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在這兩句詩中各加一個字作腰,加哪兩個字最好?

寂滅輪迴-情殤


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蘇小妹的故事》,說是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討論詩句,蘇小妹說了這句“輕風細柳,淡月梅花”,讓他們兩位在兩句中各加一個字做腰,成為五聯句。蘇東坡說是“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嫌這個“搖”字不夠美,黃山谷說的是“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感覺不錯,但還覺得不是太理想。兩個文豪讓蘇小妹說出理想的答案,所以就給出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的佳句。

我覺得無論是蘇東坡加的“搖”和映,還是黃山谷加的“舞”和“隱”,還是蘇小妹本人的“扶”和“失”都很好,都把靜態的景物動態化了,特別是黃山谷的“隱”字,我也感覺用的非常好,畢竟人家古人都是至今公認的文豪才子,在用詞用句上非常人可比。

如果讓我加兩個字的話,我想加一個“吻”,另一個仍然用黃老先生的“隱”字,“輕風吻細柳,淡月隱梅花”,我覺得我們古代的老祖宗在作詩寫文時用詞摘句都比較含蓄,“吻”字在以前的文章詩句中很少出現;古代文人墨客往往把細柳的描寫比喻成婀娜多姿的女人,像“楊柳細腰、柳樹嫵媚”等等;現在的人們比我們的老祖宗開放,“吻”在描寫愛情的文章中的運用已屢見不鮮,對於“淡月梅花”中的腰中所加的字,我覺得還是人家黃老先生的“隱”比較好,有遮掩之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月光皎潔,赤野千里,輕風像一個毛頭小夥,企圖去吻像姑娘一樣的細弱芊柳,姑娘有些害羞的躲閃著,月亮公公呵呵的笑著,曬下朦朧如紗的月光,遮擋住那些偷看的梅花…

才疏學淺之人,也在這附庸風雅的做秀一把,還望諸位高人不要見笑!




麒麟129818651


“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在這兩句詩中各加一字,稱之為“給詩加腰”。

題主所問,自有出處。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歷史上本無蘇小妹其人)、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還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



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麼,妹妹你加的是什麼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讚,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暱和互相依偎的姿態,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古之詩人墨客在以上情景畫面中已經將“做腰”回答的淋漓盡致了。所以,現如今面對此題作答不免誠惶誠恐,班門弄斧之意油然而生,無奈又掩飾不住內心的衝動,或許受先人之啟發,不妨一試。“輕風拂細柳,淡月潤梅花。”這“拂”與“潤”請君不吝賜教,以為如何?


【注:所引之典故摘自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行燊1


我們先來分析題意:輕風、淡月是名詞,細柳、梅花也是名詞,要在兩個名詞之間加一個字來作腰,可以有很多字,我們來分析一下大家的選擇:

一、大家選擇:

1、輕風()細腰大家選擇:

折、扶、揉、語、吹、照、咬、瘦、K、搖、舞、吟、拂,之類;

2、淡月()梅花大家選擇:

尋、吐、弄、篩、失、揍、使、O、映、暗、罩、照,之類 ;

二、我的意見:

1、輕風()細柳:

a、折、吹、咬、瘦、K、搖,言詞不雅,蠻橫粗魯;

b、扶、揉二字有求沾黏之意,舞字有瘋狂之象;

c、k字母意義不明不白;

d、拂字妙,輕重恰到好處,此我一字師也!



2、淡月()梅花:

a、吐、弄、篩、失、揍、使,言詞不雅,蠻橫粗魯 ;

b、尋、使、映、暗,無情無意,言詞不雅 ;

c、O字母意義不明不白;

三、我的答案:

輕風拂細柳,淡月潤梅花。

1、輕風拂細柳

輕風、細柳,情意綿綿,溫柔飄渺,輕風拂細柳,多麼溫柔、祥和,如痴如醉!

2、淡月潤梅花

淡月、梅花,月色朦朧,梅香四溢,淡月潤梅花,相互滋潤、襯托,美景如畫!


咬文嚼字,出乖顯醜,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斧正!


貴龍時空學


看這個問題想起文豪蘇軾。

一日,東坡與小妹、黃庭堅三人閒聊品茶,當然少不了對酒賦詩,把酒言詩。蘇小妹當時對二人出的就是這道題。

蘇東坡對: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蘇小妹認為不美。“搖”“映”二字平淡,俗氣,

黃庭堅對:輕風舞細聊,淡月隱梅花。

蘇小妹認為,擬人更加生動,但韻味不足。

兩人大不服氣:你如何對?

蘇小妹:輕風拂細柳,淡月失梅花。

卻是另一番意境,蘇黃拍案叫絕。

如果要我來加腰,我更喜歡:

輕風扶細柳,淡月映梅花。

你會怎麼對?


啟智


就知道頭條芝士份子多,我也來冒充一下。

題目是: 清風西柳,淡月梅花。

要求:加字。

其實吧這個題目答案是有標準答案的,但是漢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所以答案並不唯一。我就不扯淡了,寫寫我的看法。

清風 吹 西柳,淡月 望 梅花。

好了完結散花,大家點贊鼓掌👏,順便收藏,回家給孩子講講,某年某月某日,在某app上有一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把一個對聯輕描淡寫,隨意加字,簡直是信手拈來,分毫不差。妙哉妙哉。。。。。



名字太長忘了叫什麼


好多人回答呀!

熱鬧!

好久沒看到詩詞類的問題了,看到就忍不住點了進來,看了許多高手的答案,真的都很厲害,很有才華。

本來都準備放棄回答了,因為我發現該有的答案都有了,再回答一些類似的,意義不大。

不過轉念之間,突然有了不同的想法,於是就也來參一咖。

大家都用動詞,我想是不是可以不用動詞呢?

於是就想到了這樣一句:

清風綠細柳,淡月白梅花。

剛剛想到這句的時候,我自己也覺得很一般,細柳不就是綠的嗎?梅花不也是白的嗎?還非要用這麼關鍵的一個字寫出來,這不是對此一舉,於是便準備放棄。

可剛一轉念,腦海中卻出現了這句詩,春風又綠江南岸,既然春風能綠江南岸,那清風綠個細柳有何不可?淡月白個梅花也沒什麼不可的吧?

既然是詩自然就不能只有兩句,索性在加兩句上去。

四季

清風綠細柳(春),

淡月白梅花(冬)。

夜雨枯千樹(秋),

映日紅睡蓮(夏)。

秋句中枯是指枯黃,同樣是一種色彩。

就這點水平了,說的不好,請指正!

當然了,好不好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你的評論和點贊!






小小二哥2


閒來無聊,湊個熱鬧。

——【悟空問答】原文: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在這兩句詩中,各加一個字做腰,加哪兩個字最好?

——此問答,己有三萬多人回答,參與,互動。頭條,真是人才雲集!瀏覽了一下,答題可謂,百家爭鳴,各有千秋!但是,沒幾個人,抓住了此題的切入點,沒有說到點子上。明確主題,理順邏輯,妨有最佳答案!

——夲人分析:輕風細柳,淡月梅花。這兩句,已點明是詩,而非對聯!對聯,講究對仗即可;而詩,更注重邏輯,韻味,及意境!

——此詩,這兩句的切入點是【梅花】,而非【細柳】!因為,柳代表春天,春天就不會有【梅花】的存在!故,以【梅花】為切入點!即詩的背景在冬天,立意,語境,意境.,皆以冬季為主調!弄清,明白了這個邏輯關係,夲人,加腰賦詩一首:

輕風【扶】細柳,【冬柳萎枯,故用扶】

淡月【吻】臘梅。【冬梅寒冷,故用吻】

憑闌【望】窗外,

鳥息【人】俱靜。

——點評:此詩,以冬夜為背景。一個【扶】字,生動,形象。以似人手法,盡顯詩人對殘柳枯枝的關懷!;而一個【吻】字,溫馨,疼愛。盡顯詩人對寒冬梅花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詩人的樸素情懷,和對大自然的熱爰!

【加註;已被推薦頭條首頁】





蘭亭遺風


給:“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詩各加一字為腰:

輕風“撩"細柳,淡月“逗"梅花。

~~闡釋:既然是“輕風細柳",那當是一陣一陣的、細小的微風,時不時的、輕輕的、似沾似觸的動一動細柳,這裡用“撩”字最好。淡月,什麼樣的月亮才能稱為“淡月”呢?月亮(光)不明亮!只有天上有很多連成大片的、散碎的白雲才會使月光變淡或月亮變淡,也就是說,能夠看到月亮,但月亮是躲在雲層後面的、始終不太明亮的、半藏半掩的、害羞的,再加上雲是移動的,它灑在梅花上的光也應該是淡淡的、若即若離的,那它對於梅花來說,用“逗”最好,且於前句的“撩"相照應。請看詩:

🌸🌸輕風撩細柳,

🌸🌸淡月逗梅花。

🌸🌸適閒弄琴瑟,

🌸🌸獨對一盞茶🍵




真味館107182901


我是萬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把"輕風細柳,淡月梅花。”這八個字吃透。


大家先不要忙著答題,先從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細柳和和梅花的認識。

在傳統文化意義上細柳代表的一種纖弱

在傳統文化意義上細的代表的一種纖弱,比如比喻女孩子的腰肢,就有"柳腰“的說法。

如唐杜牧的詩云: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裡的柳腰就是形容女孩子的柔弱纖細。


在傳統文化意義上梅代表高潔

而梅花,在傳統交化意義上是高潔的象徵,松竹梅,被稱作歲寒三友。因此中間加的字絕對不能有輕浮的意味在裡面。

月亮上來,視場不佳

大家再看一下時間場境,請看月亮出來了,有月亮要麼是晚上,要麼是凌晨或傍晚,反正能見度不高。這裡梅也好,柳也好僅能看見而已,分辨細節絕對困難。

因此,以下聯為佳,既特出了柳的柔,又準確地點出了時間的視場狀態,又沒有半點輕浮之態。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孩童以“輕風逐細柳,淡月弄梅花”作詩盡顯調皮活潑,動靜和諧。

青年人以“輕風搖細柳,淡月戲梅花”作詩,盡顯風花雪夜,情意濃濃。

中年人以“輕風撫細柳,淡月照梅花”作詩,盡顯關懷呵護,愛意無窮。

老年人以“輕風訪細柳,淡月探梅花”

作詩,盡顯安祥周到,心底安然。

我以旁觀姿態作詩為“輕風觀細柳,淡月賞梅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