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境地,但是也不能說絕對拿不下來,這就靠指揮官的智慧。諸葛亮可以有這些智慧,但隨著很多城池的佔領,他定會出現由於戰線太長形成兵力分散,一旦魏軍間道攻佔後方隘口,諸葛亮就會死無葬身之地。街亭失手正說明這個問題。

蜀漢不同於劉邦的蜀漢,劉邦是在中原分裂的態勢下完成統一的,而三國蜀漢雖也處於分裂,然已經形成了大的割據政權,並且都在一個穩定時期。魏朝地域廣闊,戰略縱深雄厚,中原的戰略資源很多,人口也要比蜀漢多出近一到兩倍,蜀漢軍隊士兵死一個少一個,而魏軍則源源不斷,如果把魏軍打敗,那麼蜀軍元氣也大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嘛。

古代往往是攻佔其政治中心(國都)就算被滅了,其實精明的統治者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必然形成對峙局面,以小打大的蜀軍還能在對峙態勢下堅持得住嗎?

所以,蜀漢根本就統一不了全國,這個問題也就根本不是問題了,完全是臆想。


娵訾靜淵juzijingyuan


我是生活問道。

首先,歷史不可更改,三國歸晉不可更改。既然說到假如。我們就按照目前流行的戲說來改變一下軌跡吧!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在長史董昭等人的擁立下,想要進封魏王之位,後在荀彧,荀攸以死相諫下作罷。但這件事情已經明白無誤的釋放了一個信號,漢獻帝做為一個砝碼,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以魏王尊容死去。緊接著,曹丕令華歆威逼漢獻帝退位。大漢天下落下帷幕。

建安二十五年大魏建立,年號“黃初”。

漢獻帝的退位,漢朝唯一的血脈也就落在了劉備身上。劉備做為一代梟雄,也同樣玩了一手欲擒故縱的把戲。

按照三個國家之間互有細作的事實來看,退位的漢獻帝是不是被害死了用不著打探都能知道的事實,傳到劉備這裡就已經是被害死了。也就是說,從根子上,劉備已經把漢獻帝給拋棄了。這個時候,劉備礙於血統和歷來的政治口號,依舊用“漢”的國號而已。實際上這個漢和之前的漢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劉備在稱帝后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反對,執意要討伐東吳,其目的並不是簡單的為弟弟報仇雪恨。經過多年苦心經營,隆中對三步已經走完了兩步,剩下的最後一步就是“匡扶漢室”了。

此時劉備的實力儼然已經超越東吳,僅次於曹魏。尤其是荊州的丟失給了劉備堂而皇之的出兵的理由。劉備走錯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放棄了聯吳抗曹(魏),轉而去攻擊東吳。因為意見不合和西川安危,又沒有帶上諸葛亮,最終導致了一敗塗地。

無論怎麼推演,劉備都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圖壯舉。但是無論結果怎麼樣?有一件事是鐵板釘釘的,那就是漢朝已亡,劉備建立的是徒有皮囊,骨肉都已經完全不同的新的朝代。


生活問道


劉備建立的蜀漢,論實力在三國的3個政權中是最弱的,統一天下的機會最渺茫,但這也不能排除出現偶然性結果,如果戰略足夠正確、運氣足夠好(主要是對手犯的錯誤多),蜀漢仍然有希望統一天下。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蜀漢政權的性質其實是很清楚的:蜀漢就是東漢的延續,劉備就是第二個劉秀。

劉備是三國政權中第二個稱帝的,他稱帝比孫權早,不是劉備的皇帝癮比孫權更大,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稱帝沒有辦法。

曹操死後,曹丕先繼任為魏王,次年又逼漢獻帝禪讓,自己當了皇帝。漢獻帝沒有了,原來的漢室沒有了,這意味著劉備的漢中王、孫權的驃騎將軍也就沒有了。

孫權好辦,他的辦法是轉而向曹丕稱臣,曹丕封了他一個吳王,名份的問題就解決了。

劉備不行,他不肯投降曹魏,但又不能繼續用漢中王的名義領導本集團,怎麼辦呢?諸葛亮建議他稱帝,母公司既然已經破產解散,乾脆自己單獨成立一家公司,自己當法人。

所以,劉備不像袁術那樣整天著急著“開創新基業”,劉備稱帝完全是被動的,為了處理好與之前漢室之間的關係,劉備給自己的政權仍取國號為漢,說自己不是開國皇帝“登基”,而是漢朝皇帝“繼位”。

從國體上講,劉備也完全按照原來漢室的那一套體制運行,漢獻帝禪讓前漢朝實行的是丞相制,曹丕是丞相,劉備當皇帝后也實行丞相制,由諸葛亮任丞相。

劉備在位的時間不長,但他一直強調“興復漢室,還與舊都”,臨終前又將這個做為政治遺囑交代給諸葛亮,而諸葛亮五次北伐,就是為了踐行“興復漢室”的目標,所有這些,不能簡單理解為是形式主義或作戲,而應當是劉備、諸葛亮發自內心的政治追求。

劉備的這個做法是聰明的,既有效地解決了眼前面臨的難題,又與之前的政治主張保持了連貫性,避免大家思想上產生混亂。之前劉備一直宣揚漢室的正統性,並以此凝聚共識,現在他自己雖然當了皇帝,但仍向外界表明他沒有背離之前的初衷,他是一個政治上可靠而誠信的人。

劉備的做法有些類似劉秀,對他們二人來說,前面的漢室雖然已經衰微了,但仍然有利用價值,與其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不如“借殼上市”,發揮他們都是劉邦後人的這個出身優勢,團結起最廣泛的力量。

劉備打著漢室的旗號,不僅可以爭取更多的支持,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討伐對手。曹操父子和漢室的關係處理得不怎麼好,為此廣受詬病,劉備抓住這一點,可以不遺餘力地對曹丕進行政治上的討伐。

所以,在統一天下之前,劉備會認真地打著漢室這面旗幟,在口號上、行動上都以漢室的繼任者自居,如果真的因此而得到了天下,為鞏固統治,劉備或者他的繼任者還會繼續打著這面旗不放,他們會向天下人揭露曹氏父子是如何迫害漢獻帝的,以此肅清曹魏的影響,樹立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總之,如果蜀漢最終成功了,劉備或他的繼任者也不會更改國號,重新搞一個全新的王朝出來,他們還會打著“漢朝”這個旗號,劉備就是第二個劉秀,在西漢、東漢之外再建一個“西南漢”。這樣做,未必是因為劉備和他的繼任者對漢室感情多麼深,而是這樣做對他們更為有利,何樂而不為?


南門太守


首先,給出觀點:如果劉備陣營真的一統天下,不用想,這個帝國的國號依舊是漢,繼承東漢的正統。但實際上,這確實是一個新興的朝代,只不過,統治者認為自己依舊是之前西漢和東漢的繼承者,不認為自己是開闢了一個新王朝,而是復興了一箇舊王朝罷了。

我們知道,西漢和東漢是後來史學家為區分兩個不同時期的漢朝而如此命名的。事實上,當時的人們是不會稱呼自己所處的朝代為“西漢”或者“東漢”的,而是稱呼為“大漢”。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也被人稱作是“光武中興”,視作西漢的延續。那麼,同是漢家劉氏宗親劉備建立的大一統的王朝,國號是“漢”,自然也應該是東漢的繼承者了。不過稱呼上我們估計就得改了,不能以方向來定位朝代,估計就只有用時間了,分為“前漢”“中漢”“後漢”了,不過這名字叫起來總是感覺怪怪的。

所以,題主的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看法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不論是東漢,還是之後假想中劉備建立的大一統的王朝,都是實打實的新的朝代,因為之前的西漢已經為王莽所滅,而東漢又被曹丕取代,兩個朝代都已經滅亡了,即便建立者同宗同姓,但是傳承上已經出現了斷層,所以實質上是“改朝換代”了。

不過,當時的統治者,比如劉秀和劉備,都是打著恢復漢家江山的旗號起事的,而且在建立政權後都延續前朝“漢”的國號,再加上當時的士子百姓對漢朝往日的輝煌有著無限的緬懷,也便都認為後者建立的朝代是前者的延續了。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