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怎麼學好語文閱讀理解和作文?

半個胖哪吒


閱讀理解和作文,幾乎是語文學習的全部內容,若要面面俱到講細講透,恐怕可以出一本書。我雖是一名有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初中語文教師,也不敢說能給你什麼立竿見影的秘訣,只能從大的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分三個層次:知大意、明主旨、能鑑賞。初中一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要求在概括文意、歸納主旨的基礎上,有初步的鑑賞能力。

概括文意通常與歸納主旨融合在一起考查。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們就在訓練學生概括文意,事實上,一般來說這種題並無多大難度,“概括”本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但當概括文意成為考試題之後,答案變得標準化或者說僵化,形成一定套路,就會給學生帶來困擾。

不過抱怨沒有用,盡力尋找規律歸納方法,才是務實的態度。我們可以按文體特點總結答題方法,如:

記敘文,五W法。其實三W就足夠了(什麼人,做什麼事,結果如何),寫得太具體不夠精練。

說明文,對象+成因(過程)+用途(意義)。

散文,人物事+情感。

議論文,論據+論證方法+論點。

不過方法是建立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的,動筆答題之前,必須沉下心來,以閱讀者視角通讀全文。為什麼強調閱讀者視角呢?因為考試有時間限制,難免心浮氣躁,希望採取跳讀方式,邊讀邊做題。這種狀態是無法進入文本的,因而也不可能準確把握文意。



做考試題是這樣,平時課外閱讀也是這樣。課外閱讀一定要是一個愉悅享受的過程,不要帶著任務和壓力閱讀——要讀多少名著多少文字,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樣閱讀,很難有持續的興趣,人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再說鑑賞。文學鑑賞能力是隨著一個人閱讀面的增加、人生閱歷的增長,以及持續不斷的訓練而日益提升的。這是一種高級閱讀理解能力,這種能力沒有邊界。鑑賞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

學生階段,當然要掌握一些常見的鑑賞技巧,不僅僅是為了考試,當我們熟練掌握這些抽象出來的方法技巧之後,我們的觀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會得到極大拓展。

至於具體有哪些技巧,各類學習資料已歸納得非常全面,不贅言。建議歸納整理之後,一邊應用,一邊強化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再來慢慢消化。


然後說作文。

不想說應試作文了,前面答過這類題,寫重複的東西太膩味,而且我個人認為那些內容毫無營養,不利於學生真正提高寫作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

我一直認為,人人都有基礎寫作能力,無非就是把話說清楚而已。當然,寫得極具文采是需要天賦的,那是作家們的事了,不在討論之列。最近讀到“王左中右”的公號文章,感嘆不已,我便是一天寫24小時,連寫30年,也達不到那樣的水平。所以若無過人天賦,就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

然後便是持續不斷地寫,興致盎然地寫,咬緊牙關去寫。為什麼說這些看似矛盾的話?因為制訂寫作計劃是容易的,起初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簡單,但堅持下去卻非常難。我參加頭條學院教師班時,群裡有兩百多位同行,但一個月後完成任務順利結業的,只剩七十多人,大多數人無法堅持日更一文,中途放棄了。

關於寫作文的技法汗牛充棟,也都有用,但我認為首先要找到驅使你持續寫作的原動力。比如寫日記就是個好方法。經常參加寫作比賽、向報刊雜誌媒體平臺投稿,獲得認可產生巨大成就感,也能激發持續寫作的動力。

寫作與閱讀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沒有閱讀也就沒有寫作。因此,廣泛大量地閱讀,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礎。

先說到這兒吧,內容粗淺,不足之處,還請方家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